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10 17:53:0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一、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铁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习题精选

  一、看拼音写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听和读中感悟黄山石的奇妙。

  【教学难点】

  通过多读感悟引导学生想象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并挑一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识记14个生字及尤其胳膊形状等词语,正确书写8个生字。

  2、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黄山石的奇妙。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配乐欣赏黄山奇石的图片或介绍黄山奇石的录象。

  2、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听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或疑问。

  2、在交流中,随机学习词语,例如:

  仙桃石、山峰、巨石、风景区等等。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三、自主识字

  1、板示词语:

  尤其、胳膊、形状、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山峰、巨石、脖子、著名

  2、学生自由朗读词语,带读正音:

  胳膊的膊念轻声等。

  3、同桌互读正音,齐读词语。

  4、自读本课生字,用好办法识记。

  5、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⑴ 用猜字谜的方式检测:

  横山上面三根草(当)。

  一个人,在山边(仙)。

  ⑵ 朗读自编的短文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6、给生字找好朋友(组词)。

  四、朗读感悟

  1、分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相互正音。

  2、指名分小节合作朗读全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

  黄山的石奇在哪里?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2、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关怀人民的美好品质。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

  (二)同学学法

  自主学习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疑点

  这篇课文主要表示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文章为什么用“毛主席在花山”做题目?

  (三)解决方法

  1、通过仔细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2、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及分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体会毛主席的优秀品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以“这篇课文表示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为主要问题引导同学深入探究,加强朗读指导,深入体会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优良作风。

  (二)同学活动设计

  课前,同学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课上,自学质疑,围绕同学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一起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炼写作手法。课后,同学讲出课前搜集的小故事,相互交流,提高认知,深化中心。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同学齐读。

  提问:“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二)检查同学预习情况

  1、要让同学说出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同学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2、读一读自身所画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结合同学发言,教师让同学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以后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引导同学自身去体会理解。)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同学针对自身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局部来读,从而展示出自身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考虑:为了学懂这篇课文,俺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先自身考虑,再和组内同学讨论,记下讨论结果。

  2、同学按要求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对同学的问题归纳整理。

  师生一起归纳出: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示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4、师生一起解决以上问题。

  教师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提议先理解第(4)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身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沛表示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身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沛认知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3)指导朗读: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同学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通过这一个问题,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有机地串连起来,从而达到理解课文重点、难点的目的。)

  (四)体会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示人物品质。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布置?

  (可引导同学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没有样写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劳累这件事。通过对比,使同学明确:与中心关系密切的资料详写,反之,简写。)

  (五)课外延伸

  让同学拿出自身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身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口语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本课的设计,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力求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在群体互动中展示成果,培养创新精神。

  学习目标

  1、能比较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的制作过程。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活大方,有礼貌,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4、在交际中学习文明交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拓展口语交际面。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小制作。

  2、有关的课件、奖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人有两件宝这首儿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背诵这首儿歌好吗?

  2、从这首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

  3、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这是用纸剪帖出的公鸡,颜色多鲜艳啊!这是用纸剪出的拖鞋,多有趣;这是用纸折成的蜗牛,多可爱;这幅是用塑料杯和毛线做成的漂亮的小女孩;这幅是用橡皮泥捏出的小动物的脚,你们说像吗?

  4、通过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就能制成一些可爱的小物品,多巧啊!我相信,你们也能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编织出美丽的小制作,是吗?

  二、全班参与,评出最佳小制作。

  1、请大家把小制作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然后有秩序地离开座位自由参观,看看谁的小制作做得最好。

  2、学生自由参观。

  3、评出做得最好的小制作,发奖品。

  过渡:看见你们五花八门的小制作,老师非常高兴。今天,老师想考考你们,就是想你们把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说出来,比一比,谁说得最好,行吗?

  三、示范说话,指导表达。

  1、示范说话

  老师手拿小制作向大家介绍,学生仔细看作品,认真聆听。

  (我的小制作是花炮。它的材料有纸筒、彩带和彩色纸。我是这样做的:先找几个一样大的纸筒,再用各种颜色的纸把纸筒包住,接着在每一个纸筒的上端钻一个小洞,最后拿出一条彩带把它们串起来,这样就做成了花炮。我们可以把它挂在墙上作装饰。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2、指导表述

  (1)老师从哪些方面介绍作品的?(作品的名字,作品的材料、形状、颜色、用途和制作方法。)

  (2)老师介绍制作方法时用了哪些连接词?(先再接着最后)

  (3)说话时还要注意什么?(注意说话要清楚、完整、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

  3、学生按要求练习说话。

  (1)课件出示说话要求。

  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②汇报制作过程。汇报时要讲清楚制作的过程。说话时要清楚、完整,态度要大方、自然、有礼貌。

  ③别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让讲的同学解答。

  ④评出说得好的同学。

  (2)小组练习说话,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相继指导。

  四、代表汇报交流,评出最佳解说员。

  1、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交流。

  (1)哪个小组的代表能愿意说说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

  (2)其他小组评论: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正?

