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新媒体论文

时间:2022-09-08 18:59:59 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网络新媒体论文(通用5篇)

  网络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交互性、多媒体性、海量性、快捷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其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网络新媒体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生网络新媒体论文(通用5篇)

  大学生网络新媒体论文 篇1

  摘 要: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调研网络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上产生的正负双向影响,为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新媒体消费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

  一、引言

  网络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交互性、多媒体性、海量性、快捷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其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据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在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中,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32亿,比例从48.9%提升至52.5%。在网民构成中,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尤其是大学生中已经处于高位。研究网络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助于了解阻滞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并提出可行的意见建议,对于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促进大学生消费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温州高教园区6所大学的大学生作为抽样样本,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9份,其中有效问卷338份,有效回收率为84.5%。其中男生145份,女生193份,大一100份,大二85份,大三85份,大四及以上68份。

  2.研究工具:根据作者编制的20题问卷,每题设置A、B、C、D四个选项,采用自选式回答,后利用Excel2003,Spss18.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网络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正面影响

  (1)网络新媒体广告丰富多样,无处不在

  调查结果显示,79.3%的同学从网络新媒体获得购物信息来源。网络广告内容丰富且表现方式多样,不受版面、播出时间的限制,能够容纳海量信息,同时信息及时更新,互动,大学生消费者可对自己感兴趣的广告进行点击,深层了解,使网络广告达到最佳效果。

  (2)网络购物方便快捷,优势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同学有过网络购物经验。由于大学城多处于城郊,大学生去实体店多有不便,而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很少能抽空出去逛街,网上商店24小时对客户开放这便解决了时间地域问题。此外网上的商品与传统商场相比相对便宜,适合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3)网络新媒体特点符合大学生个性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费扣除生活必须花销后的消费中,59.3%的同学认为“我喜欢购买独有独特风格的东西”,52.4%的同学认为“我喜欢购买时尚流行的东西”,41%的同学认为“我喜欢购买打折合算的东西”。大学生消费具有崇尚个性品味,追逐时尚、享受生活等特点,网络商店品种齐全,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各种个性需求。

  2.网络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负面影响

  (1)网络消费风险高。

  网络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犯罪。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轻信他人,安全隐患更大。不法分子以种种理由拒绝第三方支付,诱使大学生直接付款。“钓鱼”网站通过与购物网站相似的网络平台,窃取同学们的交易账户和密码,或者直接通过网购木马窃取同学们的用户信息,还有的商户通过收取定金,诱使大学生确认收货等,或者故意拖延时间,利用系统自动确认收货。大学生心智不成熟,极易受骗上当。调查结果显示,13%的同学受到过此类侵害。

  (2)购物品质难以保障。

  由于网络购物是虚拟交易,同学们不能亲身感受拟购买的商品,只能通过文字描述以及图片、视频等间接手段去感受商品的功能特性、产品质量,因而,网络购物品质难以得到保障。网络店面数量庞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商家夸大产品性能,提供虚假价格,诱使大学生做出不恰当,不合理的消费选择,收到的物品与宣传不符,甚至是残次品,给同学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3)刺激非理性消费。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中,广告的刺激以及同学之间分享互动,使得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较为严重。调查结果显示,87%的同学们表示存在购买冲动消费以及后悔的情况。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表现为攀比消费、虚荣消费、享乐消费。大学生在拥有金钱的控制权的同时却还未形成完整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和消费行为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恋爱及休闲娱乐中这些方面更可能出现冲动消费行为。

  四、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消费者在享受网络新媒体带来的快捷方便时,也应该提高警惕,合理消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提高警惕,安全消费。同学们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贪图小便宜,不断学习网购的防骗知识。使用支付宝、财付通等有安全保障的第三方平台进行网上支付,安装带有网购保护功能的防毒、杀毒软件,并不断进行更新升级。

  (2)货比三家,精明消费。同学们应该多比较,查阅用户评价,挑选正规厂家的产品。通过实体店看过实物,试好型号,再在网络上挑选,避免商家宣传与实物不符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切勿贪图价格便宜,要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3)合理规划,理性消费。同学们应该做好理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切勿跟风、攀比,也不要盲目标新立异,冲动消费。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

  [2]李艺,杨月.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归因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28-434.

