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数学听课记录
数学听课记录1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先来读一读该课的词语,读对了词语,咱们就去看梅花。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
1、过渡:现在,就让咱们跟随小作者去看梅花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红笔标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句子。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想)
【评: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变机械的阅读为思考性的阅读】
⑵小朋友,你们读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指名说。师生交流:(出示课件)
①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开”完全开放,“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说花非常之多之密,“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说花儿色彩绚丽,开遍山坡。
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晶莹透亮”写出梅花的光亮可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写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联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暗香有来。“暗香”就是指这淡淡的清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红笔标出“片片”、“清香”、“淡淡”、“彩云”、“晶莹特亮”、“挨着”。
【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生动化的语言,教师机智地引导,让学生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眼中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梅花山,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⑶指导朗读
①师:小朋友们想象中的梅花上可真是美不胜收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配音录像)
【评:先在文本对话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自我艺术世界的构建,再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完善艺术世界的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②“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出示课件)
梅花多吗?美吗?
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评:教师范读,声情并茂,读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时深吸一口气,无形中使学生身临到花香环绕的梅花山中,以读感人,由读悟情。恰当地配之以音乐,激发学生的感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⑴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
师:“报春”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意思。人们为什么喜爱报春的梅花呢?答案就在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
⑵出示: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师:早春的天气怎么样?“春寒料峭”之时,梅花就开放了,是一朵梅花开了,是一株吗?是一片?是什么?“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你觉得这梅花怎样?
指名回答。
就像那首《梅花》中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⑶师:凌寒独放就是它!老师听出来你们对梅花精神的赞美,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再读读这一句:人们喜爱这报春的梅花。
小结:读书,就应该这样,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才能读好书。
【评:知识之间融汇贯通,温故而知新,借古诗从单纯地感受梅花的'外表,而转向体会梅花所体现出的内在精神,提升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师于该环节中也教予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⑷师:人们怎么喜爱梅花?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是一般的喜爱吗?不急着回答,好好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非常”。
⑸你们是通过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涌动的人流”?看图,人多,。
“欢乐的海洋”?看图,小朋友,在这梅花的世界里,人们边走边看,一路欢声笑语,他们会说些什么?
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评:课文讲解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上下文相联系进行思考,于细微处理解课文。】
(6)
你想对梅花说些什么?
指名说。
人们很留恋梅花,就像我们上学期学到的《看菊花》中一样,在《看菊花》中是怎样描写的阿?(“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7)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什么?
指名说。
大家说的都对,人们喜爱梅花,喜爱梅花的姿态,喜爱梅花的清香,更喜爱梅花凌寒独放的精神。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对梅花的赞美。
【评: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升华了主题。】
师:小朋友们书读得是声情并茂,相信字也是写得端正入体。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发、休、息、欢,指名读(出示课件)
2、这四个字中,教师觉得只有一个字需要特别留意一下,它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字,猜一猜!
要注意什么?
3、写“发”(就像一个小朋友歪着脑袋思考,想出了一个好点子)
【评:形象地描述,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生字。】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行间巡视。
评课:
听了徐老师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
开始并不直接播放梅花山美景的录像,而先进行文本对话,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构建自己头脑中的梅花山的景色,其后再观看梅花山片段录像,辅助学生进行合理地思考,将学生抽象的思维具象化,完善学生头脑中艺术世界的构建。另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整个教学活动,例如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关注到学生美育的同时也不忽视德育。
通过朗读,播放梅花山录像(电教媒体),引导学生思考,仿佛身临其境地观赏梅花的晶莹透亮,感受梅花的清新淡雅,给学生以美的陶冶。从抽象的文本描述转化为形象的思维,再现了梅花山的美景,给学生美的感受,但这时又以一首古诗为契机,引领学生体会梅花不畏寒冷,傲立风雪中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将学生由对梅花外表的喜爱提升到对梅花内在精神的赞美,升华了主题。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不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最后再播放音乐(电教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在音乐中诠释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将自己在朗读时的所思所想说出来,在学生的回答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教师的步步设疑是学生思考的台阶,学生通过自身的朗读和自我的思考,渐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整个教学过程立足课文本身,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方式,边读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边读边联系以前所学进行思考,变机械地读字为开动脑筋地读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五、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贯通。
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而是有机的结合课外知识,以前所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从而也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另外,徐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也推动了教学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学,在思考中有所学,更好地接受知识。
数学听课记录2
听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引入
师:一个夏天上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到武汉动物园,那里的风景可真美,就是天气有点热,他们决定买冰淇淋。大头儿子来到冷饮店,看见两种冰淇淋。一种圆柱形的,2元一支;一种圆锥形的0.5元一支。大头儿子摸摸脑袋,不知买哪一种既经济又实惠的冰淇淋,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2.引入新知
(这时学生争论不休)
生1:他应该买圆柱形的,圆柱形容量多些。
生2:他应该买圆锥形的那种,因为那种经济些。
生3:我们不能盲目下决定,不要看其外形,圆柱形哪种虽然多些,但它比较贵,圆锥形那种少一些,但它经济,所以我们还要调查调查。
生4: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对,我们应该算出圆柱形那种和圆锥形那种的容量各是多少,也就是要算出它们体积是多少才能决定。圆柱形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呢?
