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学设计(通用2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烧
荣;平舌音:菜
宿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草》教学设计2
【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弊端,就是“满堂灌”。一般的语文教师象“广播员”,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学生听得恹恹欲睡。好一点的语文教师象“相声演员”,口若悬河,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其共同点是,把一篇课文,掰碎了,嚼烂了,喂给学生,而学生却不会自己吃,吸收能力,消化能力都很差。这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启发式不等于提问式、问答式,关键在于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逐步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解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是怎么写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教案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细致分析,整体把握,一定要避免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得要领。第一部分要详讲,第二部分可略讲。
【导语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解题思路】
首先,看看这个题目有没有主语?
(省略了“我”)
其次,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我”的活动范围在哪里?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再次,想一想,作者会从哪几个方面去写。
(找几个学生回答)
从题目的示意中可以看出三点“可能”:
第一,可能告诉我们百草园是怎样的一个园子,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第二,可能告诉我们三味书屋是怎么样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在那里学习情况如何;
第三,还可能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样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我的老师》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写作者小时候的事情,时代背景有何不同?
(一个是解放初,一个是清朝末年)
【朗读设计】
1、范读。
(如有录音带就放录音带)
2、指名几个学生分别朗读。
(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3、体会上面的猜测对不对,以加深对审题的认识。并思考如下问题:课文分为几部分?你对“百草园”的印像如何?
(朗读完后,找几个学生回答。对第二个问题不要求答案一致。)
【讲读设计】
一、分析“百草园”部分
“百草园”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荒凉的园子,似乎连花也没有一株。但是,我们读了以后并不觉得荒凉,而是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百草园”?
(1~8)
2、从哪些方面写的“百草园”?有什么变化?
(按四季变化来写,先写春、夏、秋季,后写冬季)
3、第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开门见山点题。
为什么用“相传”二字?
(不肯定,可能是小孩子自己取的名字)
为什么会卖?
(因为他家后来破落了,一家人离开了故乡)
“那时”、“现在”两个词,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时代的变化)
那时──,我的乐园;现在──野草。
“似乎”与“确凿”连用,不矛盾吗?
(真不相信,“我的乐园”怎么只有些野草呀?!所以作者用了“似乎确凿”。越是不相信它有这么大的变化,越是说明“我”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怀念。)
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为何“却是我的乐园”?下面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乐园”的。
4、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春、夏、秋季的百草园的?(2~8)写了些什么?
⑴先朗读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中心句是什么?
(单是……无限乐趣。这也是本文的“文眼”所在。)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变化?
“不必说……也不必说……”
(略写,但很生动)
记叙的次序和方位怎么样?记叙的对象又有什么区别?
“不必说”:方位──地面上。次序──由低处到高处。对象──植物。
“也不必说”:方位──空中。次序──由高处到低处。对象──动物。
“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是什么语法成分?
(定语)
“鸣”是什么用法?
(动词作形容词用,作状语)
动词跟名词的搭配有何特点?
(非常恰切:鸣蝉──长吟;黄蜂──伏;云雀──窜)
本段着重写的是什么?
(泥墙跟──无限趣味。紧扣题目)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点带面,局部代表全局,整个百草园更是──趣味无穷)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趣味?
(动物,植物,我的活动)
“低唱”、“弹琴”是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在泥墙跟一带的描写与前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插写了“我”的动作)
写这些有什么好处?
(少年的“我”对大自然里的东西的热爱)
有什么特点?
(细腻的动作描写:翻,按,拔,摘)
你读了这一段是不是觉得有趣?再读一遍。
⑵第三自然段是过渡,承上启下。
⑶第四、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听长妈妈讲故事和得到的教训)
⑷第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我”的心理活动)
“觉得做人之险”是他小时候的想法吗?
(不是,是指1926年的黑暗时代,鲁迅所处环境的险恶)
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何深意?
(实际上是用“旧事”来讽刺“时事”,向敌人猛投一枪)
5、冬季的百草园怎么样?
(比较的无味)
真的“无味”吗?
(不下雪就无味,下雪就有味: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着重写捕鸟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
第七自然段写的什么?有什么特点?
(捕鸟的经过)(动作描写)
哪些词描写捕鸟的动作?
(扫开,支起,撒,系,牵着,走到,拉)
这些动作能否颠倒?
(不能。因为它是捕鸟的连续性动作)
捕鸟是否有趣?
(再读一遍)
那么写百草园突出了什么特点?
(有趣──乐园)
第八自然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润土的父亲)(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劳动者的智慧的崇敬)
二、学习“三味书屋”部分
1、朗读这一部分,并思考:这一部分主要是写什么?
(读书生活)
2、第九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要去读书了)
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
哪些词句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
“不知道”表明什么?
(小孩不懂事)
“最严厉”表明什么?
(封建时代书塾令人生畏,对儿童没有吸引力)
三个“也许”和两个“我的”表现了什么?
(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正反映了“我”对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热爱。)
3、第十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校,环境──竹门,匾,画)
这些陈设使我们有什么感觉?
