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晏斌关于现代汉语史的研究成果论文
刁晏斌,1959年生,山东烟台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代汉语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华语比较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以来,刁晏斌教授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围绕“现代汉语史”进行的,所谓现代汉语史,可以用其担任首席专家的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名称的一部分来加以诠释:“百年汉语发展演变研究”。现在,这一研究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围绕现代汉语史,已经获批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是“现代汉语的历时发展演变研究”(一般项目),二是“两岸四地若干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一般项目),三是“百年汉语发展演变数据平台建设与研究”(重大项目),而基于上述研究所提炼出的学术思想及贡献,大致可以用“两条线索,一根主轴”来加以概括。
先说两条线索。现代汉语大致在五四时期最终确立,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国共两党的对立以及分而治之,逐渐开始分化,最终形成两条发展线索,一条是由红区/苏区/解放区直到中国大陆地区的普通话;另一条是由国统区到中国大陆以外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国语/华语。对以上两条线索,从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成为其研究的两个最重要方面:一是普通话的分阶段研究,二是两岸四地乃至全球华语的对比研究。
再看一根主轴。刁晏斌教授提出并研究现代汉语史,其实只是设立并服务于一个阶段性目标,而最终目标是构建一部完整的、新型的汉语史,这始终是所有研究工作的主轴。所谓完整的汉语史,即是说要补上传统汉语史研究所缺少的现代汉语发展变化这一段(一般的汉语史着作基本都止于五四时期);所谓新型的汉语史,则是把汉语史粗分为语音史、文言史和白话史,细分为更多的下位专史,并以此来规划和设计汉语史的新版图。
刁晏斌教授最突出的学术特色是跨域研究。在语言学领域,一般学者多以某一语言要素或某一领域的研究而自立,但对史的研究而言,却不允许仅仅局限于一隅。就其研究实践来说,早期以语法为主,后来则语法、词汇并重,兼及其他,时间跨度上则大致涵盖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著名语法学家邵敬敏先生所着《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把他列入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新生代语法学家加以介绍;著名词汇学家周荐先生也在其《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中有专节介绍他的词汇学研究成果。
在现代汉语史这一大的框架和背景下,最能反映刁晏斌教授学术思想和研究特色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当代汉语语法、词汇(兼及语音与修辞等)现象的研究。最早的著作是1995年的《新时期大陆汉语的发展与变革》,此后有2001年的《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在2006年的《现代汉语史》中,关于本阶段也有较大的篇幅。2013年,出版了另一部专着《当代汉语词汇研究》,而此书的姊妹篇《当代汉语语法研究》也已于2016年出版。此外,还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约50篇相关内容的论文。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取向:除了通过对很多具体现象的研究形成认识、得出结论外,还注重用当代汉语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反观、反思已有知识体系,进而对其做出某些补充和完善,从而使得我们的研究更有学术性,并提高其学术层次。
二是由海峡两岸到两岸四地再到全球华语的差异与融合研究。刁晏斌发表于1992年的《大陆台湾词语的差别及造成原因》在同类研究中是比较早的一篇论文,此后围绕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除刊于《中国语文》、台湾《华文世界》等的一些论文外,还有专着《差异与融合――海峡两岸语言应用对比》(2000)和《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2005),后者是国内外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的第一部专着。此书一方面对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还对相关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等作了较多的思考和表述,提出了诸如“一二三模式”以及“微观对比研究”“直接对比研究”等重要思想和方法。这方面的重要论文以刊于《中国语文》2015年第3期的《台湾的“国语”词汇与大陆普通话趋同现象调查》为代表,本文第一次对台湾的“国语”吸收大陆词语情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初步理清了当下的即时语言事实,同时也得出了一些很有理论意义的结论。
除上述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还主持了一项旨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度研究的北京市重点社科项目“海峡两岸词汇的差异与融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全球华语专题研究”;此外,还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2012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汉民族共同语在两岸的现状比较研究”、2013年国家语委重大课题“两岸语言文字差异、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的研究工作。最近刚刚完成一部30万字的新作《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对比研究》,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年初出版。
除以上二个方面外,刁晏斌教授对早期现代汉语也用力较多,已经出版的专着有1999年的《初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另外有十数篇论文。另外,除进行动态的史的研究外,也做过一些相对静态的本体研究,相关成果主要反映在《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汉语语法研究》、《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等专着以及20余篇论文中。
刁晏斌教授所信奉和遵从的学术理念有两个:一是宏观层面的“不走寻常路”,二是具体研究中的“史、论结合”,而其所从事研究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也均产生于此,约略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丰富了汉语研究的概念体系。刁晏斌教授在学界首次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学术概念。第一个是“现代汉语史”,其主要内涵和相关表述已见前;第二个是“全球华语学”,这是他总结、归纳近一段时间的.全球华语研究实践及其成果后提炼出的全新概念,它对应的也将是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并且很有可能成为将来的“显学”;第三个是“新汉语史”,它是其整个学术研究的主轴,其内涵在前边已经作过表述,最新的相关成果是发表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2期的《传统汉语史的反思及新汉语史的建构》。以上是比较宏观层面的新概念,此外还有一些微观层面的新概念,如当代汉语语法化、当代词汇返祖现象、缩略词语的两种类型、两岸四地语言的直接对比研究等。
二是拓展了汉语研究的范围及内涵。上述三个宏观层面的新概念,分别对应着三个内涵巨大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或者是可以弥补以往研究的某些不足,甚至是填补空白;或者会对已有研究和知识体系产生重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影响,从而带来一些深刻的改变,并最终使之呈现出新的面貌(如新汉语史)。一组微观层面的新概念,则更多地针对一些具体的研究内容,或者是着眼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它们不仅丰富了汉语研究的内涵,同时也有助于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是促进了相关研究水平的提高。刁晏斌教授在现代汉语的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在普通话与域外华语两个领域,进行过不少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版和发表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各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其在进行一项具体研究时,通常会在两个方面用力:一是对该具体问题本身,力争做到观察、描写和解释的三个充分;二是争取在方法上有创新,而这主要基于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学术追求,并且由此而达到研究效益的最大化。
【刁晏斌现代汉语史的研究成果论文】相关文章:
小课题研究成果论文04-12
表弟斌斌750字07-28
现代汉语教学述评论文09-01
我的斌斌表弟_650字10-28
《诚实的晏殊》议论文11-10
小议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论文10-16
中国的原史时代论文04-25
治史琐谈的论文04-25
工艺美术史的论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