师:同学们都很棒,为了帮助大头儿子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猜想。
师:根据自己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我想圆锥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生:不可能,因为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高”,而圆锥的形状与圆柱的形状虽然有相同的地方(底面是圆形,也有一定的高度),但圆锥的上部是尖尖的,而圆柱上部也是一个圆形。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肯定与圆柱的体积”有一定的联系。
2.实验验证猜想。
师:好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全班一齐:想)现在老师请你们拿出各自准备的学具,每4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发一份实验报告,你们边实验,边填写报告单。
师:能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1:我们用圆锥盛满沙子往与它等底等高圆锥里倒了三次才倒完,这说明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的三分之一。
生2:我们用圆锥盛沙子往与它等底不等高圆柱里倒5次才倒完。
生3:我们用圆锥盛沙子往与它等高不等底圆柱里倒7次倒完。
……
师:刚才几个小组汇报得很好,为了使大家刚才做的实验更清楚,更准确,老师用红色代替沙子进行实验,注意:老师拿的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
3.推导圆锥的体积。
(1)师:根据实验,你们一定有办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1:我们把圆锥体积用字母“V”表示,所以V= 1/3V
生2:这个公式中有两个字母“V”不能正确表示出来,由于圆锥的体积等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所以
V= 1/3sh(教师板书)。
师:这位同学真棒,下面还有同学看着这个公式用一句话叙述一遍吗?
(2)智慧老人眨着眼睛向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对吗?
生1:这句话是对的。
生2:不对,因为圆柱和圆锥不是等底等高(全班鼓掌表示赞同)
师:我们知道了怎样求圆锥的体积,那么假如圆柱形冰淇淋和圆锥形的`冰淇淋是等底等高,你们说大头儿子买哪种合算呢?(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答案)。
师:所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3)运用公式,出示例题
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柱和圆锥: V圆锥=1/3V圆柱=1/3Sh
底面相同。它们的高也相同
听课评析:
使同学们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动手操作,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使同学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数学听课记录3
本月聆听了数学组教师的课,他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完美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在一堂课中设计了一个贴近生活,与生活情景相连的导入,便能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商”,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奥秘与乐趣,如:在听初一数学第六章第一节有序数对中,教师把学生所在位置用行与列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在熟悉周围人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什么是有序数对及它的作用与意义就呈现出来。
反思:把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引入数学之中,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所学知识更易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现有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联想思考,把问题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如:复习课中《二次函数与图形面积问题》,教师给出例题:已知函数y=x^2-6x+8交于x轴于a(2,0)b(4,0)两点,与y轴交于c点,求三角形abc面积?在此题的基础上,教师拓展了三个问题(1)求顶点p及三角形abp面积?(2)抛物线(除c)是否存在点p使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d面积相等?(3)抛物线(除p)是否存在点q是三角形abq与三角形abp面积相等?反思:新旧知识相辅相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知识的连贯性。
对于即将面临的学生,教师从往年常见考点出发,把问题分类研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如:初三复习课《二次函数十大考点》一课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时提出十种类型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数学本身就是源于生活,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提出各式问题抽象而成,深入研究解决后再用于生活,这也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如:《函数及其图象》一节中,教师从一句描述新疆气候的俗语中引出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之后同学生一同研究了如存款等生活问题,体验了函数自变量与变量概念的产生过程,最后用新学知识把先前的问题一一解决,首尾照应。
反思:数学课堂上不应该只关心数字,更应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多地让学生感悟问题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节课,我们都能上,但不是所有人都会上。一节课的教学质量高低,不仅仅是与一名老师有关,它更关系到那些学子们。通过这次听评课,让我反思良久,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把各位教师优秀的授课模式与技巧恰倒好处的运用到我的课堂中去,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更多的莘莘学子服务.