(陈设古旧、气氛沉闷、冷清)
突出写这些有何用意呢?
(这样一个环境,正好和百草园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越是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古旧,气氛沉闷,就越是突出了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你觉得那里的学习生活会怎么样?
(很枯燥,很单调)
4、第十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老师和我的态度)
5、第十二──十六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习情况)
学习方法怎样?
(极其死板)
学生向老师提问题,老师是什么态度?
(很不高兴,有怒色)
教师的态度说明什么?
(这是对封建学校学习方法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学习方法是极其死板的。)
学习内容是什么?“只”表现了什么?
(非常单调)
学习内容说明什么?
(无用、乏味、难懂、庸俗)
6、第十七──二十三自然段写什么?
(我在学校的表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做些什么?
(一是到后园里玩,一是画画儿)
作者写这些是什么意思?
(对这种学习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描写后园用了哪些动词?
(爬,折,寻,捉,喂)
7、为什么要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放在一起写?
(互相映衬,鲜明对比)
三、讨论
为什么作者把一个荒凉的园子写得这么生动有趣?
(鲁迅在这篇有名的散文里,以生花的妙笔,充分地描绘了自然的乐趣,把一个荒凉的普通的百草园写得花团锦簇,有声有色,刻画了天真无邪的儿童心理,所以特别能够吸引人,特别感人。)
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任何人写文章都是有感而发。这篇文章里,鲁迅表达了酷爱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封建教育的憎恨和批判。)
【写作训练】
1、请把“菜畦、石井栏、皂角树、桑椹”分别写一段话,要突出“趣”字。每组写一种,集体讨论,派代表上台发言。
2、记一次春游或秋游(题目自拟)。
《草》教学设计3
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新一轮课改。所以在教学《小草》一文前,我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认真看了参考书,进行疏理,弄清大体思路后,融入自己的思考。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整节课中,学生学习较为积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这一课伊始,我出示课件小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然后引出,小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植物,但为什么人们喜爱它,赞美它呢?引出课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急于学习课文的内容,通过自由读,检查字词,学生接读课文,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再扫读,想围绕小草的特点和品格,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在书中找到四个方面。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小草呢?这样设计,为下文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接下来,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小草的第一个特点,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找到赞美小草的语句,我指导朗读后,学生更进一步带着情感体会到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从而引出作者在这段中运用古诗开头,赞美小草。 因为3、4、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和第2自然段相同,所以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同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成了学生的主人。学生汇报后,解决了自学中应该明确的问题。联系词句加深理解,了解了引用古诗的意思。最后带着感情来品读课文。这样以扶学到自学的方式,学生很好理解小草的高尚品质,并且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然后,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像小草那样默默奉献,回报社会。小草除了这些品质,还有哪些优秀品质,从而拓展延伸学生思维。
最后,请同学们看板书,回顾全文重点,同时师生一起分析,文章结构其写作特点。让学生看课题,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小草,学生各抒己见,我提出殷切希望,孩子们努力成为祖国大地上一棵青青的小草。我推荐相关的文章《野草》。在音乐《小草》中,感受小草的美及优秀品质,结束本课。
纵观整节课,有得有失。我想教师做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再放些。自己说得有点多,应该更多的给学生思考时间。听了领导们的指导,受益匪浅,在各种读中,不应流于形式,应该让每一种读,让学生入心,同时带着有效、有价值的问题去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草》教学设计4
《草》教学设计。
【导练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导练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导练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录音带。
【导练过程】
一、初读阶段
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野火也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
(出示草原图)
师: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草。
板书:草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先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
(出示问题,教师读一次)
⑴ 课文是怎样写草的?想想每句写什么?
⑵ 联系课文内容,想想“离离、枯、荣、尽”的意思。
⑶ 文中哪两句诗点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交流初读情况:
⑴ 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次,看看怎么样?
(出示课文内容)
⑵ 学生评议,教师正音后听课文录音。
⑶ 现在,我们再来学着录音朗读。
师:《草》这首古诗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同桌互相讨论,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二、深读阶段
1、做练习题:
⑴ 完成练习题。
(出示练习题后,教师明确要求)
⑵ 评讲。
(逐句评讲,统一答案)
⑶ 评讲后学生自由朗读一次:
师:现在,我们再来细心分析诗中每句话写什么?
2、具体分析诗意和字词义:
⑴ 齐读“离离原上草”。
(软件出示)
⑵ 问:
① 课文写的是哪里的草?你从诗中哪一个词知道的?
②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
(引导学生看图)
(又高又密,非常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③ 诗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野草茂盛的样子?
(“离离”就是又高又密,非常茂盛的样子)
④ 让一两位同学说出诗意。
⑤ 指导朗读:
师:第一句诗主要写出了草原上野草茂盛的样子。读的时候,“离离”读重一点。
⑶ 师:这些野草有什么生长常规呢?诗中又是怎样写的?
(让学生回答)
① 指导朗读:“一岁一枯荣”。
“一岁”是什么意思呢?
(一年)
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
师:请你们告诉我,一年四季野草的生长情况一样吗?
