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学设计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教学设计一,欢迎大家分享。
《草》教学设计一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整理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分析】
本课是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的许多植物,和以往观察和描述以及栽培植物的实际体验,进一步引领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比较和分类。通过对植物茎的比较,认识到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科学同步探究》P9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
3、总结:从以上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教学反思:
本课的“草质茎”、“木质茎”、及“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概念的呈现上略显生硬。可以在介绍完四种草后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茎有什么特点(茎软、细),然后介绍说这样的茎就叫“草质茎”,在请同学们说几种草质茎的例子。然后对比我们之前学习的树木,它们的茎是硬的,粗的,那么这样的茎就叫“木质茎”,然后再请同学们举几个木质茎的例子,这样的过度的相对自然了。另外重点“维恩图”的处理,是本节课的难点,我是把它放在最后讲解,但其实更好的方法是在课进行的过程中先将小草的特点一点点的呈现,这样等讲解维恩图的时候小草的特点已经在黑板上了,这样便于学生讲出大树的特点,在前一段讲小草的特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提示或者补充,但在讲大树的特点的时候就要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有扶有放,教学方法上更全面。
《草》教学设计一2
教学目标
1、会读1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
2、知道小草的特点及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先用古诗概括表述,再具体加以描写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小草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自然段内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小草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中,有广阔无垠的蓝天,有浩瀚无边的大海,有高大挺拔的苍松,还有芬芳迷人的鲜花。然而有人却喜欢那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小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赞美小草的散文《小草》。
2、板书课题:6《小草》并齐读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
板书:
顽强的生命力;
到处都能生长;
春天的象征和希望;
给大地增色;
三、 品读悟情
1、读议第二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那一个自然段写出了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思考:
这一段是怎样开头的?你能结合自然段内容,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抓住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第3句话与后面是什么关系?
(3)学法总结:
板书: 诗 总————分
师:正是因为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作者写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小草,怎能不让人爱它、赞美它呢?所以,作者在课文的开篇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小草,绿色的小草,没有鲜花那绚丽的色彩,没有苍松那高大的身躯,但人们总是爱它,赞美它。
2、分组学习3~~~5自然段
(1)分组朗读
(2)学生汇报
师:总之,从四季如春的江南到寒风刺骨的北国,到处都可以看到小草绿色的身影。所以,作者说:“读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的小草,怎能不让人爱它、赞美它呢?所以,作者在课文的开篇这样写道:
(出示)小草,绿色的小草,没有鲜花那绚丽的色彩,没有苍松那高大的身躯,但人们总是爱它,赞美它。
师:“当严冬刚刚过去的时候,人们看到一丛丛嫩绿的小草从地下钻出来,就感到了春的信息,春的希望。”所以,作者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所以,作者在课文的开头这样写道:
(出示)小草,绿色的小草,没有鲜花那绚丽的色彩,没有苍松那高大的身躯,但人们总是爱它,赞美它。
师:小草扎根在大地上,给大地增色。默默装点大地,这样的小草,怎能不让人赞美它呢?所以,作者在课文的开头这样写道:
(出示)小草,绿色的小草,没有鲜花那绚丽的色彩,没有苍松那高大的身躯,但人们总是爱它,赞美它。
(3)讨论:这四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3、总结全文
(1)说说整篇课文的结构:
总————分————总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
1、你认为作者写的只是小草吗?“它”还象征着什么?
2、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哪些人像“小草”?
五、总结
小草啊!小草,你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你从不与大树比高低,也不与鲜花争艳丽,你从不渴求什么,索取什么;只要有点雨露,你就会满足,只要有点阳光,你就会灿烂。你用你的精神鼓舞人间,你用你的生命回报大地,我真心希望你们都能成为祖国大地上一棵青青的小草。
1
《草》教学设计一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认识风铃草,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3、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录音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风铃草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现在咱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听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谈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感受,引入新课9、《风铃草》。
课前搜集资料,制成资料卡片,丰富了学生对风铃草的了解,为后面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这一做法,也将综合学习三中制资料卡片的学习方法渗透、落实到了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二、自主合作,读文识字
1、师: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识字能力较差,接受较慢的学生)
2、 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力求做到“组内所有的人认识所有要求认识的字”,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5、 游戏巩固识字效果。
⑴“我说你猜”。
⑵“过独木桥”。
桥上有一个词语,谁能读准这个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可以安全走过“独木桥”。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游戏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做两组游戏,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竞争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使学习成为了一件乐事。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 师:刚才大家读得可真好!下面,自己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为什么这里给你印象最深?