数学听课记录4
每学期我们学校都要组织“开放教学优质课”活动,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通过听评课不但可以展现教师们扎实的教学功底,而且会让听课者受益匪浅,所以说听评课是一个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良好平台。下面是我听数学课的一点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会,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信息技术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数学听课记录5
本周我有幸听了的一节展示课,下午又聆听了专家们对我校的“三六智慧课堂”操作的建议,一天的听课学习使我收获很大,下面就听课情况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情境的创设,他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梯子下滑,从而引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也引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所以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引他们走向成功。
二、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金老师的课件制作也十分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所有老师都知道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听了金老师的这节课,使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课堂教学不但要有准确的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幽默的煽情语言,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金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符主任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虽然是第一次给孩子上课,但我却感受到他和孩子之间竟是如此的默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以学生间信誉心的交流。
以上是我听课的几点心得体会,我以后要把这次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运到我们的“三六课堂”模式中去,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数学听课记录6
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人文性特点十分明显。学生的兴趣、需要、爱好、能动性以及情绪、情感、性格、意志等主观因素不仅强烈地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活动,而且这些因素本身是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为了能让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从学习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应从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细节开始,让他们能经常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唤醒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因此在教学中进行过程评价,对初中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逐步走向成功,进而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和栋梁之才,有着现实而深刻的意义。
1、行为态度性评价。
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进行评价,如态度比较端正,抬头听课,认真笔记,不讲闲话,不看小说,对教师的讲课有所反应,这些都属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强化对学生的行为态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这些看似与学习相关不大的评价在课堂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比如学生刘兵、赵晨等数学差生,起初上数学课一直都是以睡觉为课堂主旋律,如不睡觉就是讲闲话、搞恶作剧,笔者屡次叫其谈话、交流思想并进行经常性表扬后,该生的课堂表现有了明显进步,不再扰乱课堂秩序,自我和约束能力逐步增强,并能主动回答课堂的一些简单性的提问。
2、合作探究性评价。
指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困难能主动与小组同学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能主动帮助一些学习困难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合作探究性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可以强化课堂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还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3、参与教学性评价。
指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学生能站起来回答问题,积极上台板演习题,能主动参与讨论。在学习评价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参与,有些是表面的参与学习如机械性的回答问题,有些是深层地参与学习如能讲出学习的过程步骤。教师要恰当地给与不同的评价,使学生能在不同层次的学习成功体验中得到赏识,从而获得无尽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4、完成作业性评价。
指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主要是评价学生对课堂后续的巩固以及课外时间投入数学学习的情况。作业评价要在完成作业的快慢、完成作业的次数和完成的质量上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教师培养的数学学习骨干,比如参与批改作业的学生,要在评价时给予充分的认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指导学习能力和班级数学学习的管理能力。
评价需要有一种性的操作措施,在操作中需要收集一些信息,通过教师的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一些必要的量化,使评价有据可循,对于一些不能量化的信息,教师也要给予及时地定性反馈。
1、过程学分性评价。
根据数学学科的学分安排,把数学课堂过程学分按以下方法登记:若小组学员发言,全体小组得分为1分/次,个人发言加分为2分/次,回答比较有创意则3分/次。作业按照完成情况得1分/次,作业完成好坏等级得分依次为3、2、1分/次,作业由同学参与批改,按照批改的志愿报名记分,每周5分/人/周。因此作业总学分=作业完成次数分+作业等级分+作业批改分。
2、多维鼓励性评价。
评价除了利用学分给予评价外,还可以从语言上给予学生积极鼓励,让学生能从鼓励中得到一种学习的动力。比如要让学生参与上台板演,鼓励学生尤其是差生上堂板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错误,从错误中寻找真理;教师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竞赛,鼓励和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完成质量。
3、指导改进性评价。