(软件出示:春、夏、秋、冬图)
② 看图后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四季的野草的生长情况。
③ 看了图片,野草长得最茂盛的是哪一个季节?枯萎是哪一个季节?
④ 师:现在谁把“枯”、“荣”两个字摆在相应的季节下面,并说说“枯、荣”的意思。
⑤ “一岁一枯荣”是什么意思吗?
(让一两位同学说说)
⑷
① 师:熊熊的野火燃烧起来了,草原上的野草会怎样呢?
(软件出示:燃烧图)
② 让学生说说;
野火烧去了野草的茎和叶,埋在泥土里的根是烧不掉的。
③ 教师画简笔画。
④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请读出有关的诗句。
(强调“尽”的意思)
⑤ 由于草根没有烧掉,所以草会怎样呢?并说出诗句意思。
(出示软件)并说出诗句意思。
⑥ 指名到黑板上把最后一句的意思画出来,并告诉大家所画的意思。
⑦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读的时候语气要高扬。
⑸ 师: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
(板书:非常顽强)
三、复读阶段
1、朗读全诗。
(分组朗读、注重情感)
2、背诵全诗。
3、巩固:
⑴ 做练习。
⑵ 评讲。
4、播放录音。
再次到大草原去领略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四、总结
学习了古诗《草》,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它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草》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能体会草塘的大、绿、美,能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智能目标:掌握朗读技巧,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调动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那些风景名胜?你们知不知道北大荒这块神奇的土地?现在,我将带领大家到北大荒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可爱的草塘。
2、播放课件,欣赏草塘的优美景色。
3、自由畅谈观后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播放展示激发学生对草塘的喜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草塘的可爱。
1、带着这样的心情放声朗读《可爱草塘》。板书课题:可爱的草塘
2、通过朗读我想同学们对草塘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能否用上“这草塘,真是啊!”说一说草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落,读一读,然后与组内成员交流你的读书感受。
4、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说的欲望。
三、精读品析课文第五自然段,感受草塘的大、美、绿。
1、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
2、展开想象,说说当你第一次走进草塘,你看到了什么?
(1)抓住学生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感受草塘的大、美、绿。
(2)体会文中比喻的手法。
3、这么美的草塘,你认为怎样读才能把它的美给展示出来?各小组讨论交流,选择一种你们最喜欢方式来朗读,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到班上展示。
4、全班展示,评议,指导朗读。
5、全班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塘的大、美、绿,入情入境朗读。
四、课外延伸:
第一次走进草塘,我们就能感受到它的美丽与壮观,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与大家一样真是万分的激动,那就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形式,如,高歌一曲、作首小诗、或倾诉、或背诵等多种方式来表达你满心的愉快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喜欢的学习方式。
《草》教学设计6
【教材重点】
1、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一定的顺序。
2、描写的语言形象、准确。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14个字,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训练:
初步学会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学情学法】
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阿杰研究表明,初一学生观察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比较肤浅,缺少精确性、概括性。培养初一学生的观察力,必须经常不断地向他们明确地提出观察目的和具体方法。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结构模式。读是学生感知教材;议是分析、理解、掌握教材;练是巩固、应用新知识,形成技能;讲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读、议、练,讲清规律。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串始终。
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依据心理学情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知识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课时】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指出学生在写景及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学会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这样既突出了本文的学习重点,又让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个思维定向,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介绍作家:
本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鲁迅的作品,所以很有必要介绍作者。在板书课题后,可结合注释①②,让学生指出掌握文学常识要记住几个要点。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学习文学常识的方法,要记住五个方面:名(作者原名、字、笔名等)、时(作者生卒年代或时代)、地(作者籍贯)、评(人们对他的评价)、作(作者的代表作)。这是本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第一个学习方法──掌握文学常识的方法。
3、检查预习: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给要掌握的生字注音,掌握14个字,落实本文 的字词教学目标。
二、阅读理解新课
1、读: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为下面的“议、讲、练”打好基础。
2、议、讲:通过分析第二段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解决教学重点问题。教师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启发、点拨,落实本文的能力训练目标。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设计如下问题:
⑴ 课文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是用什么句式把这些景物串联起来的?
⑵ 这些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选用了哪些词语?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描述的?
⑶ 这14种景物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和描写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⑷ 作者在景物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⑸ 为了表现儿童情趣,为了写出百草园的乐趣,作者在写景中写了几件趣事?
