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教案

时间:2023-01-25 18:40:4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数学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数学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数学的教案

有关数学的教案1

  教学要求:熟练解答关于直线与椭圆、双曲线的相交弦问题,能运用方程的思想,以及关于直线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熟练分析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线距离公式?

  2.知识回顾:直线与二次曲线的相交问题解法(联立方程组)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典型例题:

  ①出示例:设AB是过椭圆 + =1的一个焦点F的弦,若AB的倾斜角为 ,求弦AB的长。

  ②先由学生分析解答思路,教师适当引导。

  ③学生试练→订正→小结:相交问题解答为联立方程组,并用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及韦达定理解决。

  ④出示例:过点P(2,-2)的`直线被双曲线 - =1截得的弦MN的中点恰好为点P,求:直线MN的方程;弦MN的长。

  ⑤先由学生分析解答思路,教师适当引导。

  ⑥师生共同解答,主要步骤提问学生。

  解法:设直线的点斜式→联立方程组→消得到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再用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MN长。

  2.练习:

  ①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x,截直线=x所得的弦长为 ,求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② AB是椭圆 + =1 (a>b>0)中不平行于对称轴且不过原点O的一条弦,M是AB的中点,求证: 是定值。

  三、巩固练习:

  1.设直线=x+与双曲线 - =1的两支分别交于点P和点Q,同时与它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点R和点S,求证:|PR|=|SQ|。

  解法:分别联立方程组,证明两组交点的中点坐标相同。

  2.课堂作业:书P132 11、12、14题。

有关数学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2.会用面积法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体会符号运算对证明猜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用符号运算证明猜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在拼图游戏中对平方差公式有一个直观的几何解释,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体验符号运算对猜想的作用,享受数学符号表示运算规律的简捷美.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解释和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准确地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培养基本的运算技能.

  三、教具准备

  一块大正方形纸板,剪刀.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记作(1.7.2 A)

  第二张:例3,记作(1.7.2 B)

  第三张:例4,记作(1.7.2 C)

  第四张:补充练习,记作(1.7.2 D)

  四、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把自己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板拿出来,设它的边长为a.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a2.

  [师]请你用手中的剪刀从这个正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23).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图形(如上图阴影部分),你能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生]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余下图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2).

  [师]你能用阴影部分的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学们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可巡视同学们拼图的情况,了解同学们拼图的想法)

有关数学的教案3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能正确估算并计算、验算。

  教学重点:

  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13.3

  出示第一组题,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指名口答。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口算时有什么区别?

  出示第二组题,同桌互相交流进行口算。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

  2、P13.1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说出商是几位数。

  再要求计算。

  集体反馈。

  小结。

  3、计算并验算

  5364 3213 8723

  学生分组完成,集体评讲。

  讨论三题在计算时的不同。

  小结。

  4、P13.5

  引导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须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交流反馈。

  二、课堂练习

  1、口答

  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

  5634 3035 4266 9123

  2596 8568 7005 2147

  2、拓展题

  3、填上合适的数

  4、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

  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3.2、4

有关数学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结合商品价格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会读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几元几角几分。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成用元作单位的形式。

  2.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

  结合商品价格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会读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几元几角几分。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成用元作单位的形式。

  教学难点:

  当1元不到的时候,用小数表示成用元作单位的形式。

  教学准备:

  教具:商品标价的卡片

  学具:学生收集的商品标价

  认知的准备: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已经接触到小数,他们经常有机会到超市去,看到各种各样商品的标价,因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喜欢吃水果吗?这儿有许多水果,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价格。(出示35页图)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一个小圆点)我们把这样带有小圆点的数叫作小数(板书:小数),那小数中的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呢?(小数点)。

  (引入部分,从孩子们熟悉的超市的水果摊位为背景,引导孩子们从商品的价格来开始小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小数和小数点,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二、新授

  1. 读出标价,知道其实际含义

  (1)你会读这些水果的价格吗?自己读读,并说说这些价格表示的意思。(请生试读,师板书:四点五三元;4元5角3分等)

  举例:盛老师家9月份的电话费是189.20元;暑假里盛老师家买了一台新冰箱,价格是2500.00元。(学生读数并说出价格含义,教师板书)

  (2)通过刚才试读小数,你发现小数该怎么读呢?

