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人间的散文
打我记事时起,父亲的嘴里,似乎永远离不开,他那杆被岁月磨得油光铮亮的烟斗。在生产队出工的时候,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支短烟斗和一小袋生烟丝,每当中途休息(当时管这叫“恰烟”),父亲和他的伙伴们,或坐在田埂上,或蹲在树荫下,点上一袋烟,很惬意地抽着,只见一团团的烟圈,从烟斗处,向上向外升腾、飘散开去,犹如山村的晓雾。如果是在家里,特别是晚饭之后,父亲就会习惯性地拿出他那杆长烟斗,油光铮亮的烟管,马鞭竹做的,有一米多长,烟嘴、烟斗是黄铜做的,也是油光铮亮的。父亲斜靠在竹椅上,左手握着烟管的中部,右手搭在扶手上,表情很是陶醉的样子。随着父亲嘴巴的一张一翕,烟斗上的光亮也一明一灭,一圈圈的烟雾,便笼罩在父亲的头上,仿佛远山的暮霭。那时起,我就疑心烟这东西,也许是世间极好的解乏的东西了。不然的话,在我们村里,父亲还有父亲的同辈、上一辈甚至上几辈的人,为何乐此不疲呢?
农闲的时候,父亲的几个要好的乡邻,每每都会来我家串门。串门除了天南地北地海侃之外,另一项必修课就是“尝烟”了。所谓“尝烟”就是彼此将烟给对方尝尝。因为是在我家嘛,父亲当然要尽地主之谊了。父亲从烟袋里,撮出一撮烟丝,一边递给乡邻,一边说:“这是上好的`南山生烟,很杀火的!”,乡邻也不客气,接过烟丝,装在烟斗里,划着火柴,点燃,闭上眼,深深地吸上一口,再慢慢地吐出一圈圈的烟雾,然后睁开眼,啧啧赞道:“好烟!恰噶!”这时,父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一种自豪和满足的神情,仿佛获得乡邻的夸奖,是一件无尚荣光的事情,犹如在巴拿马拿了金奖一样。
当然,父亲是不知道“巴拿马金奖”是怎么回事的,他只知道,能用好烟来招待客人,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因为家里没有闲钱去集市上买生烟,父亲就在后山上,开垦出一片荒地来(据说种生烟要用生土),用来种植生烟。父亲的烟,长得很茂盛,叶子肥厚,很有油性。收获的时节,父亲把一张张烟叶,仔细地铺在床一样宽大的篾夹上,再把它斜靠在当阳的墙上。待烟叶晒至金黄,就可以取下来了,然后捆作一下扎一小扎的,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好。每当有乡邻来访,父亲总是热情地拿出好烟招待他们。当然,乡邻们也没有忘记称赞一番:好烟,好烟!这时,父亲的脸上,总是漾起自豪和满足的神情。因此,我忽然觉得,烟叶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际媒介,递上一颗烟,话匣子就打开了,这似乎有点像谍战片里接头的信物了。
烟,不单单是解乏和交际的工具,它还有许多妙处呢。记得那个时候,因为搞大集体,生产队的大部分粮食都交了公粮,每当到了开春的时候,就闹起了“春荒”。于是,父亲就去姑父家借粮食,姑父家粮食也不多,自然没什么好脸色。父亲本是个很好面子的人,但迫于生计,也只得厚着脸皮了。父亲的脸,阴沉沉的,好像乌云密布的天空,这时,他一个劲地闷头抽烟,头上升腾起,一团团厚厚的蘑菇云。也许,只有抽烟,才能缓解他内心的痛苦和忧虑。我们也很知趣,远远地走开了。当然,过年啦,除夕夜,父亲在灶膛边上的烧火凳上坐下,一边抽着烟,一边给我们讲故事。我们正听得入神,父亲突然不讲了,我们就缠着父亲,要他继续给我们讲故事。父亲没法子,于是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缠着老和尚讲故事,于是,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缠着老和尚将故事......我们知道父亲在逗我们,于是就蜂拥而起,去抢父亲的长烟斗,父亲赶忙躲开,屋子里,和着生烟的味道,洋溢着快乐的气氛。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快乐呀。
