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方案

时间:2024-05-17 10:38:28 解决方案 我要投稿

问题解决方案精华(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问题解决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问题解决方案精华(15篇)

问题解决方案1

  一、引言。

  随着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自然资源短缺、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等问题的日益涌现,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当前“,生态文明”、发展“绿色产业”等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生态学这一学科也愈加受到公众的关注与重视。生态学原本作为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由于生态学专业的多学科性与跨学科性,现实生产生活中所出现的诸多环境与生物方面的问题多能从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寻找到解决办法,生态学专业也逐渐成为热门专业,特别是硕士研究生的报考过程中,生态学经常是学生选择报考的热门研究方向。然而,在这欣欣向荣的热闹局面下,却隐藏着许多问题并逐渐暴露出来,着重反映在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面。而这些问题也是作者在近年来进行生态学研究生教学培养过程中所发现的,虽然不能说具有完全的普遍性,但是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希望通过提出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过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为将来生态学专业研究生甚至本科生的培养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地理解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许多报考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多存在对该学科认识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将生态学专业与环境学专业等同,认为生态学就是治理污染、整治环境的一门学科。作者曾经就“为什么报考生态学专业”这个问题询问过多位刚刚考上生态学专业研究生的学生,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是“因为现在环境污染问题很严重,学习生态学能够治理环境”,或是“有关生态环境的问题现在都是热门问题,学好生态学以后好找工作”,等等。这样的答案充分体现出学生对生态学这门学科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知必然会影响该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后续的学习水平,甚至是学习态度。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生物的生存、繁衍、演化都离不开环境,可以说生态学的核心研究任务是探索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影响。然而,由于受到当前整个世界范围内所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影响,促使我们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超乎以往的关注,长此以往就导致了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生态学是治理环境的一门科学”或是“生态学就是环境学”.因此,帮助学生纠正这一错误理解,为他们讲解完整的生态学学科体系和正确的生态学研究任务,应该成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

  (二)忽略或不重视生态学的基础学习及研究。

  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是每一门学科的必要学习环节,也是生态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理解和掌握的方面。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尽管具有门类众多的分支学科,但生态学兼具理论和应用、基础与创新的研究方向。因此,在针对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相关课程中,需要设定符合这门学科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开设多门有关生态学的相关课程,如理论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另外也可以根据区域发展的特色,开设诸如流域生态学、植被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方面的科目。

  以上的学科是每位生态学方向的研究生在一年级阶段展开全面学习的主要内容,都需要基于对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充分理解和掌握,才能够进入到对特定科学问题进行提炼并展开深入研究的阶段。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通常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有效累积,部分学生往往只注重应用研究,或者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而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再深入理解生态学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要理论。这也导致了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生态学方面的相关软件,并能够通过操作这些软件对一些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但是却不能针对研究结果展开合理解释,出现了只会做图而不会分析的尴尬局面,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学生都不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储备。另外,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表现出比较浮躁的学习态度,并且缺少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对科研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等等。这些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降低了学习和教学效果,因此这迫切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三)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生态学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大部分的分支学科(如植被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等)都需要进行野外的实践调查研究。因此,进入生态学专业学习的研究生,一般均被要求进行室内或室外的调查和实验。例如在一年之中,研究生需要针对所要研究的不同生物类别,分春、夏、秋等不同季节依次展开野外调查。野外实验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和获取第一手数据的有效手段,也是将课堂和书本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运用于实际,接受现实检验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野外实验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现实世界中所实际存在的科学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所获取的数据能够有利于研究者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也一直是生态学这门学科进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目前在针对生态学方向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到野外实践调查的积极性,不能独立制订野外调查计划和具体实施事宜,甚至部分学生在野外调查工作中消极应付,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无法主动发现科学问题,展开实际调查研究的本质原因。此外,许多学生通常还会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分离,只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处理数据、绘制图表,却无法解释清楚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真实规律。这其实是缺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也是造成目前很多学生无法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方案。

  (一)加强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并出台相应的考核机制。

  基于对当前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应该首先加强对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通过对生态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中的基础理论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之后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大多缺少严格的考核机制,加之社会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一年不如一年,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了教学资源,也并不能成功实现科研人才的培养。因此,本研究认为,针对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教学,需要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如可以开展不定期的随堂考,课堂上加强提问以及讨论环节,老师在课堂上随即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最终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将这部分的成绩纳入到学科成绩中。这样的考核机制一方面能够随时检验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同时也能督促学生的学习以及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在实践教学中设置考核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

  社会的发展需要能够将专业知识和客观规律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培养生态学专业方向研究生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提高学生们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研究方法或制订实验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开展野外或室内的实验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学方向的科研人才的培养。

  由于受到时间、人力和物力的影响,在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进行野外实践调查或室内实验的过程中,很少会专门针对学生的调查和实验过程设置考核环节,这就易于导致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缺少积极性、怕苦怕累的消极思想。因此,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就需要教师主动参与进来,不仅仅是充当“指挥者”,而是要善于成为一名“旁观者”,观察学生的调查以及操作过程,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每天实验结束后,学生都要撰写当天的调查或实验日志,需要向老师汇报每天的野外调查或室内实验的进展情况,并就调查和实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教师展开讨论,与此同时制订好第二天的研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位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分。

  这样能够为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工作积极性提供有力的条件。另外,教师可以在野外实验过程中,特意安排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在一起共同完成工作,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解其他研究方向的机会,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生们相互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晓漫,王宗萍。研究生培养条件影响研究生质量的实证分析[J].教育科学,20xx,24(2)。

  [2]铁铮。研究生质量“再思量”[J].北京教育(高教),20xx,(3)。

  [3]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xx,33(7)。

  [4]王守林,刘起展,张正东,李忠,周建伟,王心如。构建学术交流平台,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5]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20xx,(06)。

  [6]何运信,李美中。跨专业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研究---基于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xx,(01)。

问题解决方案2

  一、调查的背景

  一是园际发展不均衡。公办园只有1所,民办园越办越多,迄今为止有18所。在19所幼儿园中,公办园是省示范性幼儿园,民办园中有7所省三级幼儿园,其他11所规模较小。

  二是师资队伍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园所骨干教师缺失、师资整体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制约着幼儿园的内涵发展。为找到优化科研骨干队伍的路径以及运作策略,笔者展开调查。笔者在与梅林片19位幼儿园园长的座谈中,了解到各园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均衡。在年龄结构上较为合理,公办园教师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7.8%,30~40岁之间的占67.8%;41岁以上的占14.2%。18所民办园的教师年龄在20岁以下占40%;20~30岁之间的占20%;30~40岁之间的占36.7%;40岁以上的占3.3%。从数据中看出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集中在30~40岁之间(简称为“30+”)的教师中,这一教龄较长的优势群体为打造科研骨干队伍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保障。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梅林片19所幼儿园为例,了解“30+”教师的科研现状以及科研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优势与不足,试图为打造科研骨干队伍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二、调查的设计

  1.调查的时间:20xx年6月~7月。2.调查方式(1)开展座谈1次,座谈的对象是梅林片19所幼儿园的园长,内容是谈本园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打造“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议。(2)对19所幼儿园中41名“30+”教师发放学校自编的《教师课题研究状况调查问卷》。公办园(下文简称为M园)发放问卷19份,18所民办园(下文简称Y园)共发放问卷22份,总共4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1份,回收率为100%。此次调查方法采取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主体部分从“科研态度”“科研困难”与“科研能力”这些方面对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M园和Y园“30+”教师的.学历与职称基本情况分析

