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9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一、复习朗读,导入新课
1、(播放洪水画面)上节课我们读了《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桥),理解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洪水的迅猛。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场景,再次感受人们所面临的危急情势。
(点击,在画面上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齐读句子。
2、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板书:村民),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板书:老汉)。让我们继续与文本对话(示意学生拿起书),去感受老人的人格魅力,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画下令你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把你感动的原因写在句子旁边。
2、学生自主研读,写批注。教师巡视。
3、交流感悟,指导朗读。(课件分别出示句子)
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学生读7、8、9自然段)
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齐读句子后,学生再举手发言,继续谈下面的句子。)
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学生读10、11、12、13自然段)
说话简单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在这里相机板书:党员、群众)
(指导有感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学生读14、15、16自然段)
从“冲、揪、吼”这几个动作,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
这个小伙子是他的儿子,老汉却一定要他排到队伍最后去,老汉此时想到的是什么?(群众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
师:文章当中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学生继续发言)
⑷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学生读17~24自然段)
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可以感受到老汉爱子情深。
师:你的心思真细,说得真好!
⑸读15~21自然段,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读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读一读。(课件出示改过的句子,教师适量引读。)
⑹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这没有喊出来的话里包含着怎样的情感?(齐答:深沉的父爱、父亲对儿子的爱。)
4、句段小结:
是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舔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5、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目?(课件出示画面)
(学生发言,教师最后总结,板书:死、生。)
在这可怕的山洪面前,老汉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板书:生命之桥)。
三、领悟写法
1、教师启发:同学们,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很鲜明的特色,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示句子,引导学生):
如:大雨和山洪的具体描写在文中所起的烘托作用;人物表情、动作、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所起的作用;在山洪面前,村里人与老人不同表现的对比;课文最后才交待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所引起的震撼效果等等;使用了短句渲染气氛。
【板书设计】
16、桥
党员群众
老汉村民
死生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洪水肆虐,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二、设计理念
《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教材特点,本案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积累课文的特殊语言,了解课文的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色。
3、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重点
1、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朗读,引入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桥》(板书桥)
2、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可怕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我们来合作朗读,老师度描写环境的'段落,同学们读描写人物的部分,注意接。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生(齐):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师: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生(齐):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师: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过渡)疯狂肆虐的洪水,像魔鬼和野兽一般威胁着摇摇欲坠的木桥,也威胁着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危难时刻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谁是英雄?你知道他的名字吗?(但1是,我们知道他的身份,你知道吗?他就是——(老汉){板书}
二、品味语言感悟老汉的形象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老汉的世界,看看面对可怕的洪水,他有着怎样的表现。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7-23自然段,画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圈出最能表现老汉特点的词语,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1、学生自学。
2、读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生:我从第8自然段的“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句话感受老汉的冷静。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老汉的冷静?
生:我从“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中的“不说话”和“盯”字感受到老汉的冷静。师:你的理解很准确,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老汉的长相——(清瘦)。
师:老汉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壮、魁梧,他是那样清瘦,可是这里却说——“他像一座山”这是为什么?
生:老汉镇定得像一座山。
师:仅仅是镇定得像一座山就让乱哄哄的人群停住脚步吗?师:你站在那里,人们会挺住脚步吗?生:因为他是党支部书记师:村干部很多呀
生:因为村里人都拥戴他,他在人们心中的威信很高,所以他就像一座山。师:是的,因为全村人都拥戴他,所以村民们看到希望,在村民眼里,老汉就是一座(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师:老汉这种镇定自若的神态正好和前面的谁的表现成了鲜明的对比?(群众)板书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采用对比的手法,更加突出老汉的威严,冷静。师:你能读出老汉的冷静和威严吗?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一个临危不乱、镇定如山的老汉。(2)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过渡:在老汉的组织下,村民们最终怎样过桥?
(课件出示)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1、依次是什么意思?
2、人们一开始是依次上桥的吗?
生:不是。
师:老汉如何让人们从“乱哄哄”’变成“依次”的?
(3)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读了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里有三个感叹号。我感受到老汉说话的语气一定很急切。师:老师吧老汉说的话改一改。
(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乡亲们,这座木桥很窄,也不够牢固!大家千万不要拥挤,排成一队按顺序过桥。如果你是共产党员请排在后边,让普通老百姓先过去。好吗?
师:乡亲们——读
2师:这样写会不会,为什么?
