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难点)
2、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3、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重点)
【教学准备】
挂图、课文朗读及朗诵录音。
【教学过程】
一、亲诗人,导新课
1、谈话:
(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出示毛泽东巨幅挂像,地球人都知道。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大气十足的诗人。著名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言志,毛泽东的诗词正是表现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词《沁园春·雪》。
2、板书课题并解题。
3、明确目标:
读──思──悟──诵
二、忆历史,知背景
(同学们想知道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吗?)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了原来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读
导语: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学生试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要求:
⑴用笔画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
⑵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⑶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标出节奏。(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3、学生揣摩读,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采用分组读或男女生比赛读的方式)。
4、全班练习配乐朗读。
四、思
导语: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设置问题:
1、词中联结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
2、“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还是贬?
(是褒义)那祖国有哪些可赞之景?
(引导分析写法。)
3、你如何理解“封”和“飘”字?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4、下面一个“望”字领起下文,词人望到了哪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引导理解比喻和拟人修辞,明确以动写静的方法。
过渡导语: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样的雪后初晴的景观。)
问:现在晴了吗?(没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联想,即是虚写。)
5、“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有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写这些英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这些这帝王形象,选取其中一位来说。
6、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些英雄的?(学生读出评论句。)你怎样理解?
词中作者评论,仅用了一个字是(等待学生回答“惜”),你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意思?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小组内进行讨论,师生共同交流明确)
明确:“惜”蕴含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即是美中不足,这些封建帝王胸中虽然都有雄才大略,但是都始终缺乏“人治”。此处的议论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使下文的抒情显得水到渠成。
7、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引导学者谈谈个人理解。)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当今风流人物吗?
(学生自己发言,各抒己见。)
小结:全词上阕写景,诗人先写眼前实景,再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阕议论和抒情,对历史英雄人物缺乏“人治”表示惋惜,抒发了对无产阶级领导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赞颂之情。
五、悟
导语:有一位智者说道:领悟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读者与作者同呼吸。
设置问题:
1、词中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顺势回顾有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2、全词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回顾所学的毛泽东诗词。《长征》《菩萨蛮·大柏地》《卜算子·咏梅》。
4、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出理由。(见时机而视)
六、诵
1、学生练习背诵诗词。
(男、女生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2、配乐朗诵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
七、友情作业
1、课外延伸:阅读毛泽东的更多诗词。
2、美术作业:根据本诗词内容,画一幅北国雪景图。
【结束语】
(在《走进新时代》的音乐声中)同学们,让我们不忘伟人的大志,迈着新时代的步伐,一起开拓未来,走向新的时代,走向新的世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本首词,掌握其朗读节奏、重音,并能默写,同时了解词的基本常识;把握词的意象,欣赏其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领会其情感内涵和思想意蕴;理解词中情感与景物相生,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该词的准确、凝练的语言魅力,进而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联想和想象,在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建筑美,在欣赏品读中把握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在讨论析读中理解诗歌深刻的主题美和凝练的语言美,在辐射、比较阅读中体悟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题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词中的文化背景,充分调动自身情感体验,感受诗人的形象,体味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以及诗人对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坚定信心,树立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抱负。
重点、难点
1.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聆听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生谈感受。
2.师导言:这首歌赞美了北方柔美而深情的雪,而我们今天却要感受整个北国大地壮丽而豪迈的雪,去体味它的磅礴气势、雄奇景象。(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简介作者。(生根据所占有的资料互相补充。)
师提示:可以从生平事迹、诗词书法、语录文集、图片等各个方面来介绍,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早年刻苦读书、广文博、对古典文学的深厚积累,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志向和襟怀。
2.观看手迹,了解背景。
①投影、欣赏毛泽东《沁圆春·雪》的手迹,老师深情并茂的诵读这首词(配乐),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美。
②指名谈对毛泽东其人、其字、其诗作的感受。
③学生讲述写作背景。
三、动情朗读本首词,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中的意境美、音韵美、情感美。
1.生听读《沁园春·雪》的朗读录音,感受词的语音美。
2.师生一起探讨如何朗读。
归纳: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速的变化、停顿等),把握情感和重音。
3.指名示范朗读,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并自主评价,师点评。
