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 篇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富有想象力和好奇心,乐于探究新事物。本课以美术游戏的方式,师生共同体验线性材料的表现效果,培养孩子用线造型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促进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课,学生通过学习感知生活中的线,自主选择喜欢的线性材料,学会直线拼,曲线摆的方法,动手动脑,巧妙利用手中的材料表现出个性、有趣的造型,提升学生巧妙运用材料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线材,自主选择常见的线性材料,直线拼、曲线摆,创造出新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赏一赏、试一试感受因材造型的乐趣,了解利用材料可以进行线材造型拼摆,尝试进行直线拼、曲线摆,体验以物拼图的欢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收集、利用材料的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线性材料,学会用直线拼和曲线摆的方法进行新的创造,拼摆出喜爱的造型。
教学难点:学生对各种线性材料的自主选择,并利用材料的特点拼摆出各种造型。
解决措施: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线的认识,以及对线性材料曲和直的分类,引导学生学习用直线拼和曲线摆的方法,对自己的材料进行有趣的造型,体验创造的乐趣。?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线性材料以及创作的作品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各种不同的线性材料
六、课时:1课时(40分钟)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引导阶段
(3分钟)
一、导入新课
“七巧板”游戏
提问:你想来玩一玩“七巧板”吗?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摆一摆七巧板,其他学生猜一猜像什么?
引导:小朋友们,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拼一拼、摆一摆,创造出有趣的图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板书)大家都来做
学生回答问题
图片:七巧板
发展阶段: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
(12分钟)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生活中的线
(1)水平线
提问:你从海面上找到了什么线?
(2)垂直线
提问:你从树林里找到了什么线?
(3)斜线
提问:你从斜拉桥上找到了什么线?
(4)曲线
提问:你从滑雪运动中找到了什么线?
(5)折线
提问:你从建筑中找到了什么线?
小结:小朋友们,各种各样的线不仅可以看出来、画出来,我们还能用线性材料来进行创作呢!
学生观察、分析,回答问题。
图片:水平线、垂直线、垂直线、曲线、折线
2、直线拼和曲线摆
(1)想一想:你认识下面的材料吗?
(2)方法一:直线拼
提问:看一看,这是吸管拼的什么呀?用了什么好办法?
猜一猜:小作者用什么材料拼出了什么图形?
(牙签拼出了猫)
看一看:“快乐的小花”是用什么材料拼出来的?
(订书针和回形针拼出了花的形状)
小结:直直的线材料我们可以选择拼一拼的方法来造型,叫作直线拼。
(3)方法二:曲线摆
提问:想一想,彩色的绳子摆出了什么?怎样摆的?
(绳子摆出了花朵造型)
想一想:小作者用了几种材料?拼摆了什么?有几层?用了什么方法?
(用绳子摆出了花瓶里的装饰)
(3)综合
提问:说一说:你的发现……
(订书针、大头针等拼摆出了海浪的形状)
小结:各种各样的线材料通过直线拼和曲线摆的方法,形成独特的形象,给我们丰富的联想。
学生感受用直线材料和方法拼出作品的特点。
学生感受用曲线材料和方法摆出作品的特点。
学生感受综合直线拼和曲线摆两种方法拼摆出来作品的特点。
图片:吸管、跳绳
图片:高楼
图片:小猫
图片:花
图片:花儿
图片:窗前静物
图片:海浪
3、动画示范
说一说: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拼摆什么?
欣赏动画《大家摆一摆》。
归纳: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带的材料用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表现出好看的造型。
学生观看视频
视频:动画《大家摆一摆》、swf
4、教师示范
示范1:曲线摆
示范2:直线拼
示范3:自由组合
说一说:你准备了哪些材料?
你想拼摆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材料,选择曲线摆、直线拼、自由组合的方法和步骤,表现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欣赏作品,开展积极想象,小组讨论。
图片:曲线摆
图片:直线拼
图片:自由组合
课堂实践,学生进行绘画
(20分钟)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说一说:你想拼摆什么造型?
试一试:请你用课前准备的材料拼一拼,摆一摆,创作一幅好看的图形。
作业步骤:
步骤1:曲线摆
步骤2:直线拼
步骤3:自由组合
教师巡视、帮助学生。
动手实践,体验创作的乐趣。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
(4分钟)
四、作业讲评
组织学生的作品,展开自评、互评。
1、说一说:“我”用了什么材料拼摆出了什么图形?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
2、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看出来他用了什么材料?拼摆出了什么图形?
