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6-1-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能力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

(3)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二) 德育目标 

(1)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2)感受“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一)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二)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构思巧妙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设置、情节曲折等写作手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魏晋文豪曹植的《七步诗》。当时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内做不出诗来就要以死谢罪,所幸他才华横溢,危急关头作了这首《七步诗》出来。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关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权位引发的双方利益的对立,从而无视兄弟亲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兄弟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二)作者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生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佳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还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三)、整体感知

1、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生难字词的读音,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栈桥zhàn            牡蛎lì         撬开qiào

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阔绰:chuò排场大,生活奢侈。 

诧异:chà觉得十分奇怪。                   褴褛:lán lǚ(衣服)破烂。 

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煞白:shà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时间:菲利普夫妇带着孩子们旅行时。地点:在“特快号”船上。人物:我全家、于勒、船长。事件:意外发现朝思暮想的富人叔叔于勒变成了穷困潦倒的老水手从而弃他而去。

2、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三要素之一的情节在课文中是怎样的?

(小说。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分析。)

开端:因叔叔于勒的挥霍而生活拮据

发展: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高潮:在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结局: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四)、研读分析

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感受文中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父亲、母亲、我、于勒、船长)

(指明朗读章节语句,要求:有感情朗读)

称呼变化:坏蛋、无赖→好的、有办法的人→贼、讨饭的、流氓

态度变化:厌恶、打发他走→盼望、赞扬→又骂又躲

情感变化: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2、提问:于勒的命运变化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

穷    →     富    →     穷

在家行为不正→出外发财→最后穷困潦倒

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情感变化和于勒的命运变化,可见本文情节是由于勒与菲利普夫妇这两条线交织发展构成的,围绕着于勒身世的浮沉来展开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前后不同的变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情感变化为明线,于勒的命运变化为暗线,双线交织,情节完整而紧凑。(双线交织)

3、提问:对比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和于勒际遇的转变,从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对于勒的兄弟之间的感情持怎样的态度?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毫无亲情可言,全是金钱关系。本文的主题思想即为此。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题目的作用就是与主要人物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对比)

4、小说离不开人物的塑造,本文写了很多人物形象,主要描写的是谁?是怎样描写的?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菲利普夫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来描写。划出文中的有关词句,并以船上偶遇于勒这一高潮部分为重点分析对象。由“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到“出大乱子了!”突出了菲利普夫妇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

(父亲)猜测--否定--不放心--与船长搭话--真相大白。

(母亲)莫名其妙--怕--哆嗦--马上回答--暴怒。

人物感情变化曲折复杂。如果直面相对,一下认出来,内容就简单直露了,人物也显得单薄。

菲利普夫妇:共性:唯利是图、冷酷自私、贪慕虚荣。个性:父:虚荣、冲动;母:小气、精明。于勒:饱经风霜、善良。我:富有同情心。

5、提问:为什么以第一人称“我”来串联故事呢?

①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线索的作用。②因为“我”是个孩子是于勒的侄儿,由“我”来叙述叔叔的遭遇,父母的态度变化,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使人感到更真切,意义更深刻。③“我”是家中唯一同情于勒的人,设置这个对立面,可使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显得突出。④“我”作为一个儿童,没有因社会等外部因素而扼杀了对于勒的同情心,也预示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6、小说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回到课文中找出,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1)自然环境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只有两处,虽然简略,却极妙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此处景色静谧、色泽美丽,表现出了人物心情的轻松、快乐。“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此处的阴影表达了一种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对比)

(2)社会环境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说明当时百姓都是这样处理家里的不肖浪荡子的,他们穷怕了不想再被拖累。只认金钱,不重亲情。

“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说明当时的大众很重视金钱利益,从而突显了本文的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以上对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进行了分析

7、提问: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特色之一就是构思巧妙,这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莫泊桑巧妙地运用了悬念,设计了曲折的情节,不仅把读者紧紧地吸引住了,而且将故事一步步地推向高潮。(明暗线交织、悬念设置、情节曲折)

(1)故事一开始,作者抓住几件琐细的小事,渲染了菲利普拮据的家境后,立刻引出“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为什么“父亲”急切地盼望于勒归来?于勒归来会改变他们家的境况吗?于勒现在在哪里?他是干什么的?这一连串的问号,就是作者设下的一个个悬念,它让读者怀着迫切的心情急于看下文。

(2)接下去,作者又回过头来,前后对比着介绍于勒。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介绍是介于同样的两个镜头之间(“每到星期日”--“于是每星期日”),是插叙。既简洁交待了事情因果,又使我们产生了不得不看下去的欲望。这插叙的内容本身,就形成了情节的曲折。于勒两次来信,说他发了财,“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可是一转眼10年过去了,菲利普一家人望眼欲穿,但仍不见于勒归来,这又是为什么呢?作者再次设下悬念,把读者的胃口吊足。

(3)最后菲利普一家在去哲尔赛岛游玩的渡轮上遇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水手,他很像于勒,可那人究竟是否是于勒呢?他怎么会在渡轮上卖牡蛎呢?于勒的出现,如果用兄弟俩突然撞见的方式就没戏可看了,不吸引人。作者故意安排吃牡蛎这个小插曲,开辟了一个让人物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让希望的肥皂泡一直吹到最大限度,再突然破灭、消失,使故事更加强烈、感人。至此,作者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任何一个读者都已欲罢不能了。 

8、除了对比等写作手法外,本文还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这篇小说写的事情很平常,人物也很普通,像于勒这样的在家中挥霍钱财的浪荡子,出外冒险、升降浮沉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屡见不鲜,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作者却能在这极为常见的普通人的遭遇里,集中笔墨写出反映当时社会人情冷暖,揭露社会病态的文章,以小见大,以个别见一般。

以菲利普夫妇的价值观为缩影,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写作特色:结构精巧,构思巧妙,摹写世态人情,独具一格。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他们旅行结束回到家后发现百万富翁于勒回来了,他们会怎样?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六)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写作特点:         主题思想: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      全文脉络:

对比、以小见大               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情节:                  共性:

称呼变化:                                  菲利普夫妇 个性 父:

明线  态度变化:                     人物性格特点 于勒            母:

双线交织         情感变化:                                   我

构思巧妙              暗线:于勒:穷→富→穷               环境:

悬念设置、情节曲折

 

[《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4.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

5.《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6.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7.我的叔叔于勒课件

8.《我的叔叔于勒》课件

9.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10.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2 Healthyeating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