  小结:先读小数点左边部分的`数,然后读小数点,再读小数点右边部分的数,小数点右边部分的数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读出来。

  (3)比较两种商品价格标价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一种用了元、角、分3个单位,第二种只用元来作单位,所以出现了小数)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于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表示(几角),第二位上的数表示(几分)。

  (5)学生尝试:用元表示。

  盛老师买了一块橡皮,价格是8角5分,谁会用元作单位来表示呢?为什么小数点左边写0?

  (6)这儿还有许多水果(出示35页图)要求:你们能读出这些标价吗?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同桌每人做2题)请生汇报

  (7)现在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收集的商品价格。要求:读出商品价格,并说出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请一组汇报)

  2. 刚才我们认识了商品价格,会读这些商品价格,还知道了这些商品价格的实际含义。关于商品价格还有一些小知识,老师想考考小朋友

  (1)谁知道2500.00元、189.20元、8.90元、17.00元的其他写法吗?学生尝试

  (2)12.06元能写成12。6元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出示35页题2图:这四个水果价格哪些还有其他的写法,请找出来。

  师生共同小结: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小数中间的0不可以省略。

  3. 练一练:判断

  (1)3.84元读作:三点八四元

  (2)12.75元读作:十二元七十五元

  (3)因为8.40元=8.4元,所以12.03元=12.3元

  (5)25.00元=25元

  现在请小朋友把书打开翻到35页看第3大题,要求我们做什么?(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来表示,课题板书完整)你会吗?请试一试。

  (新授部分,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读出商品标价,知道其实际含义。第二层次:商品价格的简便写法。第三层次: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成用元作单位的形式。读出标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商品价格的简便写法,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这部分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让他们自由地、主动地学习,给他们一种成就感。把元、角、分用小数表示成用元作单位的形式,特别是当1元不到的时候,用小数表示是这节课的难点,因此在第一层次中作好铺垫,让学生体会到不满1元用元作单位就产生了小数。)

  三、拓展

  将下列商品价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8元零5分

  0.99元

  12元6角3分

  8.63元

  1.00元

  ()()()()()

有关数学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2.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

  3.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教学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

  学法:本节是本章的入门课,概念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可根据在原有的位移、力等物理概念来学习向量的概念,结合图形实物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教具: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思路:

  一、情景设置:

  如图,老鼠由A向西北逃窜,猫在B处向东追去,设问:猫能否

  追到老鼠?(画图)

  结论:猫的速度再快也没用,因为方向错了.

  分析:老鼠逃窜的路线AC、猫追逐的路线BD实际上都是有方向、C B D

  有长短的量.

  引言:请同学指出哪些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哪些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二、新课学习:

  (一)向量的概念: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二)请同学阅读课本后回答:(可制作成幻灯片)

  1、数量与向量有何区别?

  2、如何表示向量?

  3、有向线段和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分别可以表示向量的什么?

  4、长度为零的向量叫什么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叫什么向量?

  5、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单位向量是相等向量吗?

  6、有一组向量,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这组向量有什么关系?

  7、如果把一组平行向量的起点全部移到一点O,这是它们是不是平行向量?这时各向量的终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探究学习

  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

  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①用有向线段表示;

  ②用字母a、b

  (黑体,印刷用)等表示; 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AB; ④向量AB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B|.

  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

  (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

  (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

  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

  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

  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a A(起点) B (终点)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

  5、平行向量定义:

  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

  6、相等向量定义: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

  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

  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

  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

  (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四)理解和巩固:

  例1书本86页例1.