  [3]徐金虎.大学生手机购物现状与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01:89.

  [4]马红军.网络购物风险分析及消费者应对策略探讨[J].电子商务,2011,4:26-27.

  大学生网络新媒体论文 篇2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优势迅速赢得市场,获得受众的青睐,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凸显受众主体地位、互动性强、信息发布及时、信息获取方便等特点。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新媒体 信息传播

  一、网络新媒体发展:从边缘走向主流

  中国互联网络从1994年开始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在这17年里,网络媒体的发展经历了摸索、完善到壮大的过程。目前我国网络技术、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资源、电信技术、数字技术等呈持续高速发展态势,社会逐渐实现网络化。99.1%的乡镇和92%的行政村接通了互联网,95.6%的乡镇接通了宽带,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①整个社会就像一张蜘蛛网,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跨越了时空阻隔。

  与此同时,重大新闻事件报道让网络媒体优势得到充分显现。在2003年“非典”事件中,网络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的互动平台让受众及时获取信息。在孙志刚事件中,网络媒体为在其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最终导致一个实施了21年的不合理制度――《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终止。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网络媒体巨大的发展前景。目前新闻网站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延伸,变成了主流媒体。我国新闻网络媒体主要包括三类:综合类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和传统媒体的网络版。2009年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日均页面访问量已经达到5.2亿,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近4倍。②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情形下,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伸出了橄榄枝,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参与到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中来。

  二、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作为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网络媒体凸显受众的主体地位,打破单向传播局面。自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以来,受众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凸显,受众不仅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而且是信息的发布者。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博客、播客、微博以及论坛社区的诞生让每个人都拥有了信息发布的权力。如果在QQ空间或网页上读到一篇很好的文章或者是看到一段精彩的视频,我们可以通过转发的方式让很多人都来分享。我们也可以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文章或者制作网络视频,如果作品够精彩、有特色,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变成网络红人,这样的事例已不胜枚举。

  第二、网络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以往传统媒体主要以单向传播为主,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即使有互动,也是延迟的。随着Web2.0技术的兴起,网络新媒体互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论坛和社区、QQ、MSN、博客、微博等等都是受众进行交流互动的场所,许多新闻网站也提供了互动平台,受众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作者会及时进行回复。2006年《时代》杂志将“年度人物”颁给全球数以亿计的互联网使用者,《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度,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③基于普通人之间信息互动的Web 2.0技术,让人人都成为传播者。

  第三、网络媒体信息发布及时,传播速度快。基于宽带网络的连接,信息传递迅速,尤其遇到突发事件,及时性就充分显现出来。现在的3G手机已具备多种功能,轻便易携带易使用,可以迅速将事件发生的情景记录下来,只要与网络进行连接,信息立刻就会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让人们第一时间获取消息。由于网络信息发布门槛比较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2011年3月11日发生日本地震的消息也是最先通过网络获得,而有关日本地震的消息第二天才见诸各大报纸的头条,然后才是一系列的追踪报道。

  第四、网络媒体让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拥有海量信息,借助搜索引擎准确定位,人们可迅速找到所需信息。使用者在搜索引擎窗口键入关键词,按下回车键,几秒钟的时间内就会出现大量相关信息。门户网站新闻更新及时,突发事件滚动报道,让人们能及时获得最新消息。通过设置超链接功能还能让人们通过阅读一系列相关专题报道,对事件有一个清晰全面地了解。网络上有大量免费的视频、音乐、学习资料等等资源供人们欣赏使用、下载保存。各种数据库的建立,电子出版业的发展,让学术资料的获取更加容易,有利于开展各项研究。

  三、网络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网络媒体的诞生给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结构。

  (一)网络媒体的积极影响

  1、丰富精神生活,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层次,认为在人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将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出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加。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2、形成传播新格局,推动传媒产业发展。

