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三十载,重叙同学情抒情散文

时间:2021-06-22 11:22:13 散文 我要投稿

相隔三十载,重叙同学情抒情散文

  时光荏苒,稍纵即逝,转眼大学毕业已过去三十年。往事回首,感叹岁月无情,在同学们的倡导下,经过当年班干部的筹备,我们终于在2016年的暑期实现了三十年同学聚会的夙愿。临行前的头一天晚上,我思绪万千,过去太多太美的记忆重又在脑中一幕一幕的出现:

相隔三十载,重叙同学情抒情散文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四面八方的青年学子怀揣梦想,奔赴这所并不著名的院校--江苏省淮阴农业学校。这所学校,它坐落于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淮安的古运河之溿。淮安,她是一座在水上漂浮的城市,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这里,人文荟萃,诞生了众多的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文武双全;这里,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自古就有南船北马之称;这里,还是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当年开国总理周恩来曾指定淮扬菜作为国宴招待外国使节,使得盛行淮安扬州的淮扬菜誉满天下。

  当年,我们手拿印有学校居于湖心公园的录取通过书,从淮阴市中心(现淮安市)汽车总站(当年仅这个)出发,满怀欢喜地顺着运河古道(现翔宇大道),一路驶向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河下。河下,这个古镇,闻名遐迩,它是明朝巨匠吴承恩的居住地,这么说您如果不明白的话,那么要说,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诞生地,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了。与河下隔河相望,对面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生活的学校。跨上河下大桥,望着东西走向的婉然的古运河,水面平静,河水清澈,两岸长满深绿的芦苇和蒲草,婆娑摇曳,并发出“沙沙”的声响,偶尔发现鱼鹰掠过河面,则激起阵阵涟漪,一圈圈地向河岸扩散,有如一幅淡淡的乡村水墨画。

  步行来到学校大门口,学校的大门虽没有现在那么巍峨壮观,但背着行囊慢步行走在宽阔而又干净的主干道上,心情还是无比的舒畅。只见道路两旁梧桐树木交叉对头的生长,校园内树木葱茏,花团锦簇,小河漫涎,河堤旁怪石憐崵,河面上铺满了荷叶,还有零星的荷花。透过繁茂的树林,一排排黄墙青瓦仿俄式的校舍建筑清晰可见。看到这里,让我顿觉这真是一个古色古香,宁静幽雅的学习好处所。跨过一座拱形别致的小桥,来到了我们将在这里生活三年的宿舍。我们曾在这里昼出夜入,皮耍打闹,谈理想、谈人生,谈趣闻轶事,谈功课备考。这里的老师,亲切可敬,常和我们一起说笑,课堂上又是那么的严格而又严肃。同届的同学,开始彼此虽不熟悉,但常被安排在一起上大课,聆听老师的教导。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混的很熟。

  清晨,校园内悦耳的铃声把同学们从甜美的睡梦中催醒,那是在提醒我们该起床晨读。午间,校园一片宁静,同学们正午休养神,准备蓄势待发,以便下午精力更加充沛好投入新的学习战场。课间活动,那是热闹非凡,显示年轻的我们朝气蓬勃。篮球场丶排球场丶单双杠、体操房人头攒动,尤其是那足球场,你带球,我阻拦,攻防盘带,像模像样。冷不防也来个超远射,有时也能出现惊艳的“世界波”,此时,一定会迎来场外呐喊助威的男女啦啦队的欢声笑语和热烈的掌声,如果球从球门前意外划过,那一定会听到惋惜的哀叹声。当然,也有好静不爱动的同学,他们的最好去处,就是图书馆丶阅览室、科技馆丶实验室,那里是他们探索知识和寻求奥秘的地方。也有一些浪荡公子哥和风情美少女,他(她)们常一起漫步校园,徜徉小河边,寻花问柳,偶尔也会低声私语,发现有人便会羞涩地一笑,慢慢移开不太情愿的双脚,偶尔你还会发现那漫龄女郎的回眸一笑,恰是美丽动人,让人春心荡漾。

  一日三餐,那是给我们留下太深的记忆。走进食堂,只见手拿碗筷的同学排着长长的队伍,叽叽喳喳的在等待打饭菜,偶尔着急不耐烦的时候还会吹着悦耳的口哨,敲打着碗盆,发出不太难听的“碗盆口哨交响曲”;调皮的同学“厚着脸皮”,伸一伸舌头,猫着腰毫无愧疚的麻溜溜地插进队伍中。此时,后面的同学谁也不会面露憎恨的表情,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亲密无间的同学之间才会使用的“绝招”。打上饭菜的'同学,三五成群,你一团,他一堆,紧紧围坐在多功能餐厅(兼礼堂)的饭桌旁,愉快地边吃边说边戏闹。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我们用餐全报销(免费),谁也不会因经济拮据而愁吃愁喝。

  每到周末或者遇上重大节日,那是能歌善舞的同学的天堂,在教室利用彩纸丶汽球丶前后黑板的文化阵地,进行简单的布置简陋的歌舞厅就形成了。一切准备妥当,按下收录机的“播放”按键,一曲曲温柔迷人的(邓丽君歌曲)港台之音,一首首节奏明快的劲歌乐曲响彻“舞厅”,让你忍耐不住地就会跟着哼了起来,不由自主的就跳入“舞池”,扭动起不太熟练但很流行的迪士科舞。那些不屑歌舞的同学,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他们常常光顾繁华的市中心,采购一周的所需用品,或光顾电影院丶勺湖公园丶娱乐场所去消除一身的疲惫,或沿着古城的历史文脉,去探寻历史的真谛。