  例2判断:

  (1)平行向量是否一定方向相同?(不一定)

  (2)不相等的向量是否一定不平行?(不一定)

  (3)与零向量相等的向量必定是什么向量?(零向量)

  (4)与任意向量都平行的向量是什么向量?(零向量)

  (5)若两个向量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向量一定是什么向量?(平行向量)

  (6)两个非零向量相等的当且仅当什么?(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

  (7)共线向量一定在同一直线上吗?(不一定)

  例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a与b共线,b与c共线,则a与c也共线

  B.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的始点与终点是一平行四边形

  的四顶点

  C.向量a与b不共线,则a与b都是非零向量

  D.有相同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不平行

  解:由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都共线,所以A不正确;由于数学中研究的向量是自由向量,所以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而此时就构不成四边形,根本不可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所以B不正确;向量的平行只要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可,与起点是否相同无关,所以D不正确;对于C,其条件以否定形式给出,所以可从其逆否命题来入手考虑,假若a与b不都是非零向量,即a与b至少有一个是零向量,

  而由零向量与任一向量都

  共线,可有a与b共线,不符合已知条件,所以有a与b都是非零向量,所以应选C.例4如图,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向量OA、OB、OC相等的向量.

  变式一:与向量长度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11个)

  变式二:是否存在与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存在)变式三:与向量共线的向量有哪些?(CB,DO,FE)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①向量AB与CD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必在一直线上;

  ②单位向量都相等;

  ③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

  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AB=DC

  ⑤一个向量方向不确定当且仅当模为0;

  ⑥共线的向量,若起点不同,则终点一定不同.

  解:①不正确.共线向量即平行向量,只要求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可,并不要求两个向量AB、AC在同一直线上.

  ②不正确.单位向量模均相等且为1,但方向并不确定.

  ③不正确.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但零向量与零向量是相等的④、⑤正确.⑥不正确.如图AC与BC共线,虽起点不同,但其终点却相

  2.书本88页练习

  三、小结:

  1、描述向量的两个指标:模和方向.

  2、平行向量不是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段的简单类比.

  3、向量的图示,要标上箭头和始点、终点.

  四、课后作业:

  书本88页习题2.1第3、5题

有关数学的教案6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教具、学具准备:茶杯图,直尺图,学生准备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口算。

  2+3 5-1 4+1 4-2 5-3

  2+2 3-2 3+1 1+2 3+2

  5-4 1+4 4-3 5-2 1+3

  2.从1数到5。

  3.看图写数。在黑板上出示下一图。

  二、探索新知:

  1.认识0

  接着复习中的看图写数。

  提问:如果我把每个圈里的茶杯都拿走3个,想一想,每个圈里还剩几个茶杯?

  教师从左边的集合圈中拿走3个茶杯。

  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集合留下面板书:2。

  教师从中间的集合圈中拿走一3个茶杯。提问:还剩几个茶杯?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集合圈下面板书:1。

  教师从右边的集合一圈中拿走3个茶杯。

  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没有了)用什么数表示呢?

  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我们就用零表示。在集合因下面板书:0。(注意写得慢一些。)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数字。带着学生念几遍。说明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表示。

  师: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个数字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回答可能会有许多种,教师肯定其中比较合适的,如:0像个鸡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数字0和上面的集合圈的形状一的关系_。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并渗透空集思想,可以形象地说。0就相当于把上面的圈竖起来。因为把茶杯都拿走了,所以圈是空的。

  2.认识直尺: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以前见过0吗?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教师出示直尺图。然后让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再找到1,说明0到l是一段。用1表示;接着我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一段一段地数到5。说明0是开始,是起点。0在1的前面。带着学生从0到5数几遍。

  3.0的写法:

  教师先在放大的写字格里板书,来示范0的写法。边示范边讲清笔顺的要点;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上线中间偏右一点,向左下写,在中线附近与左线接触,然后向下拐,与下线接触在中间偏左部位,再向右上拐,到中线附近与有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要特别提醒学生,0写得要圆滑,尤其在拐弯处不能有棱角。