  从学历结构中看出,M园和Y园的“30+”学历都达标,集中在专科。M园中本科学历的教师有10人,显现高学历发展态势。调查表明,M园和Y园教师的职称结构差异很大,原因在于教师的编制问题。M园的“30+”中有15位是在编教师,由此职称评定上占优势,现今高级职称有6人,11位一级教师。Y园的22位“30+”都是非在编教师,未定级教师比例占到90.9%,只有2位一级教师,还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二)M园和Y园“30+”教师的科研情况分析

  1.科研态度调查表明,大多数“30+”们有较强的科研成长意识和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愿望。此外,在“去做科研”这件事上,M园和Y园教师的看法有相当大的分歧:M园有73.6%的教师认为“做科研”不仅仅是专业人员的事,更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在业务上钻研、在工作中深入、在实践中落实,从而达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而Y园中有72.7%的教师认为“做科研”是相对于专业人员而论的事,片面地认为“做科研”与一线教师存在一定差距。此逆差说明,M园教师的科研意识高于Y园教师,Y园教师的科研认识是盲目的。究其原因,Y园教师对于课题研究停留在良好的愿景上,教育科研“悬崖一灵芝,可望而不可即”的认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参与,亟须科研骨干的引领和帮扶,转变科研观念。

2.科研困难关于教师科研困难的题目只有1题,此项题目为多项选择题,统计结果如下:从统计的数据中看出“,30+”们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究其原因,一线农村教师长期缺乏站在理论的基础上去实践、思考、研究,以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这么多的困惑,亟须科研知识的充实。首先,有75.6%的教师难于提出课题题目,缺乏科研问题的意识,直接制约了教师的研究。其次,在研究过程中缺乏对教育问题与现象的判断与分析,有87.8%的教师难以调整和落实科研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研究中最大的困惑来自于写作,这是幼儿教师教育理论基础先天不足的体现,与我国当前的整个教育体制有关。

  四、对策与建议

  我们立足于梅林地区实情,推出以“园际联盟”为路径,以“科研骨干共同体”为抓手的策略来优化“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

  1. 构建“园际联盟”网络我们梅林片建立层层结对、层层辅导的“园际联盟网络”,以公办园为龙头,与18所民办园结成紧密的发展联盟体,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带教指导”和全方位联盟带教工作,提升带教内涵,完善带教机制,探索联盟体共同发展模式,加快各级幼儿园的创建步伐,实现联盟体各园所的共同发展。

  2. 打造“科研骨干共同体”打破公立和民办园的界限,整合区内“30+”教师进行“扶帮互助”的结对关系,利用“同园结对”“异园结对”等方式,以课题为枢纽,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学共进、和谐发展。以上只是我们粗略的对策框架,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梅林片能建立一个富有激情、充满理想、凝聚智慧、放射活力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机制,正是我们构建梅林片科研共同体,促进梅林片教师整体发展的体现,也是我们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孜孜追求!

问题解决方案3

  一、现当代中小学书法教育概述

  自古以来,汉字的认知与书写教育便一直是学子们的必修课程,在《周礼》《说文解字叙》《唐六典》中,对此相关内容俱有记载。强调以字书与正体学习为主,尊崇规范、齐整、美观是官方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清季,受西化影响而产生的新学制得到了行政机关的大力推行。1902年以后,从清行政机关陆续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

  中可以看到,学习书法已被纳入到了“小学堂”?的教育之中。例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的《钦定小学堂章程》第二章《功课教法》提到,高等小学堂第二年便有“习字”课程,内容包括“楷书、行书,兼习小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颁布的《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第二章《学科程度及编制章》明确要求,高等小学堂学生必须“习楷书,学官话”,教学内容系于“中国文学”科内。民国时期,革故鼎新,吸收西方的制度与理念成为一时的潮流。在这个大环境下,初等教育体制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书法教育也被更广泛地纳入到了新式学校中去,民国行政机关教育部对于书法教育的具体内容及目标均有详细的规定。比如,1913年教育部一出台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将书法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日用文字及普通文之书法”,明确提出“书法教学是‘国语’教学的一部分”,“书法所用字体为楷书及行书”。在中学阶段,书法教学亦被纳入国文课中。1929年和1932年,教育部两次改定初中课程标准,其对于书法教育的具体要求是“书法指导:课内略微说明用笔、结体及书法源流大意等,课外及假期中临摹大小字,先求整洁,次及美观,笔记与作文簿均需缮写整齐,并制止使用破体字,随时予以考证指导”。从目前可见的大量资料来看,民国行政机关教育部无论从宏观的学制布局,还是微观的教学内容安排,均对中小学书法课程作了详细而全面的规划。只是可惜在政局动荡、国运危殆的年月里,这些规划很难实施下去罢了。其基本方思路还是延续了古代书学教育的理念,即书法课的基本定位为规范汉字的美化书写,教育目标也主要是为了致用于世。需要说明的是,从现有资料看,民国时期的中小学书法课并没有在“艺术性”方面有过多的要求,“整洁”与“美观”是其教育的主旨。

  因此,让孩子们从小把字写好很重要。”这一指示得到了教育部的部分落实,为此教育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小学生写字训练的通知》。《通知》下发以后,一些地区对写字课的训练是有所加强的。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经济尚处于复苏发展时期,各地的文化教育基础也是良莠不齐,再加上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总体而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其破冰之旅直到新世纪初方才起航。

  二、教育部新政的出台

  经济的繁荣是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21世纪初,教育部没有正式发文之前,在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书法课已经悄然得到局部普及与推广。地方成功的先行举措得到了越来越多高层人士对书法教育的关注与认可。20xx年以后,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苏士澍、吴为山等委员数次对“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提出了强烈的呼吁。地方的试点与委员的议案最终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极大重视,在20xx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贾庆林明确指出了大力发展“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此后,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更是将中央领导的指示落到了实处。20xx年8月,教育部正式向全国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与此《意见》相配套,20xx年初,教育部出台了修订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为了对《新课标》中有关书法的内容作出详细的说明,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还专门组织专家讨论并编写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20xx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这一《指导纲要》。《指导纲要》对于当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纲领明确阐释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与要求,并对书法课上的法书范本作了细致的规定。仔细解读《指导纲要》,可见贯穿其中的四条基本教育理念:即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根基是汉字素质教育、强化书法的传统文化内涵、重视汉字书写的共性美,以及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书法美。这四条理念我们今后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支撑。

  三、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部系列文件下达之后,各地中小学在现有基础之上,大多设聘了专任书法教师,并开设了书法课。和前二十年相比,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整体氛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关注并重视书法课的风气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于此同时,全国近百家出版社也在“政策蛋糕”的吸引下,开展了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工作。如此超大规模的教材编写,恐怕在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但是通过较为广泛的调研,我们认为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由于尚处于磨合研讨阶段,因而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客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必对将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问题集中在师资、学习场地、学习材料等方面,其中师资的问题最为突出。

  我们发现在文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师资的达标率(在岗人数与技术水准)较高,而经济欠发达、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的地区,书法教师的达标率则较低。

  为此,各地教育部门除了人员编制的扶持外,一些高等院校还纷纷承担起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重任。

  例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自20xx年起,便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小学书法教师的培训工作。经过多期的课堂教学、技术训练与理论研讨,数百位书法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此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等高校院系也有相应的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客观而言,由于教育部政策下达的急迫而带来的人才培养与需求的不对等性,中小学书法教师的缺口将在近几年内一直存在,该问题也亟需得到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书法专业院系的重点关注。

