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推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海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意境。
2、用配乐朗读的方式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改变
3、感受爸爸、妈妈和“我”对大海的爱,以及大海对“我”的意志品格的影响。重点朗读诗歌,感受我们对大海的热爱。
难点
我让奔腾的浪花钻进我黝黑的身体”这句话的理解。
教具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代目标
1、词语读准确。
2、简单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理解课文,落实目标。
1、诗歌中共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怎样做的。
2、学生汇报。
3、读好一、二句。理解“曝光”的意思。现在都是数码相机,简单的讲一下胶卷相机的原理,学生就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
小结:刚才,是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曝光”的意思,平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是理解词语的好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4、爸爸为什么要把海浪装进录音机里呢(把美留住,可以随时听到——)
5、妈妈为什么要把海浪留在软片里呢(看也看不够)
6、想象一下,她都会留下什么样的镜头(波涛汹涌、波光粼粼等)
7、读好这两个句子。
8、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
用谁,把海浪()在他的()里,说句子。
如:姐姐把海浪请到她的画板上。
爷爷把海浪录到他的录象机里。
过渡:爸爸把海浪装进他的录音机,那哗啦哗啦的声音,听也听不够,听也听不完;妈妈把海浪曝光在软片里,那美丽的景色,看也看不够,看也看不完。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对海浪的热爱。那么,我呢,我又是怎样做的呢
9、学生汇报。
10、昨天留了查字典的任务,你能说说“奔腾是什么意思
小结:查字典也是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11、想象一下:奔腾的浪花是什么样(不断涌起的,向前不断推进)
12、哎呀,浪花怎么会钻进我的身体里呢
过渡:是啊,小诗人在不断的与海涛的搏斗中,身体练得强壮了,黝黑(联系生活实际,黑得发亮)了。于是他有了————,他还有了————
13、什么样的目光称为“坚毅”你在哪看到过这样的目光。(当需要决策的时候,坚强的目光等)
14、你们用联系生活中的内容,理解了坚毅的意思。这样坚毅的目光是怎么来的
小结:我们又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得更加透彻。
15、什么叫“无穷无尽”还可以用“无穷无尽”形容什么
16、“无”——“无”—的词语都是表示没有的意思,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在海浪的洗涤之下,小诗人得到了锻炼,他有了强健的体魄,塑造坚韧了品格。
17、整体感情读3——5诗节。
18、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活动练习,巩固目标。
1、配乐品读。
2、完成课后题。
3、总结写作顺序,背诵。
四、全课总结。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洗碗》,了解小作者是怎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洗碗的整个过程。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1教案设计
2、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看单幅图作文的要领:除了善于观察,还要适当展开想象。
3、能仿照例文的方法看单幅图《浇花》,想象浇花的过程,先说一说,再写一段话。要写清时间,地点和浇花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顺序,连贯讲述。
难点:想象经过。
三、教学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四幅。
2、指导学生参加浇花活动。
四、拟定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启发学生交流“当好小帮手,爱做家务事”的情况。
二、学文明法:
1、指导看图,口述图意。
什么时间?/sjbwz/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2、指名读例文。(边读边点评)
第1句:收拾碗筷,做好准备。
第2句:洗碗的顺序。
第3句:小芳认真的洗碗,洗的很干净。
第4句:洗好后收拾好碗筷。
3、小结;这篇短文具体写了小芳是怎样洗碗的,内容具体。
4、自由读“习作要点讨论”想想作者是怎样把小芳洗碗这件事写清楚的?
5、引导归纳:小作者看图时,看清楚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整个过程,把观察和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就比较具体,生动了。
6、指名表演在家里做事的经过。
7、表演后学生说说。
8、指名读作业要求。
9、指导看四幅图,说说图意。
10、小结:小朋友在做些事时,也有一个过程,只不过书上没有全部画出来,在写作文时,我们要加进去。
三、快速成文:
1、任选一幅图,自由练说。(师生点评)
2、同位互相说。
3、投影出示: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设教学情境,在阅读中理解小英的心理世界。
3、教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支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理解小英获得的两次掌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英的心理世界。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孩子们,今天有客人来听课,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示欢迎呢?
2、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你们紧张吗?不过,王老师有点儿紧张,我很想听到同学们给我的掌声。
3 、谢谢同学们的支持。有你们的支持,你们的鼓励,有你们做坚强的后盾,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上课!
二、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个女孩名字叫小英,她是老师曾经教过的学生,前几天老师还收到了她给我写的一封信呢。想看看吗?我把信中的一段话出示出来(课件出示来信内容)指名读。
2、读了这封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英吗?