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落实本文的情感教育目标,使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起到思想教育的效果,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质和特点。
3、在讨论分析后,教师小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第二个学习方法──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4、最后齐读第3自然段,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复习文学常识及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熟读第2段,巩固前一课时的内容。
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著名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刚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小时内的遗忘速度很快,两天后就缓慢。一句话,就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巩固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必须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不致遗忘。
2、读、讲、议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让其他学生找出写捕鸟动作的动词,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教材内容。
⑵ 学生找出动词后,然后采取置换法加以对比,如把“支”换成“顶、撑、架”,把“撒”换成“放、摆、扔”,把“系”换成“扎、捆、绑”,把“罩”换成“盖、压、扣”。然后让学生细心品味,讨论对比,明确本文用词的准确性,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二。
讨论后教师可再设计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描写得这么准确?让学生明白,描写准确除了要有丰富的词汇外,首先取决于观察准确,鲁迅幼年时曾热衷雪地捕鸟,十分熟悉这一游戏,所以写得这样准确、简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3、读、讲、议第5段:
⑴ 齐读第5段,然后讨论“我”离别百草园的心情,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⑵ 教师总结归纳。本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节选,最后一段是从“百草园“三味书屋”的过渡段。因最后一段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学生理解较难,教师要予以重点讲解。
4、教师总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5、作业:
从形状、动作、颜色、滋味、声音等不同角度观察一景物,并把它描述下来。
《草》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对祖国边疆的神往和热爱,树立长大会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2.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自豪”、“清澈”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小作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师: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我们国家的最北端就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过去叫北大荒,现在叫米粮仓,我们课文中讲到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
1.生字要会读、会写,还要理解它的意思。因此,我们先来填写生字表,认识生字。
2.读准字音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发音特殊,只在小范围内使用,因此要特别记忆。
一字多音的字也要注意指导。
3.认识字形,正确书写生字。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但每个字的笔画都是有规律的,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
4.辨析字形,正确掌握字义。
字形相近的字很多。只有掌握了字义才好区别。请同学们做一组相近字填空练习,以掌握汉字。
(三)学习生词,正确理解词义。
1.查字典弄懂词义。
2.辨析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四)熟读课文,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篇文章是由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是按一定线索连接的,这线索就是分段的依据。学生们明确了分段的依据,分段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组合成篇的,这一点五年级的学生一般能够通过读书了解到,因为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叙事为主的文章大都依据事情的发生——经过——高潮——结果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有的文章有“高潮”就可分为四段,有的文章没有“高潮”就可分为三段。
教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是有利于正确分清段落的。
指导学生以事情发展顺序为依据分段。文章首先写到作者初到北大荒时的情景。接着写作者来到草塘以后,感受有所变化。再写通过小丽的介绍,作者对草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最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肯定能准确地划分段落。同时各段的段意也就自然地归纳出来了。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初到北大荒,觉得无聊,小丽要领“我”外出散心。
第二段:(第5自然段)“我”在草塘边上看到草塘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第6~13自然段)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特有的景象。
第四段:(第14~ 19自然段)“我”在河里逮鱼和看到清凌凌的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对草塘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五)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段意说明了每一段的内容,将每一段的内容以简练的话语连接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我”到北大荒,小丽向“我”描述了草塘四季的景象,以及亲眼看到草塘的美好景色,从而对草塘产生了深深眷恋之情。
(六)读课文,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为进一步分析课文做准备。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可爱的草塘》讲的是北大荒的事。过去的北大荒天气寒冷,人烟稀少,交通又不便利,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长期得不到开发。现在的北大荒经历几十年的开发,已经成为米粮仓和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开垦区还生产有人参、鹿茸、貂皮等。还有美丽的草塘。
(二)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作者看到的草塘是什么样的?
教师读全文,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把注意力放在二、三段上。
1.请同学讨论、回答作者看到的草塘是什么样的?
2.画出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看得出草塘很美。那么,怎样理解“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句话呢?(将这一句话写在小黑板上,指导学生充分讨论,深入理解。)
这句话喻意比较深刻,学生不好理解,教师可以提示:作者初到北大荒,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突然间看到这样的美丽景色,作者心情舒畅,流连忘返。所以才有了这样好的感觉,这样美的语言。
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很明显,走过这样的草塘真的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可是草塘的颜色也在不断地变化,“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请同学画出这句话,想一想为什么?
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两句话所描绘的美景,从而体会作者“情不自禁”的欣喜和赞叹的心情,以及北大荒人的自豪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也可以选择与文字相符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读书,感受其中的美。
草塘的确很美。草塘有三大特点,哪位同学已经意识到了?
板书:草塘特点
板书:大 绿 动
是的,作者已被“这么大这么绿”的草塘深深地吸引了。因此,作者不由地赞叹。
3.找出描写草塘可爱的句子,体会北大荒人的自豪。
作者是怎样赞叹草塘的?请同学来回答。
(这草塘真美啊!)