  和硬件相比,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软件问题更为突出,这些问题涉及教育理念、目标、途径、方法等诸方面,从一定角度来讲,倘若软件问题解决不好,中小学书法发展前景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认识层面,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书法课的定位。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目标定位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的目标与出口又在哪里等都需细致思考。从《指导纲要》的精神看,书法课与语文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联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识字与书写的紧密联系。在古代,文字的“识”“书”教育是完整的。但在今天,由于现实环境中各种外因的影响,“识”与“书”这种原本很紧密的关系被割裂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常会发现当前的语文识字教育与传统书法之间的不少尴尬——笔顺的问题就很有代表性。目前公布的汉字笔顺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和“先中间后两边”,这一顺序的确立主要根源于汉字传统的书写方式,另一方面则与新中国成立后几次公布的简化字方案有关。由于文化传承的原因,书法创作中的绝大多数笔顺是与规范汉字相一致,但还有一些特例。比如“左”与“右”字,规范汉字是先横后撇,而在书法创作中,“左”是先横后撇,而“右”则是先撇后横;又如“方”字,规范汉字的末笔是横折钩,而书法则是一撇;再像“成”字,规范汉字起笔为横,而书法则是撇画。以上所举的还是楷书,如到行草书,笔顺的情况就更加复杂。在一些笔顺上,规范汉字与书法创作之所以会不一致,原因有二。其一,在书法创作中,古文字的传统精神还是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而规范汉字在这方面则要少了许多;其二,在书法创作中,艺术性是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在遵循汉字共性美(匀称和谐)的基础上,书家会力求展现汉字书写的独特美感。基于此,书法作品在笔顺、笔形、笔势、部件诸方面都会与规范汉字有一定的不同。以部件为例,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有个“泉”字,该字“白”部(在古文字中像岩石的形状)中一横,和左右两竖都挨不上,是孤零零的一个短横。这样的写法如果在出现在语文生字课上,那绝对是错字。汉字的艺术性处理只是“识”“书”联袂过程中的一个问题,而在书法作品中的众多异体字更是在讲究规范的语文课堂亟需规避的。文字异体对于我们研究汉字与进行书法创作是非常好的材料,但对于中小学(尤其是小学)书法教学而言,却未必是一件好事。在调研中,我们常会听到书法教师们的“抱怨”为什么“墓”字下面非要加上一个点?尽管在教材上已经对此做了“释字”说明,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询问“加点”的问题,又需费多少口舌才能说清楚。还有一些书法教师(主要是语文教师兼任)向我们反映:上午语文课刚刚给学生讲了生字的规范写法,而下午的书法课上却出现了“尴尬”的例字,这实在是件棘手的事情。

  这些“尴尬”其实完全可以从教育定位上加以规避。书法课(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辅助和服务于语文教学。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书写出规范而有美感的汉字,这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所以,我们并不提倡在书法课上过度夸大汉字书写的艺术性与个性特色,这一点也与《指导纲要》的精神相违背。基于此,我们在编写书法教材,或是讲解古代法帖例字的时候,也务须紧紧围绕着教育部颁发的《新课标》中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常用字表》去入手。对于古代法帖中出现的大量异体字,建议在教学时最好慎用。但是,书法课也绝不等同于语文写字课。中小学书法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强调汉字规范书写的基础上,兼顾汉字书写的艺术性。如果书法教师仅仅知道了规范与死板的美观,而对于汉字书写中的艺术性没有了解的话,那他的书法课一定不能达到规范与艺术兼顾的`教学目标——上述笔顺以及“泉”字等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第二,强化范本的共性美。《指导纲要》明确提到了“适度融入书法审美”的要求,什么是“适度”?质言之,就是书法美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在《新课标》中,也曾提到了有关培养学生汉字修养的问题,其要求“初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结合这两个文件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部对于汉字书写美教育的一个思路:从初步的汉字形体美到书法艺术的共性美,再到书法艺术的高级审美(个性神采)。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不管是教材编写还是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对于汉字基本知识的了解实在需要加强。文字素养是语文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太学中,学生们仔细研习古籍经典之前,《说文》的基础是一定要打好的。研习《说文》,可以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形、音、义之美,进而有益于其进一步理解与研究文献。但在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减负等原因,有关传统文字的不少知识已经不在语文课的讲授之列,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对于汉字形体的“六书”常识,不甚明了,对于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与形态,也是知之甚少。由于缺乏了这类基本的文字常识,我们的学生自然不能准确地了解汉字的形体美,进言之,又如何让他们去理解和表现书法艺术美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寸”在“六书”中是一个指事字,作为指事符号的短线表示右手腕关节的位置,这个指事符号在隶书与楷书中变成了点画,但其位置依然要对着横竖相交之处,这才是“汉字的形体美”。

  如果学生没有“六书”的知识,恐怕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放置这一点画的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在书法课教学内容中应该适度融入汉字基本知识的讲解。

  其二,对于书法共性美的重视与认识还远远不够。《指导纲要》推荐了13件临摹的范本和30件欣赏的作品,其目的非常清楚,临摹范本强调的是书法共性美的重点学习,而欣赏作品则为了学生提供了书法个性美的体验。但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指导纲要》中提供的这13件临摹的范本,其实还是有可增减的余地,个别范本的个性特征还太鲜明,而一些颇具共性美特点的法书则没有列上(如颜真卿的《郭虚己墓志》等)。在书法课上,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书法的共性美,我们并不期望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书法家,但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汉字书写的基本的美感。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这种共性美的认识与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以教材为例,我们都知道系统性和科学性是编写教材必需遵循的原则,它们分指这门学问的共通性与严密性。但是现在许多的中小学书法教材,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选取范本的共性典范不够、体例不尽一致、编写用语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教材尚且是如此,我们的基层教学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们建议在后续推出的教材或是教师用书中,一定要有一本类似“汉字书写基本原理”这方面的书。有了这样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才会扎实而全面地了解汉字书写的基本美感。

  第三,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书法的个性美。书法的个性美是共性美的艺术升华,也最能展现书法艺术的多彩魅力,因此《指导纲要》推荐了不少作品让学生去欣赏,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美的审美体验,进而使得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编写教材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为学生讲析这些作品一定不要专就笔画、结构去就事论事。倘若斤斤于此,对于缺乏书法艺术实践的中小学生而言,实在是一件费解的事情。在调研中,我们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有位教师为学生分析《张迁碑》的艺术美,他讲解得十分仔细,比如方笔、拙朴等。这些概念如果是高校书法专业的学生来听一定可以马上理解,但是坐在课堂下的中学生们肯定是一头雾水,他们根本不理解方笔到底好在哪里,拙朴又是什么。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在哪里?其实就是一个专业知识的背景差异。因此,我们主张要使中小学生理解书法的个性美,一定要从文化背景的阐释入手,要让学生知道正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才形成了书法艺术丰富多彩的个性美。这样的教学是一举两得的,既可以解决学生书法美的欣赏问题,又能够丰富他们的传统文化修养。