3、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共同走进课文中,感受一下掌声的神奇力量。(板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2、读好了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字,你能读准吗?(出示幻灯片:落lào下、残疾、情况、镇定、情绪、讲述、鼓励、犹豫、忧郁)指名读,读得对的,大家就跟他读一读,错的就帮他改一改。(生读)老师提醒:这里有一个多音字“落”,它有三个读音(出示课件):在这里读:lào。表示留下。
3、词语我们读准了,谁愿意把这些词语送进课文里,将你的朗读送给在坐的老师和同学?(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主学习,深入体会
1、掌声的力量真是神奇,让一个人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在没有得到掌声前的小英和得到掌声后的小英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用笔画一画相关的语句。
2、没有得到掌声的小英是什么样的?哪组汇报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A是什么原因让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B因为小英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所以她会有很多活动不能参加。
C她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心里会想什么?
D你认为小英还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自卑 )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齐读这句话(课件)
哪组再来汇报,没有得到掌声的小英是什么样的?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名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A小英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背后,都有她自己独特的想法。现在,你们都做一次小英,我是你的知心朋友,愿意把知心话告诉我吗?
B同学们,小英想上台吗?可是,面对老师的安排,她又不敢违抗,她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了,这就叫——(犹豫)
通过对人物神态的描写,体会了小英的心理活动。
自由读这两句话,读出英子的痛苦自卑无奈。指名读
3、最后,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小英走的每一步就像他的心情一样沉重,就在她万般无奈、无比痛苦的情况下,是什么带给她勇气和信心?(生:掌声)
4、哪组来汇报一下得到掌声之后的小英又是什么样的?
A小英得到几次掌声?我们先看第一次掌声,这掌声令小英感到惊奇,这掌声热烈而持久,这掌声让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是一次怎样的掌声?(鼓励和支持)
B假如此时小英就站在你面前,请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吧。
C正是由于大家的掌声,小英才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了动人的故事;正是由于大家的掌声,让我们听到了小英那标准而生动的普通话。所以当她讲完的时候,教室里又响起了——生接读:经久不息的掌声。
D“经久不息的掌声”是什么样的掌声呢?(生:很长时间。)这次掌声代表什么?
E当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再次响起的时候,英子激动万分,深深地向大家鞠了一躬,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此时此刻她会说些什么呢?
F这篇课文抓住小英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进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能让我们感受到小英的心情,所以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动作、外貌、语言、神态等来体现人的心情。
G同学们,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你取得成绩的时候,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是否也需要掌声呢?那么说一说,你还在什么时候需要掌声?
5。还有哪写的是小英得到掌声后的变化?(生说)小英还会做什么?
6、看,小英已经从一个忧郁、自卑的女孩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板书:活泼 可爱开朗,快乐 自信)
7、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此时此刻,你最想把掌声送给谁呢?
五、总结升华,拓展练习
1、是啊!是掌声改变了小英的一生,小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后来小英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物理与数学,高二那年,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奖大赛。后来,她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
——————————摘自董保纲《掌声》原文
2、这就是掌声的无穷力量。(视频 掌声的含义)
3、掌声已不仅仅是鼓掌的声音,它是一种鼓励、支持、赞扬,更是一种关爱。
六、作业
从小英的来信中老师看到了英子脸上写满了两个字──自信。相信大家也有很多话想和小英说。让我们给他写封回信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的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孩子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出示气球的图片,提问:你最喜欢哪个气球?
2、有这样一个小男孩,面对五颜六色的气球,他却选择了一个黑色的。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男孩,走进小故事——《自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基恩博士、一件事、肤色、货车、惊讶、能否、自信
随机读生词,开火车、小老师带读。
4、“自信”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故事中的小男孩自信吗?不自信也就是——自卑。
三、精读课文,感受男孩的自卑
1、默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自卑?
默读提示:
默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想一想:
从哪而看出小男孩不自信?用——画出来。
2、交流:
A、公园的角落里有一个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他羡慕地看着这几个小男孩嬉戏,但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儿,显得十分自卑。
B、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C、小男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色的。”
结合汇报进行朗读,读出男孩的自卑。
3、再读课文,男孩为什么会这么自卑?
交流:肤色很黑的、拖着残疾的腿,
4、补充美国种族歧视的资料,感悟自卑的缘由。
5、师:怪不得男孩会如此自卑,——生读“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
师:怪不得他走到老人身旁却——生读:“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四、感悟老人的话
1、黑色的气球升空了,这时候老人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番话。读读剩下的段落,老人说了些什么?自由读5、6段。
2、交流
出示老人的话。你读懂了些什么?
