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的约束及激励机制论文

时间:2021-06-19 08:58:37 论文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的约束及激励机制论文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还相差较大,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及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存在着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本位偏离、质量意识不强、参与教改动力不足的现象;教师教学质量还未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评价和教学岗位能力考核。亟须结合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求,研究建立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约束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激励教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有效课堂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文中将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途径。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的约束及激励机制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质保体系下;教师教学;约束激励

  近年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发布,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整体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全校性质量意识,推进有效课堂建设,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亟须建立适应高职质保体系要求的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树立质量意识,回归教学本位,实现既约束教学质量后位人员,促其整改,又表彰教学质量优秀人员,弘扬先进的目标。本文将结合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现状,分析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研究的意义、内容及途径。

  一、研究的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存在教学质量不高、重科研轻教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师教学质量意识不强、教学本位偏离、参与教改动力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其根源在于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重视教学质量还停留在口头上;全校性质量氛围还未建立,教师教学评价与教师教学质量关联不够,教师教学能力考核与教师教学质量关联不够等。当今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建立和完善高职质保体系下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应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进行广泛调研,全面了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现状及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建设情况,对高职院校质保体系下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内容和途径进行系统性研究,并就约束和激励两个方面提出系统的、全面的、操作性强的对策性措施,形成适合高职院校发展需要的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约束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引导激励教师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

  二、研究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激励研究较多,从教学激励因素、理论及机制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研究成果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客观上,由于高职教育发展相对较迟,造成有关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的研究相对较少。资料显示有关教师教学激励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

  (一)激励因素角度

  较重要的观点有:姚启和认为教师激励要靠人格规范和学术规范来影响和制约,要建立起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激励机制;张燮论述了高校教师积极性和动机激励模式,也有学者认为“薪酬待遇”、“工作岗位”、“同事关系”、“学校管理”、“学习晋升”及“工作环境”是主要影响因素;还有的学者从情感因素、理想因素、规范因素和投入因素等方面的组织承诺角度来分析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

  (二)激励理论角度

  有学者认为教师激励是管理者和教师的博弈过程,制度框架是约束教师行为的规则。因此,一方面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另一方面要建立处罚制度,掌握好处罚力度。通过优化政策、提高待遇及改善环境等举措,营造招才、爱才、惜才的氛围,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向一线人员和贡献度大的人员倾斜,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二次分配方案。

  (三)激励机制角度

  国内有高校通过深化机制改革,围绕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设立“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学团队”,营造教师热爱教学、忠于教学的良好教风;建立师资队伍发展规划,为教师定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设置教学关键岗或示范岗,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授课,激励教师投身教学。

  (四)绩效管理角度

  有学者对教师绩效评价做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认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教师绩效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应从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的内容确定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评估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岗位业务知识和胜任能力、履行职责情况。针对不同教学评价等级设置分档酬金,体现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劳动所值。上述学者对高校教师教学激励的研究,为建立健全高职质保体系下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上借鉴,也为高职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研究留下了空间。高职院校可以从质保体系下对高职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实施进行系统性研究,形成系统的、全面的、操作性强的实施策略及具体操作办法等。

  三、研究的内容

  教师是教学活动组织者,既是教学质量责任人,也是质保体系“五纵五横”中核心要素之一,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态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氛围。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要激发教师教学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对人才培养的贡献,营造良好的教风。有关高职院系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弄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使命与教师教学的现状

  分析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及高职院校内部质保体系建设的要求。设计好了解教师教学状态的调研提纲、调研人群及调研范围,进行广泛抽样、分类调研,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分析约束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激励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及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分析其成因及关联因素。

  (二)如何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培训进修及酬金分配等方面,拆除制约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壁垒,补齐教师教学主位偏离的短板

  着眼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及条件保障,激发教师投身教学、钻研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教师热爱教学、忠于教学的优良教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如何发挥好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及绩效考核等工具的杠杆作用,实现向一线教学业绩好的教师倾斜,体现不同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价值,激发教师热情饱满地走上讲台,开心快乐地开展教学教改工作,乐于奉献教育教学事业,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三)如何充分运用约束与激励手段,促进质量提升

  约束与激励的落脚点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充分意识到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更要意识到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制定和执行的重要性,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与约束和激励有关的制度,并得到坚决执行。如何通过约束与激励机制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建立、执行,实现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评价、教学能力考核关联,进一步营造全校性质量氛围,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学质量至上的原则,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研究的途径

  学习研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及《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有关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要求。

  (一)深入调研

  设计调查问卷,突出问题导向,以一所高职院为基础,面向教师、学生、领导、专家及用人单位,广泛抽取对象,深入开展访谈;同时选取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国示范高职院,围绕教师教学状态及约束、激励措施进行专项调研;结合同类院校情况,认真总结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全面反映出各类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教学的基本现状。通过调研,找出约束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激励效果不明显的根源及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分析其成因及关联因素。

  (二)完善政策

  加强对学校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调动教师热于教学、钻研教学的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特别是有关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关乎教师核心利益的政策制度,向一线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安心教学,营造尊师重教、质量第一的氛围。政策中充分运用好职称评审及绩效考核等杠杆,职称评审要警惕唯科研课题及论文的导向,优先考虑默默坚守教学岗位、教学质量好、学生满意、专家认可的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二次分配中要体现优劳优酬的原则,结合教师教学评价等级设置阶梯式分档酬金,兑现业绩绩效。

  (三)建章立制

  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建立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为达到既要有约束力又要有激励作用的效果,要在约束和激励方面建立配套制度。但是约束和激励都是手段,根本目的是为建设优良教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约束方面,可以修改完善学校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把处理教师教学事故和追究领导或管理人员失职联系起来,同时处理事故教师和相关失职人员,促使领导和管理人员承担起管理职责;建立教学评价后位人员整改制度,对连续排位靠后人员实施“培训—考核—上岗”的办法,上岗后仍靠后者可以采取调离教学岗位的办法,切实规范约束教师教学行为。激励方面,通过设置“教学质量奖”的形式,对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借助奖金和荣誉证书的形式,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在全校性大会上颁奖,放大表彰激励效应;通过在年度目标考核中设置“教学质量单项奖”的形式,激励表彰教学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二级院系(部)。对教学评价好的教师,实施免听课制度。教学有关项目申报、课题评审中,增加教学质量考核分量,优先考虑钻研教学教改、热情高、质量好、实绩显著的教师。

  (四)科学评价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师教学评价关联机制,进一步优化、量化评价指标,通过多元、及时、随机评教,客观准确反映出教师教学质量;建立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关联机制,在教师教学公开课、职称评审和新教师上岗教学能力考核及教学质量奖评选等环节注重教师教学质量的量化考核,定性评价,坚持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总之,针对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的研究,要围绕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期望,适应高职质保体系建设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其目的不是简单的约束教师,给教师增加压力,而是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全校性质量氛围,着力解决高职院校中教师教学质量意识不强、教学本位偏离、教学质量与教学评价不适应的问题。力争经实践探索、逐步完善和总结提炼,优化约束与激励措施,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高职院校质保体系下教师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对同类院校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视野下的高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

  [2]李芳.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激励问题的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

  [3]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张燮.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刘婉华,田静.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教学激励机制的创新实践[J].中国校师资研究,2006(5).

  [6]陈超,郑海霞.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激励机制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5).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的约束及激励机制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论文06-27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论文04-05

高职院校学生教学的论文06-06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06-14

有关高职院校钢琴教学论文04-05

成教高职院校Flash教学精选论文04-05

高职院校教学数学论文08-27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措施论文06-20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考论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