  (3)老师总结怎样才能把小制作的制作过程说清楚、明白。

  2、其他小组派代表汇报。(程序如前)

  3、评选出最佳解说员,发奖品。

  五、举行小小展览会。

  1、看作品,听介绍。

  同学们的小制作太美了,可刚才每一个小组只介绍了一件作品,你想介绍你的作品吗?每人都有机会,看,(在黑板上贴出小小展览会字样)咱们举行一个小小展览会,把你们的作品都展示出讲台上,邀请你的好朋友来看作品,听你的介绍。

  2、谈感受。

  看了这些小制作,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六、总结。

  老师觉得同学们不光心灵手巧,而且都是能说会道的学生。老师非常高兴,下课后,把自己的小制作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老师或家人,借此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生字.

  2、通过词语搭配练习,学习准确运用词语,积累词语.

  3、了解重叠词在表达上的不同;通过谜语学会读注音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巩固学过的字,进行词句、说话训练.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来看看哪位小朋友最会动脑筋!好不好?

  二、我会说

  1、出示题目.小朋友你们记得这些偏旁吗?

  2、请告诉老师这些是什么偏旁?

  3、你们认识带这些偏旁的字吗?有哪些?

  4、小组准备说.

  5、全班汇报.

  三、我会连

  1、指名认读词语.

  2、指名连词.

  3、全班齐读.

  四、读读说说

  1、指名说

  2、全班一起说

  3、照样子完成练习

  4、你还认识哪些这样的词语?

  五、我会猜

  1、小声自读谜语.

  2、同桌互猜.

  3、指名回答.

  4、说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5、选小老师领读谜语.

  6、你们还认识哪些谜语?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重点:通过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古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喜欢旅游吗,看这里,你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

  2、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齐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二、了解诗人,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请你用最简单的话介绍一下李白,注意不要重复。

  2.老师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可以帮我们进一步了解李白,谁来读一读。

  a出示课件,请一名生读。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他的诗他的诗想象新奇,语言清新明快,所以广为流传。

  b师:我们曾学过几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打开书81页)请同学们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一读?

  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2人)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为了更好的理解古诗,读的时候要有节奏,读出诗的韵律美。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播音员是怎么读的。读的好吗?男、女生比赛读一次可以吗?

  师:好了,读的有进步,下面谁能讲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写看庐山瀑布,而用望这个字呢?

  生:因为作者是从远处看瀑布。

  师:对了,那你见过瀑布吗?谁能说说瀑布的样子。

  生:我在长白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oo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oo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oo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水流从高山陡峭的地方倾泻下来,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

  oo师:瀑布宏伟壮观,一泻千里,而庐山的瀑布更是秀美无比令人神往。

  师:那么作者都望到了什么,让我们到诗句中去感悟吧。请大家小组四人互读古诗,结合注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自己对诗的理解。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oo出示幻灯: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oo遥看瀑布挂前川。o

  飞流直下三千尺,oo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品读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中所描述的景物。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读,配乐诵读等读好第三行诗,读时要求语调稍扬,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6、“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

  (课件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课件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9、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大家想一想,李白在哪一首诗中也展开想象,用到“疑”字?

  (课件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五、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自由练读: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看图片),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生上台演读)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生起立,师生配乐演读。)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6、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它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谁能够用上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望庐山瀑布》来结束这节课。同学们可以跟着唱。

  板书: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望到(香炉 紫烟 瀑布)雄伟

  想到(三千尺,落九天)壮观

  热爱祖国山河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录像(09年春晚杂技表演《抖杠》)。

  2、说说你在观看时的感受。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我想,读过课文后这位少年会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B、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词语,及自学要求中的问题)。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么深。那么究竟是哪些语句让你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圈圈重点词,写写自己的感受。

  2、重点句子交流:

  (1)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为什么你对这个句子感受深刻?从哪里看出来?结合 “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 这些词语理解体会。

  此时,少年的心里会怎么想?

  有感情朗读。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朗读。

  理解“不知所措”,结合“呆呆地、不知所措”这两个词语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

  3、是谁?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4、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笑了),老者__?(笑了),观众__?(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说什么?

  四、小结全文: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回归文本:

  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以这件事让学生分3段,明确这种写作方法,通过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六、板书:

  顶碗 失败 失败 成功

  少年 不放弃 拼搏 强者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习作》教案02-25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07-30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0-28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4-09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的教案05-31

小学语文《午睡》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