(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本质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形式是非本质的,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3、你觉得老人说的对吗?
五、拓展
1、你知道因为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吗?交流。教师出示:(小泽征儿、尼克松的例子)
2、读了课文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15、自信
气球--人
升起--成功
氢气--自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理解生词意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
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珍惜慢吞吞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小英变化
1、小英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段。
2、小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出示:“说也奇怪……”
9)小英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小英感受到了吗
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的为什么要给小英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小英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
(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小英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小英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小英怎样了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齐读。
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给她的老师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出示:
(1)、指名读。读课文就应该这样,把自己放进课文中读。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
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课后小记:
1、本课的教学设计参照颜宏京老师的设计,我觉得能抓住主线,突出重点,主要抓住两次掌声出现的时间、小英的神态及心理,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就是抓住了本文的主干。另外在讲课时要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2、存在的一些遗憾,学生感悟到小英的前后变化,从自卑、忧郁、胆小到开朗、自信、勇敢,但在感悟后需要通过朗读来加以巩固,在课堂上读的时间总觉得不到位,似乎意犹未尽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概括的能力。
3、了解文章结构,仿写诗歌。
4、通过资料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并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课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1、[出示星空、星座的图片]
2、图片上出示《美丽的星空》的片段学生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3、[出示:诗歌是甜美的、想象是丰富的,多读诗,我们就一定能成为勇于表达的小诗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31给星星正名[板书]齐读
2“正名”什么意思?改名不可以吗?谈谈你的理解。
3、再读课题
过渡:这么美的星星,作者却说它们的名字错了,快读读第一小节,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
二、自读自悟,第一小节
1、自由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作者认为星星的名字错了?
预设:完全搞错
怎样完全搞错的呢?文中运用了一个标点符号“——”
破折号的作用有:[1、解释说明;2、表示延长;3、表示转折]在这里选用哪一个?
预设:指鹿为马[故事]
把马叫骆驼[图片]
理解意思:名不副实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的好,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方法;读的不好,老师范读,学生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读?)体会前两句和后四句感情上的不同,再读。
三、细读第二至五小节,结合资料读出自己的感受
自由读2———5小节,哪些星星名不副实?为什么?[生自由读]
交流【板书:水星地球火星木星】
我们先来看看水星
1、水星
1)能谈谈你的理由吗?[可以用自己的理解说;也可以根据课文说]
2)[出示:比方说太阳系中的水星,它哪有水珠一颗。热得石头都冒烟,铅、铝都熔成湖泊。]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吗?[热]
3)怎么会这么热呢?让我们了解一下水星吧![资料:水星的平均地表温度为179摄氏度,为427摄氏度。]这样热的星球怎么可能有水呢?
4)改诗对比:[它没有水珠一颗,因为星球太热。把水星叫做火星,更加适合。]比一比哪个好?为什么?(体会1,原文读起来更有意思;体会2,反问句强调作用)
5)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一小节。
2、地球
1)理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说明理由。原文中:可是我们的地球,地少,水却很多。假如把陆地削平,海洋将把地球淹没。
2)概括它的特点:地少水多
你对地球了解多少介绍(如学生说不出来,老师补充资料:地球上的水很多很多,据估计水的总体积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如果将这些水平均分布于地球表面,相当于地球整个表面覆盖着一层平均深度为2650米的水。但是十分可惜,这些水98%是咸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