师:你看,这种情况下,老汉的沉着冷静,那用的语言是这样的简洁、干脆。语气是这样的坚定有力。既符合当时的情景,有符合老汉的性格特点。这是文章的又一写作特色。
师:“桥窄!”是说这里非常——危险;“排成一队,不要挤!”是说——过桥的方式;“党员排在后边!”是说——排队的秩序。
师:党员为什么要排在后面?因为党员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此时此刻,党员要把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党员才像一座山啊!
师:谁能学着老汉喊一喊?(指名读)。
师:在老汉的组织下,他是这样要求人们依次过桥的:党员排在——生:后面。
师:排在前面的是——生:村民。
师:排在最后的是——生:老汉。
师: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吗?生:有。
师:来,人家先过去。生: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师:从哪里看出来?找句子。
生、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从这个“拥戴”这个词中,我知道了。
师:整句话中?
生:这句话中我知道这个老汉是党支部书记,他可以先走了吧——把村民放在后面。师:整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们没有到达之前,老汉已经先到了桥头那里,对吧?这说明他完全有机会——自己先——
生:自己先走。
师:那他为什么不先过桥?来,请你。生:因为他要保护他那的村民。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是全村人的党支部书记。
师:老师想问一下,党支部书记是多大的官?你们知道吗?生:像村长——村长,相当于村长。
师:就是说是整个村里最大的那个,是吗?相当于整个班的——生:班长。
师:你的理解是正确的。这样说组织村民们安全地过桥,是这个老汉,是这个老支书的——
生(齐):职责。
师:他履行了他的职责,我们用个成语来说,叫做——生:忠于职责。
师:老汉有机会先过桥,他不过,而是组织村民们先过,自己最后才过,这种行动还可以叫做什么?
生:舍己为人。
师:好,请坐。老汉他自己不先过,还要求全体党员后面才过。因为他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那他是怎样要求全体党员的呢?我们来角色朗读。谁愿意来跟老师合作一下?好,请3你。来,老师先当党支部书记。好吗?注意接。(朗读略)现在你是女支书,好吗?(交换角色,再次合作朗读,朗读略)好一个威严的女支书。请坐。同学们能够像她这样读一读吗?来,自己练习下。(学生练习)现在,你们就是老汉,就是那一位老支书,在风雨交加、山洪咆哮的黎明,面对一百多号疯了似的拥过来的村民,你沙哑地喊话,
一、二,齐——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党员也是人。
生: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三、设置矛盾,体会父亲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14至23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师: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师:老汉这一“揪”意味着什么?生:小伙子离生的希望越来越远了。生:小伙子离死亡越来越近了。
师: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这真是一个——-生:这真是一个不近人情的老汉。(不徇私情)
师: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意味着——(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小伙子)。
师:我们再来看看小伙子的表现。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课文第21至27自然段。师:读到这里,你心里又有什么感受?
师:作者为什么在文章最后才交待老汉和小伙子是一对父子。(生:增添神秘感,更加突出老汉的大公无私。
师:这种写法也是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色——设置悬念,结局意外
四、理解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为什么用桥为题?生、桥就了人们的生命。
生、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师:老汉用他那共产党员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高尚情怀铸造了一座延续生命的桥。(板书生命桥)
五、激情诵读、总结全文
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平民英雄,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是一位镇定自若的共产党员,读生(齐)
4师:一座山呐,乡亲们的靠山,再读生(齐)
师:在这危急的时刻,他是一位果断的老支书读生(齐)
师:沙哑的喊话,再读生:
师:他同时也是一位深深爱着自己儿子的老父亲,读生:(齐)
师:一座窄窄的木桥消失了,可是一个老人,一个共产党员却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架起了一座永远的生命的——起立生、(起立)桥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2、推荐阅读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
她看见了缓缓流动的小河,却看不见老伴忙碌的身影;
她听见了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爽朗的笑声。
生②:她看见老伴仿佛站在水中微笑,却看不见老伴贴心的关爱;
她听见了小鸟的啼叫,却听不见儿子亲亲热热地叫一声“妈”。
生③:她看见了那冲垮的木桥的残桩,却看不见老伴过桥时坚实的背影;
她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真心的问候。
师:是啊,她看见了许多许多,唯独看不见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她听见整个村庄都呜咽了,唯独听不见那两个最最熟悉的声音。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
2、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
3、理解题目所包含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复习听写,思前文
1、听写词语:
咆哮、惊醒、狞笑、势不可挡、放肆。
2、用以上词语:说说洪水来势凶猛的样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识的老汉。
二、精读课文,知老汉
过渡: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老汉却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在生死攸关之际他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老汉言行的句子。
2、自由读这些句子,找出最让你感到的句子,多读几遍。
3、交流汇报,感受“……他象一座山。”所包含的内涵。
⑴颂支书:
①自由读(课件出示)“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思考:“他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说“他是一座山”?(人们停住了脚,望着老汉)从这里看出什么?(老汉威信高,是村民的主心骨。)
②读“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a、指导读,读出”冷冷地”语气.