对于有错误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少批评,多指导。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错,如何改正,如是演算步骤问题,还是思维方法问题,还是做题细心问题。因此在课堂上还需要有指导性的评价语,使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是有辨证的一面,“没有错就没有对,错是对的前提,错是走向对的必经之路”等等。通过指导性的评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改正错误,也会勇于承认错误。
首先,要把握评价的层次性和侧重点,对开始宜注重情感性评价,逐渐过度到知识性的评价,最终把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作为一种追求目标。
其次,评价要关注后进生,注意设置一些容易完成的题目让后进生能回答,如果能让最差的学生都饶有兴趣的学习数学课,那么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另外,要客观公正地评判,对好生差生都一视同仁,不能有偏颇。最后,要不断改进评价方案,随着时间的变化,同一班级的评价方式上也要有所差异,要不断地改进评价方式,以适应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不断提高。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在课堂内外恰如其分地夸奖学生、适时运用正确有效地方法评价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堂会更加精彩。
数学听课心得体会初中
数学是学生们最为头疼的科目之一,许多初中生都对数学感到困惑和厌烦。然而,通过数学课的听课,我逐渐领悟到数学的奥妙和乐趣。下面我将就我在数学课上的体会和收获,与大家分享。
首先,数学课上的老师教学方法独特,深入浅出。我记得有一次,老师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他拿起两根铅笔,示意它们是平行线,然后把一根削尖,使其变为斜线。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老师生动地演示了平行线的性质。这让我们立刻明白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大大提高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其次,数学听课让我学会了思维的逻辑推理。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经常给我们一些推理题,要我们运用已知的条件进行逻辑推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观察、思考和推理,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我逐渐养成了逻辑思维的习惯,不仅在数学上受益匪浅,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也同样受益。
再次,数学听课让我培养了一种严谨和细致的态度。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必须仔细观察条件,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推理,不允许有丝毫马虎。即使在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中,稍有过失也会导致答案错误。因此,数学课上我们需要有耐心和恒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解题,通过反复揣摩和思考,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个环节。这种态度不仅在解题过程中有益,更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数学听课帮助我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我曾经对一些数学知识的用途感到困惑,觉得它们很抽象而且与现实生活没有太大关系。然而,在数学课上,老师往往会给我们一些例子,让我们看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老师教授了平均数的概念后,举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成绩的平均计算、工作日的平均工资等等。通过这些例子,我逐渐理解了数学知识的性和必要性,也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
最后,数学听课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数学课上,老师往往会布置一些课后习题,要我们自己独立完成。通过这样的练习,我学会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再依赖老师的引导和提示。此外,在一些难题上,我也学会了与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攻克难关。我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相互补充知识,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我在数学学习中感到更加轻松和愉悦。
通过数学听课,我深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重要性。数学不仅仅是学习一堆公式和算法,更是培养我们思维、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上老师引导我们思考问题,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使我们真正明白了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次的数学听课,我愈发坚信,只有掌握好数学这门学科,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稿
老师所讲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是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1、重视问题的设计。本节课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充分挖掘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比如:在学生回顾y=ax2、y=ax2+k这两条抛物线的基础上引出了新知,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重视了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设计。通过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弄清y=a(x-h)2这条抛物线与抛物线y=ax2、y=ax2+k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注重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xx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以一中模式为载体,变教为探,环环相扣。本课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画函数图象、归纳二次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平移规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3、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学生练的少,缺乏巩固。
数学听课记录7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 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回忆一下,之前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较长的时间单位,认识年、月、日。(板书课题)
先了解一下年、月、日的由来。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二、找找圈圈,认识年历:
1.师:认识时分秒要看钟表,认识年月日要看什么呢?(年历)
这是一张2005年的年历,(课件圈出老师自己的生日)课件上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这一天可能是老师的什么日子?是几月几日?
