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复习题
导语:《答谢中书书》作者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赏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答谢中书书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陶弘景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言语汇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导学内容:
(一)营造氛围,导入学习:
1、导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文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再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答谢中书书》
2、相关资料:①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②历史背景:《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二)预习测评:
1、陶弘景,字 ,自号 , 家、
2、个体朗读(不少于三遍),把握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西日欲tuí( ) 沉鳞jìng( )跃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 (2)四时( )俱备
(3)晓雾将歇( ) (4)西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2)西日欲颓,沉鳞竟跃( ) 巩固测评:
5、翻译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明全文的中心
6、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7、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
10、模仿第三句,写出你对一、二句的理解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1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在全文中什么用?
1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从什么角度写景的?
13、文中的写景有什么特点?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
一、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四时俱备( ) ②晓雾将歇( ) ③夕日欲颓( )
④沉鳞 竞跃: ⑤五色交辉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实是欲界之仙都 ○
二、按要求回答问题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
2、“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志趣, 将在山水之中 流露于笔端。
3、作者从、、三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4、《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号。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三、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6、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7、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8、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9、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六、简答题
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七、比较阅读
【甲】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分) :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
6、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3分)
【参考答案】
二、1、仰观俯察 山之高、水之净。 2、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 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3、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三、(1)对偶、夸张 (2)借代
四、 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5、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6、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7、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五、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7、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8、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9、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六、1、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4、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5、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七、比较阅读
4、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山水自然;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山水相映 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色彩配合 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答谢中书书》训练题
一、翻译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二、简答题
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4.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6.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7.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8、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
9.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10、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主题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以及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且略微有惆怅寂寞之感.
《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的意思
谢中书是人名,另一个书是书信
【答谢中书书教案及复习题】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04-17
《答谢中书书》教案04-15
答谢中书书教案11-08
答谢中书书的教案04-12
《答谢中书书》教学教案04-16
《答谢中书书》优质教案11-10
答谢中书书优秀教案04-10
《答谢中书书》优秀教案04-01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