  带着学生书空2~3遍。

  打开教科书第24页,看写0的笔顺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按书上的虚线字描写数字0。

  三、拓展应用:

  (1)做练习五的第1题,教师说明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填( )。做完后指名订正。

  对要填0的,问一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五的第2题。教师巡视,对书写不正确的要进行纠正。

  (3)做练习五的.第3题,拿出0~5的数字卡片,把卡片的顺序弄乱,做游戏。

  师:把这些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队,看谁排得又对又快。

  订正后,再问一问0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把0排在第一个。

  (4)做练习五第9题。教师往意巡视,对笔顺写得不对的要及时纠正。

  课间活动。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

  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

  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

  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有关数学的教案7

  教材分析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9的教学内容。

  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年龄小,学习还是比较吃力,不容易理解0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推理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有关数学的教案8

  一、情景导入

  见书问题

  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探究:

  我们知道,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后,平面内的点都可以用坐标来表示,为此,要确定区域内一些地点的位置,就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思考:

  以什么位置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选取怎样的比例尺?

  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

  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格相当于实际的100米).

  点(150,200)就是小刚家的位置.

  画出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并标明它们的.坐标.

  归纳:

  注意:

  (1)通常选择比较有名的地点,或者较居中的位置为坐标原点;

  (2)坐标轴的方向通常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正东为横轴的正方向;

  (3)要标明比例尺或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下图是小红所在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请你指出学校各地点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怎样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有关数学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平闰年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重点: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方法。

  教学对策: 尽量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积累同学的生活经验,便于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教学准备: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 对年月日的'知识你了解了多少?

  2、 基本练习:

  (1)平年一年有( )天,闰年有( )天,相差的天数出现在( )月。

  (2)今年是20( )年,是( )年,我国将在( )年召开奥运会,这一年是( )年。

  二、计算经过时间

  1、胜利小学从7月1日开始放暑假,到9月1日正式开学,胜利小学放暑假一共放了( )天。

  同学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明确:7月1日也是算在放暑假之中的,7月份一共放了31天,8月份也是31天,9月1日已开学,不能算在放暑假中,所以暑假一共放了31+31=62天。

  假如从7月5日开始放暑假,到8月29日开学,一共放了( )天。

  2、妈妈所在的班组从3月22日到4月10日,一共加工了200套服装,这个组平均每天加工多少套服装?

  重点理解:3月22日到4月10日在计算时两头都要算,共20天。

  3、出示:第21页考虑题

  引导同学理解:计算农作物的生长期,计算的方法各地不同,可以两头的天数都算在内,也可只算一头的。

  假如两头的天数都算在内,那么这三样农作物的生长期分别是几天呢?

  先独立算。

  交流计算方法。

  4、今年几岁了?(9岁还是10岁)

  引导同学理解:周岁与虚岁不同算法,周岁只算一头时间,虚岁两头时间都算,所以虚岁比周岁要大1岁。

  5、小结:我们在计算经过时间时,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看经过的时间是算一头还是算两头。

  6、练习:(1)从今年的10月1日到明年的2月1日,经过了( 4 )个月。

  (2)从今年的10月到明年的2月,经过了( 4或5 )个月。

  板书设计:

  补充练习:计算经过的时间(年、月、日)

  (1)两头都算

  (2)一头算一头不算

  (3)两头都不算

  补充练习:计算经过的时间(年、月、日)

  (1)两头都算

  (2)一头算一头不算

  (3)两头都不算

有关数学的教案10

  教学内容: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及其简单应用;

  (2)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三角形外角性质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和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能够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小组协作讨论,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独立观察思考的习惯,感受数学学习中转化的巧妙。

  教学重点: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2)三角形外角性质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尝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我们已经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虽然度量的方法可以验证一些具体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但是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无数个,我们不可能用度量的方法一一验证。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拼图实验:

  (1)教师展示图(1)的拼法,并利用此拼图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分析拼图:在图(1)中,由内错角相等可得,移动后∠B的一条边平行于边BC;同理,移动后∠C的一条边平行于边BC。由“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可得,移动后∠B的一条边和移动后∠C的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这条直线平行于边BC。

  (3)提问: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想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吗?