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若遇到学生难认的字可从汉字的起源去指导。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从汉字的起源去指导,既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五、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你想对风铃草说些什么,在小本本上写下来。
学生自由表达,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学生敢于写,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写作已经起步。
《草》教学设计一4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
3、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写字
对策:随课文识字,寓识于读。加强写字指导,确保写字时间。
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
2、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整体感悟。
1、小河与青草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听它们在说些什么? 放课文录音
2、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可以反复地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读准生字,在课文中画出这些生字。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生字。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个别学生读,开火车读。相机指导读准字音。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4)、读准了生字,就能更好地读通课文,大家把课文再读一遍。
(5)、相机正音,范读或领读难读的句子。
5、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每组推选5名代表开火车读课文,看哪一组开得稳?为了赛出好成绩,我们先练练。
6、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练读难读的句子。自由练读课文。
7、比赛读,评议。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对照笔顺练习书空。
2、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的?
相机引导,肯定好的方法。
3、你觉得哪些字容易写?哪些字难写?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展示个别作业,点评。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我们进行了愉快教学,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草》教学设计一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前三篇写景文章的学习基础,对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要点、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宜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重点难点
(一)、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二)、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作品优美的语言
(三)、领悟写景成功的要领。
导学方法: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地品味、感悟、思考。
导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课前预习查阅)
你知道俄国19世纪杰出作家屠格涅夫的情况吗?你看过他的《猎人笔记》吗?跟同学们介绍介绍。
二、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感情基调
3、结合思考与练习二,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特点的语句。
三、解读欣赏文本:
1、《树林和草原》这篇散文描写了俄罗斯草原上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之后的美丽的景色,可以说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每个时间段都是那么地吸引人。当然“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就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景色吧?
2、托尔斯泰称屠格涅夫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请你找出你最有感受,或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请从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加以品味赏析!
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觉得眼前的景很美,就比如说我们的校园吧,但当我们把它写下来,却连自己都感觉不到美。那为什么屠格涅夫却能写得如此逼真,引人入胜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四、质疑:
至此,你对文章内容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呢?提出来交流。
五、想像拓展:
任选一个描写片段,展开想像,把你能想到的、作者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要求用描写性的句子,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描写的景物进行补充)。
六、小结:
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知识、内容、写法、感情等)
七、课后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的句子。
2、观察秋天的景物,写一篇标题含有“秋”的写景文章。
《草》教学设计一6
学习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
课前预习: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焦灼( ) 踉跄( ) 愠( )怒 酸涩( )惶惑( ) 湿漉漉( ) 拽( )到蔫( )巴 残渣( )飒飒( )—霎( ) 绽( )开
2、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课堂活动
活动一、朗读感知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活动二、理清情节
通读全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活动三、 品评人物
1、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 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
3、 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拓展延伸
以“说吃草”为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反馈练习
一、各组均有一个注音有误,找出来订正在括号里
A.水芹菜(qí)美孚(fú)肥嫩(nèn)砍刀(kǎn)( )
B.火燎(liǎo)愠怒(wēn)踉跄(liàng)宿营(sù)( )
C.嚼草(jiáo)残渣(zhā)掀开(xiān)蒜苗(sù)( )
D.一霎(shà)堵截(jǐ)挎包(kuà)绽开(zhàn)( )
二、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按顺序订正在横线上。
惶惑 湿漉漉 记忆尤新 临危不惧 仔细端祥
灌输 颜色青翠 山青水秀 危在旦夕 舍身忘死
阅读《成功的秘诀》一文,回答问题
一位富翁在广场上撒下一大笔钱,对周围人说:“谁帮我捡起来,每捡一百张,自己可以拿走一张。”
一个小伙子弯腰就捡,可是他渐渐感觉不对劲起来,人群中怎么没有一点声音。他直起身,见每一双眼睛都像看傻子似的看着他。他扔了钱,涨红着脸,挤出了人群。人群里除了窃窃私语,没有一个人行动。
半小时后,一个过路人挤出了人群,他迟疑地看了看富翁,弯腰一张一张地捡起来,全不理会人群的哄笑。在快要捡满一小袋的时候,慌慌张张地挤进第二个人,他肯定是刚刚得到这个消息,他捡得更快。不一会儿,人群中又有一个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时人群像爆炸了一样,你抢我夺,有的甚至就地卧倒……抢着的全跑了,没抢着的一边咒骂,一边大喊:“富翁!富翁!”