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草塘还有什么可爱之处吗?有。作者又按照不同季节具体地描写了草塘的可爱。请同学默读第三段,划出有关内容。
这些内容是通过小丽的介绍来表述的,请同学认真地再读一遍,想一想小丽这番话的深刻含意。
(小丽的介绍充满了作为一位北大荒人的自豪,言谈中使作者对北大荒、对草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小丽的介绍,你们了解到什么?请一位同学来讲。
师:作者对草塘越来越感兴趣,可是小丽却“关上话匣子”,什么也不说了,为什么?找同学回答。
(小丽故意关上话匣子,是为了让作者自己去观察和体验北大荒的可爱。)
板书:物产丰富
4.巩固练习:
(1)出示投影,请同学口答。
①第二段写出了草塘的三大特点,它们分别是大、绿和动。
②“物产丰富”指的是:
瓢舀鱼、捉野鸡、逮狍子。
③文中用“大海”比喻草塘,“浪花”比喻芦苇和蒲草。
④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是拟人写作手法。
⑤“野鸡飞到饭锅里”是夸张的手法,用以形容北大荒野鸡很多。
(2)请同学讨论形近字的异同,再组词。
芒(光芒) 崩(崩溃) 陷(陷阱)
茫(茫然) 蹦(蹦跳) 焰(火焰)
(3)齐读二、三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5.小结。
作者在草塘边看到草塘的美景,“这么大这么绿”,“就像置身在大海中”,“绿得发光,绿得鲜亮”,“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而且是“欢笑着,翻滚着”,显示着勃勃生机,使得作者情不自禁:“这草塘真美啊!”再加上这里物产丰富,乐趣无穷,生活在这儿的北大荒人无比自豪,作者由此对草塘有了更深的了解,越来越喜欢这可爱的草塘。可是作者一开始不是这样的,是什么样的呢?最后又有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一、四段。
第三课时
(一)导语。
作者在草塘边看到草塘的美景,在小丽的介绍下,更加了解北大荒的草塘,在情感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初次到北大荒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第一段。
师:请同学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谈谈感受。
板书:没意思 以书为伴
在小丽的带领下,作者走近了美丽的草塘。请一位同学把二、三段中描写草塘美丽的句子读一遍,有意识地复习、回忆二、三段的内容。请同学们画下来。
师:草塘不但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请问:这里主要盛产什么?
(这里主要盛产鱼、野鸡和狍子。)
作者在草塘边走一走,看一看,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美了”,他在与小丽的交谈中,又了解到这个地方物产还很丰富,因此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什么变化呢?请看第四段。
(三)学习第四段。
小丽“关上了话匣子”,目的是要作者自己去体验。作者有什么体验,收获怎样?请同学读课文,扫清文中障碍,然后回答问题。
“水泡子”是比较浅的水塘。在这样浅的水塘里,为什么“水面上波光粼粼”?联系下文来理解。
(因为水泡子里鱼很多,鱼游到水面上,银色的鱼鳞闪闪发光。)
还有形容鱼多的词语吗?
作者亲自跳进水塘逮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非常高兴。为什么?
(他体验到了小丽前面介绍的“瓢舀鱼”的快乐。所以作者很高兴。)
请问:哪些词语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变化呢?
板书:有意思 泡中逮鱼
正当作者恋恋不舍地上了岸的时候,小丽又把另一个奇妙的景观亮在了作者眼前。是什么景观呢?
(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作者眼前。)
为什么是“奇迹般”地出现?
(因为这是作者没有想到的,也说明作者的心情是又惊又喜。)
这条小河使作者对草塘又有了更深地认识,接着文中用了三个排比句来描述这条小河,写得很美。请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呢?先读后谈。
板书:喜欢 绿草 蓝天 白云
正是因为小河清亮可鉴,能清楚地倒映草塘上的一切景物,并且互相衬映,更显光彩。所以就使得作者又一次地“情不自禁”……
教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
“我朝前紧走几步,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但是我犹豫了,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抓住这段文字中的主要词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又一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什么变化?
(作者已深深爱上了北大荒这个可爱的地方。)
板书:深爱 清澈小河
作者从“没意思”到“深爱”这个地方,思想感情上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可是这个转变不是突变,请同学再一次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总结全文。
师:《可爱的草塘》主要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作者对北大荒,对草塘的认识逐步加深,情感也日益浓厚。文章结构清楚,语言优美。使我们感受到作者不仅为北大荒人自豪,同时也深深地爱上了北大荒。我想,同学们也已经受到了作者的感染,大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为北大荒人自豪
训练学生抓住中心说话,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鼓舞同学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建设祖国。教师也可以在同学们的讨论发言中,指导理解“自豪”、“清澈”,并造句。
《草》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2.围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一人文话题,通过品读、讨论、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演绎自己的认识。
3.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认知,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词的分析、重要语句的理解、重要文段的品读,来领会文章的主旨。
【课时设计】
1课时20分钟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人们时常仰望着星空,思索着“人是什么”。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曾经面对着他的门徒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就是没有羽毛、两条腿直立的动物。”于是门徒中就有反对者抓了一只公鸡,把羽毛全部拔光,拎着公鸡来到柏拉图面前质问说:“这就是老师所说的人吗?”面对着学生的质问,柏拉图一时无言以对,面红耳赤。
柏拉图当时只是从外部特征来定义人,显得过于表面化,是错误的。然而,在西方另一哲人帕斯卡尔的眼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为什么要把人比作能思想的苇草,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文本去探讨,去感悟。
二.感知文本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读后老师进行点评。
然后,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流。
三.分析题目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一个奇特而富有诗意的比喻句。题目概括了人什么特点?文中那些语句体现了人的这些特点?你怎么理解。
明确: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人是苇草”,为什么把人比作苇草呢?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点,是脆弱。但是,在中心名词“苇草”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能思想”,突出人不是一般的苇草,而是能思想的苇草,强调能思想的特点。
作者发出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慨,其实和他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一方面,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始终被病魔折磨着,39岁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突出的成就。可以说帕斯卡尔在肉体上是脆弱的,但是思想上是强大的。
四.品析语言
1.你怎样理解作者说的“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2.如何理解“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能不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分组探讨,互相交流)
例如:孔子霍金张海迪史铁生
【结语】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思想对人的重要性。