  由上面的.分析,启发学生过△ABC的顶点A作直线?∥BC,即可实现“角的拼合”,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进行证明。

  (4)指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过程,规范证明格式。

  已知:如图,△ABC 求证:∠A+∠B+∠C=180° 证明:过A点作直线DE∥BC ∵DE∥BC

  ∴∠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B+∠BAC+∠EAC=180°(平角的定义) ∴∠BAC+∠B+∠C=180°(等量代换)

  应指出辅助线通常画为虚线,并在证明前交代说明。

  (5)每个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内角剪下,和第三个内角拼在一起。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拼法。

  (6)学生口述利用图(2)证明的过程。

  已知:如图,△ABC 求证:∠A+∠B+∠C=180°

  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 ∵CE∥BA

  ∴∠B=∠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CA+∠ACE+∠ECD=180°(平角的定义) ∴∠A+∠B+∠ACB=180°(等量代换)

  C

  D

  C

  D

  A

  E

  2、小结证明思路:通过作平行线“搬两个角”,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证明。

  3、发散思考: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搬两个角”来说理。如果只“搬一个角”行吗? “搬三个角”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在课后研讨。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5、巩固练习:

  说出下列图形中∠1的度数:

  (2)

  6、外角:

  (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问题:①一个三角形一共有几个外角?

  ②判断下面图形中∠1是不是三角形的外角?

  (2)性质定理及其推论:

  (1)

  B

  (2)

  推导:由∠A+∠B+∠ACB=180°,可得∠ACB=180°-∠A-∠B 由∠ACB+∠ACD=180°,可得∠ACD=180°-∠ACB

  所以 ∠ACD=180°-∠ACB=180°-(180°-∠A-∠B)=∠A+∠B 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3)巩固练习:说出下列图形中∠1和∠2的度数:

  D

  北

  (2)

  (1)

  三、应用举例:

  例1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解:由题意可知 ∠1=50°,∠1+∠2=80°,∠4=40°

  所以 ∠2=30°

  由AD∥BE,可得∠1 +∠2+∠3+∠4=180°。

  所以∠3=180°-∠1-∠2-∠4=180°-50°-30°-40°=60°

  在⊿ABC中,∠ACB=180°-∠2-∠3=180°-60°-30 °=90° 答: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 提问:你还能想出其他的解法吗?其他解题思路:

  (1)如图1,过点C作AD的垂线,交直线AD于点M,交直线BE于点N。 (2)如图2,过点C作CF∥AD。

  图1

  北

  F

  D

  北例2 如图,∠BAE,∠CBF,∠ACD是△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解:如图,因为∠BAE=∠2+∠3,∠CBF=∠1+∠3,∠ACD=∠1+∠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所以∠BAE +∠CBF+∠ACD=2(∠1+∠2+∠3), 因为 ∠1+∠2+∠3=180°,

  所以 ∠BAE +∠CBF+∠ACD=360°。

  提问:你还能想出其他的解法吗?(利用平角的定义) 归纳结论: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材P76 习题7.2 第1、4、7题。 2、选做题:

  (1)已知:P是△ABC内一点。

  求证:∠BPC>∠BAC

  (2)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E

  是AC边上一点,BE与AD交于点F,∠ABC=45°,∠BAC=75°,∠AFB=120°。

  求证:BE⊥AC

  B

有关数学的教案11

  教学要求:

  1、要求同学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俺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同学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同学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同学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

  (全班集体评价)

  3、第30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6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2、第39页的第5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蝚后集体评价。