2.生在年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圈一圈。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说。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你能在书上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打开数学书P17,圈一圈。
谁能从大屏幕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1到12这些大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每个月里的数字呢?
3.师:知道祖国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指名说一说,找一找。
师: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先说一说什么节日是几月几日,再找一找。
教师可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4.小结:记录我们每个人的生日、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年、月、日等时间单位。
三、探究发现,学习大、小月。
1.观察各年年历,获得年月日的知识。
师:观察书上的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12个月时,师引导:年历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几个月?每年都有12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学生回答每月的天数时,师引导: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板书:31天、30天、28天)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非常喜欢爱动脑筋的你们。
2.整理每月天数,认识大小月。
师: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来整理一下吧。填写表格。
一起来把整理的.结果说一下。集体交流,师把表格填完整。
师:谁再来看着表格说一说一年有多少个月?
师:观察表格,每个月最多有多少天?31天的有哪几个月?30天呢?还有呢?
课件出示:(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月(28或者29天)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课件: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课件:小月)。还有一个2月有28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谁再来说说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板书同课件)
请大家给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是这样涂的吗?数一数大月、小月各有多少个?
师:2月为什么不涂?
一年中有多少个大月,多少个小月?还有1个二月。总共是12个月。
3.记忆大、小月。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观察这张涂色的表格,找找规律。同桌商量一下。
(1)儿歌记忆法:“要找大月你记住,7、8两月挨着数;7月以前找单数,8月以后找双数。”
生读一读,理解。记住这些大月后,其它除了2月就是小月。
(2)拳头记忆法:结合课件介绍拳头记忆法,拳头鼓起来的地方是大月,凹进去的地方是小月,2月也在凹进去的地方,但不叫小月。
师引导学生用拳头记忆;生自己练习一遍。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儿歌边做边念: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四.计算一年的天数。
20xx年的二月有几天?2005年全年有多少天呢?我们来算一算吧。
学生计算一年的天数。交流算法,可以连加,可以算出7个大月和4个小月的天数,再加2月的天数。
五、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思考,在P17用彩笔圈出国际儿童节、国际劳动节和我国的国庆节。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下面的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分别是几月几日?再在年历里圈出来。
六、实践应用,巩固新知。(课件出示)
1 、我会答:
( 1 )一年有几个月?
( 2 )哪几个月是 31 天?
( 3 )哪几个月是 30 天?
( 4 ) 8 月 1 日 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
( 5 ) 6 月 30 日 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2 、手势判断,并说理由。
(1) 两年是 23 个月。 ( )
(2) 一年中有 7 个大月, 5 个小月。 ( )
(3) 小华说:“我爸爸 4 月 31 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 )
3 、思维训练:
小丽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正好是 62 天。她在奶奶家可能住了哪两个月?
数学听课记录8
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 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前,卢老师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提供小组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使卢老师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很乐意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但同时让听课老师们感到了一些困惑: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56÷X =8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用等式性质来解就比较麻烦。很显然这种方法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对于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两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但是用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答就比较简单。
2、 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形如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还有 X÷1.1=3这样的方程的解法。
总之,要使孩子们爱学、乐学,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充分理解教材,并要懂得为教学去创设合理情境,从新的理念、新的角度以及学生的角度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模式。灵活处理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真正体现课改精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听课记录9
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反思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x小学举行的“威海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对参赛的几节课进行对比学习反思之余,发现这几节课的设计思路竟然有几处不谋而合。
荣成于老师的《鸡兔同笼》一课,通过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你想拥有老师这样的本领吗?”这个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文登侯老师《比的基本性质》中,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些枯燥,所以教师也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手工课上剪纸的一个情境,小红剪4个时,小明剪2个。按照这样的速度,小红剪6个时,小明剪几个?小明剪6个时,小红呢?学生马上会思考出两人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正好引领大家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中分数基本性质两方面的旧知。从而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中来。
还说《鸡兔同笼》一课,从探究课前问题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一列举”的数学方法后,过渡到买票问题中的“跳跃列举法”和假设法;最后迁移到“鸡兔同笼”问题中,自然而然地轻松解决了这道名题。《比的基本性质》一课中,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事实也证明,成功的铺垫有利于新课的开展。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样一来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二来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识。
整节课无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不论是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语言描述,还是对化简比的方法的总结,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脚印。同时采用讲练结合、说议感悟、对比总结、质疑探索、概括归纳的方法,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愉快!