一个如此脆弱的躯体内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思想能量,帕斯卡尔本人不正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吗?对于他的一生,恐怕再也没有比这个比喻更为贴切的评述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过: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是你不能打败他。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内心世界,照亮了我们前进道路。我们要像帕斯卡尔一样勇于提高自己,勇于追求尊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实现生的价值。
【课后作业】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向人们昭示了思想的高贵和伟大,其实有很多的名人事例,甚至是平凡人的事例都印证了思想的伟大,今天,我们也来写一下。
请按照“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的形式写一两段话,要求突出思想的重要性,有一定的文采。
《草》教学设计9
课前透视
《草》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学习《草》。
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 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注重了三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对词义的理解到对诗句整个意思的领会,从启发体会到组织表演,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表演练背古诗的情境,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
3.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了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草》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1 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草》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
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
⑴范读录音。
⑵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
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
(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
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
(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
利用多媒体展示:
⑴有关百草园图片;
⑵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色彩:______的菜畦
______的桑葚
声音:鸣蝉在树叶里________
油蛉在这里__________
蟋蟀在这里__________
形态:________的黄蜂
________的叫天子
形状:________的石井栏
________的皂荚树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⑴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
《草》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了解北大荒草塘的美丽富饶,体会作为一个北大荒人的自豪感。
2、能力目标
⑴通过抓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对其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北大荒的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⑵通过深入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3、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茫茫、掺假、自豪、贪心、清澈、眼睁睁、清凌凌”等词语。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塘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
1、交流资料,引入新课学习。
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可爱的草塘》这一课。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塘吗?(北大荒)
⑵北大荒在什么地方?你对北大荒有哪些了解?能将查阅到的有关北大荒的资料,通过自己的讲述说给大家听吗?(学生发言)
⑶小结: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过去的北大荒天气寒冷,人烟稀少,交通又不便利,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却长期得不到开发。现如今,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北大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不仅有已被开垦的万顷良田,还有(指课题)──(生)可爱的草塘。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草塘有哪些可爱之处?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⑵已经有同学举手了,看来这些同学的浏览速度很快。你认为草塘有哪些可爱之处?交流。(板书: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⑶也就是说作者是从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这两个方面来描述草塘的。那你们最感兴趣、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方面呢?你们最喜欢哪部分内容我们就先研读哪些段落。
(根据大多数学生贩意愿决定先学习哪些段落)
3、学习第二段,感悟草塘的优美景色:
⑴这么多同学喜欢草塘的美丽景色,那你们能不能自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描写草塘景色的段落,找出最能体现草塘景色优美的句子。(指名读出有关段落)
⑵出示课件:“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段话,想想从作者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把你的体会说给同桌或前后左右的同学听一听。
⑶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全班交流。
⑷同学们很会读书,体会得非常好。请大家从这段话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跟自己小组上的同学研究研究,怎么读,才能把草塘的美表现出来。
⑸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得真精彩!能说说刚才你们是怎样研究的吗?你们很会学习,谁愿意再来读读?
⑹小结:这美丽的草塘,是多么令人迷恋呀!它不仅广阔而且美丽,那一丛一丛的绿颜色向你展示它们生命力的旺盛,不由使你也感到,自己仿佛就是它们当中的一员。这里的草塘颜色是绿的,但这绿并不单调,它有光辉的美,有变化的美,更有着动态的美。同学们,你脑海中的图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自己的读书,来展现出这幅图画好吗?(学生读第二段内容。)
4、学习第三段,感悟草塘的物产丰富:
⑴过渡: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面对这样一幅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画,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⑵哪位同学能带着你自己的体会来读课文,将你的情不自禁之情融入到文字当中,为大家展示一下草塘的迷人的风光。(学生读课文第5、6自然段)
⑶这美丽而广阔的草塘还有别的可爱之处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三段,并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草塘物产丰富的一个句子。
⑷课件出示:棒打孢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谁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先在下面与自己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⑸这话是谁说的?小丽给姐夫介绍自己的家乡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为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句话。
⑹这么多的物产,多有意思啊!难怪小丽会非常自豪地向姐夫介绍北大荒。眼见为实,我们亲自去看一看吧。老师引读十四自然段。
5、学习第四段,欣赏小河美景:
⑴在文中,作者不止一次描写草塘景色,你还能找出类似的精彩语句吗?