本课总结:在今天的美术活动中,我们用不同的线性材料拼一拼,摆一摆,创造了有趣的图形。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次新的学习吧!
学生自评、互评,互相学习。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 篇2
材料:体育用品、日常小用品或废弃材料(如小石块、沙、瓶盖等)、小绳子,可提前通知学生搜集准备。
教学目的:
1.利用现有材料在操场上做各种造型排列、组合练习,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综合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对现有材料的感受联想并进行造型表现。
教学难点。积极自主的发散性思维引导。
教学内容:
1.从抽象材料向自然形象的思维转化。
2.抽象思维组合。
3.平面的或立体的组合方法。
教学过程:
1.学生操场列队,围圈坐下,欣赏相关资料,教师做造型思维引导。
(1)呼啦圈(圆形)。
平面排列:花、雪人、气球、太阳、甲虫等,请同学说说还可排列成什么图形?请二位同学到中间选用现有材料各排列一种图形。
立体造型:用小绳子或电线头将呼啦圈作不同的捆扎组合,可成多种造型形式(图形略)。请二位学生到中间作组合尝试。
(2)羽毛球拍(长条形)。
可作多种平面图形排列(花瓣、飞机、昆虫翅膀等),用小绳子或电线头捆扎可做多种立体造型(图形略),学生可作不同形式的造型思考。
(3)方形塑料小凳子。
平面排列:在较小的图形中可作为面使用;在较大的图形中可作为点使用,随意排列各种图形。
立体造型:可作以正方形、Y字、X字形为底座的多种塔形堆砌排列,并可配以彩带、小彩旗悬挂装饰(图形略)。
以上造型思维引导以现有材料中较大的器具为主,因较大的器具在图形中占主导地位,较小的材料则根据构思自选,视其自身形态可看作点或线,配合较大材料灵活使用,注意形象的色彩配置,立体造型可添加悬挂物,使造型具有动感。教学语言应改用儿童易懂的口语化语言。
2.学生分组活动(第4~6人为一组),各组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对造型方法、内容进行讨论,并作尝试,作品以组为单位开展评比(自评、互评,优秀者得小红旗一面),相互观摩,鼓励发散性思维,对不同的创造性思维给以肯定。
3.各组再次选取另一种造型材料,对造型方法、内容进行讨论,再作尝试,作品再作评比,相互观摩,鼓励求异思维。
(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当对各组进行指导。)
4.教师对造型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同学的参与、互助协作和竞争精神。
5.各组将造型材料整理归位,下课。
课后总结:
由于一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小,思维及动手能力较弱,一节课时间略紧,特别是立体造型难度较大,而学生对立体造型尤感兴趣,所以,如果将课时增至两课时,学习效果可能更好。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生活中的“线”,了解各种线的形态(直线和曲线、硬线和软线)及其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通过拼摆组合成各种有趣的形象,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选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拼摆、组合的方法,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体验、交流和实践,学生充分体验美术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了解线条对美术表现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生活中的线材进行创新。
教学策略
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特性,比如软材和硬材,以及了解线材的拼摆组合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线材的组合规律拼摆出各种与众不同的形象;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与体验中,充分感受线材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 篇4
课时:1课时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2).教材简析:本课其实是用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通过走出教室到校园里上课的方法进行。要提前一节布置学生准备
材料。
教学重、难点: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3).教学活动过程:
(1)交流阶段: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2)思考与讨论阶段: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
(3)发展阶段: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4)收拾与整理: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课后拓展: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4).教学评价:(1)是否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2)能否课前观看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及名家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3)教学中能否强调集体合作精神。
(4)就地取材,会利用废旧物品或当地物产,如:小石头、沙、泥、贝壳……运用于主体造型之中。
札记:本课教材要求学生们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而这对刚刚上了一节美术课的新生来说很难做到。在上第一个班时,我提前多准备了一些材料,
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选择,教学效果不错,但总感觉这些材料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达不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目的。于是在上第二个班时,
我启发学生用铅笔盒、书、本子、笔、橡皮等书包里的文具来摆图案。学生们讨论一番后,用书本摆出了电视塔、大火车、大楼……用铅笔、彩笔、橡皮、粉笔头装饰上了窗子、门、塔尖甚至是太阳、轮子,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用上了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圆片等。他们高兴极了:“原来文具也可以摆出画来!”我借机告诉学生:“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我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要善于就地取材。”这下学生们又有了新
发现:“水壶也可以盖房子!”“扎头发的皮筋、彩花也可以用!”“小手绢叠成各种形状也可以摆上。”……于是地上的图案越来越丰富、色彩越来越漂亮,学生充分体验到了造型的乐趣。