4.析读诗歌中鲜明的意象,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沁园春·雪》却首推第一。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等意象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结合,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的雪景图。然而,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阳光普照时,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美丽动人,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诗意盎然。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气魄宏伟、格调非凡的意境。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风流人物”。从祖国江山的壮丽写到历史上功业显赫的大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指出他们作为封建主义的政治家、军事家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曰:“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之妙”。此词结尾三句,正有这样的妙处。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将全词不同凡响的意境和豪气冲天的情感融为一体,咏雪的“题外之远致”也就洋溢纸上了。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一、自主学习学习
1、 查找资料,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 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3、给下列字正音,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正音: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二、合作学习
(一)朗读词作,合作学习,完成下列几个问题:
1、上阕分几层意思?每一层各写什么?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分三层。
第一层(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第二层(中间七句):具体写北国雪景。气势磅礴,生机盎然;
第三层(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下阕分几层,每一层写什么?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后回答:
分三层。
第一层(前两句):过渡句,承上启下;
第二层(中间七句):评论古代英雄;
第三层(后三句):赞颂当代英雄。
3、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结合词作谈一谈。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阙重在写景。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阙评论人物,不流于枯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4、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学生讨论后回答
词人在下阕着力评古论今。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三个字结束评古,其用意很明显,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气势逼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此词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词
2、体会本词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色。
反思:
这四个问题都可以让大家在反复诵读词作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合作下顺利完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词作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对其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教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评古论今目的理解不到位,尤其是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到位,这时最好让学生查找此时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个人经历。这样会帮助大家的理解。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引导学生品位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中重点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⑵ 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把握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总结分析词句表达作用的方法。
【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渲染气氛
1、导语:
雪,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钟爱之物,诗坛文苑,多有咏雪的佳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今天,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去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去体会一代伟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
2、播放视频资料。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欣赏视频资料。进入情境。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
自由有感情朗读词。体会感情。
二、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提问:
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织学生交流。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独立思考问题。
交流。
三、研读课文,分析体会词句作用
1、提问:
你认为《沁园春 雪》中哪些词句写的好,为什么?
2、组织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思路:
⑴ 词句表面意思→
⑵ 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⑶ 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联系中心或思想感情)
3、学生根据思路分析词句。
4、品析词句:
词句表面意思→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联系中心或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发言。
四、拓展阅读
1、出示阅读材料:
⑴ 介绍写作背景。
⑵ 播放诗词朗读录音。
2、布置阅读任务:
内容:自由选择其一。
步骤:独立阅读→小组交流。
3、组织各组交流。
个别学生朗读。
欣赏。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
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理念】
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⑵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⑶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2、能力目标:
⑴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⑵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3、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
词苑苏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雪》。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同学们通过高亨的这首词,对毛泽东的诗词会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资料略) 欣赏视频材料,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与写作背景进行深一步的理解。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
三、配乐朗诵
事先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 观看视频材料,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扫除文字障碍,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教学上阕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
3、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分析:
1、词的上阕。
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下阕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哪些内容?
2、作者对词中杰出的历史人物进行的`总体评价是?
