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人:宜城市实验中学 鲁发福
教学目标
1、 了解蒲松龄与《聊斋》;
2、 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3、 艺术借鉴:情节曲折离奇;描写生动细腻等;
4、 人文素养:认识封建社会中皇帝荒淫无度、官贪吏虐、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理解
作品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 积累;
2、 情节。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蒲松龄与《聊斋》;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播放歌曲《聊斋》(幻灯片)
2、郭沫若先生写过一副对联: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盛赞清代的一位文化名人,他是谁? 是蒲松龄。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促织》。
二、蒲松龄与《聊斋》
(一)、蒲松龄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 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二)、《聊斋》
古书有载:“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大磁罂(yīng,瓦器),中贮苦茗,具淡巴菰(gū茭白籽,可食)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
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记;异,奇异的故事。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中国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作品491篇,大部分是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短篇小说。内容大致可以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内容是对科举制度的血泪控诉。这些篇章大都凝聚着作者浓厚的感情,与作者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熔铸着作者的自我形象。著名篇章有《叶生》、《司文郎》等。
第二种类型的内容是对真挚爱情的热烈颂歌,这是全书中数量最多,写得也最精彩的部分。名篇有《连城》、《阿宝》、《香玉》、《小谢》等,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聊斋志异》另一个重要类型,是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对贪官污吏的严厉批判。代表作有《促织》、《席方平》等。
第四种类型是一些对世俗民风的劝戒讽刺的篇章。这是《聊斋志异》中题材最广泛,思想倾向最复杂的部分。《张诚》、《镜听》等有一定的代表性。
《聊斋志异》所写虽然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事,却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在艺术上,《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优秀传统,谈狐说鬼,构思奇特,语言简洁,对清代文言小说产生过深刻影响。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多媒体);
2、正音正字(以文注为主);
3、自读。
四、翻译
详见幻灯片
五、积累
(一)、一词多义
顾
成顾蟋蟀笼虚。 回头看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看,环视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但是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顾虑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望
责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索取
留待期限,以塞官责。 差使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责令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 责罚
责之里正。 责成,索取
靡
靡计不施,讫无计。 没有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败退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倒下
发
窥父不在,窃发盆。 打开
于败堵丛草中,探石发穴。 挖
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丝毫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射出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抒发
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派遣
杖
杖至百。 动词,杖责。
乃强起扶杖。 名词,拐杖。
岁
后岁余,成子精神。 一年
岁征民间。 每年
成有子九岁。 年龄
令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命令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 时令
便言多令才。 美好
(二)、古今异义
两股间脓血流离。 股,大腿。
儿涕而去。 涕,眼泪。
久不售。 售,考取。
亦无售者。 售,买。
败堵丛草。 堵,墙。
宰严限追比。 宰,县令。
抢乎欲绝。 抢,碰撞。
(三)、古字通假
昂其直。“直”通“值”,价值。
手裁举。“裁”通“才”,才。
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
(四)、词类活用
得佳者笼养之。 名作状,用笼子。
取儿稿葬。 名作状,用草席。
日与子弟角。 名作状,每天。
旬余,杖至百。 名作动,打板子。
试使斗而才。 名作动,有才能。
辄倾数家之产。 动词使动,使…倾尽。
成然之。 意动,认为……对。
成以其小,劣之。 意动,认为…差。
裘马扬扬。 名作动,穿皮衣、骑高头骏马。
(五)、特殊句式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
令以(之)责之(于)里正。省略句
(六)、表时间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 俄: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 旋:随即,跟着就。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少间:一会儿。
4、斯须就毙。 斯须:一会儿。
5、未几,成归。 未几: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 无何: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 既而:不久。
8、食顷,帘动。 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艺术借鉴:情节曲折离奇;描写生动细腻等;
2、人文素养:认识封建社会中皇帝荒淫无度、官贪吏虐、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理解
作品的社会意义。
教学程序
一、理解情节(结合课后“练习”一)
1、按照序幕(起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评论)的顺序,把课文分成六个部分,并归纳层意。
2、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3、课文在情节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4、小说如果先交待那只勇猛善斗的小促织是成名的儿子所化,在阅读效果上会有什么不同?
