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何蕃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时间:2024-10-11 17:49:46 思颖 韩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韩愈《何蕃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韩愈《何蕃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韩愈《何蕃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何蕃传

  韩 愈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①,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②,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迭纪。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③,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

  【注】①助教、博士:太学教师;②司业、祭酒:太学官员;③朱泚之乱: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军朱泚反唐。

  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 齿:交谈

  B.以之于礼部 升:上报

  C.初入太学,岁一归 率:大约

  D.蕃之力不其体 任:承受

  11.下列几组句子,能表现何蕃孝勇的一组是

  A.①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 ②蕃,纯孝人也

  B.①岁率一归,父母止之 ②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

  C.①揖诸生归养于和州 ②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

  D.①葬死者之无归 ②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蕃求学二十多年,刻苦自励,每年参加进士考试。他毫不气馁的精神感动了太学生们,太学生纷纷写文章向朝廷推荐他。

  B.了解何蕃情况的公卿大夫虽多,但因不是礼部官员,爱莫能助。而何蕃又与一些礼部官员不合,故不被录用。

  C.何蕃是个孝子,决定回家奉养父母。太学生们想方设法阻拦他,向司业阳城求助,结果因阳城外调,事情没有成功。

  D.何蕃才德俱佳,却像卑下的湖泽一样难以施展才华。作者对此深表惋惜,同时借本文对埋没人才的社会现状给予了披露。

  13.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3分)

  (2)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4分)

  (3)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3分)

  参考答案

  10.A (齿:并列)

  11.B

  12.A (感动太学生的是学问深厚,品行受人尊敬,即“学成行尊”。)

  13.(1)(何蕃)忧虑双亲年老而不能克制自己(的心情),一天,行礼告别诸生想要回到和州去供养父母。(“闵”、“自克”宾语前置、“揖”各1分)

  (2)何蕃在太学,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怜悯那些遗孤并把他们养育起来。(“居”、“不为非义”、“字”各1分,定语后置句1分)

  (3)所以,凡是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才能有所成就,哪里只是何蕃啊!(“凡”、“立”、“独”各1分)

  【参考译文】

  太学生何蕃,进入太学有二十多年了。年年应进士科考(被推举参加礼部进士科考试,称为“举进士”),学问深厚,品行受人尊敬,因此,太学生那些人都尊崇称誉他,不敢和他相比较。他们一起向助教、博士说起何蕃,助教、博士又把这种情况向司业、祭酒陈述申报,司业、祭酒撰写条列何蕃的众多品行中,昭然的事情多达几十件,(他们)又把它们上报给礼部,进而又借此使天子知道了。京师的太学生们来荐举何蕃而写文章的人,多到无法计算。知道何蕃的公卿大夫多得不得了,但无人在礼部担任官职;在礼部为官的,又大多与何蕃不合。因此,何蕃不被录用。

  何蕃,淮南人,父母都健在。刚入太学的时候,大约一年回家一次,父母阻止了他;这以后,间隔一两年才回家一次,父母又阻止了他;没有回家已经五年了。何蕃,至孝之人,忧虑双亲年老而无法克制自己(的心情),一日,行礼告别诸生要返回和州供养父母,诸生不能劝阻,就将何蕃关在空房间中。在这种情况下,太学六馆的士人一百多人,又将何蕃美好的品行向太学司业阳城先生陈述,请他发布命令挽留何蕃。在这个时候,太学空缺了祭酒(的职位),适逢阳城出任道州刺史,没有挽留得住何蕃。

  欧阳詹说:“何蕃,是仁爱勇敢的人。”有人说:“何蕃在太学,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怜悯那些遗孤把他们养育起来,大小好事,一定努力而为,这大概就是所说的仁爱吧!何蕃看起来力气不能承受他的身体,相貌平常,我不知道他的勇敢表现在哪里。”欧阳詹说:“朱泚作乱,太学诸生发动起来想要跟从他,来请何蕃出面,何蕃正色叱责他们。太学六馆的士子不跟从作乱,这不是他的勇敢吗?”

  可惜了啊!何蕃居于下位,他能够替人做的好事不能广及众人。这就好像水,成为了湖泽,不能成为河流啊!河流地势高,湖泽地势低,地势高的流动,地势低的停止,所以何蕃的仁义,充满了内心,施行于太学,善行积累得多,施行到的地方却不远啊。天将下雨,水气向上蒸腾,无论高低的河川沼泽溪流水气都会上升,既然这样,那么湖泽的抱负,也会有施展的一天!大约是需要等待那水气上升的时机吧!所以大凡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才能有所成就,哪里只是何藩啊!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不要让何藩的事迹被埋没了。

  注释

  1.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初置国子寺,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学,属国子监。明以后不设太学,只有国子监,在监读书的称太学生。

  2.举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目,应举者谓之举进士,试毕放榜合格者日成进士,凡试于礼部,皆谓之进士。

  3.齿:并列。

  4.助教:古代学官名,协助国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

  5.司业:学官名,隋以后国子监置司业,为监内的副长官,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

  6.撰(zhuàn)次:按次编写。

  7.群行:种种事迹。

  8.名:标题。

  9.文:文章。

  10.说:口头讲。

  11.选纪:计算不清,极言之多。

  12.比肩立:并肩站立,比比皆是。

  13.莫为礼部:与何着知已的人虽然很多,但没有在礼部做官的。·

  14.淮南:泛指淮水以南之地,大致为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区。隋朝改寿州为淮南郡。唐有淮南道,治所在扬州。

  15.闵(mǐn):同“悯”,怜悯。

  16.和州:令安徽和县,唐代属淮南道。

  17.不能止:从封建伦理上讲归乡养亲的行为是不能阻止的。

  18.六馆:六学,即国子馆、太学、四门馆、律馆、书馆、算馆。

  19.义行:操守,品行。

  20.于是:正在这时候。

  21.阙(quē):同“缺”。

  22.会阳先生出道州:指贞元十五年九月阳城出为道州刺史之事。道州,今湖南道县。

  23.不果留:结果没挽留住。

  24.欧阳詹生:欧阳詹,字行周,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与韩愈同年进士及第。生,先生,欧阳詹此时任四门助教,故尊称其为先生。

  25.非义:不合道义的事。

  26.孤:幼年丧父为孤。

  27.字:抚养。

  28.必以力复:一定尽力承担。

  29.任:堪,担当。

  30.朱池之乱: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军反叛朝廷,推太尉朱洮为盟主,自称大秦皇帝,号应天。第二年改国号为汉,称天皇元年,三月兵败被杀。

  31.流:流展。

  32.泽;沼泽、湖沼。

  33.施者不遐:施行的地方不广泛。是说何蕃虽仁勇,然只,“行诸太学”,影响面不大,知道的人不多。

  34.无择:不分。

  35.川:河,流动的水。

  36.泽:湖沼,聚集停止的水。

  37.涧:山峡里的流水。

  38.彼:条件,指上文所说的“天将雨”。

【韩愈《何蕃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宋史·何灌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08-01

《宋史何灌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4-18

《钱镠传》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07-25

《韩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12-09

范浚《蔡孝子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05-27

《柳宗元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6-24

《答李翊书韩愈》的阅读答案及译文10-24

师说韩愈原文和译文07-29

《师说》(韩愈)原文和译文04-08

《梁书·沈约传》阅读答案及译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