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类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有哪些呢?鱼我所欲也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佳作,成为不朽的作品,告诫人们在面临生与义的抉择的时候,要舍生取义。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欢迎阅读!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类篇一:
(一)通假字:
1.辟:“避”,躲避 2.辩:“辨”,辨别
3.得:“德”,感激 4.与:“欤”,吗
5.乡:“向”,从前
(二)古今异义:
钟、是(是亦不可以已乎)、发(发于畎亩之间)、举、征、发(发于声)、喻
(三)一词多义:
为: 向为身死而不受 (宁愿)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接受)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而: ①修饰: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
笑而应曰
杂然而前陈者
②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
故: 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原因)
则: 则凡可以得生者 (那么)
得之则生(就)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代词,这)
是亦不可以已乎(代词,这种做法)
而: 呼尔而与之(表顺承,不翻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然而)
发: 舜发于畎亩之间(发迹,被起用)
发于声(表现出)
士: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
(四)词类活用:
蹴尔而与之(蹴:动词作名词,用脚踢,表示不尊重)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
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次用作动词,犯错误)
行拂乱其所为(行:名次用作状语,用行动)
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五)文言句式:
鱼我所欲也(判断句)
舜发于畎亩之间 状语后置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倒装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题意在让学生积累常用实词、虚词。
1.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
与,给。
2.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六)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此题意在让学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对《孟子》散文艺术特色有粗浅的体会。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即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七、中考体验:
阅读一:(2008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阅读二:(2008山东青岛市)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_)
(辟:__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三(2008益阳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5题。(1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 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 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类篇二:
原文;疏通文意
鱼,我所欲 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 鱼而取 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 生者,故不为 苟得 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 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使 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 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 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 。
一箪 食,一豆羹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而与 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 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万钟 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 我何加 焉!为 宫室 之美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 得 我与 ?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 亦不可以已 乎 ?此之谓 失其本心 。
1.欲:原意为“想要的”,这里引申为“喜欢的”
2.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二、译文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讨厌的,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令人讨厌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办法,有什么不能采用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生存下来,然而有人不采用,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不采纳。由此看来,人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人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可恶的。不仅是贤明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乞丐也不愿意接受。(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乏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孟子:名 ,字______,战国时期著名的______家、_____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 ”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 》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本文选自《 》,是“四书”之一,是中国 家经典的书籍。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 》 (附“四书”: 》)
四、字词小结
1、字音字形
死亦我所恶( ) 可以辟( )患者何不为( )也 一dān( )食,一豆gēng() cù()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 ) 为( )宫室之美 穷乏者dé ( )我与( ) 乡( )为( )身死 今为( )宫室之美为( )
2、通假字
①.辟:“ ”,
②.辩:“ ”,
③.得:“ ”,
④.与:“ ”,
⑤.乡:“ ”,
3、一词多义
①.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 给予
②.而
修饰: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
笑而应曰
杂然而前陈者
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
并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转折: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4、古今异义
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钟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5、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如使 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 (2)使 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
(3)乡 为身死 而不受。今 为宫室之美 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
五、重点句子翻译
六、理解性背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 。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七、文章分析
1、内容简析
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第二、三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
2、论点(主旨)
作者观点:性善论、金钱观、舍生取义
3、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即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4、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5、“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舍生取义之心、本心、天性、天良。
“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6、古今异义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7、孟子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八、课堂练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6.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7、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③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④“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11.提示:孟子所说的“义”有其特定的阶级标准,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道德范畴经过人们的充实与阐发,已经超过儒家的思想范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类】相关文章: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11-15
鱼我所欲也03-21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04-10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12-15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04-20
鱼我所欲也朗诵04-18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04-20
鱼我所欲也出处?04-20
鱼我所欲也的课件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