  新媒体的出现,让传媒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以其独特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在眼球经济时代,传统媒体也在改变策略,一方面对大众化的市场进行细分,另一方面通过与新媒体合作,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以期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将传媒这块蛋糕做大做强。1994-2010年16年间,中国信息产业年均增长超过26.6%,发展速度快,经济规模跃居全国工业之首,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和先导性的产业。

  3、提供言论发布平台。

  民意需要得到充分表达。如今作为信息发布平台“新秀”──微博的兴起和壮大发展,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言论发表渠道。2010年微博市场注册用户数量将达到7500万,增长速度创下中国互联网应用发展之最。

  4、提供舆论监督新途径。

  网络新媒体为人们更好的行使信息表达权、知情权和舆论监督权提供了更新的平台,观点的自由表达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从而对事件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行官员及相关部门“晒账簿”,这就是公众舆论监督的产物,它有效促使相关部门的工作能在更加清晰透明的环境中进行。

  (二)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

  新媒介是把“双刃剑”,它开阔了人类交往的新天地,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向前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1、网络监管难度加大。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网络信息平台并不像传统媒体具有严格的审查把关制度,很多信息发布者也不是专业新闻从业者,不能充分认识真实性原则,有些信息没有经过核实就进行了发布,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2011年3月全国各地发生盐荒事件,一些人在网络上散播谣言,加之商家炒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一股抢盐热,由于相关部门及时出来辟谣,才逐渐平息了这股风波。由于网民身份隐蔽性特征,也很难对他们进行处置,这给网络管理带来很大不便。

  2、塑造“媒介人”,影响现实人。

  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⑦对于很多人来说,上网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网络毕竟不是现实社会,它的虚拟性使很多人上当受骗。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容易误导受众,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因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有限。现在很多人都患有“媒介依存症”,他们宁愿在网络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也不愿意回到现实中来。

  3、冲击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互联网让我们跨越国界,超越时空阻隔,交流沟通更加便利,它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通过网络,我们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日益增多,殊不知其他文化正在对我们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各种观念。也许是由于求新,人们总觉得别国的东西就是好的,这会降低本土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

  总之,网络新媒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在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我们要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消除负面影响,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参考文献

  ①②谢利,《从草根走向主流 新媒体改变传媒格局》[EB/OL].

  ③《互联网使用者当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EB/OL].

  ④《中国网络媒体角色嬗变 从“草根”走向“主流”》[EB/OL].

  ⑤李智,《内容为王终端多元――2010中国新媒体市场回顾》[J].

  大学生网络新媒体论文 篇3

  企业文化呈现着比较良性的进展与企业的自身发展关联密切,能不能很好地将文化应用到企业的发展中,关系到企业之后的逐渐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企业文化在网络新媒体中的管理作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网络新闻媒体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正在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不仅仅为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而且文化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可以任意地利用资源,不断进行舆论的评析,进行着资源的掌控。网络新闻媒体在进行本身职责的时候,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阵地。

  (一)网络新媒体要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

  网络新媒体在进行企业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应该注重企业的文化与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与发展的动力,因此,在网络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应该加强突出企业的文化,在进行新闻网站的设计时,应该把文化特点作为网站的背景,在进行浏览的过程中,使得消费者可以全面地了解企业的风采。只有深入地进行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文化来展现企业的规划,设计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网站,在此基础上,才能严格进行企业网站的检测,减少负面文化对企业的影响,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二)网络新媒体报道各种的任务

  每天,会发生大大小小很多的事件,网络新媒体不断地进行着知识的传播。网络媒体作为新闻媒体的一种传播载体,承载着各种的新闻事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越来越难衡量。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需要做好为每一条新闻负责的态度,让人们在第一时间掌握到正确的新闻消息。对于网络新媒体而言,对其影响最大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着新闻媒体大发展,影响着新闻媒体的宗旨和信念,决定着新闻媒体的发展方向。

  (三)网络新媒体应传递正能量

  网络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是否积极,关系着企业的文化高度。一个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新闻媒体,在进行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就会严格地要求自己,在进行效益的衡量过程中,会把社会效益放在前面。具有良好文化的企业,在进行知识的传播中,会选取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有积极影响的事件进行传播,不断地进行媒体内部网站的文化更新,传递正能量的信息,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增强团队意识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鼓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开展多种活动,充分关心理解员工,为员工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形成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的管理更加方便。