3)看来[把地球叫做水星,绝对不会有错。]
4)去掉文中[假如把陆地削平,海洋将把地球淹没。]或者换成数据,行不行?问什么?(假设使我们通过想象,体会更加深刻)
5)再读课文。
3、默读4、5小节,概括行星的特点,并说说理由
(指导学生写一写,画一画)
1)反馈:
火星
特点:冷
企鹅:南极气温很低,年均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达—88℃以下,企鹅是如何耐低温的?为了保持体温(恒温动物),企鹅必须大量进食,其皮下也有厚厚的脂肪层,有效保温。另外,其体表的鳞状羽毛可有效阻挡寒冷的冰水。
[原因:再说神秘的火星那里压根儿没火。空气都冷得结冰,企鹅也没法生活。]
木星
特点:没有树
原因:至于大个子木星,充满了强烈的辐射。整天像氢弹爆炸,哪能有草木一棵。
什么是辐射?[资料: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物体通过辐射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简称辐射。
以最常见的电脑辐射为例:电脑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及周围的相关设备都会产生辐射,眼睛看不见,手摸不到。据科学研究表明:电脑产生的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隐性的、积累的,人们经常(长期)在超强度的电脑低频电磁辐射环境中使用电脑,导致头晕、头痛、脑涨、耳鸣、失眠、眼睛干涩、视力下降、食欲不振、疲倦无力、记忆力减退、部分人脱发、白细胞减少、免疫力底下、白内障、白血病、脑癌、乳癌、血管扩张、血压异常、胸闷、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男性精子质量降低、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孕妇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生殖病变、遗传病变、癌症等可怕疾病。人在操作电脑后,脸上会吸附许多电磁辐射颗粒,经常遭辐射会出现脸部斑疹。一个人连续操作电脑工作五小时,电脑产生的低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相当于一天的生命损失。
氢弹爆炸?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氢弹爆炸的威力[视频]
[齐读:这样的行星,又该叫它什么……]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你的感受
2)[出示2———5小节]对比,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都是名不副实的名字,要进行正名;都是先写名字,再写特点,最后写正名;都押韵
不同:后两个星星没正名(学生说不出来时可以补充,引导)
3)我们来想象一下它们可以叫什么星?可以根据课文,可以根据老师同学给你的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星球的了解正名,一定有理有据。
指名说一说
(老师随即板书)
4)你能用自己起的这么多有趣的名字把这两小节补充完整吗?
[出示:再说神秘的火星那里压根儿没火。空气都冷得结冰,企鹅也没法生活。如此寒冷的星星,叫()感觉不错。
至于大个子木星,充满了强烈的辐射。整天像氢弹爆炸,哪能有草木一棵。这样的行星,叫()合适不过。]
指名补充诗歌
过渡:你们补充的多有创意呀!看来真有不少小诗人从这里诞生了!
四、回顾全文
1、不过[出示:我想这样的例子,天上一定还有很多,如果要一一正名,有待我们去探索!]师生一起读
1、这篇诗歌的题目是《给星星正名》,请你再美美的读一读这篇课文,思考作者真的要给星星把名字改正过来吗?他想通过诗歌告诉我们什么?
1)生自由读文
2)反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五、总结全文
达尔文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并坚持长期探索。”我希望你们能成为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的下一位“达尔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运用自己的材料仿写一节诗歌
3、推荐读物戴巴棣《大自然的语言》
七、板书设计:
31给星星正名
水星热火星
地球地少水多水星科学
火星冷……探索
木星没有树……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设计理念
“披文入景,披文入情。由词及句,由句及篇。”研读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语句,培养语感,实现语言积累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把这场雪称做“瑞雪”的原因,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分”,理解“瑞雪、凛冽”等词语的意思。
3、知道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特点。
4、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媒体准备
《雪景》——多媒体课件一个。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案说明
加“()”为教师主要导语;加“[]”为拟定的学生回答。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初步感受北国雪景的壮美。
4、引出研读专题。
教学过程
一、侃雪赏雪—— 导入新课
1、侃雪:板书“雪”(一起读“雪”)[“雪”](喜欢雪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中描写过雪?请你背上一两句。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走进白雪世界,去赏雪好吗?)
2、赏雪:欣赏课件——(告诉大家你欣赏到了怎样的雪。)在“雪”旁加括号,播放课件。
二、放声朗读—— 教学字词
(课文又是怎样描写雪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去细细品味。读之前请同学听清朗读要求:将难读的词多读几遍,难写的词在课本上写几遍,并将你认为最难写的1个词语写在小纸片上。)
学生根据要求放声朗读课文。
根据学生小纸片上反映的情况,确定字词教学重点。初拟以“凛冽”、“巍巍”两词为重点。
“凛冽”教学步骤如下:
1、一起读“凛冽”。
2、范写。
3、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4、(“凛”和“冽”真是一对好兄弟,他们形影不离,经常手拉着手在一起。这回兄弟俩出现在哪个句子中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学生读: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了起来。
5、(明白凛冽是啥意思吗?)