《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最容易找到的就是书包里的材料了,引导他们轻松愉快地找到可利用的材料,就更容易达到《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做、玩融为一体。”的要求了。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2、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具学具: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生活中的“线”,了解各种线的形态(直线和曲线、硬线和软线)及其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通过拼摆组合成各种有趣的形象,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选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拼摆、组合的方法,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体验、交流和实践,学生充分体验美术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了解线条对美术表现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生活中的线材进行创新。
教学策略
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特性,比如软材和硬材,以及了解线材的拼摆组合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线材的组合规律拼摆出各种与众不同的形象;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与体验中,充分感受线材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做眼保健操,培养学生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正确地做眼保健操
三、教学难点:做眼保健操的正确方法,准确穴位,适宜力度。
四、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好眼保健操穴位图(附图),并应熟练掌握手法、节拍、穴位、力度,才能成功地做好眼保健操。
1、眼保健操的作用:眼保健操,能帮助眼睛消除疲劳,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过程:通过按摩刺激眼部周围的穴位和皮肤肌肉,增强眼周围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大脑疲劳和眼球内过度充血。达到消除眼睛疲劳的目的。
2、眼保健操需注意的事项:
(1)保持双手清洁、勤剪指甲。
(2)用力适度、轻柔、缓慢。
(3)找准穴位、自始至终在穴位上按揉。
(4)做操时轻闭双眼,做完后闭眼1分钟。
(5)第四节轮刮眼眶时,不要触及眼球。
(6)坚持天天做,每天不秒于两次。
五、小结
思考题:
1、眼保健操有什么作用?
2、做眼保健操注意的事项?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 篇8
这是一节自主开发的小课题活动课。我在教五年级的主题《玩纸》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莫比乌斯圈”这一题材。经过研究,我发现这个题材真的很新颖,学生不但会很喜欢,而且无需很多的用具,又有动手实践,和思维的开放式训练,很适合四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活动。因此我在四年级实验性地开展了这个活动,没想到,学生全都参与进来,玩得兴致高涨,课后还意犹未尽,继续研究出了好多东西。
我们麻山是个贫困山区,地处偏远的鸡西西部。全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差,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度,当地的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不利于很多活动课程的开展,或者根本就开展不起来。所以,我认为小课题活动简单易操作,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圈的特点,会做莫比乌斯圈,了解莫比乌斯圈的应用;
2、通过动笔画,动手剪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树立分析验证的科学思想。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特点,在三维目标中,我重点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中就说“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具有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本节课,我采用竞赛——设疑——故事等方法,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做中玩,在玩中赛,又在疑问中探究,在分析中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活动过程
一、动手做纸条。这是这节课有趣的开端,是竞赛也是游戏。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两张纸迅速裁成8个纸条(这时,我举起手中的纸条学生才能知道做什么样的)。比比看哪组最快。这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做起来,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做完,大家一起评哪组最快,为什么快。
二、小组合作做纸圈,由易到难兴趣浓。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自主性,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问:大家还想比赛吗?,请大家拿起一张纸条看看,这个纸条有几个面,几条边?(生答两个面四条边)。
你能把它变成只有两个面,两条边的作品吗?请你动手试试,比赛开始。这个问题对于4年级的孩子来说不算太难,生不但会主动做还会积极和小组同学交流。聪明的或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会很快做出来并把他们的作品举得高高的,其他学生也就跟着做出来了。当学生做好后我会及时评价哪组最快。接着我又提出,下面难题来了,再把它做成只有一个面一条边的纸圈,想想,该怎样做?
动手试试。这个问题非常难也难住了一位数学家,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每天想这个问题绞尽脑汁。有一天,他来到了野外,走到一片玉米地边上,玉米叶子在风中摇摆,他忽然眼前一亮,急忙跑进屋子,拿起桌子上的纸条,很快做成了一个神奇的纸圈。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纸圈叫做莫比乌斯圈,也叫莫比乌斯带或怪圈。那么大家现在是不是有问题?有问题越多越好。生问:为什么叫怪圈?它有什么神奇之处呢?等等。我们来研究一下吧。
三、激发探究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神奇,通过引导训练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请大家自己动手试试做一个莫比乌斯圈。
再摸一摸,画一画,涂一涂。对比莫圈与普通纸圈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
2、通过剪纸圈探究莫圈:1/2剪,1/3剪莫比乌斯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想再猜然后试试。
师问,剪开以后的.圈都是莫比乌斯圈吗?怎样知道是不是呢?对比1/2剪和1、3剪后莫圈的不同变化。你想知道为什么吗?这个问题涉及太多知识请大家课后查查资料,自己再仔细想一想?以后我们在研究。
四、从故事到现实,引领学生再探究。现在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个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后来他们都被抓到了县衙,县官一看,小偷是自己的儿子,就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农民应当关押。他写完,就把纸条交给了执事官,聪明的执事官把纸条缠在手指上大声说,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把农民放掉,把小偷关起来。县官听了大怒,可是,执事官把手上的纸条给他看,上面的确写着应当关押小偷,放掉农民。县官没办法,只好自认倒霉。同学们想想,再试试。这个聪明的执事官到底是怎样战胜县官的呢?
