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秋窗风雨夕诗词

时间:2024-09-21 18:30:00 红楼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红楼梦秋窗风雨夕诗词

  《秋窗风雨夕》,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女主角林黛玉所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秋窗风雨夕诗词,欢迎来参考!

红楼梦秋窗风雨夕诗词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诗词鉴赏】

  第四十五回写到黛玉值秋分时节又犯了咳嗽病,一天比一天重。一日傍晚,突然变天,渐渐昏黑,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黛玉凄凄凉凉地拿起一本《乐府杂稿》来读,看了其中?《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不觉心有所感,然后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

  这是一篇乐府体诗,诗题《秋窗风雨夕》恰与它摹仿的《春江花月夜》的题目对仗,而且是“反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是作者在温馨恬谧的春夜里的绵绵情思,然后只有一点淡淡的哀愁和怅惘;而<秋窗风雨夕)则是凄风苦雨的秋夜,一个重病少女酸苦的哀思,悲凉的情绪如浓重的暗夜压在她的心头。这个犹如娇花嫩草的少女,孤单寂寞地住在潇湘馆里,听着暗夜中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窗棂,然后想着自己凄凉的身世和未来渺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断肝肠。“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突然到来的秋风秋雨,惊破了她绿色的幻梦,预感到她短暂的青春年华就要逝去了,这是多么值得人同情。对黛玉将来因悲愁泪尽而死,《秋窗风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铺垫。

  这首二十句的诗,竟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如果联系全书其它诗词来理解,这个“秋”字还应有它更深的含意。然后《红楼梦曲》中说,“堪破三春景不长”,又说“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再联系咏菊诗中“露凝霜重”、“衰草寒烟”等句来思索,这个“秋”字的象征意义就明显了。大观园群芳生活的时期,正是贾家开始“萧疏”的阶段,用季节比喻相当“初秋”,只消一场暴风雨,就要万卉凋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词句注释

  耿耿:微明的样子,也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那堪:不堪。

  秋梦绿:秋天绿色的梦。初秋时,人在梦中还留着夏季草木葱茏的意象;待到被秋雨惊醒,才明白已到了草木枯黄的秋季。

  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

  秋屏:带上秋天色调的屏风。案:屏风的状态本与季节无关,所谓“秋屏”只是人的感觉。

  摇摆:指烛焰晃动。爇(ruò):点燃。檠(qíng):烛台。

  动离情:触动了思乡的情绪。

  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

  连宵,整夜。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

  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

  滴沥,水珠下滴。

  白话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秋窗风雨夕》写在了《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第四十五回写到黛玉值秋分时节又犯了咳嗽病,一天比一天重。一日傍晚,突然变天,渐渐昏黑,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黛玉凄凄凉凉地拿起一本《乐府杂稿》来读,看了其中《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这首诗,细致地描写了一个风雨交加、悲凉凄惨的秋夜,形象地抒发了林黛玉在封建贵族势力重压下深沉的怨恨和悲哀,反映出封建礼教给她造成的沉重的精神压力,以及她无法找到出路,也无力进行斗争的苦闷心情。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红楼梦秋窗风雨夕诗词】相关文章:

《秋夕》的诗词评析及注释09-20

《风雨》诗词原文评析05-06

杜牧《秋夕》07-24

《秋词》诗词05-19

杜牧《秋夕》解读09-15

红楼梦诗词鉴赏诗词09-15

秋的古诗词06-25

《红楼梦》经典诗词09-15

红楼梦 诗词09-02

描写秋天的古诗 《秋夕》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