  二、企业文化在网络新闻媒体的作用

  (一)具有指导意义

  企业文化能够提升员工的价值取向,正确积极的引导网络新闻媒体。1.企业文化可以塑造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员工在进行信息传播中对积极信息与消极信息的判断。2.能过引导网站的整体布局和报道的行为。企业文化一旦贯彻到网络媒体中,就会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衡量标准对企业自身的模式和媒体的传播都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二)约束功能

  在企业文化形成的时候,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上就会有一定的约束力。企业文化一般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道德规范进行约束的。这种约束主要表现为:1.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的法规是企业内部制定的规则,在企业中发展的每个员工都要无条件地接受,形成统一的约束。2.道德规范的约定,主要从员工的思想及行为动态上进行约束,当员工违反了道德规定中的要求时,就会对员工实行一些思想意义上的教育。通过一系列的约束作用,使得企业的文化可以正确有效地进展下去,使企业不断得到发展进步。

  (三)形成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失去凝聚力的企业,不能称之为合格的企业。如果在企业的发展中失去凝聚力,就会使得企业的效益逐渐减轻,企业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通过企业文化方式促进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着重关心员工的培养与上升的空间,不断进行鼓励,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员工融合度,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四)对网络新闻媒体市场形成竞争力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空间十分严峻。为了使网络新闻媒体实现比较快速的发展,就要树立自我的特色,注重对年轻有为、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人进行培养,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素养比较高的企业,充分尊重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结束语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的管理方式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作用会日渐凸显。

  参考文献:

  [1]袁绍爽,企业文化在网络新闻媒体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07)。

  [2]张咏华,多维视野中的网络新闻[J].复旦大学,2011(04)。

  大学生网络新媒体论文 篇4

  摘要:高校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宿舍文化也是高校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育人模式的不断创新,高校宿舍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基于网络新媒体视角研究高校宿舍文化育人路径创新,就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宿舍文化;育人路径

  网络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并迅速席卷了整个大学校园,其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宿舍文化建设也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好网络新媒体这一有效载体,加快推进新时期高校宿舍文化培育和建设,从而为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乃至完善高校育人机制提供有力抓手。

  一、网络新媒体在创新高校宿舍文化育人新路径中的可行性分析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迅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际乃至思维方式。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网络新媒体的用户群体之一,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乃至道德观念等都会深受网络新媒体的影响。因此,基于网络新媒体来创新高校宿舍文化育人新路径,无疑对于形成良好和谐的宿舍文化乃至完善高校育人新模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是网络新媒体用户中的重要群体之一

  互联网技术催生了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新媒体诸如电脑、手机等终端都已经十分普遍和常见,与传统旧媒体相比,网络新媒体具有新颖、快捷、方便的特点,与大学生具有活力的特点相契合,因此深受广大大学生的青睐。事实上,网络新媒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亲和力吸引着广大大学生,冲击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29.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手机成为网民上网不可或缺的设备[1]。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各种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

  (二)网络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和工具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新媒体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成为他们获取重要信息、人际交往、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网络新媒体信息的丰富多样性、操作便捷性以及信息传递的交互性等都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际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甚至是大学生的语言习惯,都深受网络新媒体的影响,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上网已经成为了在校大学生经常进行的课外活动,能够占据在校大学生一天中的15%左右的时间[2];其中,许多大学生主要利用网络新媒体来学习知识、交友、娱乐等。甚至有研究发现,部分大学生依靠网络所获得的信息,已经超过了他们从课堂中所能获得的信息量。

  二、基于网络新媒体视角创新高校宿舍文化育人路径的分析

  宿舍是大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和谐、良性、健康的宿舍文化是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可以说,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对整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和推进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还有助于优良的班级文化培育,以促进优良的校风校级和健康积极、稳定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鉴于当前网络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有必要基于网络新媒体来探索创新高校宿舍文化育人新路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创设以宿舍文化活动为主题的网络新媒体教育、服务与管理平台

