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身缟素感受秋天况味散文
农历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着当仁不让的脾气。当时间的指针指向了立秋,天空中竟霎然间澄净的缦幻起来,连那些绵绵的云朵也有形有态了。尤其到了早晨,田野的上空就有了一层薄薄的雾气,迷朦又飘渺。最为让人吃惊的是那一阵一阵涮的人耳根子疼的风声,它们穿过树梢,绕过墙角发出飒飒的声响,吹的人头皮发麻,不免让人惊悚——我们这时聆听到的似悲似切的声音是来自于大自然的万物,还是来自于我们那敏感而多愁的内心呢?我想更多的是因感而生吧。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人们对春天充满了期待,在夏日又步履从容,而唯独把一身凄惶送予秋天?这或许与秋之为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时节虽然有茂盛的待收获的果实,可是一切又都等待着结束,等待着漫长的冬天的开始。
想起宋玉《九辨》中:“悲哉,秋之为气。”觉得这宋玉太矫情,如果明白世间的一切当来则来,恐怕秋气就没有这样可悲了。
可是,欧阳修却也在某个秋夜发出了:“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的诘问。倒是他的`小书童朴实可爱,告诉他这不过是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但是,后来人解这二人时,多数都认为他们借写秋气萧索喻自己在君王前的不得志。文人们,尤其有了一定地位的文人总是那么负气和自以为是,那些君王也是有思想的人,想他为什么在关健的时候听从你的意见,别人不采纳你的意见你就气不过了,就咆哮啊,就据理力争啊,这些书呆子们啊,天下是人家君王的天下,天下败了,也是君王们败了,或许这个君王坐不住江山了,还有另一个君王来坐坐,大家分享做皇上的味道岂不是更好?如此说来与宋玉和欧阳修相比,倒是范仲淹的《苏幕遮》因含了一层为天下大众之忧的情怀让人欣喜,毕竟这个范氏站得更高远。而今看看,为天下之忧的人就不在少数,但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和地位,他们大多是一平头百姓,所以也只不过是枉自忧愁一把而已。
因此,我更愿意在纯粹的意境中解读秋天的况味,感受秋之气韵。读“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样的句子,就象看到一位巨人站在高高的亭台上遥望着原野上苍茫的秋野。于是,我抛弃了词人们的政治,甚至我也抛弃了范氏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我只想感受秋天的这种高远和旷古;感受在碧云天,黄叶地的声色中,秋色如波涛一样连绵不绝向远而去的氛围。这时,所有的果实都在等待着收获,金色的大地一片繁忙。这多么象一个人的生命,当他款款地从朝气勃发的年少走来,走过一个个丰沛的夏季和成熟的丰润,再走进满园的收成,当它香气馥郁地散尽所有的芳华,收藏起最后一颗种粒,你无论如何都得承认秋天的成熟和丰饶的内涵。
我是在这个八月,一身缟素坐在乡村幽静的夜晚来感受这个秋天的。那夜,夜色如水,凉风习习,空气湿润。一声声虫鸣从未知的地方传来,我知道,它们每鸣叫一声,秋天就向前走了一步,秋天的状态就浓郁了一层。年少时在乡村度过的秋天的情形就又一次次出现在眼前。如果这个秋天的雨水很多,那么整个秋天就总会湿辘辘的了。躺倒的禾苗,卷曲的枯叶,变色的植物都有着秋气为尽的喻示。其实,今日的此刻我有无尽的悲伤,但这悲伤只因这麻色的缟素,而与这微凉的秋天无关,与秋虫的鸣叫无关,与秋风的萧索更无关。相反,我感谢这个秋天,因为它蕴足了浓重的气氛和丰沛的雨水幻化了我心中无限的悲凉之意。
秋气——让我体味到人生走到此时的一种浓浓的洗脱不去的东西。这时,我会自问:我如宋玉一样“独悲”了吗?心中答到:似有,又似无。似有时,是淡然的一缕惆怅;似无时,如冬前田野上空彻骨的浩然之气,有如在落叶不尽的梧桐树下悄然走过,满地的落叶不过是我心中的旗幡罢了。其实,我更看重秋的那份庄重,那份坦然,那份大气。它于人生的时间的圆盘上处于后半圆之首,并未到达尽头。就象我于每天清晨惬意的做着上班前的准备,之后,就在万千个圆形时钟的这个时间象限中走出家门,迎着东山的那个太阳走去,我轻松地感受着脚下干净整洁的道路,感受着夜间的风雨吹摇下来的落叶,感受着那些凋了的花朵在我脚下的等待;我感受着秋天的姿态和远远凝望着的人们,感受着秋天在空中缓慢流动的韵律。其实,我是被秋天的一种浓浓的气息打动了。此时,我更愿意是这个秋天里最具秋之气的一棵将要落光叶子的树木。我或许不是那梧桐,不是花楸树,也不是那柳,我或者都不是那单薄的木槿与丁香。我只是有着秋气的一棵小小的植物,站在秋天的原野上;此时,原野里所有的庄稼都已收割,田园寂寥,大地空旷,天空遥远,而果实充盈着粮仓,我在秋风中一无所求地等着冬天的来临。
【八月,一身缟素感受秋天况味散文】相关文章:
以秋天的况味为题的散文12-02
中秋的况味散文09-26
年的况味经典散文10-02
咀嚼况味散文04-24
生活的况味散文02-03
经典散文:年的况味06-27
人生况味的经典散文08-21
《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11-29
《秋天的况味》阅读的答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