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通用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通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通用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师: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
它是什么数?
3.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2.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3.师:古人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一段就表示长度的一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一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下的不足一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4.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5.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6.师:你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7.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xx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3/5;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8.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下去我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和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学生答)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创作分数。
(1)操作。
师:现在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4.认识单位“1”。
师:利用手中的学具,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把4根香蕉、8块面包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师小结:
不管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条线段、、4根香蕉、8个面包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单位“1”,老师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单表示
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你能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5.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和学习,谁可以更准确地说说怎样才用分数表示呢?(两个学生讲后老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老师板书)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一做
2、师: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7里面有几个1?26呢?
分数也有自己的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62页。
3.找生汇报: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练习: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一部分练习。
2.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课件演示)
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1/5,你能猜出一共有几支吗?(5支)师:为什么是5支呢?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1/5,你还能猜出一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师小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平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一个分数时,一定要强调是哪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通用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
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
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读题,自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2.做第28页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策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要求学生说说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通过他们在交流中获得这些体验,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回顾策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里的数量关系,写出分数,并转化成比。或者写出比,再转化成分数。(这道题可以看作沟通数学概念之间联系,组建概念系统的练习,有助于问题的转化。)
2.练习五第2题。
根据已知的比或百分数,把线段图补充完整,要求借助线段图,把稍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探索原来问题的解法。(在线段图上可以联想到的数学信息越多,思维就越开放,问题转化的思路会越开阔,解决问题的资源也就越充分。)
四、课堂小结,提升策略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能合理选择,就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3题。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通用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2、例3,第39页“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的合理性,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假分数的意义,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
教学对策:
要以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基础,通过涂色的操作,使学生经历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里有几个1/4?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和1相比,谁大,谁小?
你能分别举几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吗?
你能再说说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特点吗?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3)判断。(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描点
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3、练习七第三题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课后反思:
结合具体的分类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安排比较合理自如,既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差异,又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教学中通过“放”与收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这一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授后小记
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主对两个例题中出现的分数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进而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非常顺理成章。
在此我还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验证一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数值与1相比的大小情况,学生发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这对学生以后分数的大小比较十分有利。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通用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通用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平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平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平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平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通用6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七上八下(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通用7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习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习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习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习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习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09-1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6-1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3-17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09-23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11-19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08-28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反思08-10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08-31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