6、从两个方面深切理解“凛冽”——非常寒冷:A、分组查“凛”和“冽”明白“凛”和“冽”都是“寒冷”的意思,两个寒冷加在一起是[非常寒冷、十分寒冷、特别寒冷等]B、反复读句从句中的像声词“呼呼”中也可感受到“凛冽”表示十分寒冷。
“巍”的教学步骤如下:
1、正形:“巍”有三部分组成:上面是一座山,下面“委”和“鬼”,先写“委”再写“鬼”,合起来念“巍”,“巍巍群山”的“巍”。(教师边范写边提醒)
2、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3、请一个同学择图写填写“巍巍群山”意会的含义。注:一副图中画着起伏高耸的群山;一副图中画着几个小土坡。
三、轻声诵读——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雪或雪花的词语。)
学生轻声读,边读边划。
交流,在交流的同时补充板书。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雪、白蒙蒙的雪、一望无际的雪]注:不苛求学生找出所有描写雪的词语,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去体会。
(白蒙蒙的雪、一望无际的雪,读了课文我们一下子找出这么多描写雪的词语。让我们再自由地选择自已最喜欢的句子或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自由选择读句子。
指名学生选择读,集体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五、默读探究——理清脉络
(课文是按同学们读的须序写的吗?)[不是](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默读、交流得出结论: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有“昨天中午、傍晚、霎时间、夜里、今天清早”。
六、引读设疑——提出专题
(咱们就抓住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一起合作将课文有条理地读一读。我读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同学们接着读相关的内容。)
1、引读全文。
(哎呀!读了课文,我突然发现今天老师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请同学们看看老师黑板上写的字,知道老师出了什么洋相吗?)[课题是“瑞雪”不是“雪”]
2、请同学帮老师把“瑞”字补上去,其余同学在课题旁写一写。
3、(“瑞”字啥意思?)[吉祥](连起来说“瑞雪”就是)[吉祥的雪]。
4、(谁能马上从课本中找到“瑞雪”的词?)[好雪]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雪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研究。)在课题上打1个红色的问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课文,体会雪大、雪美、雪使人欢,知道课文所以说这是场瑞雪的原因。
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时间顺序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专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瑞雪]。(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完成了一项工程,老师把这项工程叫做“四个一工程”,是哪四个一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习了一些新词,比如说)指名学生自由报,报一个马上集体听写一个。;(我们还知道了《瑞雪》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场)指名学生说;(我们又发现文章是按)学生集体回答(这一个顺序写的);(最后我们还留下了一个问题,谁来说说是啥问题?)指名学生引入研读专题:课文为什么称这是一场好雪?(这节课咱们就首先来解决这个疑问。)
二、默读全文研读深究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这是一场瑞雪,请你把它划出来,并且想一想理由是什么。)
(一)学生按要求默读、思考,教师进行默读指导。
(二)默读好后同桌间交流。
(三)全班交流,交流顺序不固定,主要根据学生发言前后而定,教师适当调控,初拟交流重点如下:
1、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能组织语言将理由说清。如:[我找的是“傍晚……大雪之中。”因为从“傍晚、大片大片、笼罩、白蒙蒙、这些词中我读懂了这场雪下得很大。]请学生将研读结论“大”写到黑板上。
(2)(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雪下得很大。)学生比赛读,师生点评激励。
(3)(如果老师把“纷纷扬扬”这个词给去掉,我们再轻声地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好不好。)
(4)学生读后交流,得出结论:[不好,纷纷扬扬不仅写出了雪大,而且使人感受到雪花在飞舞,很美。]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播放课件——雪花飞舞,帮助感悟。
(5)训练延伸:(下面这个句中也有“纷纷扬扬”这个词,你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吗?)
秋天( )纷纷扬扬地从( )飘落下来。
2、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1)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2)读了句子,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雪吗?指名板书“美”
(3)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雪美。
(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白雪世界吧。播放课件,欣赏雪景。
(5)“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面对这么美的雪景,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6)学生赞美。
(7)(作者是这样赞美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来赞美雪。)好一场( ),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3、“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1)学生交流。
(2)用反诘的方法点拔理解。(我可从没见过麦子盖了三层被,也没见到过有人枕着馒头睡。这句句子写错了。)
(3)请学生来解释给老师听,教师装着由迷惑不解到弄明白,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句子。
(4)(原来,这场大雪还会给我们带来了丰收,人们该是多么高兴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板书“带来丰收”。
3、孩子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
(1)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2)指导点拔,这句中看出了“雪使人欢”。板书“雪使人欢”。
(3)有感情地读句子。
三、蓦然回着解答专题
(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我想上节课留下的疑问我们应该能解决了。请你看着板书自己准备着说一说。)
1、学生准备说。
2、指名交流。
四、熟读成诵自然结课
(是啊,这是一场令人欣喜的雪。如果没有优美的句子把它描写下来,我们又怎么能联想到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又怎么能感受到瑞雪丰年的喜悦呢?老师真想把这篇优美的课文背下来,把它牵牵地记在心上。同学们想吗?我背这篇课文的时候可有窍门的,有同学知道我的窍门吗?)[借助时间顺序背诵。](咱们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正确。)
1、学生自由准备。
2、指名背诵,及时激励。
3、(来,让我们边欣赏这迷人的雪景,边背诵这优美的文章。全体起立。)(播放课件)集体背诵。下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古筝曲《高山流水》、《知音》
教学流程:
一、设疑 板书“知音”
1.同学们,走进课文之前,让我们闭上眼睛进入音乐殿堂,仔细聆听来自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从乐曲中听懂了什么?
