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
唐代:李贺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译文: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佛寺里那匹驮经的骏马,原来是从天竺佛国归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它只知以清净慈悲为怀,哪晓得奔走在章台官街。
注释:
萧寺驮(tuó)经马,元从竺(zhú)国来。
萧寺:即佛寺。相传梁武帝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寺”,后因称佛寺为萧寺。驮经马:汉孝明帝夜梦金人,傅毅说这金人就是“佛”,明帝乃派人去天竺国,以白马驮经而归,并立白马寺于洛阳雍门西。元:“原”的本字,即本来、原来之意。竺国:即天竺国,印度的别称。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善相:即佛家所说的清净慈悲的妙相。章台:街道名。在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隅。汉代京兆尹张敞罢朝会,曾走马过章台街。这里代指官场。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十九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814),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2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译文
身佩玉玦的是谁家的好儿郎?久闻他豪侠的美名远扬四方。
他花费重金买了骏马的尸骨,却要送给并不爱马的楚襄王。
注释
宝玦:其状如环而有缺口的玉饰。
侠骨:指勇武仗义的性格或气质。
“堆金”句:语本《战国策·燕策一》,战国时郭隗以马作喻,劝说燕昭王招揽贤士,说古有君王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其侍臣主动求寻,三月后以五百金买一死骏马之首,于是不到一年,得千里马三匹。
楚襄王:即战国时楚顷襄王芈横。
赏析
本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三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3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译文
宴会上西王母已将要把酒饮尽,东王公的饭也已经快吃完。
君王啊如果您去瑶池赴宴,谁来为您驾辕飞奔向前?
注释
西母:即传说中的西王母。
阑:残尽。
东王:即传说中的东王公,又名东皇公。
君王:指称帝王。
燕:通“宴”。
拽:拉。
赏析
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六首。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
唐代:李贺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译文: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李唐将领挥剑斩了隋朝的大公,骏马拳毛騧归属英主唐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不要嫌自己披挂的铠甲沉重,飞驰时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风。
注释:
唐剑斩隋(suí)公,拳毛属太宗。
唐剑:唐朝的宝剑,这里喻指灭隋战争中以李世民为首的军事武装。隋公:原是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时的爵号,这里代指骑过骏马“拳毛”的隋朝高级将领。拳毛:指拳毛騧,唐太宗李世民在灭隋战争中所获的骏马。此马后被雕刻成石像,成为著名的“昭陵六骏”之一。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xuàn)风。
金甲:指披在战马身上的铠甲。飘风:迅疾的.旋风。王琦注:“《说文》:飘风,回风也。盖风之回旋至疾速者。捉飘风即追风之意。”颴(xuàn)风:迅疾的旋风。颴,一作“飘”,一作“飙”。王琦注:“《说文》:飘风,回风也。盖风之回旋至疾速者。捉飘风即追风之意。”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六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5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四
唐代:李贺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译文: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覆盖在马鞍上的红褐色罗帕,喷香崭新,马镫上绣绘的`盘龙,鳞甲生动逼真。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这匹受宠马儿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顾,看看我,谁能说时机不好难以逢春?
注释:
香幞(fú)赭(zhě)罗新,盘龙蹙(cù)蹬(dèng)鳞。
香幞:即香罗帕。平时盖在马鞍上,骑时则去掉。赭罗:红褐色的罗纱。盘龙:弯曲着的龙。蹙:指用金丝银线把丝织品刺绣成皱纹状。这种丝织品叫“蹙金”。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陌:田间小路。逢春:遇着好时机。
赏析:
本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四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6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七
唐代:李贺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译文: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晶亮的铁刀细切青嫩的禾苗,垫砧间落下喂养爱马的'碎草。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世人怜爱那驯服的小巧美观的马,富贵人家的跑马场上惧怕骏马牙长性暴。
注释:
白铁锉(cuò)青禾,砧(zhēn)间落细莎。
白铁:白亮的铁刀。锉:细切。青禾:青嫩的禾苗。砧:指垫以切草的砧板。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呈线形。
世人怜小颈,金埒(liè)畏长牙。
小颈:小巧美观的马。金埒:富贵人家的跑马场。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七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7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唐代:李贺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译文: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注释: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lǚ)布骑。
赤兔:骏马名。吕布的坐骑。吕布:勇将名。字奉先,东汉末期人。
吾闻果下马,羁(jī)策任蛮(mán)儿。
果下马:一种非常矮小的马,骑之可行于果树下。羁策:驾驭,驱使。蛮儿: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赏析: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8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
唐代:李贺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译文: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若不是随从齐桓公出猎,怎能显示驳马的伏虎之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一旦跃出那荒僻的山沟野地,定能看到它掠云腾飞。
注释: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桓公: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小白,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当时有名的霸主。伏虎威:据《管子·小问》载,齐桓公有一次骑马出猎,有只老虎见后躲藏起来。桓公问是何因,管仲说:这匹马象驳,驳食虎豹,所以老虎吓得疑惧不前。
一朝沟陇(lǒng)出,看取拂云飞。
沟陇:山沟野地。喻指处在卑下的地位。看取:看。取,动词词尾。拂云:掠云。
赏析:
本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五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9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
唐代:李贺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译文: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亭长载着骏马急忙划桨横渡乌江,神马乌骓在向着寒风悲泣。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王啊今天已经解剑自刎身死,我到哪里再去寻找盖世英雄!