几节课的设计中都着重体现了“猜想——验证”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例如《鸡兔同笼》一课,在探究课前问题时,先让学生猜想5元和2元的张数。学生的猜测也不全是盲目的,至少他们知道总张数应该是8张。最后老师将学生无序的猜测有序排列起来,并逐一验证。而《比的基本性质》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基本性质来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然后再进一步验证猜测。
我于x月x日有幸参加了本校小学数学研讨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研究》,感觉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计算方面的教学,解决了我多年来心中的困惑,指明了计算方面教学的方向,深感参加这次学习重要性,下面我就迎胜小学的姜老师的《小数乘整数》这节课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整节课老师并没有直接在黑板上讲解、演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式子,这恰恰是我讲解此类问题的惯用做法,谷老师首先出示问题“6台发电机每小时发电多少千瓦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让学生估算,再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计算,此环节是重点,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有的用加法连加、有的58xx6=348,0.6xx6=3.6,348+3.6=351.6、教师的精彩点拨0.6xx6即36个0.1(3.6)非常到位,学生迎刃而解,重点第三种方法,通过积的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转化成整数,运用知识的转化很轻松地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学生掌握的轻松自如。整个过程教师没有挖苦心思、声嘶力竭去讲解,而是在指导学生的钻研过程中通过比较、探索、演示自主学会了新知识。整堂课教师引导得有序、有理、有法,学生经过思考、钻研、整理,整堂课过得轻松、和谐。
3、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整堂课教师少讲,甚至不讲,都是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帮学生,学生带学生,学生掌握非常快。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
1.师生谈话,交流有关的知识。
2.引出国旗规格问题。让学生读兔博士网站的内容。
3.估计学校所挂国旗的规格。
二、新课学习
1.结合学校所挂国旗的规格写出长和宽的比。
2.化简所写的比,并交流结果。
3.由长和宽的比类推宽和长的比。
长和宽的最简比是3:2,反过来,宽和长的比就是2:3了,他们是有关联的。
4.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分别求出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
师:对,同学们看网站中给我们提供了五种规格的国旗,我们现在就从中任选两种,分别求出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
学生在练习本上试作。
5.观察交流计算结果,自己的发现。
6.引导学生观察写出的比和比值,找出发现的`规律。
7.认识比例,通过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把两个比用等号联起来,建立比例的数学模型。
我们就可以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写成下面的形式如:
240:160=144:96=
8.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出试一试问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交流计算结果,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它们的积就相等了。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7:3和21:9
(2)0.5:24和1.5:3.6
2.2袋大米重16千克,5袋同样的大米重40千克。分别求出大米质量和袋数的比值,并判断它们能否组成比例。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听课点评: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通过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数学听课记录10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
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探索新知
(—)
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7”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3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ppt显示的第15页第5题,找错误。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听课有感:
1、周老师整节课的教态自然,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整节课感觉老师的节奏不紧不慢,很有耐性。
3、本课周老师未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没有板书。
建议:
1、课前为了方便练习竖式,老师提前给每个孩子准备草稿,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2、这节课的课题只是在课件上出现过,在后面的学习中就没有再出现过,所以一节课的课题还是很有必要板书出来,因为孩子看在眼里,才能记在心里。
数学听课记录11
一、练习创设情境,比较引入课题
1、看算:把答案直接写在练习纸上
58+36 43+27 120+31 150+42 160+8
27+43 42+150 88+80 36+58 90+61
2、提问:
(1)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把第一行与第二行得数相同的算式相连,写出5组等式)
58+36=36+58 43+27=27+43 120+31=90+61 150+42=42+150 160+8=88+80
(2)如果把这5道等式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板书)
120+31=90+61 58+36=36+58
160+8=88+80 43+27=27+43
150+42=42+150
为什么把这3道算式(第2组)分在一起?第1组的2道算式与这3题有什么区别?
