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阅读答案

时间:2021-03-29 18:25:4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1

  《爱莲说》,回答问题。(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③亭亭净植( ) ④陶后鲜有闻(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周敦颐喜欢莲的淡雅高洁,你喜欢什么花,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理由不少于20个字)(3分)

  答案

  【小题1】①沾染(污秽)②亲近而不庄重 ③树立 ④少

  【小题1】①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 ②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学生对课内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只要设计合理,理由充分,文通句顺即可。

《爱莲说》阅读答案2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答案: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爱莲说》阅读答案3

  《陋室铭》《爱莲说》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甚蕃( )

  德馨( ) 淤( )泥 洗濯( ) 清涟( )

  隐逸( ) 亵( )玩 鲜( )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 )是陋室 鸿( )儒

  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涟

  不妖( ) 不蔓不枝( )

  亭亭净植( ) 亵玩( )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2、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6.《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36分)

  一课内巩固

  (一)(1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2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 (2)

  (3)

  4.请你试着对对联。(2分)

  (1)上联:吉羊辞旧岁 (2)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 下联:

  (二)(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

  ①妖: ②益: ③植:

  ④鲜: ⑤宜: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

  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

  答:

  二课外拓展

  齐人攫金(9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清旦( ) 2、衣冠( )而之市

  3、适鬻金者之所( ) 4、徒见金( )

  2、选出下列加点 “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 )(1分)

  A、清旦衣冠而之市 B、适鬻金者之所

  C、子攫人之金何 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译:

  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启示:

  六、写作训练

  请以“我爱 花”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练笔。

  22.《陋室铭》《爱莲说》

  一、xīn tái rú dú

  二、蕃 淤 濯 涟 逸 鲜 亵

  三、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4、(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四、1、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

  2、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五、1、《全唐文》 唐代 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谥号

  7、爱莲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一)1、(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2)灵异

  (3)品德高尚 (4)博学的人

  2、(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3)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5、(1)金猴迎新春 (2)金猴驾云来

  (二)1、(1)多 (2)洗涤 (3)沾染(污秽) (4)美丽而不端庄

  (5)更加 (6)立 (7)很少 (8)应当

  2、(1)的 (2)它,指明桃花林的奇景 (3)这件事 (4)到,动词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对于莲花的喜爱,跟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说明:映衬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物点。在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是时,浓圈墨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阅读答案4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

  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D. 无案牍之劳形

  1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2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

  13.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2分)答: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参考答案:

  11.D 12.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衬托莲之高洁。(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13.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14.C

  15.(1)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2)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爱莲说》阅读答案5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3)不蔓不枝( )

  (4)陶后鲜有闻(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再三强调自己爱莲与陶渊明爱菊的不同。请结合本文及你平时的有关积累,说说两者的不同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明的语言列举一个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历史文化名人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多

  (2)水波

  (3)蔓延,牵牵连连

  (4) 很少(意思对即可。)

  2.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得愈远愈清香,(莲花)笔直而洁净地站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却不能玩弄它。(意思对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

  参考:陶渊明爱菊花意在表明他的隐居思想,他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就揭示了他远离俗世的愿望。周敦颐觉得莲花是完美的事物,爱莲花表现了他直面社会的乐观态度及不为浊流玷污的高洁品格。

  4.不设统一答案。

  参考:古人子罕,当一个善于巴解的小人向他献美玉的时候,子罕以不贪为宝的理由拒绝了。子罕拒绝贿赂,保持了自己的高尚节操。

《爱莲说》阅读答案6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8.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 植: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 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相同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清风过之

  B.濯清涟而不妖 雪霜凌厉而见杀

  C.花之隐逸者也 来岁不改其性也

  D.同予者何人 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参考答案:

  8.A

  9.D

  10.A

  11.(6分)(1)(3分)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观:观赏,1分;亵玩:玩弄,1分;句意1分。)

  (2)(3分)(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为:因为,1分;芳:发出芳香,1分;句意1分。)

《爱莲说》阅读答案7

  (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20xx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⑴不蔓不枝()

  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2.C(2分)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

  (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2分)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5.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7.(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2分)

  【答案】1.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2.B(2分)3.A(2分)4.(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5.B(2分)6.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7.洁身自好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爱莲说》阅读答案8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把莲的形象概括为什么(用文中词句回答)?文中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目的是什么?

  3.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4.描写莲的形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的?

  5.请品味文中“噫”这一叹词的妙处。

  6.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花之君子 讽刺追名逐利的世风。

  3.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4.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

  5.用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少、难得,二叹爱莲者少,用疑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6.“略”。

《爱莲说》阅读答案9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

  (2)亭亭净植___________

  (3)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多

  (2)立

  (3)却,但是

  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3.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4.陋室(或陋室不陋);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千里马的遭遇;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

《爱莲说》阅读答案10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可爱者甚蕃(多)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问所从来,具答之

  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C.濯清涟而不妖密愧而出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小题3:.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 D

  小题2:(2分) D

  小题3:(2分) C

《爱莲说》阅读答案11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分)

  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3分)

  语段(一):

  语段(二):

  答案

  17.(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18.(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19.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20.象征 描写 议论

  21.作文略也。

《爱莲说》阅读答案12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③不蔓不枝 ④甘冒霜而停雪

  小题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小题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小题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③生枝蔓④使(雪)停止。

  小题1: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 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小题1: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小题1: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情景。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文章背后深层次的理解,要求学生联系作者写作背景来分析。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写作手法有: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等,结合两篇短文分析,它们都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用其他植物衬托莲和松的品格。

《爱莲说》阅读答案13

  四、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共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 ,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 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 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到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 者也。……此皆言其可目 者也。

  ——(李渔《芙蕖》)

  【注释】①群葩(pā):百花。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放,这段时节称为当令。

  ②芙蕖:荷花的别称。③妍:美丽。④迨至:等到。菡(hàn)萏(dàn):尚未开的荷

  花。⑤资:资财,这里指享受。⑥目:观赏。

  16.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1)陶渊明独爱菊 (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

  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9.甲文和乙文作者喜欢莲(荷花)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21.下面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感情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B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共16分16.(1)唯独(2)更加(3)很少

  17.(1)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

  (2)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

  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知音甚少的人生感慨。

  19.甲文:莲花是花中君子,品行高洁。乙文:荷花在每个价段都让人赏心悦目。

  20.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1.C

《爱莲说》阅读答案1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其一处也 名__________

  (2)亭亭净 植__________

  (3)陶后有闻 鲜__________

  (4)惟吾德 馨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蔽林而窥之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D、莲花所体现的君主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

  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说出 (2)树立 (3)少 (4)香气,指品德高尚

  2、C

  3、A

  4、(1)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过了。

  (2)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爱莲说》阅读答案15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的作者是 _________朝的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语句。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用“/”标出朗读的停顿。(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文中的主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宋)北宋 ;周敦颐

  2.①多

  ②洗涤。

  3.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予 / 独 爱 /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衬托莲的可爱形象。

【《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相关文章: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09-10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集合15篇09-10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08-23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10-12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08-28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09-10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09-10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07-14

爱莲说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1-11

爱莲说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理解答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