富翁摆了摆手:“不用追了,钞票是假的……”刚才还在咒骂的人兴奋得变了形:“我早就说了嘛!”
他们的话音未落,富翁已打开密码箱,对那三个人说:“感谢你们行动了,你们捡起的每一张钱都是真的,而这笔钱会帮助你们更成功。”人们的眼睛又一下子射出绿光。富翁交给第一人十万,第二人十万,第三人还是十万。“不过,年轻人,你能告诉我,当初你们是怎么想的吗?”富翁问。
第一人说:“我从您的眼神里看不出有多假,而且我也没冒什么风险呀。”
第二人说:“我太需要一笔钱了,这对我真是一次机会。”
第三人说:“我只是看他们俩人都不像傻子。”
三人同问富翁为什么做这件事。富翁哈哈大笑:“我就是喜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原来,成功只属这四类人:敢冒风险,善抓机遇,勇于仿效,富有创意。
1.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论一下“一个小伙子”的举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多次描写了“人群”的反映,针对一处想像一下“人群”的心理活动。
《草》教学设计一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 学习作者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 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们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
通过阅读想象,展示语言文字蕴涵的丰富形象,进而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抓住关键词,理解景物特点;通过品读好语段,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1. 课前要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草原的基本特点和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 搜集有关描绘草原景色的图片和赞美草原的曲子。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一)播放歌曲,引导想象。(出示视频)
(二)教师用赞美的语气描绘草原美景的歌词,并让学生说体会。
(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
(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导入: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在优美动听的歌曲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诵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一)自读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己轻声朗读课文。
(三)同桌互读。
(四)检查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一)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二)引导交流,理清条理。课文主要写草原的景和草原的事,写草原的景,突出草原景色的美;写草原的事,突出了蒙汉情谊的深。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这篇略读文章,所以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四、精读细品,感受草原之美。
(一)自读想象,还原形象。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读了课文,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到这画面你有什么想说?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进入情境去感受,进而借助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朗读想象,再现情景。
再次自由朗读,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借助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细读品味,加深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你认为哪句话最美?在相关的句子旁写出自己的感受。
2.读后交流,相机点拨。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课件出示)
“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设计意图:联系“天苍苍,野茫茫”对比理解,激疑促思,强化学生对草原总的特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理解。)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课件出示)
这句话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想象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课件出示)
翠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矛盾吗?