⑵小河的水真清啊,你们想去看看吗?老师这就带你们去看一看。
⑶出示课件:
“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老师范读句子。茫茫的一片草塘中,竟还有这样奇丽的风光。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⑷教师小结:是呀,这色彩清秀的美景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呢?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怎能不让人喜爱呢?所以,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这一次作者又想干什么呢?
请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教师总结:作者在看到这么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后,禁不住“朝前紧走几步”,想急于接近这一美景,并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反映作者对这一清凉明澈的河水是十分喜爱的。而当作者正要捧起河水洗脸时,发觉这里景色真是太美了,他实在不忍心破坏眼前这一美景。他想将这美景永远呈现在眼前,留在自己的记忆之中。
由此可见,作者此时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北大荒这个美丽、迷人、可爱的地方。
6、赏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⑴可是,作者初到北大荒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板书:腻)为什么后来又深深地爱上了北大荒?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想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如何一步步发生变化的?
⑵交流。(板书:赞恋爱)
7、总结全文:
⑴教师总结:可爱的草塘的确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它那么美,那么富,那么奇,那么有趣。真是美得可爱,富得可爱,奇得可爱,趣得可爱。而作者的文字也是那么优美,那么富有诗情画意。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但看到了一幅可爱的草塘风情画,也感到了作者对草塘、对祖国沃土的一片热爱之情。
⑵此时此刻,你对北大荒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可以朗读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一段话或一首诗,可以画一幅画,也可以向老师、同学、朋友倾诉你的感受……
⑶北大荒的确是个可爱的地方,它深深地吸引了文中的“我”,更吸引了大家。我们应该为祖国有如此美丽、如此富饶的地方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草》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10个生字,能按要求积累积累描写植物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境中体会得意草心情变化,知道含羞草得名的原因。
3、能运用文中的词句介绍得意草,根据填空提示尝试背诵6—9小节。能用自己的话(或借助板书)练习说含羞草羞愧的原因。
4、知道不能太骄傲,在发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小朋友,大自然中有数不清的奇花异草,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种植物,认识吗?(板书:含羞草)提示:“羞”的里面是个(丑)
2、多有趣的名字呀,你能说说它与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交流)。
师:对呀,这句话谁来读?
出示:人们一碰含羞草,它就收拢叶子,低下头来。
3、小朋友,它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哦,是什么改变了它?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质疑激趣
1、师:它原来还有一个名字叫——,你说(板书:得意草)
2、师:它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谁来读读这段话?(1生读)
3、这里有个生字宝宝“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4、师:你知道答案了吗?(1生说)
你关注了“自我陶醉,得意洋洋”,这里还有个生字宝宝“陶”,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换部首、形声字)
“陶醉”的意思是因为十分满意而非常快乐。自我陶醉就是——
(3)引读感受得意草的自我陶醉,得意洋洋。明白“得意草”这一名字由来之因。
“含羞草”是对自己太满意,感到十分快乐,所以它经常(自我陶醉)。它不仅自我陶醉,而且(得意洋洋),所以人们叫它得意草。
(4)齐读第1节,整体感受“得意草”这一名字由来之因。
三、深入感知
1、师:得意草为什么如此得意呢?请你自读课文2——5小节,从课文中找找原因。
学生自由读。
2、我们来交流,你找到的原因是
★因为它觉得自己的叶子颜色翠绿,花朵色彩淡雅,是世界上最美的。
你觉得含羞草美在哪里?
你能来美美的读一读吗?
强调叶子、花朵的颜色,谁来读?
我们一起读读这句句子。
师:得意草为什么要如此得意呢?又因为它
★因为它觉得自己婀娜多姿,是世界上最俊的。
你找对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俊”就是美的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美丽呢?(婀娜多姿)
你能读好它吗?
这个词语中的这三个字都有(女字旁),说明这个词语就是形容女子姿态的美丽。读好这个词语。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它就是这样得意洋洋)
3、其实得意草觉得自己能够得意的原因还有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五小节中的省略号)。
4、插上你想象的翅膀,请你说说它还为什么如此得意?
5、得意草觉得自己有那么多优点,所以它(自我陶醉)它(得意洋洋)它(自鸣得意)—出示卡片,甚至还有些目中无人,认为谁也(比不过它)。
学习6—9小节
过渡:主人也觉得得意草太自鸣得意了,于是想了个办法,请接龙读课文6—。9小节,思考(什么季节),得意草与(相比)。
(1)我们来交流,
(2)这些植物是什么样的?课文6——9节中有许多描写这些花儿的词语。请你再读读这几节,用圆圈圈出这些描写花草的词语。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盛开、怒放、美丽雅致、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畏严寒)
这些词语用得真好,把植物的特点写得那么美。用上这些词,老师和你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怎么样的月季?怎么样的荷花?怎么样的菊花?怎么样的红梅?
(3)这些花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
A月季
看,这就是盛开的月季,多美呀!花美,句子更美。自己轻声读读。
出示:月季盛开了,花瓣层层叠叠,在郁郁葱葱的绿叶间娇羞地露出脸庞来。
谁来读?