我们从曲子中没有听懂什么,可是有一个人却能听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知音》,感受这优美旋律背后的动人故事。
2.板书课题《知音》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 感知“知音”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71页,在我们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朗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1)怎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呢?
(2)你有知音吗?
了解了学习任务,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检查学生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了,并及时纠正字音。
3.同学们,课文我们读了两遍了,相信你们已经与文中的生字成为了朋友,谁愿意领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大屏出示生字)
4 . 我们已经与生字成为了朋友,相信这次你再读课文,一定会通顺、流利、有感情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是( )的知音,
你对俞伯牙和钟子期有什么了解?
俞伯牙:晋国的上大夫,是著名的琴师。
钟子期:是一名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三、再读 领悟“知音
1.他们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寻找问题答案,
2.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语句。
3.根据句子学生展开想像,教师适时指导重点句子的朗读。
(①真好啊!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②真美啊!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既然又好又美,就请你美美地读出来吧!
师:正是由于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的琴声,所以俞伯牙高兴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俞伯牙终于找到了让他等三十多年,也寻觅了三十多年的人,此时俞伯牙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俞伯牙十分兴奋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看着这个不起眼的樵夫,俞伯牙百感交集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4.其实,同学们想一想,听俞伯牙弹琴的人还少吗?为什么他见到钟子期会这样激动啊?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寻找俞伯牙遇到钟子期无比激动的原因。用笔圈画出问题的答案。
生汇报
蕴藏在琴声中的心情被谁听出来了?(钟子期)
师:是啊!钟子期不仅能听懂俞伯牙的琴声,更能听出他琴声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俞伯牙的琴声是哀婉的,那钟子期就能知道他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悲伤难过忧伤)
师:如果俞伯牙的琴声是欢快的的,那钟子期就能知道他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开心、高兴、兴奋、快乐)
师:钟子期是最了解俞伯牙的人,他才是俞伯牙的(知音)。
师:同学们,你们说一说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知音呢?
(喻意:懂得你的心意,最了解你的朋友、知己就是你的知音。)
师:刚才我们说的不仅是这个词的由来,也是这个词的表达的意义。在钟子期之前,俞伯牙有没有遇到能听懂琴声心意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一个“从来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琴仙的孤独寂寞。
根据资料记载:37岁时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试想一想,当他遇到既能听懂琴声,又能懂得他的心意的人。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四、升华 体会“知音”
1.来之不易才更显珍贵,所以俞伯牙无比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虽然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朝廷官员,而子期只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但是凭着对音乐的心有灵犀,凭着志趣的情投意合,他们结为了知已并结拜为兄弟。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噩耗时,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圈画相关的语句。
2.你感受到俞伯牙的悲痛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读一读。
这种场面让我们也忍不住要落泪了,同学们,除了悲痛,我们从俞伯牙摔琴的动作、和他再也不弹琴的语言中还能感受到什么?
(绝望)
师: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知音了,这是何等的绝望呀!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课件”正是这样才留下了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千古的慨叹。
师:同学们,你有知音吗?