3、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下阕。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
3、新时代的人民群众。
五、分角色指导朗读
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六、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全文。
《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2、理解词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3、了解精炼的语言;
4、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5、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
【教学重点】
1、了解精炼的语言;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2、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3、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可从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或咏雪名句谈起。
二、释题
沁园春,词牌名;雪,词题目。
三、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概念、分类、派别。
四、字词,学生板演
沁(qìn) 惟(wéī) 分(fèn)外 成吉思汗(hán)
逊(xùn) 妖娆( ráo) 磅礴(páng)(bó) 数风流人物(shǔ)
胤(yìn) 谛听(dì) 单于(chán)(yú)
五、教师范读,然后学生朗读全词
力争在短时间内读熟。
六、结合预习提示一,介绍1936年写作背景和1954年发表背景
强调都处在历史转折时期,以显示词的写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准备渡黄河东征,词写于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
七、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学生看注释,理解上阕字面意思,并解释上阕
八、根据意思划分上阕层次
结合课文分析层次(三层):上阕哪些地方是概括描写,哪些地方是具体描写,哪些地方是相象之景,借以明确层次。
九、概括描写,即开头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千里”与“万里”互文,写出“北国”的辽阔和壮观;
2、“冰封”与“雪飘”的基本色泽及静态与动态的不同景象;
3、诗人登高望远与借助想象拓展视觉形象,显示宏大气魄。
十、具体描写,即中间七句的分析和领会
1、“望”字领起哪几句?
2、“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静?
3、静景:写“长城”,写“大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特定意义?“内外”“上下”展示了怎样广阔的地区?“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是什么景象?
4、动景:“山”“原”都是静物,为什么在“舞”在“弛”,变静态为动态?动态描写展示了什么样的美?“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势的活力?
十一、想象之景,即最后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什么词表现了以下所写是想象之景?
2、“晴日”景象是怎样别有境界,有什么含义?
十二、总结本节课内容,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写景手法的运用。
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十三、学生朗读课文并背诵上阕
十四、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熟背上阕。
3、预习下阕。
【板书】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冰:封(静态)千里 静态
(总写) 雪:飘(动态)万里
长城:惟余莽莽
登高远望 大河:顿失滔滔 实景
上阕 (具体写) 群山:银蛇舞 动态
高原:蜡象弛
红装素裹:交相辉映 想象
晴日景象 之景
分外妖娆:艳丽多姿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下阕的字面意识和深刻含义;
2、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3、理解抒情、议论手法相结合的写法;
4、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伟大抱负。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字词:注音、解释。
2、齐读、抽背课文。
二、复习课文内容导入下阕的学习
三、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下阕的字面意思,并解释下阕
四、划分下阕层次(分为三层)
结合以下三个问题以明确层次:
1、下阕怎样由上阕描写景物转入评论历史人物?
2、选择了历史上哪些英雄人物?又是怎样评价的?
3、怎样歌颂今天的英雄人物?
五、过渡句的分析和领会
1、“江山如此多娇”,“娇”字照应了上阕的哪些描写?
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字有什么含义,“折腰”概括了什么内容?
六、评价古代英雄人物句的分析和领会
1、“惜”字领起拿几句,“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2、词里选择了哪些古代英雄人物加以评价?你知道他们的历史事迹吗?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御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出现了大唐盛世。
宋太祖:统一五代十国,加强中央集权。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尊其为元太祖。
他们都是封建统治阶级英雄人物,对祖国的发展和繁荣有一定贡献。
3、“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含义,“略”“稍”的准确性,“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含义,“只识”与“略”“稍”的比较。
七、赞颂无产阶级英雄句子的分析和领会
1、“今朝”指什么朝代?
