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时间:2021-06-13 15:05:1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养晦堂记

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曾国藩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书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三致意焉。而扬雄亦称;“炎炎者灭,隆隆者绝。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一旦势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所谓焜耀者哉?余为备陈所以,盖坚孟容之志;后之君子,亦观省焉。

  【注释】①首阳饿莩:指伯夷、叔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常终身幽默 幽默:诙谐

  B.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 加 超过

  C.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 湛:深陷

  D.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 事:侍奉

  5.A(幽默:深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童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 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 亦观省焉

  文之不可绝于大地焉者,曰明道也 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6.C(A项均为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顺承。B项均为语气词,前者表陈述语气不译;后者表祈使语气,吧。C项均为介词,在。D项,前者用作兼词,于此,从中;后者语气词,了。)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A.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B.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C.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D.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7.D(联系上下文,根据语意和文言虚词判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阐发了这样的道理:生前有一时之荣者,往往不一定有永恒之名,有永恒之名者,往往不一定生前有一时之荣。

  B.作者认为权势地位不足贵,功业文学不足贵,真正可贵者乃人之品格。对当时那些“处高位而获浮名者”不无讥刺、鞭挞。

  C.晦与显,也就是寂寂与赫赫,与其相联的卑与高、贫与富,正是两个对立的极端,作者抓住这两个极端议论,好恶寓于其中。

  D.作者表明他写本文的旨意,却不是像庄子那样为了“戒人以暗默自藏”而是为了“坚孟容之志”。

  8.D(本文的宗旨包含“戒人以暗默自藏”和“坚孟容之志”两种,不唯一。)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

  《论语》记载齐景公虽有四千匹骏马,竟然不能和首阳山饿死的人评论长短(比不上首阳山饿死的人)。

  (“盖”“马千驷”“曾”“挈论短长”)

  (2)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

  等到他们身死之后去看,他们与当日的蝇营狗苟而生、草草而死的奴仆、差役、行为卑污者、经商小人等,没有什么不同。

  (“及”“身没”“贾竖”“营营而生”“无以异也”,倒装。)

  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贫而觊富

  觊:希望得到。

  B.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

  加:多。

  C.行将同归于澌尽

  行:将要。

  D.余为备陈所以

  备:详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

  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B.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盖坚孟容之志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参考答案

  8、选B(加:超过)

  9、选C(A连词,就;连词,或者。B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介词,替;D连词,表原因;连词,表假设语气)

  10. (1)(君子们)确实是看到了那重大的(道理),因而知道一般人所争的是不值得过多计较的。(“诚”,“足”各1分,大意2分)

  (2)饥饿寒冻不足以侍奉父母、养育妻儿,却没有怨言;全世界的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愁闷。

  (“事畜”,“见”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平凡的人只要还有血气的本性,就会意气饱满地想要有所作为超过他人。厌恶身份低微就会想升高,厌恶贫困就会希望富裕,厌恶默默无闻就会想赫赫有名。这是世人的常情。然而平凡人中有为人清廉的人,(他们)大都一生深静不显,暗暗地隐藏自己。难道他们的本心和其他人不同吗?(君子们)确实是见到了那重大的,并且知道一般人所争的是不值得过多计较的。

  《论语》记载齐景公(虽然)有四千匹骏马,还是不能和首阳山饿死的人评论长短(意思不能相提并论,比不上首阳山饿死的人)。我曾经对这个说法推论,自从秦汉以来,到现在为止,达官贵人,怎么能数得清?正当他们占据高高的地位,雍容行动时,自以为资质和智慧远远超过别人。等到那些人身死之后再去看他们,他们与当日的追名逐利而生、忧思劳神而死的奴仆、差役、贪(坏)官、奸商等,没有什么不同。而这中间又有用功劳业绩文学获取虚名的,自以为资质和智慧远远超过别人。等到他们身死之后去看,他们与当日的蝇营狗苟而生、草草而死的奴仆、差役、奸商等,没有什么不同。既然这样,那么如今正处于高位并且获取虚名的人,自称离开沉静而处于显扬,自己内心安然地处于高而明亮的位置。(他们)竟不知道自己与眼前蝇营狗苟的奴仆、差役、奸商即将一同消尽,且没有丝毫的`差别。难道不可悲吗?

  我的朋友刘孟容,深沉静默而严肃谦逊,喜爱道学而淡泊少欲,从他壮年时就已经恬淡无欲而把富贵置之度外,随后,体察外物观察世事变故,又能把名誉置之度外。于是把他的居所命名为“养晦堂”,写信送给我,让我替它作记。

  过去周代末年,庄生怜恤天下的士人深陷于势力,被毁谤和荣誉所扰乱,所以告诫人们隐晦、沉默,藏起锋芒,如所称许的董梧、宜僚、壶子这些人,多次表达这个意思。而扬雄也说道:“旺盛的火必灭,隆隆雷声终究消失。富贵的人,鬼神窥探他的盛衰。”君子的原则是,在心里自得,而对外物没有什么要求。饥饿寒冻不足够仰事父母,俯蓄妻儿,却没有怨言。不被整个世上的人了解却不愁闷。自己认为晦暗是世上最光亮的。像那些在辉耀的人生旅途中奔命的人,有朝一日事情了结、意兴阑珊,追求像寻常贫贱的人的生活却不能得到,哪里能看到值得称作辉煌的呢?我替他详备地陈述晦暗的原因,希望让孟容的志向坚定;后世的君子,也能从中观察世相、反省自己。

【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06-18

养晦堂记的阅读理解和答案11-24

养晦堂记阅读答案附译文12-23

《曾国藩家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6-16

苏轼《醉白堂记》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12-16

刘蓉《养晦堂诗文集》原文及阅读答案10-06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阅读及答案06-12

文漪堂记阅读题答案与原文翻译07-14

古诗词《养晦堂记》的阅读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