  3、托管时间完成:第30页的第7、8、9题和考虑题。

有关数学的教案12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

  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6、故事《住宾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游戏:“嘿嘿,???(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数学:学习8的第一、二组加减

  2和3的加减??中班减法教学

  小班数学 制作大小.形状标记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中、小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教案四则

  识字:象形字“象”

有关数学的教案13

  重点领域:图形与空间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学会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分类。

  活动准备:

  1、黑板

  2、用彩色纸剪成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数个。

  3、幼儿知识准备:(小班上学期已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课前让新入园的幼儿认识这三种图形。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做《小手拍拍》的游戏集中幼儿注意力。

  2、做《手指头变魔术》引出小点点变魔术。

  基本部分:

  (一)、认识三角形

  1、知道3个点连成三角形

  A、在黑板上点上三个点。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用三种颜色的彩笔连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图形。

  提问:三个点连起来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

  B、再画上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一3个点.

  请幼儿想一想在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会不会连一个三角形?

  小结: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连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告诉幼儿:三个点连起来的直线是三角形的边,小朋友们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

  告诉幼儿尖尖的部分是三角形的角,(边说边用笔标出来)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有三个角

  小结: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反问幼儿: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二)、空画三角形(操作)

  1、将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请幼儿用手沿着三角形的边画线,用手指头亲亲3个我。以体会三角形的外形。

  2、请幼儿比一比你和小朋友的三角形一样大吗?

  告诉幼儿无论尺寸大小,无论是什么颜色的,凡是3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归类游戏:送图形回家。

  1、出示正方形娃娃和圆形娃娃

  A、出示正方形娃娃:我是正方形,我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B、出示圆形娃娃:我圆圆的,我是圆形

  师:小朋友们欢迎圆形、正方形娃娃和我们一起玩好不好?

  2、看谁举的对(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图形)

  3、让幼儿自由玩排图形的游戏

  4、送图形娃娃回家

  A、图形娃娃累了,想回家了。小朋友们送图形娃娃回家好不好?

  我给小图形准备了三个家,看看是谁的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B、教师先把娃娃送回家

  C、现在我请小朋友们将图形送回家。(注意提醒幼儿有秩序)

  (幼儿送完图形,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结束部分:

  谈话: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什么图形?(三角形)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小朋友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帮你找一找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再上课的时候,老师用三角形和小朋友们一起画画。

有关数学的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第16~17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0的两个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

  2.使学生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理解0的两个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并掌握0-5的顺序。

  四、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0在生活中的具体含义

  五、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图片,数字卡片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字小朋友啦?(认识了12345)

  2、出示5幅图片,图中分别有1-5种水果。图后藏着相应数量的数字。

  提问:今天我们这几个数字朋友跑哪去了呢?老师偷偷的告诉你们,他们呀,藏在这几幅画后面了。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吗?(请学生找数字,并说明这样猜的理由,并说一说这个数字像什么:数字1,像小棒;数字2,像鸭子;数字3,像耳朵;数字4,像面旗;数字5,像秤钩)

  3、出示第六幅图,图中什么都没有。

  师:你们猜猜这幅图的后面藏着数字几呢?(随便让学生猜,当有学生猜0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猜)

  揭开图,出现数字0的卡片。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数字0。

  4、0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它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演示生活中有关0的图片。

  那么,你们知道0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强调100元,102室等的0表示的是占位置,而非什么都没有)

  5、师:今天这几个数字小朋友打算出去郊游,可队伍排的乱七八糟的可不行,谁来帮他们排排队,排整齐了再出发?(有两种排法,12345或54321,都可以,0随便学生排在哪里)

  (三)创设情境,教学含义

  1.投影16页小兔子采蘑菇图。

  师:数字朋友们整整齐齐排好队,兴高采烈郊游去。他们来到一座山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情景:(投影例图)他们看到了什么?(一群小兔子开开心心的去山上采蘑菇,)比一比,哪只小兔子采的蘑菇最多?采了几只蘑菇?可以用哪个数表示?