b、思考:”冷冷地”是什么?不冷地又是什么?
c、指名读句子。
d、齐读:“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此时的“山”是一座什么?(人民群众的靠山)
⑵赞父爱:
过渡:天下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呀!可是,我们看这位老汉爱吗?
①读“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划出一些表示动作的词。
b、你觉得这老汉怎么样?
c、带着这种感觉读这一段。
②读“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a、读完这句话,你想说什么?
b、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汉能这样做,难道他不是一座山?
c、读“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是啊,其实老汉也是有山一般的父爱的。即父爱如山啊!)
⑶悟结尾:
师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同学们请再一次读:“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还仅仅是一座山吗?(崇高的人格,先人后己的精神)
三、启发想象,写思绪
过渡:同学们,老汉走了,假如你也是那一百多号人中的一员,或者你读了课文,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以不同的身份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四、总结课文,明题意
1、带着问题再读全文,你认识这座桥吗?它是怎样的桥?
2、文中是以老汉为主人翁的,为什么要以《桥》为题?
3、这仅仅是课文中的桥吗?(是一座心桥,生命之桥。)
4、现在,你心目中的老汉又是怎样的人?
五、作业
1、摘录课文中感动你的句子。
2、读一读,填一填:
先人后己鞠躬尽瘁心潮澎湃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环境描写,人物言行体会老汉(村支书)无私无畏,舍已为人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课文在结构、语言上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哮、肆、豹、搀、祭、奠。
2、读通读顺课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拥戴。
3、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______的事;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4、句画文中村支书的言行,思考批注,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5、句画文中对大雨和洪水描写的语句,思考批注,当时的情况______,村支书有______的品质。
6、全文在结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7、给文章重新命题:______桥。
二、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
2、摘录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3、阅读迁移练习:
同步阅读168页《星星点灯》
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课文赞扬了盲人星星______的美德。
4、运用课文“设置悬念,结尾点题”的写法写一个人。如《晨雾中的人影》《天名英雄》《这是谁干的》等。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理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要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行文思路:
⑴(1~4)突遇山洪
⑵(5~16)疏导撤离
⑶(17~27)桥塌殉职
⑷(24~27)祭奠英灵
二、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及环境描写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体会语言的精妙
1、体会人物特点、写法:
老支书言行描写:
忠于职守、铁面无私、舍己为人(短句、比喻、拟人)
大雨、洪水环境描写:
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2、指导学生抓住环境、言行读出对老支书的崇敬、怀念之情。
三、研读课文在语言,结构上的特点
语言:言行、比喻、拟人、短句。
结构: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课文在语言表达上凝练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1、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读一些词语。(咆哮狂奔狞笑势不可当……)
2、读了这些词语后,能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3、视频:洪水袭击村庄,谈一谈看后的感受。
二、读中品文,体会洪水的来势凶猛。
(一)今天,让我们深入的走进课文,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后谈感受。
我仿佛看见了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我已经感受到洪水即将爆发,灾难即将到来的紧张气氛了。
3、如果刚才是倾盆大雨,那现在就是山洪暴发。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请同学们站起来,看看一米大约到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啊!跳舞,平时的舞蹈是赏心悦目的,此时,洪魔跳的可是疯狂的死亡之舞啊!谁再来读?(读出了洪水的肆虐与疯狂)
5、最后一句谁来读?(我听出了洪水如野兽般在狞笑,读出了洪水的凶猛和可憎。)全班读这3个句子。
6、我们将这3句话连起来再读一遍。听了大家的读,我的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刚才录像中那狂奔而来的洪水,在路面上张牙舞爪的姿态,为什么这3个句子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呢?(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对,用适当的修辞方法会让句子更加生动。
三、读中悟文,感受桥的危急。
1、如果是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是的,求生是人们的本能表现。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描写村民反应的词语画出来。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词语?(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2、这样的场面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么?(惊慌失措)
3、是啊,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正是失措的表现啊。
4、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寻找生路,他们的生路在哪里?谁来读第4自然段。东,西,南,无路可走,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我们再来齐读一遍第4自然段。现在,我有些担心了,我通过只有这个词,知道它是唯一一座可以逃生的桥,你是不是也有你的担心啊!
