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学理论教学的反思及探究论文

时间:2021-06-21 12:45:32 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文学理论教学的反思及探究论文

  一、高校文学理论教学现状

高校文学理论教学的反思及探究论文

  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的文学理论教学面临诸多困境,作为从事文学理论教学的教师有责任进行一番考察与探究。笔者曾对所任教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与曾进修学习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两所高校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文学理论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课程内容枯燥乏味,过多的专业术语难以理解,纯理论性的知识太多,文学文本的缺失使得理论过于抽象,较难理解。文学理论教学由此陷入欲罢不能的尴尬境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课程内容的广博繁杂令学生目不暇接、晕头转向。从事文学理论教学的老师可能都知道,文学理论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理论基础课,虽说是一门课,但课程内容涉猎范围十分广泛,与诸多学科门类相关。它不但会涉及古今中外众多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而且还会涉及哲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化学、信息学、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产生了诸如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人类学等多种形态。可以说,每一种形态都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都可以写出专门的著作。如此庞杂与繁复的一门课程必然会让那些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们目不暇接、晕头转向。加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文学理论课程大多开设在大学一年级,面对内容如此广博繁杂的课程,不仅缺少相关学科的知识积累,而且缺少学习理论应有的文学文本积淀,未观千剑何以识器,未操千曲何以晓声。自然感觉理论高深莫测,学习吃力,疲于应付。

  第二,文学理论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心灵启迪。高校教学中虽然没有了所谓的升学压力,但学生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试,诸如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种各样的考试使得学生依然把学习课程知识点作为唯一学习目的,老师们也墨守成规,习惯于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教学目的。文学理论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遮蔽了学生对文学文本及真实生活的认识、体验,对人文精神的感悟。教学中在学生与理论知识的关系上表现为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压制,缺少了理论应有的反思与批判。这种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很难给人以心灵启迪。正如吴春平所言: “当前文学理论教学之所以不景气”,很大程度是因为文论教学“仍然是一种较为封闭的束缚人的心灵自由的知识传授和思想规训,而非一种诗性智慧的启迪。”

  第三,理论的重负与文学的缺失。文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其关注的对象是文学,因此,文论教学自然也不能缺少了文学文本。然而,目前,文论类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西方文论的机械搬运,使得文论课堂成为了贩卖西方文艺理论的铺子。教材中到处充斥的是西方文艺理论的概念、术语,什么悖论、反讽、延异、陌生化……,各种主义泛滥成灾,什么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这些立足于西方现实土壤之上的理论与中国当下的文学现状多少显得有些不搭调。而文学理论教学则停留在对西方文艺理论概念、范畴的阐释以及对各种主义的介绍上。过度的理论阐释使得那些原本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并不复杂的文艺理论变得完全脱离现实、玄而又玄,难以领悟。最终,鲜活的理论话语成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疯子式的自言自语,抑或成为空泛的议论,不仅丧失了趣味性,甚至连对文学文本起码的理解与感悟也缺失了。造成了一边是空洞无物的空头理论,一边是对经典文本的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尴尬教学现状。

  第四,教材内容的滞后及其与文学实践的脱节,使得教学主体之间缺少了必要的交往与对话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文论教材实质上就是文论教学的纲领,教材中的某些问题自然也会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当代,随着电子传媒的普及与读图时代的到来,文学与文论逐渐被边缘化,文学的地盘受到了影视艺术、网络等电子媒介的严重挤压,电子媒介下文学情状的'复杂多变,远远超出现有文学理论的解释范围。但文学理论教材似乎依然我行我素,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尽管文艺理论研究领域关于网络文学、手机短信文学、微博写作现象等新生物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但时至今日,似乎还没有一本文学理论教材将当下繁盛的网络文学、手机短信文学、微博写作、微信写作等电子媒介下的文学新生物纳入其中。而当代大学生又都是在全新电子媒介时代成长起来的颇为感性的一代,对网络文学、微博写作等新生事物耳熟能详。文学理论教材内容的严重滞后及其对当下文学现象的漠视,使得文学理论教学内容明显与当下文学现象、文学实践脱节,缺少了与学生的必要的对话基础,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使教学陷入一种僵化状态。

  二、文学理论教学目的反思

  面对文学理论教学中的诸多尴尬境遇,人们不禁会问,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文学理论》课到底有啥作用? 文学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到底是什么?文学理论教学中这样的目的到底实现了没有?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大概先得看看《文学理论》教材编写者们是怎么说的。关于文学理论课程设置的目的,或者说文学理论的作用不同的教材编写者有不同的表述。

  陈文忠主编的《文学理论》指出,“文学理论是一种有用之学。它具有双重意义和三种功能”。即“理论认识论的意义”与“实践方法的意义”及“由此,生发出文学理论指导实践的三个方面的作用,即引导创作、指导欣赏、规范批评。”

  刘安海、孙文宪的《文学理论》则认为,“学习文学理论的目的在于:(1) 准确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命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逐步形成和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切合文学实际的科学的正确的文学理论观点。(2)为学习文学史、文学批评以及其他文学课程打下理论基础。(3)为文学接受以及将来可能要从事的文学创作作好初步的准备。”

  三、文学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前所述,文学理论因其自身内容的繁杂广博,理论自身的抽象晦涩,让教师绞尽脑汁,让学生望而却步。尽管如此,作为高校文论教师似乎应该以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去面对当前的文论教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改变当前高校的文论教学现状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通过在学生中的调研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经验,我们以为,走出当前文学理论教学困境,探究有效教学方法,以下几方面似乎是要考虑的。

【高校文学理论教学的反思及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高校德育教学探究论文06-04

高校生物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究的论文07-23

关于反思性教学教师教学探究论文09-19

新课改下教学反思的深入探究论文09-18

素质教育理念的高校钢琴教学探究论文07-31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探究论文07-02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探究论文06-26

高校学生管理优化探究论文06-23

高校职业素养教育门径探究论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