2、“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3、回顾上一层,想一想为什么选择历代帝王这个系列加以评论,而不评说古代农民起义领袖。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
八、教师归纳、总结下阕
下阕议论兼抒情,评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九、学生齐读课文力争背诵
十、总结全文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词的上阕是写景:有概括写、有具体写(有静态写、有动态写)。
词的下阕议论兼抒情,评古是为了论今,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2、用词准确、精练而鲜明:
动词极富形象,形容词不但极富形象而且色彩鲜艳,副词十分确切增强表现力。
3、多种修辞说法的运用:
比喻、借代、对偶。
十一、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全词、能够默写。
3、完成课后习题。
4、预习下一课。
【板书】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江山多娇
过渡
英雄折腰
秦始皇
略输文采
下 汉武帝
评古 唐太宗 封建帝王
阕 稍逊风骚
宋太祖
成吉思汗 只识射雕
风流人物 无产阶级
颂今 (点睛之笔)
还看今朝 革命英雄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诗歌诵读训练
2、欣赏本诗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感受诗词炼字的魅力
3、感受毛泽东豪迈奔放的伟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诗歌诵读训练:
以读动情,以读识文通过齐读、轮读、领读等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进作者
2、感受诗词炼字炼词的魅力
让学生通过词语的咀嚼玩味,体会本诗表达的精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诗歌导入
诗人毛泽东
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常于马背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站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毛泽东是革命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同时也是诗人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的诗词作品把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密融合,绽成了诗词创作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二、诵读入情
1、个人自由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基本内容,关注重点词语的读法写法,比如:
莽红装素裹妖娆竞折腰风骚
2、个人表演朗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师生在讨论中要形成共识,比如:
感情基调:豪放激动,充满自豪
语速:上阕的“望”和下阕的“惜”要有较长停顿“须晴日”和“俱往矣”语速要慢“还看今朝”要用拖音来读……
重音:“分外”、“多娇”等要重读,“惜”、“略”、“稍”、“只”需轻读……
表情:微笑、从容、自信,傲视一切
动作:想象自己站在至高点上俯瞰祖国江山,身形要挺拔,气度要雄健
3、双人或者多人设计配合朗读
4、听朗读录音,自由点评录音朗读中的各种处理
5、全班齐读
三、推敲入境
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通过刚才的反复诵读,我们基本上能够在字里行间看到诗人的形象了现在请你说一说:诵读《沁园春·雪》,我读到了一个毛泽东
学生可能会概括:
我读到了一个豪放的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充满瑰丽想象的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画家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政治家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骄傲的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要主宰历史的毛泽东
……
2、咀嚼诗句,由文见人:
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话题(或者自设话题),紧扣诗歌的精妙之点来说:
从毛泽东的写景之妙来看毛泽东
从毛泽东点评之奇来看毛泽东
从毛泽东的情感之炽来看毛泽东
……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特色:
⑴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诗人新颖独特的视角:
①虚实结合:
上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②动静结合:
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③纵横结合:
写景──空间议论──时间
⑵用词准确含蓄,千锤百炼──诗人细腻入微的表达:
①准确传神的动词:
封、飘、舞、驰
②概括性强的总领词:
望、惜
③富有表现力的副词:
惟、顿、略、稍、只
⑶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①比喻兼对偶: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③拟人:
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3、回扣背景,诗意升华,情感再燃: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回顾历史,读《沁园春·雪》,我们读出了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今天,和平盛世之下,我们重读《沁园春·雪》,心灵同样可以受到震撼,你还读出了什么呢?请以:从“《沁园春·雪》中,我还读出了”的格式畅谈感受
学生可能谈到:
我读出了今人要胜古人的豪情
我读出了要为新中华改天换地的信心
我读出大好河山需要我们去建设的呼唤
……
四、结束
全班集体配合分角色诵读,结束全课的学习
沁园春·雪
女领:沁园春·雪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雪飘↗(高昂)
女: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山舞银蛇,
原弛蜡象,
男: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慢)
齐: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俱往矣──,(慢,拉长)
齐: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一字一顿)
五、课后作业
1、查找毛泽东诗词资料,自主阅读毛泽东诗词五首以上,并写出读后感
2、收集背诵关于雪的诗句五句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8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思想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学习诗歌上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
2、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讨论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北国雪景,并谈谈你的感受。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五、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长城 惟余莽莽
黄河 顿失滔滔
北国(冰封雪飘) 山 舞银蛇 (实景) 雄壮
原 驰蜡象
晴日→红装素裹 (虚景) 秀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及全词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词多种表达方式共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复习上阕
二、学习下阕
1、齐颂下阕。
2、提问: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提问: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
(惜)它领起哪些句子?