  第二名是哪只兔子?采了几只蘑菇?可以用哪个数表示?

  第三名是哪只兔子?采了几只蘑菇?可以用哪个数表示?

  谁采的蘑菇最少?它采了几只蘑菇?(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可以用哪个数表示?(可以用0表示)

  2、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一个也没有)

  3、看图写数。

  出示三幅图,第一幅里有五只杯子,第二幅图里有4只杯子,第三幅图里有3只杯子。

  (1)小兔子们可真好客,他们一定要请数字小朋友们去家里作客,他们端出了三盘茶。这是一只调皮的小兔子出了道题目想要考考他们。他说:如果我把每个圈里的茶杯都拿走3个,想一想,哪个圈里的茶杯一只都没了?(第3幅图)

  (2)提问:第3幅图用什么数表示?(用0表示)

  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原来有的,现在没有了)

  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零表示。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2、认识直尺上的0

  师:刚才同学们在给数字小朋友排队时让0排在了xx地方,那我们排的到底对不对呢?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教师投影直尺。

  (1)让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用左手的'食指指着,再找到1,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它,0到1是一段,用1表示;

  (2)接着找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

  (3)找到3,说明0到3是三段,用3表示

  (4)从0开始数4段,食指正好指到哪个数字?(4)说明0到4之间有几段?(4段)

  (5)从0开始要数几段能数到5?(数5段)

  (6)师:这里数的时候都是从几开始的?这里的0可以表示什么意思?(说明0是开始,是起点,)

  (7)请学生重新排列05,可从小到大,也可从大到小,齐读几遍。

  (三)指导书写

  1.提问:你们看这个0象什么?

  师示范书写(在日字格里写出数0),学生观察。

  提问:你认为写0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该注意的?要特别提醒学生,0写得要圆滑,尤其在拐弯处不能有棱角。(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上线中间偏右一点,向左下写,在中线附近与左线接触,然后向下拐,与下线接触在中间偏左部位,再向右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

  2、教儿歌:

  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3.学生先书空练习,然后描红,再独立写。

  (四)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独立完成第一、二题,教师巡视,集体核对。

  2、课本17页第3题。

  (1)请戴有0、1、2、3、4、5卡通形象头饰的同学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并说说是怎样排的?

  (2)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4.拿出作业纸(见文件:练习题)

  (1)第1小题:学生先连一连,再说一说得到了什么图形。(五角星)

  (2)第2小题(小青蛙找家):小青蛙迷路了,它的家在哪儿呢?你能按从0到5的顺序连一连,帮它找到家吗?

  学生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校对。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数学王国的好朋友0,当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它会出现呀?(当一个也没有的时候,可以用0表示)当数字们一起排队的时候,它要排在哪呀?(排在第一个,因为0表示起点)

有关数学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会用除法估算和

  口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根据倍的意义,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正确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这节课我们专门来进行有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还要用口算或估算

  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看谁最有收获。

  二、组织练习

  1.专项练习

  (1)口算

  第一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学生先口算,再从各列中任选一个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第二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组

  6÷2=8÷4=9÷3=

  72÷9=36÷6=32÷8=

  先口算,再观察每列中三道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比一比第一、第二列,说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估算

  第一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独立估算,有困难的可以找老师帮忙,或把难题直接写到黑板上。集体交流,如果出现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组: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学生练习后交流。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17页第4题。

  学生读题后问:本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用哪种计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2)教科书第18页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中,求一倍数的要用除法去计算。

  (3)第18页第7题。

  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会计算56÷4和64÷4吗?我们后面将学习他们。

  (4)挑战题:a第18页第8题。

  B找规律填数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获?你现在是怎样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9页。

【数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的教案10-16

数学的教案08-27

《数学广角》数学教案11-28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课件教案08-23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课教案08-22

数学欣赏教案11-18

数学活动教案06-18

数学匹配教案11-26

数学优质教案12-29

数学花园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