二、师生合作探究,发现运算规律:
1、学生举类似于上面的`等式,教师板书。
(1)提问:象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举不完怎么办?想想办法用一种方式来表示这么多有同样特点的算式。(板书:a+b=b+a 加法交换律)
(2)提问:a、b可以是哪些数?(要求学生举出小数、分数加法的例子)
2、抽象概括:用自己最简单的话把加法交换律告诉别人。
师提示:算式左边有几个加数相加?到后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完整的加法交接律)
3、提问:加法有交换律,其他运算中有交换律吗?(学生用乘法算式举例)
提问:这样的乘法算式可以举几个?有什么简单的方式表示?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板书:a×b=b×a)
乘法交换律怎样用语言表示?
4、多向思考:
○○○○○○○○ 加法算式:
○○○○○◎◎◎
◎◎◎◎◎◎◎◎ 乘法算式:
三、巩固应用练习,适当拓展联想:
1、根据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填空:
78+412=( )+( ) ( )×50=( )×4
280+( )=( )+( ) 3○60=60○3
2、判断下列等式是否符合加法或乘法交换律?
452+ a= a+452 ( ) 420+240=250+410( ) 3×8=6×4( ) (6+4)×52=52×(6+4)( )
3、递等式计算:
42+879+58 25×37×4 485+139+15+861
4、小结:在数学学习的什么时候遇到过(运用)这样的交换律?
四、课堂总结:除法、减法有没有交换律?(举反例)
数学听课记录12
1.×××同学能严格遵守班级和宿舍纪律,热爱集体,关爱同学。课堂上,总是踊跃发言,积极思考,课下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作业也及时完成,就学习而言,成绩良好。更为可贵的是,劳动从来不怕脏、不怕累,而且做得是那样井井有条。
2.“爱人者,人恒爱之。”你是个既有爱心又善解人意的孩子,懂得在别人最需要关心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手,更懂得同情弱者,为班级做出的贡献也有目共睹,这一点是足以令苏老师感到欣慰的。但苏老师在欣慰之余又多了几分担心,你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这让本应完美的你有了太多遗憾。其实只要你远离“懒惰”这个伙伴,和“勤奋”交上朋友,加上你聪明的小脑瓜,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3.吴承隆一年来的成长,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你一天天都在进步,都在提高。甜甜的笑容时常挂在脸上,大家都觉得你是一阳光男孩。但老师总觉得你在学习上不够勤快,懒散之心还比较严重,这正是导致你成绩暂时还不是很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三关键的一年即将到来,老师希望你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努力方向,争取发挥你潜在的能力,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回报养育自己的父母和培育你的老师。
4.杨柳青:你是一个遵守纪律的男孩,你的性格导致了你从不和老师顶撞、默默无闻。但你做事却缺乏男子汉行事的风风火火;在学习上,你一直处在中游阶段,而且老师很少听见你朗朗的读书声和爽朗的笑声,是过于拘谨还是缺乏自信?作为男子汉,应该具有自信,果断的性格,不怕失败,你说是吗?老师相信:“一分辛苦一分收获”,期待你的进步!相信不久,你昔日的完美形象又将呈现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
5.钟晓强顽皮机灵好动的你充满了阳光般的朝气与热情。“少年不识愁滋味”来形容你再恰当不过了,吕老师真诚希望你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天资,把握自己的青春好时光,明确学习目标,初中最关键的一年马上就要到来了,希望你这一年中能发挥自己的聪明天赋,撇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争取一个理想的中考成绩回报父母。
6.你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上很高兴听到你那清脆悦耳的回答声,作业认真完成,书写端正,学习成绩优异,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你尊师爱师,平时乐意为老师办事。但你意志不够坚强,太容易掉眼泪了。希望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勤奋学习。表现较好、成绩一般:
7.你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有时候活泼好动,像只小兔,有时候又懒洋洋的,你尊敬老师,也能在课间和小朋友一起做有意义的活动,待人热情有礼,喜欢帮助同学,拾金不昧,上课比较认真,书写认真时特别漂亮,老师希望你以后在学习上多下一点功夫,做事情要认真,要有始有终,生活上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不挑食,健康快乐地成长!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你做事认真仔细,这个学期各方面进步明显,你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热情待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做事有条有理,学习细心多了,上课也能独立思考问题了,还能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书写美观,老师对你的'进步情况很满意,希望你继续努力,再上一层楼!