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让我们多与正直、诚实、博学的人交朋友吧!最后祝你们都能找到与自己知心的朋友。
五、拓展 珍惜“知音”
1.出示拓展短文《李白与杜甫的友情》,生自由阅读回答课后问题。
关于知音的故事太多太多,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材料《李白与杜甫的友情》读后把文章补充完整。
2.出示《如梦令》学生读后谈感受。
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小令。(大屏出示)
3 . 推荐“八拜之交”的故事。
古代有“八拜之交”。 一般人都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礼,但其实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典故。(大屏出示)
在这些典故中,有我们敬重的十七位古人,更有舍得我们去深思的情谊与诺言;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懂得了该如何对待自己亲密的朋友。请同学们课下认真阅读,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再做交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
出示挂图: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三、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
(在此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是如何抓住山雀的语言,知道我的猜想)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葡萄沟》
一、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
5、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6、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2、交际目标:利用对话和人热情相处。
3、能力目标:自己动手感悟颜色的差异性,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读好长句。
四、教、学具:
音响设备、纸做的葡萄、水彩笔、搭满葡萄架的挂图、各种颜色的真葡萄、新疆产的葡萄干、课件等
五、教法:
启发式、讨论式、表演式、游戏式、自学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咱们新疆好地方》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十分喜爱音乐,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先听听音乐,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你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2、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新疆)刚才同学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这雅克西是什么意思(好)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学生自己做动作)
3、师:让我们随着刚才轻盈、欢快的歌曲来学习今天的新课,雅不雅克西(雅克西)
4、出示课题:《葡萄沟》
师:让我们来齐读一次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让老师想起那又大又园的葡萄。(出示葡萄)忍不住想吃上一口。(做个夸张“吃”的动作)这三个字都是要求我们掌握的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把这三个字写得和葡萄一样美,是不是(是)那我们就开始写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生写,师巡视)
师:写得真不错,下面翻开书,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边听录音边用“——”把它找出来。(播放录音)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板书)找得可真准,让我们来读一读。(生读)
二、新课。
(一)教学第一段。
1、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想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吗(想)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段。(抽生读)
2、师:读得真不错!下面由老师领着小朋友读: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出产什么出产些什么水果(如读得不好,可再读一遍)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抽学生巩固读一、两次)
3、师:读了这段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生自由地说,师相机板书)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第二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2、师:读得真认真!从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请同桌互相说说。——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抽小组共同来回答。)
如:生说: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允许同桌互相补充)师:说得可真好,能不能把这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一个个”表示葡萄怎么样(多),那好大家就把“葡萄”多的意思读出来好吗(生读)
步骤:先把说的读一读,把“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读好。
3、师: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
师:现在用你神奇的画笔把葡萄涂上你喜爱的颜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挂在“凉棚”上,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涂好。(师巡视,生自己挂,先挂上的给予加油。)
4、师:哇!这么多颜色,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葡萄这么美,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5、师: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非常好客,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抽学生读)大家一起来读,雅不雅克西
6、师:读得真不错,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想时播放轻音乐)生回答,师给予鼓励。
7、师:维吾尔族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三)教学第三段。
1、师: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大家来尝尝,这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甜)我们把它说完整,好吗(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3、师:读得真不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看电视,注意观察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4、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5、师:说得真好,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
6、师: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我们再齐读本段好吗
7、师: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小结: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水果多,葡萄美,人热情,葡萄干是那么有名,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葡萄沟吧!最后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全文,相信你们的感受又不相同!(生齐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多音字,读读认认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课后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容易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二、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9.《掌声》———齐读课题。
(二)、复习本节课词语(开火车领读)
(三)、走近人物,感受“情感”变化
(1)感受英子的内心变化。
1、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的吗?(细心的同学在课文中能找到这个词)(忧郁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非常会概括,非常会抓词。
【板书:忧郁】
师:课文有一个自然段,重点写出了英子的忧郁。快打开书找找,看看是哪一个自然段?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从哪些词语当中你们感受到英子内心的忧郁呢?
(“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吗?“默默的”,什么意思?默读是怎么读?
(不出声音地读。)
师:那默默的呢?是什么意思?(不动声色的)
师:一声也没有,小英子总是这样。还有哪些词让你们有感受?
(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
师:同学们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跟刘老师想象一下:当同学们出去快乐活动的时候,英子却总是——
(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还走在上学路上的时候,英子已经早早地——
(来到了教室。)
师:下课铃响了,她却要——
(最后一个离开)
师:是啊,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呢?
(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是啊,身体的残疾使小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她总是感觉自己很差,不如别人,这说明她的心里还非常的自——(卑。)
师:是的。(板书:自卑)这是我们刚才读书共同的体会,同学们还应该把它——记下来。快动动笔。然后自己试着读读这个自然段,读出英子的忧郁和自卑。(部分学生还在写,师又补充道)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再走进这个自卑忧郁的小英子。轻轻地读,“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读!
全班齐读。(师同读。)
2、感受英子的开朗、自信。
师: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快读书,看谁先找到?
(是第四自然段。)
师:读读吧。
师:原来小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现在——和大家一起游戏。
师:小英子还叫同学教她跳舞,能用什么词形容现在的英子?