  宿舍文化建设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价值观建设。[3]因此,基于网络新媒体视角来创新高校宿舍文化育人新路径,就必须努力依靠网络新媒体,以各类网络新媒体的使用为基准来创设各类丰富多样、主题鲜明的宿舍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理性使用网络新媒体的宿舍氛围。大学生宿舍不仅仅是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场所之一,也是他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重要组织之一;面对那些不了解网络新媒体的家长和老师,大学生们往往更愿意与同为新生代的大学生们进行交流,从而形成宿舍乃至班级内使用网络新媒体的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现象。因此,作为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意识到网络新媒体在创新高校宿舍文化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创设条件,营造理性科学使用网络新媒体的宿舍氛围,积极推动网络新媒体使用朝着学生第二课堂等方向进行延伸。

  1.打造多形式的绿色新媒体教育平台。

  积极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的个体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理性使用网络新媒体,提倡网络化的学习乃至生活交际方式,批评和反对那些玩乐型的网络价值观念,努力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各类团学组织及官方的新媒体,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种平台,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各项活动;并及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组合的形式反馈呈现给学生;因势利导、加强互动的同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2.建立高校宿舍文化网站服务平台。

  网站平台既要顺应新形势发展,又要立足实地需要。一方面要体现当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要解决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既要坚持并利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浅显易懂展现出来,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教育引导大学生不忘初心、全面发展。

  3.构建师生双向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平台。

  通过各种手段来招募或推选宿舍内的电脑高手、电脑爱好者等加入网络安全管理队伍并进行专门教师的安全管理培训。一方面,通过他们积极、及时有效的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以促使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从消极被动的围堵到积极主动的进行疏导。另一方面,利用正向的角色期待和认同来影响宿舍内可能存在的一部分具有网络不当行为的学生,将他们引向正确的网络行为道路上来的同时,来推动全体宿舍乃至班集体的网络舆论导向,变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服务高校宿舍危机预警工作,一经发现宿舍存在安全隐患,便及时将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以保障学生的安全。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日常管理和指导机制,打造良好的宿舍文化与人际关系

  调查显示,宿舍是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高校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而在宿舍形成的宿舍文化也必然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宿舍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新媒体的“常客”,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努力建立大学生宿舍网络行为的日常管理和指导机制,积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使用行为。

  网络新媒体的自由性和虚拟性特点往往给予人一种“自由了”和“解放了”的新感觉,同时又极有可能使得大学生忘掉现实空间所应具有的责任和道德要求,做一些平时可能不明显或者不敢做的事情。针对当前大学生既希望摆脱他人的约束,但自身自控力又较差,易于出现“知”与“行”的脱节的特点。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应在日常网络教育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和指导措施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使用行为。比如:首先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宿舍网络管理工作制度和大学生宿舍网络使用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职责、加强引导的同时,保障权利和规范义务;其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宿舍网络文化活动评定与激励制度,以调动网络管理人员和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使良好的宿舍文化和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以创新学生宿舍文化活动为切入点,丰富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知道,当前大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比例达到75%,拥有手机的比例达到100%,几乎每名大学生都有每天使用网络新媒体的行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每天有2个小时及以上的网络新媒体使用情况。因此,针对新情况、新发展,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宿舍文化活动。根据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可以开展网络读书竞赛、宿舍文化网络设计大赛、多媒体技能大赛等活动,在提高学生网络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减少学生网上聊天、游戏等休闲活动所占时间比例。

  根据现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他们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还可以开展以宿舍为单位或以个人为主体的网上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活动,甚至是积极开展文明宿舍、党团干部示范岗、宿舍文化节、宿舍篮球比赛等“优良宿舍文化”的网上创建、评选活动。建设积极的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使教育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同时,多角度、多层次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并展示优秀宿舍文化建设成果和鞭笞消极懈怠行为,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当前大学生参与宿舍文化活动的热情,还能激发他们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主动意识。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网络新媒体为高校宿舍文化的全面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为高校宿舍文化和谐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高校宿舍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当前的网络新媒体时代,它不仅有助于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也有助于优良的班级文化培育,以促进优良的校风校级和健康积极、稳定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因此,当前辅导员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应积极、坚持不懈地创新管理策略,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和切入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来创新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对优良的宿舍文化的认同,有效助力高校人才培养,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

  [2]朱永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传媒观察,2016(05):34-36.

