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其十七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1-10 15:21:23 古籍 我要投稿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七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七原文翻译及赏析1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译文

  晶亮的铁刀细切青嫩的禾苗,垫砧间落下喂养爱马的碎草。

  世人怜爱那驯服的小巧美观的马,富贵人家的跑马场上惧怕骏马牙长性暴。

  注释

  白铁:白亮的铁刀。

  锉:细切。

  青禾:青嫩的禾苗。

  砧:指垫以切草的砧板。

  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呈线形。

  小颈:小巧美观的马。

  金埒(liè):富贵人家的跑马场。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七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七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七

  唐代:李贺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译文: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晶亮的`铁刀细切青嫩的禾苗,垫砧间落下喂养爱马的碎草。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世人怜爱那驯服的小巧美观的马,富贵人家的跑马场上惧怕骏马牙长性暴。

  注释:

  白铁锉(cuò)青禾,砧(zhēn)间落细莎。

  白铁:白亮的铁刀。锉:细切。青禾:青嫩的禾苗。砧:指垫以切草的砧板。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呈线形。

  世人怜小颈,金埒(liè)畏长牙。

  小颈:小巧美观的马。金埒:富贵人家的跑马场。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七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七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_李贺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马诗二十三首_李贺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原文及赏析01-07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01-09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01-09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7篇)01-09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7篇01-09

南园十三首·其五_李贺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原文及赏析05-14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鉴赏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