  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并结合实际调研的成果,我们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模式有如下规划。在一、二年级阶段,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与生理结构的限制,因此书法课应该与语文课(可由语文教师兼任)密切挂钩,用硬笔书写规范而美观的汉字是书法课的主要任务。书法课的范字可以采用方正字库的方正楷体GBK。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汉字结构的美观上,可以采用启功先生“黄金结字律”的原理去讲解例字,并初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书写能力。在作业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中出现的成语,让学生用硬笔书法加以书写。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二年级与三、四年级的过渡与衔接问题。由于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需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增加一些诸如介绍毛笔的使用方法、经典楷书的名家名帖以及临摹书法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三、四年级也是书法学习的重要过渡阶段。《新课标》规定,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由于涉及毛笔书法的临摹,我们建议在有条件的学校还是聘请书法专业毕业的教师作为专任人员。所谓“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实际上指的就是和一、二年级书法课的有效衔接,其“正楷字”可以仍旧以方正楷体GBK为标准。由于三、四年级的生字量很大,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常用汉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地运用汉字结构规律去书写美观的汉字,并可以加大作业的书写量(例如由一、二年级的四字词组扩展到一段文句等)。鉴于《新课标》中已经涉及了“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的科目,那么选用什么字帖作为临摹范本就尤为重要了。从传统的楷书学习来说,人们大多一般会采用“颜柳欧赵”这四位楷书名家的法书作为临摹的范本。但我们建议,在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楷书临摹的范本应侧重于共性美,而不能从个性鲜明的作品入手,例如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颜真卿的《郭虚己墓志》、唐人写经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在临摹步骤上,我们主张从楷书结构的细致模拟入手,而后逐步增加对基本笔法的理解。由于方正楷体GBK更多表现出一种汉字形体的规范美,那么一旦学生接触到具有艺术美的正楷字帖,则常常会向老师质疑:到底是规范美好,还是艺术美好?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对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着清晰的理解,给学生的讲解也须强调二者之间在层级上的差异。

  五、六年级是小学书法学习的高层次阶段。

  《新课标》规定,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其中精神,实际上是在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提高学生楷书的书写水平,其二,使学生具有一定书法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在五、六年级的书法课中,教师需要着力做好两件事情。第一,学生在三、四年级阶段已经对楷书书法的共性美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么在五、六年级阶段则应该拓展其视野,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以及书法教师的专长,确定自己的主攻楷书经典碑帖。备选帖目主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雁塔圣教序》《郭虚己墓志》

  《颜勤礼碑》《神策军碑》《玄秘塔碑》《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记》等。和三、四年级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五、六年级的学生不仅要会临摹,还要进行初步的楷书创作。书法创作是临摹的进一步提高,它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临摹能力,《新课标》中所谓的“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应包括楷书临摹与创作两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逐步为学生讲授书法创作的相关知识。第二,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应初步具备欣赏书法艺术美的能力。教师须为学生介绍欣赏楷书美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并通过具体的经典作品加以说明。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重点培养学生感悟书法美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素质。

  初中三年(七至九年级)的书法教育则是小学书法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小学书法教育着意于揩书字体的练习,初中三年则不能局限于此。《新课标》提到: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其意图非常清楚,即学生应学会临摹除楷书以外的其它字体的名家书法。当然,在短短的三年,要使学生遍临诸体是不现实的事情,因此我们认为在初中的三个年级,应该分别为学生介绍三种与楷书(唐楷)有密切关联的字体。这样既可以巩固小学的楷书训练,又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在七年级,可以学习魏碑体书法,推荐作品有《元怀墓志》八年级则需学习行楷书,推荐作品为智永的《真书千字文》;在九年级,还可以接触一下隶书,推荐作品有《曹全碑》。在每一种经典碑帖的学习中,教师应该简明扼要地讲解这件作品在技法上的主要特点,并进而使学生对这种字体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在作业方面,教师则应采用少而精,注重实效的方法,以免因为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而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在初中三年的书法学习中,《新课标》还提到了“书法的审美价值”的观念,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因此,我们主张不仅要给学生解析这些经典碑帖的艺术美,还需简要介绍产生这些美感的文化因素,诸如书写工具、书家轶事、书史要事等,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文化之旅中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五、结语

  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当前很热的一个议题,在国家文化战略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其相关问题意义重大。面对着这么喜人的局面,我们的决策者和实际操作者们一定要有一个长远规划的意识,从扎实有效、实际可行的角度出发,积极落实教育部《指导纲要》的精神。我们期待着以此为契机,国民的书写水准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汉字书写也将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展现于全世界。

问题解决方案4

  电源指示灯(pwr led)不亮

  解决方法:

  a.确队交换机的心源线连接是否正确。请重新安装交换机的电源线或换用另外的电源插座。

  b.确认使用的电源插座完好。

  连接指示灯(lnk/act led)不亮

  解决方法:

  a.确认交换机与其他设备的.设置是一致的。

  b. 确认线缆连接正确。

  c.确认交换机与其它ieee802.3兼容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按线缆距离没有超过100米。

  性能变差

  解决方法:

  a.检查交换机是否运行在全双工状态。若交换机运行在全双工状态而其他设备运行在半双工状态,交换机性能将会降低。

  b.当交换机工作在100mbps时,确认陔交换机与其它ieee802.3兼容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线缆为5类非屏蔽线。

  几台工作站之间无法通信

  解决方法:

  a.检查交换机的连接灯(lnk/act led)状态以确保连接正确。

  b.确认与交换机相连的工作站的网络配置正确。若需要,请更改工作站的网络配置。

  c.若需要,请重新复位交换机。

问题解决方案5

  iPhone 发热发烫原因解析

  1. 运行高耗能的App

  如玩3D游戏、播放影片、大量资料传输等,造成CPU持续以高负载运行。

  2. 边充电边玩游戏或通话

  手机电池一边输入、一边输出,这不仅会损耗双倍电力,还可能对电池性能造成伤害,最好避免这种行为。

  3. 使用不良的锂电池或品质不佳的山寨机

  对iPhone用户来说不是问题,只要你买的不是可以换电池还能双卡双待七彩灯的iPhone,那么,你懂得…

  4. 手机App故障

  有时候有些App的异常运行,会大量占用内存,使CPU高负载运行。

  5. 保护壳和其他覆盖物

  配有某些劣质保护壳可能会影响iPhone散热,导致手机发烫。

  6.iPhone越狱安装不兼插件

  越狱后安装些随机启动并长驻后台的插件或者不兼容的插件可能会引起手机发热发烫的情况。

  iPhone 发热发烫的危害

  根据理论,锂电池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将提升两倍,将会造成电池耗电加速,这就是为什么夏天耗电更快的原因。

  现在使用的锂聚合物电池虽然有弹性的包装吸收热膨胀的能量,可是随着聚合物包装的膨胀,却有可能挤压到电路板与其他零件,容易造成手机内部电路的短路或电弧产生。电弧能够产生超过摄氏20,000度的高温,将可能点燃其他聚合物材料及点燃软包装,造成手机燃烧的危险。

  曾经发生iPhone6爆炸的新闻,所以还是谨慎对待发热问题吧。以下11个小招,将能较好地解决你发烫的手机,手机不想当“暖宝宝”用的.话就Get一下吧!

  解决手机发热严重方法两大类

  一、手机已经发烫快速降温

  1. 手机壳散热不好的话,将手机壳拆下散热。

  2.将手机放在冰凉的桌面或者墙面上物理降温。

  3.有空调的话,将手机放在出风口上吹吹冷气降温。

  4. 关闭不使用的后台程序。

  5. 手机若已发烫,可以尝试重启iPhone会有效降温;

  二、日常电池护理方法

  1.避免边充电边玩游戏、看影片或通话;

  2. 避免长时间通话将手机紧贴脸颊,尽量使用听筒耳机;

  3. 在“设置”-“iTunes Store和App Store”中,关闭App的自动下载、自动更新功能;

  4. 避免长时间使用高耗能的App程序;

  5. 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温度检测监控,设置高温提醒。

  6. 在充电的话就暂时停止使用,防止发生危险,打开硬件管家充电可以对电池中受损的电子进行修复;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问题解决方案6

  1、不会审题怎么办?