4、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三、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四、小结
五、处理课后第三题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
3、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难点】
1、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2、这首词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3000多年来,有过不少的英雄好汉、帝王将相,试问: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
──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
──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更证明了这一点。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东征。视察地形时,他看到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满怀战胜敌人的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形象地指出:中国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里才能走上“光明的路”。未来是属于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
二、指导预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 ) 娆( ) 思汗( )
今朝( ) 数风流人物(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惟须上下俱文采、风骚
顿素妖娆输、逊风流人物
蜡竞折腰数今朝
3、思考下列问题:
⑴ 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
⑵ 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⑶ 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三、研习新课
1、指名板书注音:
分外(fèn) 娆(ráo) 数风流人物(shǔ)
今朝(zhāo) 思汗(hán)
2、指名口头解释:
惟:只。
上下:上上下下,即上游和下游。
顿:立刻。
蜡:白色。
须:等到。
素:白色。
妖娆:艳丽多姿。
竞:争。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输、逊:都是差的意思。
文采、风骚:都指文学才华,“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俱:都。
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就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今朝:今天。
3、教师范读,然后提问上面的思考题。
回答要点:上阕侧重于写景,下阕侧重于抒情、议论。
四、指导学习课文
1、学习上阕:
⑴ 教师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提问:这3句和诗题有什么联系?“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
明确:这3句开篇点题,突出了“冰封”“雪飘”。
“千里”“万里”是互文,是说“千里万里冰封雪飘”。它描写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
这3句总写祖国北方的雪景:一望无垠的大地,坚冰封冻,茫茫无际的长空,大雪飘飞。“北国风光”是多么壮观!
⑵ 教师读:“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提问:一个“望”字,写登高纵目远看。这个“望”字贯穿到哪一句,或者说,诗人“望”到哪些景物?
明确:贯穿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最后一句虽然主要是想象,但这想象还是“山”“原”与天相接的景象而引起的。
一个“望”字,领起下文,这7句,都由“望”字所贯串,写出了诗人登高远望所见。
提问:“惟余莽莽”的“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惟”就是“只”“仅仅”。“惟余莽莽”就是“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一片”。这个“惟”字,准确地表达出广阔的天地间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
提问:“顿失滔滔”的“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顿”是“顿时”“立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说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滚滚滔滔的气势,这个“顿”字,突出了天寒地冻,表达出结冰速度的快。
提问:“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什么相承关系?
明确:“惟余莽莽”承应“万里雪飘”,“顿失滔滔”承应“千里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飘”表达得更准确,描写得更具体。
到处是严寒冰雪,但并不是死气沉沉,而是充满生机活力。你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诗人眼里,婉蜒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银色的巨蛇在舞动,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像一只只白蜡般的大象在奔驰,再远望天际,天地相连,群山高原好像有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诗人在这里是借景抒情,写出了祖国人民坚强不屈、敢于斗争的精神。前两句对偶工整,用词准确:“山”“原”写景物,“银”“蜡”写色彩,“蛇”“象”写形状。提问:“舞”“驰”二字写什么?有何作用?或进一步启发:“山”“原”是不是真的在“舞”在“驰”?