轻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课件出示音乐)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展示草原图,并配以轻音乐,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读,最后熟读成诵,促进积累。)
四、细细品味,感受草原人民之情。
导入:
草原的景色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给初到草原的作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那么草原人民给作者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一)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课文,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从这些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交流眼前出现的画面:“迎客——会见——款待——联欢”,并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画面,谈感受,并借助朗读,再现情境;抓住重点,拓展情境;准确理解,深入感悟。)
(三)自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朗读、感悟,加深体会。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蒙汉情深”。
1.课件出示蒙古族同胞款待汉族同胞的画面。
2.设置情境,激发读书兴趣。蒙古包里摆上了热乎乎的奶茶、香喷喷的手抓羊肉……你们想去做客吗?熟读课文,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3.分角色表演本段内容。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狂欢的欢乐气氛。
1.看画面“联欢”。(课件出示)
2.出示诗句,再次体会含义,加深理解。
3.多媒体出示“碧草斜阳”图,想象“话别”的场面,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五、拓展延伸,升华内心感受。
假如你是个导游,在前往草原的车上,你怎样向游客介绍草原的美好景色和风土人情,让游客对草原产生向往之情。请结合课文和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写一份解说词。
教育反思:
成功之处: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本班学生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课文,抒发美的情怀
上课的过程中,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通过自己投入地诵读,让孩子们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感受课文中作者描述的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借助音乐,以及与文字内容相符的美丽的草原图片,学生走进语言文字里了,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来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着草原的无限秀美。然后,我抓住重点语句,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绣上的白色大花、翠欲流”等,通过学生的朗读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感悟、理解。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文字”产生了自己的读书见解,对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语言美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学生经历了这一读书过程,心中自然产生了诸多感受,再安排配乐吟诵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朗读出来,用有声语言再现美,表达美。多媒体的应用,减少了繁琐而徒劳无功的讲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启发想象,联想美的画面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根据积累语言文字想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直观表象,教学“小丘”“一碧千里”这是一个从语言到表象的体验过程,因为美的本身是悟。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语言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存在的不足:
1、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比如对重点语句中“渲染”和“勾勒”的理解,时间用得过多。
2、由于制作水平有限,不能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调出图片,只能按照固定顺序出示图片,教学显得不够灵活。
3、反馈时提问的面不够广,优等生,中等生提问次数多,没有照顾到后进生。
《草》教学设计一8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分析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难点分析理解重点句子。
教具准备
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播放《草原》电视教材,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引导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组织学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读读课文,
3.指导勾画。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出示生字、生词
2.引导理解词语。
3.引发思考,组织讨论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组织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
3.组织交流、整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1、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2、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4、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5、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6、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7、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8、理解词语。
9、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0、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11、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12、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13、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重点分析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难点分析理解重点句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引导思考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范读。
2.组织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学生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导读文
2.出示投影片:组织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三段
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七、总结
八、布置作业
1、写生字、生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3、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4、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5、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6、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7、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8、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9、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10、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11、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1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13、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14、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草》教学设计一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莓、栽、淋、慢、铲、豌、趴、蚕、酸、汁”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2、在自主阅读中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吃哪些水果?
2、(出示图片)看,这是什么水果?(板书:草莓)练习说话:多好看的草莓啊,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味道?
3、这么好看又好吃的水果,要是能亲自把它种出来,那该多好啊!(板书: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草莓》。(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连读边标出自然段。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指名轮流读课文段落。其余同学边听边把新字词画出来,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1)指名认读带点的生字,重点指导“铲(chǎn)、豌(wān)、酸(suān)”的读音。
(2)齐读生字。
(3)出示生词,认读生词。
草莓栽革淋雨慢慢儿小铲子
豌豆趴蚕豆酸味果汁
(认读时,注意指导读儿化音“慢慢儿”,先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儿化音来练读,如:“小苗儿、花儿、小果儿、头儿”等,反复读,理解在这些词后加上儿化音,更估出了草莓的可爱)
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你认为哪几个生字难记、难写,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记住它?(自由汇报生字的识记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
(1)“栽”与“裁”比较,引导学生找出不同之处,并想想“木”和“衣”分别代表什么,学生比较发现:“栽”是把植物的苗儿种在土壤里,“裁”是把一块衣料按一定民就寸展开。
还可以练习题,巩固运用:
栽裁
()衣服()种()树苗()缝()剪
(2)“豌”:与“碗、宛”比较组词。
(3)“酸”:仔细观察,左边是“酉”,不是“西”,右下部分是“”,不是“又”。
3、指导书写。
(1)着重指导观察“栽、豌、蚕、酸”几个字,说说应注意哪些笔画,各写三遍。
(2)自由练写,将每个字写两遍。
(四)再读课文,梳理顺序
1、同学们,《种草莓》这篇课文共6个自然段,而每个自然段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内容,你能找到它吗?自由读课文,找到了就画上横线。
2、交流,概括。
(1)对有争议的第4、5自然段可再读读,讨论明确:第4自然段既写了花,又写了果,可以和写果的第5自然段合并,用两个词概括:开花、结果。
(2)明确线索:春天—栽苗—长高—工花—结果—成熟。
3、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谁来说说种草莓的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栽苗、长高、开花、结果、成熟)
3、自由读文,看看各个阶段草莓是什么样子?小弟是怎么做的?