  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做:

  (1)认真细致地阅读作文要求中所包括的所有文字,并在重点之处用点或线标明。

  (2)弄清这样几个问题:文体是什么样的;选材范围是什么;作文表达的角度是什么;文章的重点之处在哪里;表达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字数限制在多少之内。

  (3)要把作文要点及各项要求体现在文章中。如果是自拟题目作文,要注意拟题的用语应能切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应体现文章的文体特点,拟题用语要简练,字数也不要太多。如果是命题作文,这种试题的作文要求、限制条件、作文选材范围等常隐含在题目的词语之中。审题时,一定要对构成题目的重点词语做一番推敲。

  2、抓不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怎么办?

  将作文要求中的词组或句子以词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逐词斟酌,仔细推敲,反复琢磨,明确范围,抓注重点。

  如《我成长中的一件事》,“事”是写作的中心,“我”指出了写作对象,“一件”限制了事件的数量,“成长”规定了写作内容,只能写使我思想成熟的一件事,如果把“成长”理解为“长身体”则差之千里了。

  除了推敲题目中词的含义外,还要把握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3、不会根据题目确立中心思想怎么办?

  在命题作文中,有的文题就规定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该是什么,我们就要依据文章题目来确定中心思想。

  例如《我们班里的新气象》一文,题中“新气象”要求小作者抓住学习、文体活动、生活等方面的点滴,写出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互帮互助等,表现班级气象之新,同学们思想境界之高,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根据题目确定中心思想时,首先要准确判断文题中体现文意的词。一般说来,能体现文意的词语都是题目中的题眼。

  4、不会选材怎么办?

  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构成文章的材料,是一篇文章的物质基础,文章的主题要靠这个基础来体现。

  材料对写文章既然如此重要,那么,社会生活中的材料浩如烟海,我们自己积累的材料也很多,什么材料才能写进文章中呢?选材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要围绕主题选择材料。选材的主要依据是主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主次。能够最有力地表现主题的一定要选,要详写;对主题有一定表现力的,是次要材料,要少选或不选,选也要略写;与主题无关的不选。

  (2)要选择典型材料。典型的材料,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充分说明问题的材料。它具有普遍意义,能深刻、有力地揭示事物的真相、特征,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3)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所选的材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生编硬造的,或个别的、偶然的`现象。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表现在三个方面:材料新鲜富有时代气息的;如不是新鲜的也要别人没有或很少用过的;或改变角度,写出新意。

  5、不会组织文章结构怎么办?

  所谓结构指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要写出一篇成功的好文章,就要在文章的结构设计上下一番大功夫,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要想让人看明白,一定要条理清晰,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思路就是思考的线路,给文章布局,首先要考虑顺着一定的思考线路。

  (2)安排详略得当,充分表达主题。详略得当是作文一大重点,应该详写之处如果不详,就不能够突出要表达的中心主旨;应该略写的地方省略不得当的话,会让人感到冗长枯燥。详写就是要把最能表现中心主旨的材料写详细,写突出,写具体。而略写是把跟中心思想有些关联但又不是重点内容的材料写得简洁明了。

  (3)形式要创新,使文章生机勃勃。首先,要巧妙地使用题记,明确文章的主旨,设立悬念。其次,要把后记精彩地补充完整,这样就可以使文章的情节充实、完整,又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

问题解决方案7

  建筑工程过程复杂需要有效的管理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建筑耗时过长需要扎实的管理来做到对重点的突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快速提升的今天,建筑行业对科技和管理的依赖性正在增加,良好的建筑管理工作成为保障建筑行业社会与经济价值的有力保障。新时期,受到市场冲击和行业竞争的双重影响,建筑管理工作正在发生着基础、重点、内容等环节的重要改变,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出现了对建筑管理工作的新问题和新矛盾。要以建筑管理存在的体制、意识、发展等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建立建筑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机制,在优化建筑管理人才成长与培养体系的同时,促进安全意识在建筑管理的提升与培养,做到对建筑管理工作核心价值和持续发展的全面体现与促进。

  1当下建筑管理工作中典型性问题

  1.1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机制具有显著的计划经济特点,很多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范在建筑管理体制中并没有体现,这就会使建筑企业丧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进而失去合理而科学的决策能力,导致建筑管理工作的缺失,最终形成建筑企业效益的下滑和长期发展能力的丧失。

  1.2人员素质不高

  人才是建筑企业和建筑行业的根本,一个优良的企业一定是高层次人才高度集中的组织,也一定是人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和施展才能的单位。从当前的建筑人才市场上看,整个建筑领域对于人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和管理机制不合理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建筑企业急需专业性、实用性的高层次人才,而对于人才的各种合理需求又不能给予合理地满足,一些建筑企业甚至违规聘用素质和能力低下的技术人员来替代高层次人才,这使得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质量不能够得到充分保障。此外,很多企业钟爱采用外聘人才的方式,而忽视了本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这会使建筑企业失去对内部人才的吸引力,进而容易形成人才的流失,最终受到影响的只能是管理和培养机制不健全的建筑企业以及整个建筑行业。

  1.3安全意识不强

  我国建筑领域的安全事故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不但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效益,还为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安全意识淡薄的主要产生原因有:一方面,在成本和投入的影响下一些企业忽略安全生产的规范,片面降低建筑生产和管理的主要成本,不按安全操作的规范和流程进行建筑施工和工程作用,这会出现安全隐患的增加,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建筑施工难度增加的前提下安全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当前建筑施工的复杂程度和危险程度正在呈现倍数增长的情况,而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对安全予以应有的重视,而是沿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这会造成在复杂的建筑施工中和困难的项目建设里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进而出现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

  2解决建筑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2.1建立市场化的建筑管理体系

  在建筑管理工作中应该以管理者和决策者为重点,建立建筑管理的体系与机制,使建筑管理的各项工作有落实的基础,让建筑管理具体问题有贯彻的可能。应该结合建筑管理人员的职业成长,推进建筑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培养工作,将每位建筑管理人员看做是可发展和可进步的主体,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的建筑管理团队。要发挥体系的领导与监督作用,以监督来促进建筑管理体系的全面落实,掌握建筑管理的方向和要点,突出建筑管理的环节、细节与重点,进而确保建筑工程在落实质量、进度的基础上,得到更为科学的控制和管理。

  2.2促进现代化建筑管理人才的培养

  要树立建筑管理人员的正确发展与成长观念,以建筑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为突破口,以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培训机制为平台,通过有效奖励和多重促进的措施激发建筑管理人员自我成长的积极性。要加大建筑管理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敢于在培养工作中增加资金、技术和政策的投入,真正使建筑管理人员走向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道路,做到对建筑管理工作发展人力与资源上的支撑。

  2.3提升建筑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建筑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建筑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要在建筑管理工作中随时随地保持对安全的重视。应该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与认知,落实建筑管理工作中安全方面的要点,通过有效地预防和严格的管理实现建筑总体的安全。应该针对建筑管理工作的实际对安全问题展开全面的治理和强化工作,通过宣传教育落实建筑管理安全工作的方针与正常,以严格的测评与考核强化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做到对建筑安全的本质性把握和保证。

  3结语

  建筑管理工作的深化走市场化和科技化的道路,要以开发建筑管理的潜在价值为基础,从系统上推进建筑管理的持续发展,使建筑管理的细节得到全面地提升和更新,最终实现建筑管理对行业发展的不断促进作用。文章的最后要强调建筑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筑管理人才是具体工作的领路人,应该以长期的眼观从行业需要与具体实际工作出发,建立建筑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机制,为建筑管理人才的持续成长提供基础,进而实现建筑管理工作对行业、市场和发展的适应。

问题解决方案8

  问题一:培训资源不足

  解决方案:

  1、与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机构合作,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和研讨,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

  2、建立校内培训资源库,收集并整理一线教师的优秀教案、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为教师提供资源分享和交流的平台。

  3、利用信息化技术,例如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开设在线培训课程,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增加培训资源的覆盖面。

  问题二: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

  解决方案:

  1、定期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结果调整培训内容,确保培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组织“导师制”或“师徒制”,由资深教师担任导师,帮助新教师将培训内容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培训成果的转化率。

  3、引入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的培训模式,让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问题三:培训效果评估不准确

  解决方案:

  1、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包括培训前的教师需求调查、培训中的反馈机制以及培训后的成果评估等环节,全面评估培训效果。

  2、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教学观摩、教学成果展示等,综合评估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和教学改进意识。

  3、通过定期跟踪和回访,了解教师的学习成果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评估培训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问题四:培训时间与工作安排冲突

  解决方案:

  1、根据教师工作时间表,提前规划培训时间,避免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或会议安排冲突。

  2、灵活安排培训形式,例如将培训时长分散到每周的不同时间段,或利用节假日组织集中培训,以方便教师安排工作和学习。

  3、利用周会或教研活动的时间,将培训内容融入其中,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通过以上解决方案和措施的实施,可以解决教师培训研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问题解决方案9

  一、问题解决方案: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性

  解决方案:建立个性化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特点,提供具有前沿性和实践性的培训内容,并加强与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的结合,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际性。

  2、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解决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如小组讨论、教学观摩、实践操作等,增加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教师参与实际教学活动,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培训时间和地点不合理安排

  解决方案:根据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确保教师能够充分参与培训,减少对教师工作的干扰。

  4、培训评估和跟踪不到位

  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师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同时跟踪教师培训后的`实际教学效果,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问题解决措施:

  1、加强培训需求调研

  在安排教师培训之前,进行全面的调研,了解教师培训的需求,根据需求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形式

  除了传统的讲座式培训,还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学观摩、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增加互动和实践环节,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

  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避免对教师工作的干扰,确保教师能够充分参与培训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4、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

  建立培训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师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同时跟踪教师培训后的实际教学效果,以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

  5、 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

  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例如开设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授课等,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问题解决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为强化常规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顺利实现高一新生由初中到高中迅速转变成长的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二、常规督导工作小组

  组长x副组长x

  成员全体班主任xx学生会成员

  三、督导内容

  系列一:教学常规早读上下班集备上课辅导学案及练习

  系列二:学生管理饭前早读饭后自习早间操午休晚就寝纪律卫生

  四、流程及分工

  系列一:教学常规

  1、签到:上午8:00前下午:2:10前

  记录迟到人员制止代签人员

  检查人:x

  2、上午、下午抽查办公情况

  每天检查两次,记录缺岗人员,记录办公质量,检查办公室卫生。

  检查人:x

  3、上课候课情况和拖堂情况,

  每天检查两次,记录上课迟到和拖堂情况。

  检查人:周一、周五x周二、周三、周四x

  4、每天检查教案和小集备情况。

  记录教案书写情况,记录小集备人员及集备质量。

  检查人:x

  5、晚自习安全值班情况记录迟到和缺岗情况。

  检查人:周一、周五x,周二、周三、周四x

  6、学案和练习要求

  学案制作和练习题命题按操作规范进行,有命题人和审题人署名,大练习每练必改,每改必须统分。

  检查人:x

  系列二:学生管理

  1、早读6:30后检查班主任到班情况,记录并通报表扬。

  检查人:周一、周五x,周二、周三、周四x

  2、早(间)操:

  要求全体班主任和年级组成员到操场,上操人数齐,口号响亮、步伐整齐,宣誓有力。

  检查人:x和学生会成员。

  3、宿舍:

  午休、晚就寝检查按值班要求,另有附表。另外每周检查一次宿舍卫生和内务。

  检查人:x和宿管员。

  4、纪律、卫生:

  每天由学生会按值班要求检查记录。x督促

  5、教室节能和室内张贴物

  要求光线好及时关灯,室内张贴物张贴整齐有序。由个班团支书负责,x检查

  附表:寄宿生安全检查表

  时间组长成员记录

  说明:

  1.查岗时间午休:12:40-1:10;晚就寝:10:00-10:30

  2.周五晚、周六晚、周日午休分别有对应值班教师检查;周日的'晚就寝由周五的值班的教师负责检查;其余时间提倡班主任到岗检查

  3.检查人员职责:负责按时检查所有班级学生到宿舍情况,记录教师记录学生情况(含请假),签到时交到年级组

  4.班主任确实有事找人替换需经组长批准方可

  注意

  1、女班主任老师分组对女生宿舍的午休和晚就寝进行检查。

  2、班主任除规定值班时间必须准时到位外,每周午休和晚就寝至少各再检查一次。以签到为准。

  3、午休和晚就寝签到地点在宿管室。

问题解决方案11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都在进步和变化之中,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而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得更合理,培养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基本操作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是从事成本会计教学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成本会计是现代会计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成本为核算对象的一门专业会计学科,是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一、成本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理论式的,教学方法还是灌输式的,因而很难适应现代会计教学需要,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会计》教材编排,不利于学生掌握产品成本的形成和计算全过程。

  《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和结构特点,使学生学习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时,重点放在掌握单一费用归集和分配方法上,而对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环节不加重视。另外,讲解成本计算方法时,所举例题不能直观反映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学生不能清楚地看到完整的案例。所以,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形成的流程,就是学生掌握产品成本的形成和计算全过程。这是《成本会计》教材编排上的一个难点。

  2.教学过程只能局限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组织形式过于简单化。

  课堂教学过于简单,老师只能在教室所在的小小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成本会计教学。学生学习范围只局限于课堂,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脱钩,不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和社会上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的实际业务和岗位相联系。

  3.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进度安排上,不能按学生实际合理设置,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进度安排上,教师一般按学生平均水平安排教学计划的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不了部分内容,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时间一长就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情绪;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为他们悟性较好觉得内容相对简单,学习主动性降低,不利于这部分学生潜能的发挥,不利于因材施教。

  4.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掌握,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表格很多,教师讲课很不方便。因为成本会计主要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钩稽关系反映成本核算流程,而这种数据前后来龙去脉的关系主要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由于表格理解相对文字理解更“抽象”,而教师受课时和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成本表格按逻辑顺序在黑板上绘制并讲解,只能单纯从教材中寻找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的理论依据。因此,学生听起来单调乏味,不利于知识点掌握,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何实现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通过该门课程学习,学生领会成本会计的思想精髓,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是从事成本会计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下面就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师资培训。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如何在教学中将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生产技术不断变化,生产组织和管理相应发生了变化,因而成本会计的核算提出了新要求。虽然成本会计中有许多已经成熟的理论,但是,成本会计体系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并提供与生产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关性、可靠性的信息,这些是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应当解决的问题。而且教材比实际滞后,是否可以吸收与借鉴各种成本会计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编著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是我们应关注和探讨的。

  在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上,我们有必要在理论知识体系的指导下更重视实践。在成本核算上不断学习企业先进经验,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适应这种需求。所以学校在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拘泥于传统成本会计内容,而应着重培养具有较为全面成本会计知识,较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应鼓励任课教师在对成本会计教材的讲授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别补充或调整,同时参考其他相关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中可接触到大量内容更全面系统的案例及反映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和综合题,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了讲好成本会计这门课,教师应从各种渠道了解现代产业的.实际情况及成本会计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建议学校和企业联手,增加年轻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不脱节,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和启发式教学。

  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针对成本会计的不同内容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讲授方法。