指导学生做一做。
五、延伸拓展,结合实际了解
莫比乌斯圈的应用。莫比乌斯圈还有很多神奇之处,同学们还可以多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介绍莫比乌斯圈的应用课件展示边讲。
整节课上我始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来参与其中。学生始终都在做,既要做又要想,还要比。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好地完成了三维目标。活动过程中大多数的问题都不是我直接提出来,而是尽量引导学生让他们提出来。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更激发了学生对莫比乌斯圈的兴趣对综合活动课的兴趣。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 篇9
一、活动目的
1、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身体中能动的部位。
2、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动作反应的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人体结构图、VCD片或磁带《大家来做广播操》。
三、活动过程
(一)、寻找身体中会动的部位:
1、教师引出话题,幼儿自由寻找身体中会动的部位:
提问:“你们知道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你找到的这些部位可以动吗?”
2、幼儿交流观察、寻找的结果,教师聆听,并及时:
问:“你找到了哪些部位会动?”
(二)、幼儿观察图片:
出示人体结构图,幼儿进行观察人体的各介部位:“身体的哪些地方会动?”
(三)、展示会动的身体:
1、提问:“你的身体哪些地方可以动?”“请你跟着音乐把你会动的身体动起来。”
2、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大家来做广播操》的音乐做自己身体会动的地方表现出来。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 篇10
活动目标:
1、利用敲、拍、打、划等动作使纸盒发出不同的音响,模仿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音响节奏,并运用于故事配音中。
2、幼儿能较准确地利用纸盒为动画片配上音响效果。
3、幼儿在创作中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满足。
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十个好朋友》《冬冬和亮亮》。
2、日常生活声音磁带。
3、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4、纸盒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纸盒能发出不同音响的特点。
1、出示纸盒:提问:这是什么?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问:你是怎样让它发出声音的?它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个别幼儿回答并演示(动词:拍、敲、打、划 像声词:咚、哗、嗒、彭等)
二、模仿故事中及日常生活中的音响。
1、这个纸盒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
2、听故事磁带,教师现场配音。
3、提问:老师,用纸盒在故事里模仿了哪些声音?蹦蹦跳跳的声音节奏怎样?老师怎么模仿的?我们学一学。扫地呢?走路呢?抹桌子呢?
4、模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声音。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一下都学会了,你们会模仿别的声音吗?听,这是什么声音?" 在听声音的基础上模仿各种声音。
提问:
(1)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节奏呢?
(2)我们怎么模仿呢?试试看(依次模仿:敲门、闹钟、马蹄、关门、跑步、走路、炒菜、拍球、拍灰)
5、学习给故事配音。
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会模仿这么多声音了?你们想给故事配音吗?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听听可以给哪些声音?"
(1)听故事。
(2)讨论可以配些什么声音。
提问:冬冬做了些什么?我们怎么给他配上声音呢?
亮亮做了些什么?我们怎么配上声音呢?
(3)放故事磁带,师生共同配音。
四、为动画片《猫和老鼠》配音。
教师:"它们是谁?你们想给这些动画明星配音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干了些什么?"
(1)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教师提示人物的动作。
(2)讨论配音内容及方法:
杰瑞做了什么?怎样配音呢?(跑、撞墙、被摔)汤姆做了些什么?怎样配音呢(跑、洒水、被砸)
(3)练习幼儿快速反应,做游戏、听口令、快速给鼠与猫跑步的音响及其它音响。
(4)配音,一半为杰瑞配音,一半为汤姆配音,然后再交换配音。
五、结束。
今天小朋友都为动画明星配音了,成了"小小配音师",你们想不想为其他的动画明星配音呢?我们下次再为其他明星配音好吗?