明确:写动态。二字把本来是静的景色写成动的形象,使它充满了生气和活力,这也表达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激动的情绪。“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概括“舞”和“驰”,赋予动的形象以人的性格特点,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昂扬情绪。学生齐读“望长城内外”7句,体会其“总”和“分”的关系。
这7句“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承上面“冰封”“雪飘”而来,“欲与天公试比高”又是合写“山舞银蛇”和“原驰蜡象”,而这7句又都有“望”字所领起和贯串。
注意:这是写的一片银色世界,银色的特点是洁白而又美丽。
“冰”“雪”“银”“蜡”(还有下文的“素”),都是白色,作者不写一个“白”字,却十分有力地展示了白色的画面。
⑶ 教师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等到雪过天晴,红艳艳的阳光映照在白皑皑的雪地上,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特别好看。这使人想到中国人民不但敢于斗争,而且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须晴日”,表达出对革命胜利坚定的信念,一个“看”字,正是对革命的光辉灿烂的前景的展望。这3句,既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又画出了美好的革命理想,写得情景交融。
提问:这里的“看”字和上面的“望”字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二者虽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写登高远望辽阔的河山,是高瞻远瞩,后者写仔细观看艳丽的景色,是端详欣赏,“望”和“看”用得精确,不能互相调换。
⑷ 抓住“望”“欲”“看”三字,背诵上阕。
2、学习下阕:
⑴ 教师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应该由谁来主宰呢?谁才能使中华民族进入“分外妖娆”的理想境界呢?于是,词就进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阕中风光的壮丽。“无数英雄”是启下,概括了下阕所议论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几个代表人物。
提问:“引”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明确:它把“江山”和“英雄”联系了起来,突出了“英雄”们对大好河山的崇敬感情。说明了“英雄竞折腰”的原因是江山“多娇”。竞,就是“争着”。
⑵ 教师读:“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提问:“惜”是什么意思?它贯穿到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它贯穿到“射大雕”,领起对下面历史人物的议论,概括了历代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不足之处。
提问:“输”“逊”是什么意思?都是做“差”讲。为什么要在前面加“略”和“稍”?“只识”说明了什么?
启发同学看有关这7句的注解,思考、议论。
教师归纳: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汉武帝有雄才大略,给国家开拓了疆域,创建业绩,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开国皇帝,武功昭著,而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们对祖国的统一发展起过不同程度的作用。诗人把们置于“无数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们又毕竟是封建帝王,是剥削阶级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文采”“风骚”)。因而用了“略输”“稍逊”,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对他们的功绩,既不夸大,又不缩小,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评价,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于对成吉思汗,肯定得更少些,所以用了“只识”二字,也非常准确。对这五个封建帝王的评价,都用“惜”字领起和贯串,“略输”“稍逊”“只识”都有“惜”的意思。
⑶ 教师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提问:“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明确:是“点算”“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它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风流人物”。这3句是议论的中心。“俱往矣”三字,把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宣告了!日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光复中华的真正英雄。这3句又与上阕结束的3句相呼应,说明在今天只有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才能创造出崭新的历史,迎来“分外妖烧”的光辉的明天。
⑷ 抓住“引”“惜”“数”三字,背诵下阕。
3、课文小结:
⑴ 引导归纳中心思想: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当代的革命英雄。今天学习这首词,能帮助我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激发振兴中华热情。
⑵ 提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什么深刻含义?
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只有他们,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五、巩固新课
教师表情朗读课文。
六、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课下搜集写雪的名诗、名句,写在读书笔记上。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10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
《沁园春·雪》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毛主席的词,从情感到表达都堪称一篇佳作,作者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三的学生具丰富的字词和诗词知识的积累,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均已具备,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鲜活文本理解上复杂度不大,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文本的艺术特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请学生回顾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雪的诗词,引导学生迅速关注到“雪”和“诗词”上,为新课学习做了铺垫
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这对学生理解文本情感有帮助。
(二)整体感知
首先,先请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全文大意,注意多音字和难写的字
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能够顺利的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会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上阙进行分层,这样对篇章分解有助于学生细化学习目标,对文本的分析有了目的性更强的深入理解。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不难找出:上阙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接着,我会请学生思考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用这样的方式,一来学生可以明确每一层都有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二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个方面上来,这就为写作技巧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得出,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到了中间一层,学生需要关注的地方依然是:作者写了什么以及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在这里,有一个词中常常出现的手法叫做“一字逗”,因此我会请学生思考“望”字统领到哪一句?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会关注到这种写作现象,以及这种技巧的作用上来;另外我还会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这个问题请学生思考这一句中的写作技巧。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可以得出:“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请学生以分组讨论“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这一部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思考正确得出的部分,因此我会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完成,既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又加强了整个班级的参与度。
(四)延伸作业
通过回顾和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认识到,分析上阙的思路是:结构——意象——技巧——情感。然后请学生分组,照此思路对下阙分析,充当小老师,每组派一名代表自行讲授。教师补充、点评和总结。