和盛开的月季相比,你觉得得意草怎么样?难看、丑陋,太不像样了,就是寒碜的意思。
出示:寒碜,读读这个词,读准轻声,
B荷花
瞧,满池的荷花正在怒放,开得那样茂盛。我们曾经学过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这篇课文,文中的句子还记得吗?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有的——;有的——,看起来——。
对呀,荷花美丽,高雅脱俗,真是,一起读——美丽雅致
得意草原先觉得自己的花(生说:色彩淡雅)现在和荷花一比,它觉得无论叶子或花朵都没有荷花那样——
C菊花
老师和你一样,也很喜欢菊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菊花丛中美丽的菊花吧!
像菊花这样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这就叫——出示:千姿百态,荷花的颜色灿烂多彩,就叫——出示:色彩斑斓
一起读读这两个词
你能选一个句子来说说美丽的菊花吗?轻声准备一下。
菊花色彩斑斓,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菊花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你们说得太美啦!和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菊花相比,得意草觉得自己(生说:太不像样了)
D红梅
看,大雪纷纷的冬天,其他的花草都凋谢了,只有红梅依旧傲然挺立在风雪中,尽管冰雪压在它的身上,它还开得那么艳,这就叫(出示:不畏严寒)
畏在字典中是害怕的意思,不畏严寒就是——,看老师写写畏,上面是田,一横有点斜,碰到横中线。自己在手心写写。再读读这个词。
和不畏严寒的红梅相比,得意草羞愧得——
4、过渡:一年四季,这些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因此……
全班引读:(1)春天来了,得意草与月季花一比,觉得(自己的花和叶子太寒碜了)。
花和叶子都很寒碜,得意草(脸红了)。
(2)夏天来了,得意草与荷花一比,觉得(无论叶子和花朵,都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
“强调无论……都……”再读一遍。
得意草刚才脸红了,现在它(把头低下了)。
(3)秋天来了,得意草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菊花一比,它觉得(自己太不像样了)。
得意草现在它(把叶子都收拢了)。
(4)冬天来了,得意草与不畏严寒的红梅相比,它(羞愧得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5、读6—9小节,再次体会心境变化
是呀,一年四季,这些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含羞草没有月季花那么娇艳,没有荷花那样——(美丽雅致),也没有菊花那么——(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更没有梅花那样——(不畏严寒),难怪它太惭愧。
师生合作读:那我们随着含羞草一起去感受心情的变化吧!。
6、提供填空,练习背诵
这么美的句子,你能背背看吗?选喜欢的小节背一背。可以借助老师的板书,也可以看着提示。
来了,主人将得意草放到。得意草和的菊花一比,它觉得。
什么季节哪里怎样的怎么样
(三)学习第10—12小节
1、师:第二年,当主人又把它放回客厅时,得意草还那么得意吗?轻声读读课文10—12节,找找主人和得意草的对话。
谁来读主人说的话?谁读得意草的话?老师读作者的话。其他同学想一想,得意草还那么得意吗?
出示:主人碰了一下得意草说:“得意草,现在你还自鸣得意吗?”得意草羞愧地将叶子收拢,低下身子,摇了摇头说:“不,跟别的花草相比,我实在太惭愧了。”
它还得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对呀,读读这个词,“惭愧”是什么意思呀?找一找,这句句子中有一个它的近义词。对呀,惭愧就是心理感到羞愧,所以惭愧的部首都是竖心旁,一起读。
谁能把得意草羞愧的样子读出来?谁来读?请小朋友一起读读这句句子。
2。想象补白:此时的得意草会说些什么?
“不,跟别的花草相比,我实在太惭愧了。 。”
3、从此,得意草变了,
出示:从此,人们一碰得意草,它就羞愧地收拢叶子,低下头来。
一起读。
不知从哪一天起,人们不再叫它——而叫它——
四、总结课文。
1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对得意草或者含羞草说的吗?
2、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描写花草的四字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词语,生读。(这株百合的花茎挺直,我们可以说它是亭亭玉立,这些花骨朵即将开放,我们可以说“含苞欲放”,
3、小练习:说一说最喜欢的一种花,给大家介绍介绍,也可以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可以用上我们今天学的这些词语,也可以用你自己积累的词语。(同桌讨论,指名说)
《草》教学设计14
在一年级教学《春晓》时,我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就做不到了。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课堂上当老师刚读出《草》时,好多同学就齐声背出了后面的诗句,这时我就问:“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呢?”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提出很多问题: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离离”是什么意思?草烧没了怎么会长?等虽然学生很小已经会念这首《草》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
在前面教学中,老师作单纯地分析讲解后,让学生再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结果很多学生说不好甚至说不出来。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古诗的意思,并且会说呢?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并且,学生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参中指出,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0分钟学习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草》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
(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
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
“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6、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书写。
九、拓展延伸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教学设计01-20
《草》教学设计07-23
《草》教学设计06-16
草教学设计06-09
草教学设计04-28
草的教学设计04-24
《草》的教学设计09-24
《草》教学设计06-16
《草》优秀教学设计06-13
《草》教学设计一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