注释:
催榜渡乌江,神骓(zhuī)泣向风。
榜:船桨。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项羽自刎于此。一作“江东”。神骓(zhuī):神骑的乌骓马,项羽的坐骑。骓,毛色黑白相杂的马。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君王:一作“吾王”。
赏析: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这两句,写的是兵败后的项羽把乌骓送与他人,而乌骓马却依恋故主,故而“泣向风。”这两句给全诗笼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自古以来,一直是骏马配英雄,但项羽此时已经是英雄末路,因而他才要将乌骓马送人。这就说明了英雄与骏马也始终不能长久相伴。“泣向风”既写出了乌骓马对故主的眷恋,也写出了对项羽英雄末路的境遇的悲怜。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这两句表达了对乌骓马今后状况的同情。是作者代替马说出辛酸的话,充满着无限悲情。英雄已逝,乌骓马失去了知己,充满无处依托的迷茫。而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呢。李贺一直自诩为“唐诸王孙”,觉得自己应当担当起护国安民的重任,而且,他十分聪慧,少年得志,自负甚高,但科举和仕途却十分坎坷,得不到重用。这是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实际也是写他自己。作者有如乌骓马的才华,但却苦于没有像项羽这样的英雄来发现自己,重用自己。作者是英雄,却找不到能重用自己的明主,表达了李贺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感。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10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唐代:李贺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译文及注释
飂(liù)叔去匆匆,如今不豢(huàn)龙。
养龙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复返,如今已经没有人培养重用英贤。
去:一作“死”。飂叔:相传是飂国国君飂叔安的后代,名董父,善于养龙。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豢:饲养。龙:指骏马。
夜来霜压栈(zhàn),骏骨折西风。
寒夜里的霜雪把马棚压得坍塌,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经被折断。
栈:马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养龙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复返,
如今已经没有人培养重用英贤。
寒夜里的霜雪把马棚压得坍塌,
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经被折断。
注释
⑴王琦注:“《左传》:‘昔有飂(liù)叔安,有裔子日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huàn)龙。’杜预注;‘飂,古国也。叔安,其君名。豢,养也。”
⑵按古以马为龙类,故李贺以今不能豢龙,而骏骨为霜所折。
简析
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九首。这首诗化用飂叔豢龙的典故,斥责当时统治者摒弃、残害贤才,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不平和对英才埋没的痛惜心情。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二人所论皆是。此诗叹良马不得善养者则必为风霜所摧折,可为咏物诗之典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11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唐代:李贺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译文: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伯乐走到跟前一看,这是千里马哪,旋毛就长在它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如今却克扣它的草料,什么时候它才能够腾飞跨越青山?
注释: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伯乐:古之善相马者,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旋毛:蜷曲的马毛。
只今掊(póu)白草,何日蓦(mò)青山?
只今:如今。掊:克减,克扣。白草:牛马爱吃的一种草。蓦:超越,跨越。
赏析:
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十八首。诗中说,有匹生着旋毛的千里马,庸人们认不出,于是克减草料,且虐待备至,导致它缺食少力;善于相马的伯乐一看,才认出是匹千里马。诗人以倍受摧残的`骏马作比,表达了对良才受到压抑和虐待的愤慨。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二人所论皆是。此诗就是设为伯乐叹息良马不遇爱马之主,无从显其材,可为咏物诗之规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马诗·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02-04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11-13
马诗二十三首·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05-10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原文翻译及赏析05-29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七原文翻译及赏析01-10
马诗二十三首·其八原文翻译及赏析01-10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原文翻译及赏析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