通过这个方式,学生可深刻理解诗歌分析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对学生以后诗歌鉴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我要过面试”获取试讲教案(含音频)+答辩+结构化解题思路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11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闺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 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vcd片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雪》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在投影仅上播放vcd片《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 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初读全词 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 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 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
(一)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 板书"景")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 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 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 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板书"评古代帝王")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板书"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 (板书"颂")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板书"人民大众")
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板书"主旨")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插入学生诵读下阕1分钟)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
第五步、赏析全词 播放《沁园春 雪》vcd片,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1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如歌的语言、如诗的情怀,如画的生活,是我一直追随的境界。因此,我选择《沁园春·雪》作为我本次说课的篇目。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沁园春雪》是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整首词用词精确,语言精练,气势磅礴,旷达豪迈。作为一篇传统的名篇,如何赋于它新的东西,这就得从新的教学手段入手,使这首词的韵味,豪情及词人的豪迈、自傲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既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又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扬他们的个性,适应我们新课标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毛主席的诗词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词牌名也有较正确的认识,而此时的他们也正是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的时期。但诗歌朗读训练不够,诗词鉴赏能力不足。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祖国绚丽山河的赞美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描绘绚丽的北国雪景。
二、教学目标、教学教法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节教材本身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词的背景和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绚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有感情朗读和精确背诵默写本诗。
②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感受诗人爱国豪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二)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运用诵读法和品读法。
一是诵读法:诵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听读、散读、个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二是品读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培养学生朗读水平。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将朗读教学贯彻始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融情于景,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得到提升,在边听边看中,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意蕴,也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本课中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进列指导,使学生也能读出诗歌的韵味、磅礴的气势及旷达的情怀。
2、发扬学生个性,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本课中设计了学生自由想象及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由讨论中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允许他们有本人的见解和主张,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本课通过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辅助手段,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带给学生强烈的冲击。使学生深刻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理解诗人博大的情怀和增强对祖国绚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在轻快活泼的曲调中,欣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激发学生对这首词的强烈兴趣,天然引出课文,并板书课题。
2、介绍背景。
展示毛泽东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位伟大的领袖而且是位杰出的诗人。然后介绍《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发表之后的轰动效应,以及蒋介石因为这首词气急败坏的所作所为,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感情,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3、配乐朗诵。
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融情于景,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得到提升,在边听边看中,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意蕴,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壮美。
检查预习,纠正子音,消除阅读障碍。
4、整体感知。
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激情演绎译文,并讨论解决整体感知中的问题。我把以前要下很大功夫来讲解的东西浓缩在这些问题里面,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这首词的结构和内容有基本的把握,留给学生更多的读背和品味的时间。
5、朗读背诵。
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列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同时,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感受词的主旨。既突出了本节课读背这个重点,又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理解作者胸怀和豪情这个难点。
6、品味鉴赏。
会读了,能背了,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呢?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品味鉴赏能力,我设计了品味鉴赏。同时,教师注意归纳板书,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修辞巧妙动静结合用词精确
7、小结作业。
为升华学生对这首意境的感受,我让学生在京剧《沁园春雪》的豪迈旋律中,欣赏毛主席的亲笔书法。然后总结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列德育渗透,鼓励他们去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作业,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描写北国雪景,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把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总结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掌握这首词,而且能全面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逐步成为具有诗化语言和诗意情怀的人。
人生处处皆师友。不足之处,恳请指正。不胜感谢!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09-06
《沁园春·雪》的教学设计08-05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02-22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02-28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06-17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11-06
沁园春·雪的教学设计10-29
《沁园春·雪》优质的教学设计08-04
《沁园春·雪》优秀教学设计08-05
关于《沁园春·雪》教学设计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