  淮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然景观丶文化长廊,数不胜数,美不胜收:雄居城中心的镇淮楼(又叫古楼),巍峨高大,它是淮安古老而又文明的象征之一,从南北朝起,经历晋丶隋丶唐丶宋丶元丶明丶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明代杰出的作家吴承恩,他的故居就坐落在古镇河下,来到这里,闻名中外的《西游记》将把你带入妖魔鬼怪的境地,他为我们叙写一个疾恶如仇,邪不压正的浪漫而又神奇的世界,同时,也让你感受到当年唐僧率领众徒历经艰难险阻,去西天取精的毅力和雄心;横跨河堤的袴下桥,让人铭记着“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他才是真正能屈能伸的伟丈夫,当年刘帮评价“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已载入史料;漂母祠,就是因接济韩信一饭一粥的那位普通漂母的祠堂,她让你知道淮安的古老大地曾传承着伟大的母爱这一传统美德,并一直得以传承和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宋朝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当年替夫出塞,击鼓抗金已传为佳话;清朝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关天培,当年在雅片战争中,不畏强暴誓死抗英报国的精神曾激励着无数的爱国同胞;开国总理周恩来,童年时曾居住在古城附马巷,周恩来故居已开放为爱国教育基地,我们曾无数次地来到这里,追寻伟人的足迹,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院内的一口小井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滋养一代伟人的不平凡故事;至于学校河对岸的古镇河下,更是我们闲暇踏足的常地,漫步在大青石板铺设的路面上,让我们领略着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韵,仿佛让我们穿越到商贾繁华的鼎盛时期。

  记得毕业的那一时期,我们同学互赠纪念品,纪念照,珍贵的毕业留言册至今还完好地收藏在箱底;记得临分手时,同学依依不舍,彻夜难眠,泪洒衣襟。为了各自的梦想,为了当年祖国宏伟蓝图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为了投身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需要,为了把在这里求学得到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我们毅然挥泪告别同学,毅然挥手跟母校说再见。

  时隔三十年,我们又相聚在淮农,考虑在外地的同学旅途较远,我们便匆匆地在母校餐厅用了午餐。午餐后,我们同学一行人在当地同学的向导下,重温当年在古镇河下玩耍的旧地。来到了古镇河下景区入口,迎面一座飞檐翘角的高大仿古牌楼映入眼帘。正门上方题着“千年古镇河下”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令人不觉肃然起敬。走过牌楼,转头回望,只见牌楼的背面题有“长淮古渡”四个大字,庄重中透着秀逸。牌楼两侧是清一色的青砖小瓦的仿古建筑,古色古香。沿街两旁比三十年前繁华热闹得不知多少倍,店铺鳞栨栉比,茶楼、酒店、杂货特产比比皆是,人声嘈杂,过客匆匆,缺少了往日那少有的宁静和安祥。我们慢步在那依旧光洁厚重的青石板路上,寻找曾经在这里经历过浪漫青春。边走边谈,不知不觉来到了“文楼”。这里的文楼汤包远近遐迩,当年能到河下古镇吃上文楼汤包那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在当地同学的再三邀请下,我们盛情难却,来到了一家茶楼,我们落座细细品味着正宗茶香,继续叙谈同学的情谊,感叹并议论着古镇河下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夜幂降临时分,我们走出茶楼,来到古镇中心,此时的河下古镇灯火辉煌,五光十色,一盏盏红灯笼沿途悬挂,更显古镇的韵味,一座座白玉桥横跨在穿镇而过的小河上,在灯光映衬下显得晶莹剔透。夜晚的琼楼玉宇被五彩的灯光包裹着倒映水中,相映成趣,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回望古街道,感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廊一桥、一牌匾、一雕刻无不在诉说着她那历史的沧桑和今日的繁华。

  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了河下古镇的一家豪华餐厅,开始了聚会的隆重而又欢快的晚餐。晚宴中,你来我往,互相敬酒祝福,有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衷肠。是啊!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我们相遇,在旖旎的时光里我们相伴相随。那美好的过往,那深厚的友情,都融入了我们的血液,珍藏在我们的心底。你的祝福,你的牵挂,我的问候、我的想念,像一股股清泉注入心田,像一缕缕春风送去温暖。无论相隔千山万水,无论相隔地久天长。同学的情谊永远闪耀着真诚、纯洁的光芒。虽然岁月改变了容颜,时光流逝了浪漫,现实击碎了梦魇。但是同学的情谊却变的更加醇厚绵远。

  曾同窗共读整三年,分手阔别三十载的老同学,第二天我们不得不说再见,我们挥手致意,依依惜别,我们只能期待着来日再相见!

  同学,再见!

【相隔三十载,重叙同学情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同学情抒情散文04-21

相隔三十年的夏日情作文09-03

相隔三十年的夏日情小学作文07-29

十载春秋,情系母校同学聚会发言稿08-06

同学情07-29

关于同学情的作文:难忘同学情03-26

情抒情散文09-11

红楼一梦,洒泪十载抒情散文08-30

初三写同学情的作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