  比如在介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时,先向学生详细介绍常用的分配方法,如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等。为了使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易理解的知识,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以一个企业为例子,分别给出对分配结果的不同要求,将各种方法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地一一介绍,再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这样,学生能系统地、完整地掌握不同分配方法,并启发学生思考各种方法提供信息、计算的结果有何异同等相关问题。

  在讲解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时,必须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先由教师介绍与成本计算有关的成本概念和计算流程,然后举实例,让学生(或学生小组)对每一个例题进行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有错误,或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再由教师指点讲评。这样既可启发学生思考,又调动学习积极性,避免学生缺乏主动分析思考这类问题的不良习惯。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的许多内容都是通过实例讲解的,而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一个人讲,是典型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学生听了几节课后,就会感觉头脑发胀。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会出现为难情绪,发现这样的趋势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并举例讲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同时向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建议。如课前做好预习,课上把学生分小组,组织课堂讨论,“以好帮差”。这样教学的好处是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从事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这种课堂讨论方式若要收到较好的效果,小组学生数不宜过多,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3.制作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效果。

  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上。不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程序基本是相同的。整个操作流程实际上是成本核算基础部分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然后将这些生产费用最终分配给某产品,构成该产品的成本价。为了更清楚地讲解成本计算过程,制作成本教学资源包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可系统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及成本计算的有关步骤,更突出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数据起点从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归集开始,一步一步反映要素费用如何形成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的讲解。这样对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数据的来龙去脉就可以讲清楚,使知识结构前后连贯且成体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可采用下拉式菜单教学法学,这样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便于理解和掌握。

  4.加强学生对不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实例练习。

  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单靠教材中提供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远远不够,因此,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查找企业有关成本会计资料,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及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产品计算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设一个虚拟企业编写出对应成本核算习题,按实际业务操作流程用资源包形式让学生预习,让学生了解成本核算流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再结合实例让学生把主要三种成本核算方法融会贯通地综合运用,形成有自己特色的 “校本习题”,这样才能比较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5.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介绍成本会计新理念。

  为了和国际会计制度接轨,许多企业对其经营方式做出重大变革,这些变革为成本会计创造了新的环境,产生了一些成本会计新理念。会计专业学生应有所了解,但是,根据中职学生实际情况,成本会计课程在有的学校只安排80学时左右,由于学时所限,成本会计只能讲解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三种主要成本核算方法,对于成本会计领域内的一些新思维、新方法,如房地产业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成本会计课程中无法得到详细讲解。笔者认为对这些内容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在校学习阶段简单介绍现今成本会计发展趋势,鼓励感兴趣的有能力的学生自学;二是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在校外进入不同行业特别是工业企业实践成本会计的新理念。

  总之,要想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热衷于自己的职业,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专业计划,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总结—提高,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使教师适应当前创新教育观念,在教与学之间不断寻找突破点,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主动去学、高兴去学,学有所成。

问题解决方案12

  众所周知,处理好人际关系在职场中非常重要,但很多职场人士都被这个问题给困扰。

  1、冷漠

  冷漠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这种人可能是出于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觉得“酷”才是自己的.个性所在,还有可能出于内向型性格。这种人失去了认识别人的机会,也失去了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机会。

  解决方法:见到同事要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问好;主动与同事进行沟通交流;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要关心同事,爱护同事,尊重同事,理解同事。同事与同事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

  2、嫉妒

  杨东认为,嫉妒是否会给人际关系带来致命影响,在于这种心理是不是表现在行为当中。要是只在心里想想,是人之常情,真要被人察觉,也可以坦然承认、自我解嘲一番。要是发展到加害、中伤他人,那么就可能成为“过街老鼠”。

  解决方法:厚道做人,在与同事的交往中,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同事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同事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3、封闭

  每个人都会偶尔想关起门,把嘈杂挡在门外。“如果过于封闭,会变得孤单甚至自闭。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都会迅速老化,失去竞争力和吸引力。”杨东说。

  解决方法:主动与同事进行沟通交流,多参与公司的集体活动,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4、自我

  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打小报告、给别人的业务使坏甚至中伤他人的名誉。杨东表示“自我为中心”会因为损害他人的利益和尊严为职场不容。

  解决方法:多跟别人分享看法,多听取和接受别人意见,这样你才能获得众人接纳和支持,方能顺利推展工作大计。

问题解决方案13

  前言

  目前,我国的各项建设都在飞速的发展,在建筑工程行业,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施工前需要做的重要准备工作,该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率,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对工程的质量来说,做好地基设计和岩土勘察工作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建筑也在该项工作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因为我国的建筑行业起步较晚,所以在技术和经验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使地基设计和岩土勘察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进而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对地基设计和岩土勘察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完善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1 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的概述

  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是从地基设计角度,另一个就是从岩土勘察角度。

  1.1 从地基设计角度

  从地基设计角度,结合建筑物实用的功能,还有建筑的整体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建筑物的规模和特征等地基问题作为依据,可把地基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根据我国颁布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可将地基设计划分为甲、乙、丙三个设计等级。像一些工业的建筑,还有一些层数比较多,较高的,体型较为复杂的比较适合用甲级地基设计。而一些建筑物是甲级和丙级之外的,或者是基坑工程,则比较适合乙级地基设计。而对于一些七层以下的轻型或工业建筑物,要求的基坑和周围的条件较简单的建筑物要选用丙级地基设计。

  1.2 从岩土工程勘察的角度

  工程中的岩土勘察工程就是根基施工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地基设计的要求,对项目当地的环境特征,地质条件以及岩土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然后详细的编制勘察结果,在项目中地质的调查和测绘,现场的检测检验,原位和室内测试还有取土试样都要做好,因为实际的勘察内容多集于此。其中通常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来评价工程地质条件,还要对各个阶段的勘查内容做出报告,勘察的过程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比如:对项目的是否可行性研究,工程的预可行性,具体施工图的设计,对勘察内容进行补充,实际的勘察阶段,工程的设计初期阶段。

  2 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中所出现的常见问题

  2.1 准备工作不足

  当前,因为工程进度较紧迫的原因,使很多工程往往在准备工作还没做好的情况下就匆匆开工,给施工带来了比较不利的影响,下面来分析以下这些准备不足的方面。

  2.1.1 重要性的刚要文件不足。在勘查中必须要有的文件和有关部门编制的没有对外发布的文件统称为重要的刚要文件,往往在这些好没有进行研究的情况下就进行勘察,导致了勘查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忽略了很多比较重要的信息,对后期的施工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1.2 前期收集的资料不足。往往因为管理者自认为对施工现场比较了解,因时间问题无法收集更多的资料便利用就近项目的资料来进行分析,导致对区域地面的认识不够和施工场地的地质认识不够,使在勘察中因收集的资料不足出现很多的问题。

  2.2 调研报告和设计文本单一化

  当前,地基设计和岩土勘察工程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例如,过于形式化,比较注重于一些相关的流程和报告会,请专家审查也只是形式,而对撰写勘察报告和修改后期意见则不重视,无人监督后期的修改工作,意见根本没有办法落实,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够全面,不够详细,给后期的施工带来影响,如果这类问题不解决,后期施工将无法正常进行。

  2.3 制度和操作习惯较欠缺

  2.3.1 人员的因素。工人的文化素质较差,导致勘察设备操作不规范,而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限制也会导致操作不规范。

  2.3.2 场地的因素。在勘察过程中,因为场地限制的因素,导致勘察使测量数据不准确,给后续设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带来影响,从而影响了工程后期的质量,还有重点区域的勘察被忽略,也可影响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2.3.3 规划不全面。比如,采取了保守的方式来设计勘察的报告,没有办法可以准确的预测,从而造成了成本的提高,当然这是没有必要的。