活动延伸:
1、区域游戏:在语言区提供一些动画片的插图,让幼儿通过观看、回忆,并模仿里面的语言。
2、游戏活动:在表演区让幼儿声形并貌地表演,感受配音表演带来的快乐和自信。
3、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欣赏动画片,并进行模仿。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 篇1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集体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萌发乐意为集体做事的情感。
2、提高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的生活动力,逐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让幼儿懂得集体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这一简单道理,学会关心集体、乐意为集体做好事。
说明
从小让幼儿学习关心集体、帮助集体、为集体做事,可引导幼儿注重对环境的关切,爱护劳动的成果等,这也是当今幼儿园强化“学会关心”的关切型课程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又是一种道德素质启蒙教育的需要。
2.难点:提高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能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说明
提高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目的在于形成幼儿的基本生活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普遍娇生惯养,缺乏必要的生活能力的锻炼,如能创设一些条件,引导幼儿在个体的活动中,学习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有助于劳动习惯的养成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设立气象角、自然角、动物角等。
2、提供一些劳动工具:浇水、小抹布、胶水等。
3、收集有关“劳模”的事迹图、照片。
四、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有所发展,已具备了一些劳动的技能,但由于缺乏劳动的观念,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误区,更是缺乏必要的劳动体验,这都有碍于他们生活能力的提高。
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大,逐渐能摆脱自我中心,发展为具有初步的能关心他人、关心周围、关心集体的意识。因此,对大班幼儿不仅要加强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地为集体做好事、关心集体,这些也潜藏着幼儿的合群性、责任感培养,更好地构建幼儿健全的人格。
寓这些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可充分利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节日教育活动和通过一些“劳模”的人物鲜明形象来感染幼儿,萌发他们从小爱劳动、爱集体。乐意为集体做好事的情感,并通过大量的实践,让
幼儿在力所能及的擦擦、洗洗。整整、补补等一系列的劳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包括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性、做事认真、细致等品质,为将来必备的生活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五、活动流程
1.通过感知讨论萌发幼儿爱劳动、乐意为集体做好事的情感。建议:
a、节日活动谈话:“五一”节是什么节?谈谈父母及有关亲属的工作情况,教师谈谈自己的工作,让幼儿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理解人们的生活与劳动的关系。
b、结合节日教育,收集有关“劳模”的事迹,图、照片,布置在教室环境一栏,通过这一隐性教育手段,让幼儿经常看看。议议,熟悉“劳模”的形象,了解他们为民服务的事迹。进而引导幼儿如何向“劳模”学习、怎样为集体做好事(照顾自然角、气象角、动物角。洗晒玩具、整理玩具。修补图书。擦洗桌椅、分发碗筷等),使幼儿懂得这些集体的事应该大家做。
2.鼓励幼儿参加实践活动。
①《学擦桌椅和橱柜》。
②《我把玩具收拾好》。
③《玩具玩具我爱你》。
④《整理玩具和用具》。
说明
以上活动参见《生活》教材62~66页,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⑤建立“值日生”和“某劳动日”制度。
建议日常性的“工作”(照顾自然角、动物角、气象角、分发碗筷等)可由值日生负责。间歇性的“工作”(修补图书。晒洗玩具、擦洗桌椅等可定“某劳动日”,如每周一为“修补图书日”挑选出破损的图书,幼儿可随意地主动参加修补图书劳动。
说明
值日生可以小组轮流形式,让幼儿在分工合作中,以强带弱,增加同伴间的合作。认真完成“工作”,设立“某劳动日”有助于幼儿劳动习惯的习得,使之动力定型。在各种劳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劳动表现,劳动的态度和劳动的能力,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指导。
3.强化巩固。
对那些在劳动中表现各级性、主动性、坚持性及做事认真、细致的幼儿要通过鼓励加以强化。
(1)设“劳动五星小组或个人奖”。
值日生可获“劳动五星流动红旗”,个人可获“劳动五星奖章”,让幼儿通过互评,给予奖励。
(2)《“能干值日生”记录册》(参见《生活》教材68页),让幼儿在互相传阅各人的记录册时,比一比,认是最能干的值日生。
4.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回家乐意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通过家园之窗向家长宣传,配合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09-02
大家都来做环保作文10-09
作文大家都来做环保03-12
小学美术大家都来做教案03-31
一年级美术教学设计:大家都来做06-10
《大家的事情大家做》教学设计04-08
大家都来参与教学课件03-31
大家都来做纸圈说课11-12
《大家都来帮帮他》教学反思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