--明确:
1、情节
一(1):序幕(起因)--祸起宫廷。
二(2):开端--会征促织,无所赔偿;自行搜觅,不中款式;追比杖责,陷入绝境。
三(3-4):发展--求神问卜,神示图画;按图苦搜,终得佳品。
四(5-7):高潮--虫子死亡,更陷绝境;忽又得虫,将献公堂;与人使斗,虫显异能。
五(8):结局--层层进献,迭显其能;皇上喜悦,抚宰蒙恩;成名家富,裘马扬扬。
六(9):尾声(评论)--深化主旨。
2、线索
全文以促织为线索:征虫、捕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进虫、议虫。
3、
情节特点是曲折离奇,跌宕起伏。1、2段征虫、捕虫时,“山重水复疑无路”;3、4段求虫、得虫时,“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第一次转折。5段失虫,乐极生悲,这是第二次转折。从6段以后,化虫、斗虫、进虫、议虫,转悲为喜,因祸得福,这是第三次转折。
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不仅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更能充分、深刻地表现统治集团的荒谬、苛酷给普通百姓造成的巨大灾难。
4、小说如果先交代勇猛善斗的小促织是成名的儿子所化,就有可能减少原文所具有的奇幻色彩,“两虫相斗”“虫鸡相斗”的场面也会没有了悬念,失去扣人心弦的效果。
表格归纳:
部分 起止 情节 大 意 线 索 情 节 特 点
特 点 好处
一 1 序幕 原因,朝庭征虫 征虫
以
促
织
为
线
索 山重水复
疑无路
曲
折
离
奇
跌
宕
起
伏
引
人
入
胜
揭
示
主
旨
二 2 开端 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痛苦 捕虫
三 3-4 发展 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 求虫、
得虫 柳暗花明
又一村,
第一次转折。
四 5-7 高潮 成名得虫后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 失虫、
化虫、
斗虫 乐极生悲,
第二次转折。
从6段开始,
因祸得福,
第三次转折。
五 8 结局 成名因祸得福 进虫
六 9 尾声 评论,深化主旨 议虫
曲线表示:
二、体悟主旨
学生朗读课文第9段,再对照朗读第1段。
1、“每责一头,辄尽数家家产。”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请从其中找出证据。
2、操纵成名一家命运的难道仅仅天子?
3、本文以喜剧结束,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4、文章写的是哪个朝代的事?作者仅仅局限于此吗?
5、归纳主旨。
--明确:
1、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未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老百姓就只能落入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2、还有那些贪官虐吏猾胥。作者以“异史氏”之名发表了一段议论,对上自天子、下至贪官虐吏猾胥的一整套封建统治机构都,可谓揭示了灾祸之源。
3、表面是一出喜剧,实则血泪的控诉,揭露社会黑暗,政治荒唐--政绩的考核,竟然都是因为献虫有功,而不是国计民生事,朝廷的荒唐无道就显得可悲可叹。作者以喜剧结束进行了尖锐抨击,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之处。
4、写的是明朝的事,但是,本文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黑暗现实,批判的矛头直指天子--康熙。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称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事,揭露“当时”黑暗现实。“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处,“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
5、主旨: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三、艺术借鉴
1、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上面已经详述)
2、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举例分述如下:
A、作者写促织的外形,大佛阁的一头,是“状极俊健”,“巨身修尾,青项金翅”,“蟹壳青”则“庞然修伟”,写小虫,则“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可见状物的传神与精细。
B、动态描写,则绘声绘影,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特别是写小虫与“蟹壳青”斗: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小虫貌不惊人,一“斗”惊人。两个“不动”,形若痴呆畏葸,不料这正是一种大将风度。一个“暴”字,动静陡转。“遂相腾击”四字,能表现一个连续的激烈的厮斗过程,能调动你的想像。“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领”,那奋勇搏击之状如在眼前。小虫的鸣声,一说“振奋有声”,似听得见叫声,看得见英姿,似在宣告初战告捷,似在自我鼓舞斗志,准备着最后的一搏。而最后的鸣声,是“翘然矜鸣”,叫声、形状、神气都栩栩如生,“矜”字尤其形神毕现。
C、心理活动刻画尤其细致入微。
阅读课文第6、7小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怒),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见儿子气息然则转为(喜),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忽而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忽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喜)。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
可见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 的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熔于一炉,有力地揭示了皇帝荒淫 ,官贪吏虐,致使百姓家败人亡的罪恶现实。
3、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整个故事情节有三大转折,中间一个是现实的,前后两个是虚幻的。前后两个转折,求神问卜而得佳虫和儿子身化促织而轻捷善斗,这两个神鬼怪异的情节,将人间悲剧幻化成喜剧的形式,不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相反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谴责。成名的入邑庠,发大财,官员的得奖赏,获升迁,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偶一欢喜。皇帝正经事不干,一味玩小虫,这是何等荒诞。对此,作者谴责和讽刺的意味非常辛辣。
四、总结全文
五、教学反思
鲁发福
[《促织》(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