  2.4 部门之间协调差

  地基设计与岩土勘察工程不在一个部门的工作,它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而两个部门的人员不能经常见面,导致不能同时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两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导致设计部门的人每天在闭门设计,勘察部门的则天天外出勘察,只是靠中间人员进行传话,使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出现了偏差,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浪费了没必要的时间,两个部门没有做好衔接工作。比如:设计部门的地基设计人员不了解勘察现场的情况,对实际项目的空间分析能力基本丧失,而勘察部门的勘察人员则没有把地基设计时所需要的重要信息的勘察进行处理,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思想进行勘察,这些错误现象的产生,使地基设计与岩石勘察工程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完善,这些问题加在一起可真是后患无穷。

  3 解决方案的分析

  有了问题就得有解决的方案,接下来我们针对以上的一些常见的问题来进行策略的分析。

  (1)建立规章制度,首先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等相关的文件,还要建立审查的制度,对每一项工作做出监督。而针对规范性的制度和操作习惯的欠缺,准备工作的不足,还有撰写调研报告和设计文本的单一化这些问题,要提出应有的解决方案,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审查制度,建立这些制度时还要有专门的人员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地基设计和岩土勘察工作进行前组织两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要保证信息传输无障碍和信息的准确度,还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两部门定期的交流,组织设计人员去勘察场地,或者可以让勘察人员亲自去设计部门,还要组织专家进入实际的工作中,不要把审查工作当成一个形式,审查工作过后,要有专人对报告进行修改,并书写意见和建议。(2)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人员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主体,施工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工程施工的质量,但是结合所有包括地基设计和岩土勘察人员的具体表现,这些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是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聘请专业的导师定期的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来提高业务质量,还可以让勘察人员以老带新的形式对勘察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过后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测。(3)重视施工区域性的研究,建筑工程一般面对的都是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所以地基设计人员和岩土勘察人员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其地形的特点,还有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区域的地质条件,以此选择科学合理的地基设计和岩土勘察的方式。使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迅速的发展,而工程的质量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事情,综合以上所述我们知道了地基设计和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并对我国在该工作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地解决方案,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地基设计部门和岩土勘察部门要把工作协调好,注重人才的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使我国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马江.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用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化工贸易,20xx(34).

  [2]刘敏.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xx(14).

问题解决方案14

  摘要:在全球经济未见明显好转的形势下,独立学院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员就业理念等六个方面来努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独立学院;就业

  众所周知,浙江省是全国非公有制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同时,浙江省也是外贸依存度极高的省份。然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有蔓延局势,波及我省实体经济,致使我省大批外贸中小企业局势趋紧。在此经济形势之下,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却是年年攀升,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作为社会认可度尚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用人单位尚存在就业歧视的独立学院毕业生来说,当前形势对他们的就业无异于雪上加霜,独立学院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引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对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和体制完善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母体学校)教育资源,采用民办机制运作的本科高等学校,其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学院的发展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从浙江省现有的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日趋完善的用人标准;

  二是独立学院社会认知度不高;

  三是独立学院就业队伍年轻,缺乏实战经验;

  四是学生就业心理存在误区,缺乏就业紧迫感。

  二、独立学院就业工作探索

  针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高校可从以下几点出发加以解决:

  (一)转变观念,明确思想,办出特色

  将大学生的就业和教学改革相结合,独立学院应利用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及培养目标,减少毕业生的就业困难。独立学院的特色在于人才培养目标是介于学科性和职业技术型(技能型)之间的“本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与普通的本科学生比,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与高职学生比,有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和一定技术革新能力,综合了二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使毕业生能够在本已供大于需的经济危机情况下的人才市场上“适销对路”。

  (二)树立“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就业工作理念

  “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就业工作理念是指以学校就业职能部门为主体开展工作,充分利用教师、家长等社会资源,多方位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让人人都来关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让人人都明白当前经济形势下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形势严峻,从而形成“上下互动、专兼结合、内外并举”的就业工作体系。

  (三)加强教育和引导,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当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大中城市人才竞争更显激烈,而广大基层却仍然没有满足经济建设所需的人才需要,大学生仍然有广阔的空间施展用武之地,我们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支持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省内欠发达地区、服务社区农村。

  (四)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广辟就业信息渠道

  针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独立学院应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相关领导率领科技人员走进企事业单位,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科技难关、渡过危机时刻,从而反哺学生就业。

  (五)加强创业教育、创造就业品牌

  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努力创建就业工作新品牌。当前经济形势下,学生创业是学校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至今为止,已有很多高校设立了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其中大多数运营情况良好。“择业不如创业”已经成为现在大学毕业生中最为流传的一句话。为此,学院应多管齐下,积极支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孕育出一批带有自己学院标签的企业家,以创业带动独立学院学生就业。

  (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就业工作注入动力

  学校应针对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或班主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就业工作奖励机制。如毕业生就业率以一个基数为标准,学生就业人数每增加一个点,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对于学生离校之前就业率达90%以上的单位或班级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还可以在评选先进时,优先考虑在就业工作中表现出色的相关工作人员。这种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就业氛围。

  在当前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之下,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独立学院的发展时间较短,不可能像其他普通高校一样形成有影响的教育品牌。学生在选择独立学院时,就业率越来越成为他们考虑的第一因素。独立学院只有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中占据主动,体现优势,提高生源质量,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4号).

  [2]教育部.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xx]21号).

问题解决方案15

  1、以慢酌客老张20多年的营销实战、咨询、培训,和近三年的创业实践经验表明:适合东方人的管理机制是“阿米巴经营管理机制”——尤其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都出现了用工荒的时候。

  2、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只有一流的主管才会有一流的员工;二流的主管,只能拥有三流或不入流的下属。

  3、用人的基本原则,在于发挥人的长处,而不在于回避人的短处。

  4、很多人宁愿多付十倍的精力去创业,也不愿旱涝保丰收的上班,原因之一是创业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因此,老板对于高级员工的管理,除了钱、成就感,还要考虑高级员工喜欢的节奏是什么。

  5、管理制度的订立与实施,必须谨遵“制法从宽,执法从严”的原则。

  6、大企业不等于是小企业的放大,小企业更不是大企业的简单缩小。基于此,管理者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企业规模,规划组织架构,调整领导风格。

  7、管理者在接掌权位之前,应审慎的评估成败之机会,并且在接掌权位初期,采用合适的策略。

  8、组织存在的目的,在于促使平凡的人得已做出不平凡的`事——也就是创造综合效益,因此,管理者必须培养有助于创造综效的各种心态:效能重于效率,实质重于形式;重要的事优先于紧迫的事;最好的控制在于避免失去控制;受尊敬远比让别人喜欢重要;接受感觉上的差异。

  9、管理者要为下属份内工作产生的过错,承担连带责任。

  10、影响上司的两种基本策略:一是忠于上司,并且让上司感觉到你忠于他;二是荣耀全归上司。

  慢酌客的用户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各种解决方案:

  1、索取各种解决方案的合订本

  2、欢迎随时莅临慢酌客茶社,共享一段茶酒光阴,邂逅更多怀揣解决方案的人。

  3、进入慢酌客私塾,听慢酌客创始人详解各种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方案】相关文章:

问题解决方案11-03

问题解决方案05-15

物资采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05-16

问题解决方案(通用22篇)05-11

监督检查问题解决方案11-30

问题解决方案(范例15篇)05-15

[合集]问题解决方案15篇05-16

国企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论文06-15

车间现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