(二)选择朗读,品味语言
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大声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相机指导以下三个重点句段:
(1)“细细的春雨酒下来,淋在小叶上,叶儿慢慢长大了。暖暖的太阳出来,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儿长高了一点儿。轻轻的春风吹来,吹在小苗上,小苗儿又长高了一点儿。小弟用小铲给松松土,小苗儿更壮了。”
①多美的情景啊,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②教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细细的、暖暖的、轻轻的、松松土”——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是重叠的)
再自由地小声读一读,体会这些重叠词有什么好处?(说明春雨、春风、阳光和小弟的动作都是那么温柔,在细心地呵护着小苗儿,好让小苗儿茁壮成长)
③再指名读,读出温柔、郐畅的感觉。可加上动作表演读。
(2)“小小的花儿凋谢后,出现了一颗()小疙瘩。小绿疙瘩一天天长大,颜色也慢慢变浅,成了()的小课儿了。……小草莓()了,朝外的一面开始发红。”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课件演示(或动手画一画)果儿的变化。
③草莓从“绿豆般的”到“豌豆那么大”再到“像蚕豆一样大”,作者观察得很仔细,而种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说了。指名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猜猜:弟弟心里在想什么?
(3)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自由朗读,用横线画出草莓成熟的样子,用波泫线画出品尝草莓的句子。
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谁不喜欢呀,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哟。
(三)总结升华,拓展练习
1、谈感受,小结:学习了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草莓的可爱,也从小弟的身上体会到种草莓有无穷的乐趣。
2、语言积累: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下来。
3、拓展空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尝试种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写下观察日记。
《草》教学设计一10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为了切实落实好“生本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在备课时深刻领会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出发点,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尽量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活动的开展。
一、我首先“从题入手,因题质疑”
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设疑。师:看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谁用用草船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等等。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堂中我利用导学案教学
小组合作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汇报到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让学生探究,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学生不但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的。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三、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这一环节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采用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有预设的问题,如“草船借箭为什么能够成功?”“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如果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提出最好,如果学生提不出我就一此问题作为切入点,()引领全班学生交流。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觉得这是体现生本高效课堂的个关键所在。
反思自己的教学最大的疑惑是:对于这片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讲,如何把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与朗读训练到位的统一?这还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总之,我认为课堂上应该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引领和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当,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堂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生本高效”才不会是空话。
《草》教学设计一11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1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草》教学设计一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联想能力,使学生观察有序、表达得法、联想丰富。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胆魄,敢于发表与众不同之见解,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二、教学重点
感受草塘的可爱,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
《渔舟唱晚》琵琶曲,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
1、复习旧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可爱的草塘》一课,谁来说说你学懂了什么(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作者开始不喜欢草塘)让生板书: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 不爱
2、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北大荒,走进-- 生:(齐读课题)“可爱的草塘”。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呢?我想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从题目入手 从重点段入手 从重点句入手 从重点词入手 从问题入手 ……)假如我们从重点句入手的话,那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重点句呢?我还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这草塘真美啊!”“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我生怕弄坏了这幅美好的画卷。” )