  [3]张洁,谢超峰.高校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新思路——基于社区的视角[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32(01):95-98.

  大学生网络新媒体论文 篇5

  摘要:当今社会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随处可见。在新媒体背景下, 计算机网络如何与社会发展环境适应, 并且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 是摆在计算机网络系统面前的难题。基于此, 在本文中针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与新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 计算机网络; 应用问题; 探讨;

  前言:

  新媒体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 在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途径更加的宽广。同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下, 为新媒体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 新媒体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需要与新媒体应用发展步调一致, 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一、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应用之间的关系

  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技术角度分析, 计算机网络应用为新媒体提供了科技动力, 以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为研发点, 如, 当今最为流行的新媒体软件微信、微博、公众号等, 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新媒体技术。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出现, 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但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仍然能够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从应用推广角度分析, 新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中拥有了众多的受众, 这些受众都是计算机网络的受用者, 促使新媒体在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促进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进行创新。并且在新媒体的互动、反馈机制下, 为计算机网络应用实现技术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二、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

  互联网具有信息数据传播的迅速性、信息共享性、传播实时性等特点, 在新媒体背景下, 计算机网络充分开发网络用户, 担当着新闻传播者的角色。从新闻的舆论性角度来看, 新媒体下的计算机网络能够借助信息传播的速度, 提升信息的社会舆论性。相对于新媒体而言, 我国传统媒体的传播受到排挤, 其信息传播的实时性不高, 而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新闻的新媒体形式占据了总数的85%以上。可见,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改进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微博平台、微信等公众社交端口, 能够让受众反应对于事件的看法, 同时能够通过“@”其他人的方式, 将新闻信息接力传播下去。而最近微信、微博平台上推出的小视频、live照片等都能够将事件还原, 提升媒体的真实性。与此同时, 一些新兴媒体, 如电子版杂志、新闻客户端等都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新媒体功能。由此可见, 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比较广泛, 并且在未来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三、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提升建议

  在新媒体背景下, 促进计算机网络应用, 还需要立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 以及新媒体发展的实际要求, 拓宽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范围, 如,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等。

  3.1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与高中教学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效果不佳, 作为一名高中生, 最能体会高中教学的趣味性、高效性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 在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 我们呼吁计算机网络能够与高中教学相互结合。如, 建立线上学习课堂、微课等教学平台。目前, 线上教学平台已经在部分学校中普及, 包含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家长模块, 在这些模块中, 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教师与我们的线上沟通, 我们在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环节中, 当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标记, 并且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我们在网络上的答题情况判断学习状况, 对知识遗漏点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应于假期、课下等, 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 与传统的课下教学学习相比, 该种教学模式既有了新媒体技术的信息互动, 也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同时能够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

  3.2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

  新媒体自身是网络技术背景下拥有网络、交互功能的新型媒体, 在高中教学中, 这些新媒体技术能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融合, 对传统的高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往, 我们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只是借助多媒体设备或者是黑板进行教学, 但是在新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的影响下, 我们的课堂实现了多元化, 其中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引入, 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 使得课堂更加的灵活多变。该种教学设备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化学教学等带来巨大帮助, 能够化抽象为形象, 带动课堂气氛。

  结论:

  在本文研究中, 能够发现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比较广泛, 并且在未来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促进计算机网络应用, 还需要立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 以及新媒体发展的实际要求, 拓宽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范围。

  参考文献

  [1]晁永兰.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研究[J].中国报业, 2014, 16:95-96.

  [2]易绍华.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D].武汉大学, 2009.

  [3]石曦希.新媒体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3.

  [4]易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2013

【大学生网络新媒体论文】相关文章:

网络新媒体传播论文03-11

新媒体营销论文03-30

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机制探析论文06-29

新媒体教学字体设计论文06-19

新媒体平面设计论文04-19

新媒体技术的分类研究论文04-17

校园新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论文04-27

网络新媒体心得体会12-26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