于是,我对烟这个玩意,产生了兴趣,心里颇有些神往了。大约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吧,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家,拿上他的长烟斗,按上生烟丝,点上火,吸上一大口。哎呀,烟呛得我咳嗽不止,眼泪都流了出来。原来,这抽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后来我去问父亲,烟这么难抽,你们为啥还喜欢抽它呢?父亲淡淡地说道,抽多了,就习惯了,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它的好了。那时的我,听着父亲的回答,似懂非懂。
也许,世间的有些东西,是要有相当的阅历之后,你才会明白的。这或许叫做“经验”,或者叫做“积累”,人应该是越活越明白的,这叫做“成长”。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我觉得很有道理,少年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他们哪里晓得什么叫“愁”哦!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烦恼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读书、成家、立业、抚育儿女、赡养老人、生老病死,你长大后,要面对这么多事情,你能不烦恼吗?面对烦恼,你就得想办法去解决它,每当你解决了一个烦恼,你就又明白了一点。然而,我们虽然是越活越明白,但越明白就有可能越烦恼、越痛苦。人生好像一个圆圈,小时候,你面对的是一个圆点,所以你接触到的东西也十分有限;长大了,你面对的是一个大圆圈,你接触到的东西自然就多了。屈原是明白的,所以他才更加痛苦,才会发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的千古喟叹。最后他无法解脱了,只好投江而亡,给世人留下了一个“端午”的念想。想到这里,我开始疑心屈原是烟酒不沾的,尽管在他的诗文中,有很多关于“酒”以及酒文化的记载,如《招魂》有云:“瑶浆蜜勺,实羽觞些。”《九歌·东君》云:“援北斗兮酌桂浆”。这里的“桂浆”即桂花酒。要说他喝酒,顶多也就是甜酒罢了。甜酒,乃“娘娘”酒也,真男人是应该喝白酒、烈性酒的。所以,屈原是算不得真喝酒之人,否则,他完全可以通过喝酒来解他之忧了,也就不会有“投汩罗”之悲了。至于说屈原不抽烟,那是肯定的了,因为我翻遍他的诗文,未见只字片语,提到抽烟之事。其实,不管是喝酒还是抽烟,都只不过是“解忧”的手段罢了。酒也好,烟也罢,开始接触的时候,总有一种不适应,但当你习惯了它,就会爱上它,甚至爱得上瘾而不能没有它。
我当然也不能免俗,参加工作后,为了应酬、为了面子,我逐渐沾染上了喝酒抽烟的“恶习”。我妻子几次三番,劝我戒了,但我总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最后,她也没办法,只好让我自生自灭了。“上桌喝酒,长长久久。”“饭后一根烟,生活赛神仙。”成了我的口头禅了。其实,我也知道,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但过度饮酒,则伤肝伤肺。不过,抽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可是,我积习难改矣,奈何?看书时,抽支烟;写作时,点支烟;上网时,燃上烟。看烟圈袅袅,抽烟的感觉,真好!
我父亲已经七十有五了,至今还在抽烟,只是比年轻时要抽得少了。我倒是担心他的身体,几次劝他戒了,可是父亲总是说:“到棺材里去戒烟吧”。只有我知道父亲的心理,因为我也是一位忠诚的烟民。烟,于父亲而言,是亲密无间的伙伴,是患难与共的兄弟,是过去那些难忘的烟火岁月。我也是如此,虽然我抽的是卷烟,比父亲的要高档得多,但其本质是一样的,也是我的伙伴、兄弟,是我的烟火岁月。
写到这里,我仿佛看见了一座桥,一座用烟火架设的桥,将我的父亲与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接着,我点上一支烟,继续去书写我的那些烟火岁月。
【烟火人间的散文】相关文章:
烟火人间的天与地散文11-09
人间烟火散文10-28
人间烟火的经典散文08-16
人间烟火优美散文12-01
人间烟火唯美散文11-08
烟火人间短篇优美散文11-28
人间烟火的唯美散文10-30
人间烟火抒情散文12-16
故乡的味道是人间烟火的散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