(师)在这些重点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我还是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师):尊重同学们的选择。今天我们就从同学们最喜欢的( ) 入手去学习课文,可以吗(假设学生选的是这草塘真美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边看边读的“旅游”形式,充满激情地欣赏“优美景色”。
1、学习写草塘美景的句子。
(1)(师):同学们,看一看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吧。(出示挂图:草塘美景图;放《渔洲唱晚》琵琶曲)
(师):看了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你想说点什么呢?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草塘景色优美的段落。(第5、18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a、出示“这么大这么美……跟蓝天相接” 让生自由读边读边体会:哪些词语或者句子写得特别的美?把它画下来。
b、指名回答让生说出原因或感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c、配乐齐读整段
(4)学习写小河美景的句子。
a、(师):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仿佛真的来到了美丽的草塘,我仿佛看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池塘”的美好画面。(出示小河美景图)
b、出示啊!……更白了。
。配乐朗读
。说感受(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再讨论)
。再配乐朗读
2、(师)这时作者还不爱草塘吗?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让学生充分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三)以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紧扣俗语去感受“丰富物产”
(师)真美的草塘啊但草塘的可爱除了表现在风景优美还表现在(出示:棒打……饭锅里)
1、齐读后说感受
师:谁来说一说:初读了这句俗语以后,你感受到些什么呢
2、围绕“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说故事
要求:既要符合书上的基本内容,又要有自己的描述
3、说故事让生评分并说原因
4、这时作者由爱变成了深爱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形式理解俗语,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草塘的物产丰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愉快地结束“草塘之旅” 。
1、写感受
师:同学们,时间不早了,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也该结束了。在我们即将离开这片可爱的草塘的时候,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亲人,告诉今天在座的老师们。好,那就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纸上(出示:编一句俗语,写一点感受,设计一句广告词,当然,写一篇小文、作一首小诗、画一幅小画、谱一支小曲……) 同学们,赶快动笔吧,老师将跟你们一起写,我们比一比谁写得快。
2、交流
茫茫草塘绿浪涌,春冬两季趣无穷。
景美物丰惹人恋,小河奇景留心中。
[设计意图: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通过畅谈“旅行”感受,学生可以尽情表达对草塘的赞美之情,进一步理解草塘的可爱。]
(五)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查找资料了解北大荒的现在。
板书设计:
不爱
物产丰富 爱
可爱的草塘
景色优美 深爱
《草》教学设计一13
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新一轮课改。所以在教学《小草》一文前,我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认真看了参考书,进行疏理,弄清大体思路后,融入自己的思考。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整节课中,学生学习较为积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这一课伊始,我出示课件小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然后引出,小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植物,但为什么人们喜爱它,赞美它呢?引出课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急于学习课文的内容,通过自由读,检查字词,学生接读课文,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再扫读,想围绕小草的特点和品格,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在书中找到四个方面。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小草呢?这样设计,为下文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接下来,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小草的第一个特点,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找到赞美小草的语句,我指导朗读后,学生更进一步带着情感体会到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从而引出作者在这段中运用古诗开头,赞美小草。 因为3、4、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和第2自然段相同,所以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同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成了学生的主人。学生汇报后,解决了自学中应该明确的问题。联系词句加深理解,了解了引用古诗的意思。最后带着感情来品读课文。这样以扶学到自学的方式,学生很好理解小草的高尚品质,并且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然后,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像小草那样默默奉献,回报社会。小草除了这些品质,还有哪些优秀品质,从而拓展延伸学生思维。
最后,请同学们看板书,回顾全文重点,同时师生一起分析,文章结构其写作特点。让学生看课题,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小草,学生各抒己见,我提出殷切希望,孩子们努力成为祖国大地上一棵青青的小草。我推荐相关的文章《野草》。在音乐《小草》中,感受小草的美及优秀品质,结束本课。
纵观整节课,有得有失。我想教师做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再放些。自己说得有点多,应该更多的给学生思考时间。听了领导们的指导,受益匪浅,在各种读中,不应流于形式,应该让每一种读,让学生入心,同时带着有效、有价值的问题去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草》教学设计一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分草莓”及“试一试”、“算一算”、·练一练”练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平均分数目较大的物体,引导学生经历的试商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下面的认知基础,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对被除数数目较小的余数的除法,能较快的求出结果,并学会了竖式计算。这节课的重点是:当被除数稍大一些时,如火热借助惩罚口诀进行试商,这个问题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探索中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重、难点与关键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余数要比除数小。
