萨拉乌苏河畔的中秋节散文欣赏

时间:2021-06-22 17:51:33 散文 我要投稿

萨拉乌苏河畔的中秋节散文欣赏

  作为一个老地质的我,一生中的中秋节多是在漂泊中度过的。今年的中秋节是在北京的小女儿处,与女儿和外孙女一起度过的。中秋节那天,我们一起游玩了紫竹院,在紫竹院的湖边赏了月,并写了《紫竹院赏月记》一篇拙文。

萨拉乌苏河畔的中秋节散文欣赏

  写完《紫竹院赏月记》之后,我的思绪又飘荡起来,一生漂泊中,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度过中秋节的情景,又一一地叠印在了我的眼前……我与呼和浩特的一位老同事、老朋友白万年通了电话,互致了问候,叙了叙旧谊,忆起了一起在内蒙共同工作时的点点滴滴,也忆起了我们在沙漠里,在萨拉乌苏河畔度过中秋节的情景……

  1970年,我们内蒙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的五六十名技术人员,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地区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我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导成员之一,来到工作地区在乌审旗的一个勘察小队“蹲点”。这一“蹲”就没有“挪窝”,我与大家共同工作了半年之多。

  乌审旗是一个既有草原,又有沙漠,兼具牧区和农区的地区,毛乌素沙漠的中心就在这里,有名的萨拉乌苏河就在这里。9月份,适逢农历8月,我们在毛乌素沙漠,在萨拉乌苏河畔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1970年的时候,虽然艰苦的六十年代已经过去,各种物质和食品已经不再匮乏,但粮食、食品并不十分丰富,很多东西仍然凭票供应。当中秋节到来之际,我们仍然奔波的草原上和沙丘间。虽然我们工作在人烟稀少地区,加之蒙古族牧民没有过中秋节的习俗,但中秋节还是要过的。经过集思广益,我们因时因地地筹划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中秋节。

  白万年是这次中秋节活动的总策划者,他早早地就做起了准备。白万年是我们的`“外联络部长”,他与当地政府联系,买来了稀缺的面粉和食糖等物品,通过“特批”,还让当地牧民供给我们一只活羊。为了让大家能够吃上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月饼,他费了很大心思,还用木头刻制了一个带有图案的月饼模具。另外,还从相邻的陕西靖边县农区买了几斤苹果、红果等水果。

  中秋节那天,我们没有安排野外工作,特意安排了一天假期。吃过早饭,从牧民的羊群里拉来了一只羊,请人宰杀。之后,男男女女齐上阵,剁饺子馅,择菜切菜,和面;接着揉面、擀皮、包饺子。大家齐动手,很快就将中午饭的饺子包好了。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一锅一锅的饺子陆续煮熟,一个一个的羊肉馅饺子进了我们的胃中。

  中午饭的饺子吃过后,大家休息的休息,玩扑克的玩扑克,白万年又忙活开了。他“大显身手”,将面粉、食油、红糖等和在一起,揉匀后,揪成了小面团,再将面团摁在月饼模具里,月饼就具雏形了。经过烙烤,一个一个像模像样的金黄色月饼就出炉了。

  晚上,我们把几块木板支在驻地前的空地上,十几名来自天南海北的地质队员围坐在一起。木板上摆着有限的几斤水果,而白万年为大家自制的月饼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因为在那个时代,在那样的偏僻地方,酒是极其珍贵的,无法搞到,无奈,只能以清水代酒了。

  在蓝天下,当风儿轻轻吹过,当一轮圆月从不远处的萨拉乌苏河岸边的沙丘上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这些远离故乡,远离妻子、丈夫,远离儿女的地质工作者在远离都市的偏僻沙漠里,迎接中秋节。在象征团圆的节日里,我们却不能与家人团圆,只能默默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我们十几名地质队员组成的这一个小集体,以另一种形式,在特殊的地方团圆在一起。

  9月中旬的夜晚,这里已有些许凉意,微风拂面,一种浸透肌肤的凉意飒然而至,大家都穿上了长衫。因为没有人烟,此时周围已是万籁俱寂。在诗人们的笔下,水中月、江心月、晓风残月、春花秋月、山谷明月、松间朗月、如钩新月……真是仪态万千。我们在沙漠中所见的月亮呢,它别有另一番情调:天很蓝很蓝,云很白很白,秋风瑟瑟,万无遮掩的月亮高悬于无垠高天之上,黄渺沙丘和丘间的丛丛沙蒿沙柳红柳静默无语,逶迤的萨拉乌苏河在夜色中若隐若现,月影映入静静流淌着的河面上,显得更加神秘……风儿轻轻地吹着,皎洁的月光洒下一片清辉。我们吃着水果,品味着那“白氏”月饼,咬一小口,舍不得咽下,在嘴里一边慢慢咂摸,一边喝着那清淡的白开水。各人想着各人的心思。我们这些三十岁刚刚出头的青年男女,有妻子丈夫,有父亲母亲,有儿子女儿,怎能没有各人的心思呢?!

  为了纾解思乡、思亲之情,大家分别表演了一个个的小节目。独唱、小合唱、说笑话、地方戏清唱,等等。在一阵阵的嬉笑声中,水果吃完了,月饼吃完了……夜深了,月亮升高了,月亮更圆了,带着兴奋,带着不舍,特殊的中秋节结束了。

  翻过一页又一页的岁月书卷,?世事沧桑!萨拉乌苏河畔的中秋之夜已经过去了44年,如今忆起,感慨万千!我们那些同事们已经天各一方,已经容颜消损,年华老去,有的已经逝去,真是岁月不饶人呀!

  内蒙,沙漠,鄂尔多斯,毛乌素,萨拉乌苏……每每提起这些名词,我的脑海总会泛起层层波澜,那片神秘的土地呀!那片我曾经数次工作过的土地呀!

  “萨拉乌苏”在地学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地区,萨拉乌苏河是一个地质学上的大峡谷,它是亚洲最大的沙地峡谷,与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非洲的东非大峡谷相齐名,它们都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就有萨拉乌苏文化遗址。“萨拉乌苏大峡谷”于1922年发现之后,中外学者就络绎不绝地前去考察和研究,从而奠定了其在地质、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古人类研究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作者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曾于1960、1970、1980年和2009年,数次在这里从事过地质勘察和研究工作,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萨拉乌苏湖的兴衰》《萨拉乌苏组中的风水相地层》《萨拉乌苏地层中的融冻褶皱》等论文,一些观点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由于萨拉乌苏地区在地质、地貌、考古、环境等方面的典型性,以及地域、风土人情的特殊性,据说已经开辟为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

  过中秋,赏明月,念朋友,思故地,又让我梦回那片神秘之地,我一次次地遥望远方,回忆那一段人生岁月,心潮起伏,不由得写下了这些文字。我还设想,有朝一日,我愿同现在还健在、身体尚不错的老同事、老朋友,再次踏上那片土地,再次游游萨拉乌苏大峡谷,再次看看毛乌素沙漠,再次重温那特有的风土人情,再次体验那萨拉乌苏文化的无穷魅力。期望能够来一次怀旧之旅、文化之旅、一次亲近大自然之旅。

【萨拉乌苏河畔的中秋节散文欣赏】相关文章:

散文-河畔11-17

滹沱河畔散文04-18

漫步河畔的散文08-28

冬日河畔散文09-13

垂钓乌苏里散文04-12

乌苏里船歌经典散文08-22

诗歌欣赏《涓水河畔》05-09

舞水河畔散文04-17

汾水河畔的遐思散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