师:好,让我们把体会记下来。
【师板书】 开朗 自信
师:看到这种变化,你高兴不高兴?端好书,我们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师读第一句,
生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抓英子的情感变化,通过关键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师:是啊,是什么让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同学们的掌声。)
师:现在你能用黑板上这些词,概括的主要内容吗?谁来试试。
(以前英子非常忧郁和自卑,可是经过这次故事会后,变得开朗和自信了。)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住孩子们,抓住关键词句,我们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析段落,体会“情感”变化原因
(一)理解英子为什么犹豫。
师: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呢?
(二三自然段。)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二三自然段,同时划出描写英子动作的句子。(划句子要划完整。)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先划到这儿,小朋友来读一下你画的句子。
(生:(读)“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即把头低了下去。”)
师:还有谁划了这个句子?请你再读一遍。
师:同学们,轮到英子上的时候,她却立刻把头——
(低了下去)
师: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们能体会吗?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很忧郁,自卑)
师:把你的体会送到句子里再读一下。
师:那一刻,英子一定特别——(紧张)
师:好,送到句子里
师:是啊,从低头的动作中,我们体会到了英子的自卑和紧张,“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
( 生:(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还划了哪个句子?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没有划的同学,也把这句话划下来。
齐读。
师:谁能告诉老师,英子为什么犹豫呢?
( 生:因为她怕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因为英子不想让同学们看见他走路的姿势。
因为她的左脚留下残疾。)
师:所以英子站起来是犹豫的。要不要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用自己的朗读试一试。
生试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
师:小英子那一刻该有多难受、多痛苦啊,谁愿意再来读?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我们一起读。
齐读。
(二)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师:同学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我们才能很好地体会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假如这个小英子就在我们的旁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呢?她是那样的紧张害怕,不敢走出自己的座位,你想对她说什么?
(生:英子你不要害怕,上去吧!英子不用怕,我支持你!英子你不要害怕,我们都会鼓励你的。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上去吧。)
师:是啊,你们的鼓励,你们的话语,都化成了一种无声的语言哪!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所有的鼓励都汇聚在这掌声中,所以这掌声——
(生:热烈而持久。)
师:这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热情的——
( 生:鼓励。)
师:好,一起写感受。(生抄教师板书的词语。)
【教师板书】
鼓励
师: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英子成功地讲讲述了自己的小故事。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次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生:英子,你真勇敢啊!英子,以后就和我们一起玩吧!英子,你真棒!
联欢会上我会教你跳舞的。)
这一次,同学们还对小英子送去了自己的赞赏。(师板书“赞赏”,生抄在书上。)就像同学们说的,小英子只是身体上的残疾,其实她也有自己的优点。此时小英子的一摇一晃和上台时的一摇一晃有什么不同?
(生:之前小英子是忧郁而紧张的,现在的小英子开朗和自信。英子先头是不自信,后来是她脸上带满了微笑。)
师: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是掌声吗?
(生:是同学们对她的一片赞赏,同学们对她的一片鼓励,对她的夸奖)
生:同学们对她的夸奖和鼓励,使她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是啊,如果把这一切,化成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爱。)
(三)体会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
师:就是这份爱,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使她(指板书)从忧郁变得开朗,从自卑走向了自信(生跟说)。
师:所以她才能够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正如她在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指投影),读!
( 生:(齐)“我永远不会……微笑着面对生活。”)
四、总结掌声的内涵
我说掌声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们的生活!你觉得掌声像——————(生补充完成这句小诗)
五.指导书写六个生字
六.小结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师: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需要掌声,珍惜别人的掌声,也不要忘记把我们的掌声献给别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9个字。学习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宋庆龄为什么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教学难点:
理解小珍失约,宋庆龄在空等一天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小黑板。
2、收集有关宋庆龄生平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地读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3、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注意多音字“强”的读法,“钟”、“龄”的读法。
5、再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设疑解惑,主体感悟。
7、再自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学习练写课后的生字。教师相机指导写字的姿势和格式,以及运笔要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顾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守信”两字的理解。
二、演读结合感悟朗读。
1、我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你们想不想把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演出来?
2、自由选择课文3-10自然段多演读几遍。(在四人小组中进行),思考相关问题。组内讨论交流:当爸妈刚刚离开时,宋庆龄在想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11-1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
宋庆龄等了小珍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4、学生评议,教师相机归纳。
三、教师小结。
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标准,宋庆龄从小就重诺言、守信用,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四、课外积累:
将你收集的有关“守信”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6-16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15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2-2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4-15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2-22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6-16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2-26
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8-0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