2、10÷5 16÷5 18÷5 20÷5 22÷5 25÷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学生练习完毕,引导学生对以上小题进行分类,并请学
说一说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引导学生按余数的情况分成两类。
有余数的算式:( ) 没有余数的算式( )
二、探索新知
1、探索试商方法
课件出示课本第5页“分草莓”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指名口答。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认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4、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课本第5页“试一试”。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6页“练一练”的第1 ~ 5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1.( )里屉大能填几9
( )X 5<44 8x( )<57 ( )X 6<41
9X( )<53 ( )x 4<31 60>( )x 7
2、用竖式计算。
20÷6 33÷5 63÷8 41÷7
75÷9 52÷7 38÷4 67÷9
3、解决问题。
43个排球,每7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板书设计:
分草莓
把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
答:每个盘子放6个,还剩7个。
《草》教学设计一15
教材分析: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界中奇妙的植物—吃虫草,通过吃虫草这种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奇妙。教材中提供了部分吃虫草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了解吃虫草的种类和特点,学习用多种方法表现吃虫草。训练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运用相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设计、绘画、制作的能力。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吃虫草的了解几乎没有。通过录像欣赏知道并了解,从而产生好奇,激发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在造形设计时可让学生敢于求新,独树一帜,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吃虫草的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学习运用彩纸剪贴方法表现吃虫草。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培养学生大胆进行设计、绘画、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的特点,引起好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种类特征,想象捕虫器的形象和功能,并用绘画或撕纸粘画等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表现新颖奇特的捕虫器。
教学准备:
吃虫草的教学课件、彩纸、剪刀、胶棒、彩笔、油画棒……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大自然中有无数动物和植物,每天,它们之间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动物和植物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播放课件:短片中的小蚂蚁怎么了?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吃虫草的知识啊?——出示课题《吃虫草》
二、新授:
1、虫子吃草是平常事,居然草还能吃虫子?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都知道吃虫草既不会跑也不会跳,但他却轻而易举的让活蹦乱跳的蚂蚁成为自己的猎物,那么吃虫草是用什么方法抓住小虫子的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2、下面我们再欣赏几个录象,看看吃虫草是用什么方式抓住小虫子的?(播放课件)学生讨论,汇报。
设陷阱:等待小虫子掉进捕虫叶袋里后将其捕住。
黏液粘:从叶片上分泌出黏液,粘住小虫子。
设圈套:合拢叶片夹住虫子。
3、我们已经总结出三种吃虫草捕虫的方式了,想一想,如果你是吃虫草,你会用什么办法吸引虫子,来把它吃掉呢?同桌模仿吃虫草吃虫的过程吗?(小组讨论回答)
4、吃虫草为什么要吃虫呢?(学生讨论回答)
5、欣赏图片:生汇报有哪些种类?吃虫草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地方?
猪笼草 毛膏草 捕蝇草 毛毡苔 瓶子草、、、、、、它们靠什么吸引校虫呢?
板书:
形——奇
色——艳
味——香
6、欣赏学生作品(多媒体)
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吃虫草的知识,对吃虫草有了许多认识,但生活中我们谁都没有见过。不过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一些小朋友,就通过想象,把吃虫草吃虫子的情景表现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察:画面中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你想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完成这次作业?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表现吃虫草的?
师示范勾线法:
首先选择用基本形想象吃虫草的外形,要奇特;接着用线在画纸的适当位置上表现,线条要流畅;然后用点线面刻画吃虫草.
出示彩纸剪贴的作品
强调注意疏密、高低、大小、远近的变化,通过欣赏作品讲解。
三、练习;
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去挖掘在大自然深处的奇花异草啊?今天我们将举行一个“想象小天才”画展,比一比谁画的吃虫草的最有创意?
作业要求:
1、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学过方法表现吃虫草捕食的情景。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3、辅导要点:构图,捕虫器的造型和细致的描绘。
四、展示评价
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给你们想象的吃虫草起个怎样的名字?用什么材料制作?说说它是怎样吃虫子的?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副作品?
教师总评:
同学们刚才画的十分有情趣,看到大家又为大自然增添了那么多样子各异的吃虫草,老师也十分高兴。希望将来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制培育出更多的灭虫植物,为人类创造出洁净健康的生活环境。
【《草》教学设计一】相关文章:
白居易《草》语文教学设计12-25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07-30
草 白居易教学总结11-17
《铺一铺》教学设计01-27
《春》初一教学设计01-05
《综合学习一》教学设计03-25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12-31
高一离骚教学设计12-25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08-01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