8.通过看xxx的成绩单,可以说不够理想,这对我们做家长的有一定责任,孩儿到学校学习,就是要学好文化知识的,就是要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希望师生和家长共同帮助他、教育他,也希望吾儿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克服缺点,学好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一名有用人才。
9.xx:你勤劳奋的学习态度,俭朴的生活作风,令老师很感动。我知道学习对于你是件乐事,相信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大收获的。若能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相信你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0.你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完成,能坚持晚自修,劳动也积极肯干。老师给你总的评价是表现很好,但是学习成绩稍不理想,近来稍有进步,但不太明显,一定要注意学习的方法,不要读死书,这样才更大的进步!
数学听课记录1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初中数学的听课记录
上课内容:鲁教版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
上课时间:10月9日 星期四 第一节
上课地点:初一教师
评课过程:
1、 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 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3)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7) 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3、 针对点评中提出的困惑讨论。
4、板书(略)。
数学听课记录14
在玉田三中观摩了两位老师数学优质课,半天的听课学习我收获很大,下面就这半天的听课情况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信息技术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数学听课记录15
这次听课活动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从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关于管理,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各位老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为了打造出一堂成功的课,我们积极准备,虚心请教,相互学习,精心制作了课件,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科特点、班级特点开拓创新。
a老师在授课时引导和激发十分到位,在学习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是如此活跃,质疑充分,真正是在思考,是激情投入,全力以赴的,很好地体现了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b老师的幻灯片设计新颖独特,极富美感,带给人极佳的审美享受,为课堂增添了色彩。c老师在自主探究环节突出对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的自查引导,很好的切合了学生实际,实事求是,扎实有效。
d老师在对导学案的处理上大胆取舍,重点突出对版块的专项训练,高位引导,科学引领,也是效果颇佳。
e老师在表述反馈环节充分思考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时引领,巧妙设疑,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我这一次主导的是一节作文指导课,针对学生不讲写作技巧,草草的毛病,专项训练学生如何在写作文时开好头,个性是在表述反馈环节进行了总结和提升,能感觉到学生切实有所收获。
总体来说,a老师的自信大气,b老师的诵读指导,c老师的到位点拨,d老师的从容不迫,e老师的深入研究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突出育人立意,突出教师的课堂引导,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成长,让学生在繁重枯燥的学习中找到乐趣,较之以前,这是一大进步。
在这次听课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堂仍表现出个别教师讲解过多,知识类灌输过多,方法类引导不够。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还不充分。
2、课堂上过于拘泥于环节和预设,多数课堂缺乏生成教学的灵活与精彩,个别课堂教学环节过于浅显,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提高缺少真正的评价和反馈。
3、导学案问题设计缺乏梯度。有些导学案探究题缺乏典型好处,迁移和拓展不够,不利于学生的提高。
4、另外,板书的美观,表达的简洁准确,体式语言的运用等还有待提高。针对本次达标活动出现的问题,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正。
另外让学生把食物根据营养成分按pyramid排列,激励了学生的热情,充分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潜力。
新的课改要求我们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几位教师正是新课改的下的开拓者,通过情景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潜力。
在几位教师中其中华师大二附中康蕾老师流利的英语组织课堂的潜力给我印象最深,学生始终在一种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度过了四十分钟,课堂效果事半功倍,另外她的多媒体教学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上课兴趣,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张口说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教法及自身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永葆英语课的新鲜、趣味、活泼。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方法,要重视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一方面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发现的活动中获得。学生几个人一组,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创造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在体验中享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发挥了创造力。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觉得在教学上要有疑必问,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去探索改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及时的反思活动。
【数学听课记录】相关文章:
数学听课记录12-26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08-30
怎么写数学听课记录02-20
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听课记录10-16
(实用)小学数学听课记录09-05
(热)小学数学听课记录09-01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合集)07-26
(优)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07-27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01-04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