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论文

时间:2021-06-29 12:21:39 论文 我要投稿

护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论文

  护理学科正经历着迅速发展阶段,研究生教育逐渐成为护理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nursingspecialist,MNS)设置方案[1]。这体现出我国的护理学高等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开始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学术学位所要培养的是临床护理专家、高级实践护士,是“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的护理人才。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实施,顺应了护理专科化的发展趋势,也将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还处在一个起始阶段,在该类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临床实践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空缺,有的甚至是零起点。但如何建立科学的培养方案,实现护理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稳步发展,是各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结合我院具体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建立了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护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论文

  1资料与方法

  通过对国外文献库PubMed,国内文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查阅,并参考《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自行设计问卷。问卷以封闭型选择题为主,内容包括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专业实践、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我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已毕业学生通过邮件问卷调查,同时征求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硕士生导师和研究生的意见。对一些个案问题,对导师、研究生进行研讨、小组讨论,共组织1次导师讨论、2次研究生讨论,内容主要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现状、课程设置、临床实践等,并及时提炼主题。针对重要问题,对7位专家进行访谈,其中2位为护理教育专家,2位临床护理管理者,3位经验丰富(临床工作>10年)的临床护理工作者。

  2结果

  共发出问卷62份;其中研究生52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90.4%);导师11份,回收有效问卷11份。多数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表示现行的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上侧重并无较大不同,应突出专业学位的临床应用型特点,培养临床护理专家、高级实践护士。研究生与导师均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应侧重于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专科护理等。专家提出应在课程上进行分类与细化,如糖尿病专科护理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接受一定的管理培训,如人力资源管理等。座谈中导师组提出临床实践除各科轮转外,应注重主要方向科室的实践,并培养临床带教能力。研究生组提出应设置“双导师”或“导师组”制度,除本身导师,应安排临床导师指导实践工作。多数认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与评价应包含科研能力(毕业论文)、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个案护理等)、临床带教能力等。在轮转出科时应加设出科考试,包括个案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查房,临床案例分析和专科技能操作等。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3.1培养方向

  护理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是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而奉献,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的护理人才。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我院设立急危重症护理学、围术期护理、灾害护理、医院护理管理4个方向。护理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导师和临床科室的导师(高年资护士)结合培养为主,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导师和指导小组结合为主,即“双导师”制度,这与熊琼等[2]提出的建立临床导师和学校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双师制”的`带教模式内涵相符。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掌握临床护理教学技能,能对下级护士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专科领域的临床工作水平。

  3.2课程设置

  罗阳等[3]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围绕护理研究、临床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方面的构建。我院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含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程含专业课、选修课和专科新技术新业务。其中专业必修课包括高级护理实践、高级健康评估、循证护理。专业选修课包括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其中第一学期学习公共课及少量选修课,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进行专业课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3.3专业实践

  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方案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临床护理实践为主,辅以临床教学实践,入学3个月内与导师共同制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计划。这与陈亚梅等[4]提出的针对每个护理研究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观点相一致。护理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临床轮转的方式为主,包含护理实践能力、教学能力训练、科研能力。要求参加临床护理实践的时间从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为临床实践时间。所攻读专科实践12个月,密切相关专科共6个月。

  3.4评价体系

  包括课程考核、临床实践考核、临床教学能力考核、专业综合能力考核、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学位课程学分,3年内参加学校和医院学术讲座、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会议交流等不少于20次,读书报告不少于6次。要求临床实践时间为:专科和相关科室必须≥18个月(其中所攻读专科不少于12个月,与其密切科室≥2个,每个科室≥3个月),并制定了所攻读专科实践能力标准和多站式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方法。学位论文须与培养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护理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个案研究等多种形式。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组审核同意才能推荐答辩。学习期间,以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S].2010-03-18.

  [2]熊琼,郭巧红,任小红.从培养方式上探讨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0,25(4):72-74.

  [3]罗阳,张静平,喻坚.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设置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9,24(8):17-18.

  [4]陈亚梅,黄金.我国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探讨[J].护理研究,2006,20(11B):2999-3000.

【护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探讨论文11-21

适应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07-06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11-29

试析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的论文02-13

面向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探讨论文07-05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论文11-22

基于学分制的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02-13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论文11-21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