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教案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 地位与作用:
本文选自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课为文言文游记,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淀同时,也能够带领学生走进古人的世界,感受古人的博大情怀,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全文仅84字,却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简洁而又极富表现力,是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典范之作
3.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和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掌握文言词汇,培养语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会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学会赏析,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清幽意境,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旷达的情怀,培养乐观进取,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 重点:朗读背诵;分析文章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2. 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
教法学法:
1. 说教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尤其语文教学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所以,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气氛因此,本课我采用了朗读法、质疑法、比较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2. 说学法: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是一个难点,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攻克这一难关的法宝,所以在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方法的渗透与引导,使学生明确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增长学习信心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3分钟):
出示一幅“月夜图”,然后从古诗文写月的名句和他们反映的思想感情引入新课《记承天寺夜游》
【设计说明】首先,让学生从视觉上达到愉情的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其次,从“写月名句”引入,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增强自信心,并增加语文知识量的积累,为引入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很好的知识基础
二. 整体感知,熟悉课文(30分钟):
(一)朗读与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标注字音和朗读节奏)
2. 展示重点字音及节奏划分,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3. 结合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小组内交流合作解决
4.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翻译课文,讲解重点词句(教师适当点拨)
【设计说明】开展独立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同学间友谊;简短的汇报与评价,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二)走进文本,鉴赏美景(8分钟):
全文仅84字,却融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一炉,带领学生反复读课文,分层次思考问题,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首先,默读课文,用原文回答问题:①作者何以夜游?②为何至承天寺?③与好友同游,所见何景?其次,从修辞角度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明确:作者因月而起,处处扣月,运用比喻,先写月下庭院,如“积水空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澄澈透明;继写院中树影,如“藻荇交横”,摇曳生姿,可以推想月色之皎洁;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给人恍然大悟之感此句写月,却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则境界全出;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作者无疑是咏月绘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图确是美妙绝伦)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领会文章要义,使问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环环紧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三)走近苏轼,感受心境(12分钟):
1.作者眼中的月色是澄澈的,是皎洁的,是空灵的,是宁静的,在如此静谧的环境下,作者又为何似大声疾呼一般提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反问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体会
(明确:月光虽非月月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刻刻可观可感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点明这一真谛,这也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2.在1问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人”应怎样理解?并提出质疑:苏轼是一个闲得住的人吗?他又因何称自己为“闲人”?引出写作背景:此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他在被贬之前官至礼部尚书,却一路被贬至团练副使,且不得“签书公事”,只能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可以想见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抓住“闲人”一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
(明确: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旷达作者并没有沉溺于抑郁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
【设计说明】由于前面问题的铺垫,学生应该能自然地由景入情,各抒己见,虽然答案可能不尽完美,但应该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我个性
三. 课堂小结,锻炼思维(10分钟):
1. 总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2. 穿越古今,拓展练习:出示“青少年轻生现象调查”资料:近年来,青少年轻生事件时有所闻他们有的因怕家长打骂而跳楼、上吊;有的因受到老师批评而喝药、割腕;有的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服了大量安眠的药……面对这些现象,如果你是苏轼穿越至今,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总结与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古人旷达情怀,进一步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压力和挫折,培养学生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 布置作业(2分钟):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让他们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并摘抄到“语文札记”本中
【设计说明】
据“新课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设计这一作业,既能检测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是本课内容的拓展和深化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教案】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04-20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05-27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03-24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1-27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06-08
记承天寺夜游02-20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3篇06-04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06-22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