四、读中析人,感受老汉的伟大精神。
1、此时此刻,不但有天灾,而且人祸也即将发生。在这种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有一个人挺身而出,请大家读第7,8,9自然段,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仔细读课文,年迈的村支书是怎么做?怎么说的?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2)、反复读读画出的句子,想一想,老支书是怎样一个人?
2、拥戴,我们怎么理解呢?(拥护爱戴)他不仅是一名老汉,还是一位党支书,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我们可以说是德高望重。
3、老汉沙哑的喊话,谁来接着读。(生接着读老汉命令的话)我们看,短短的一句话,连续使用了3个感叹号,这能是一句普普通通的喊话么?此时,山洪在咆哮,人们在哭天喊地,场面极其混乱,老汉应该怎样喊?谁再来读?那么多人站在大雨中,站在洪水中,等着你指挥,我们就应该读得响亮,干脆,坚定,全班齐读。
3、为什么党员要排在后面?党员也是人啊!谁在后面,就意味着离死亡越近。你能谈谈你的理解么?
4、老汉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使惊慌失措的人们瞬间变得井然有序,一百多人很快排成一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文的7到13自然段。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汉又有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请同学们看78页和79页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呢?观察老汉此时此刻的动作和表情,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谁来读读课文的15自然段。(老汉是多么的愤怒,谁再来读读,你的声音很大,可是你愤怒了么,你愤怒时是什么样的呢?再来读读。)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6、老汉揪小伙子出来,维护了秩序的井然,可是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把小伙子揪到后面,意味着小伙子离生的希望越来越远,而离死亡越来越近了。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样的党支书啊!请同学们试着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舍己为人。)是的,老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大家齐读4个成语。
7、此时,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木桥痛苦的呻吟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什么信息?是的,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木桥即将断裂,情况变得更加危急了。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对父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对话,老师来读旁白。
8、这里有个吼,我们刚才也读到了一个吼,在哪个自然段出现的?(15自然段)男生读前一个吼,女生读后一个吼,老师读旁白。同样一个吼字,却有着不同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次吼,在危险面前,有群众,有儿子,老汉选择了群众。第二次吼,在危险面前,只有自己和儿子,老汉选择了儿子。因为他不仅是一名党员,也是一位父亲,爱子之心人皆有之。
9、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10、那座窄窄的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来了,谁来说说那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桥。)
11、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情至深处,一写为快。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2、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来祭奠他那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先人后己的老伴,和她那在危急时刻不和父亲争吵的孝顺的儿子,这是多么的慷慨悲壮啊!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可能想对老太太,对乡亲们,对老汉,对在座的同学们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在80页的空白处写下你想说的话吧!
3、生读自己写的话。
4、听了同学们的真情感言,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文中对老汉的动作,语言描写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正因为这样,老汉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才那么崇高,伟大,深厚,永恒!
六、领悟写法
1、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2、文章的写法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
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人格与精神。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尚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板书:桥)
回想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桥”的文章。大家读课题。
这是一篇小小说。它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曾经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为什么会获得如此佳绩呢?
二、整体感知关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生汇报。本文讲的就是在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一位老汉为了救大家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感人事例。
三、认读词语关——词语分类
1.老师从课文中挑选出以下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咆哮、放肆、狞笑、势不可当;惊慌、你拥我挤、折回来、乱哄哄;喊、揪出、吼、推;
2.读了这些词语,发现了什么?
3.分别加上“洪水”“人们”“老汉”再读词语。
四、品读句子关——体会洪水的无情
1.找句子。
师: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边读边找出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汇报。
3.大屏幕出示6个句子,出声读一读。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六句话好在哪里?选一句话说说生汇报: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像泼。像倒。”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字却字字千钧,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两个字一句话,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短句。(板书:短句)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写出了形势的危急。
全文511个字,27个自然段,平均每一句不到20个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你的语言读出当时山洪的咆哮?
生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师归纳句式特点,以及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无情。)
师:作者除了短句、段的运用,还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呢?自己读读句子,相信你一定能发现。生自由读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谁来说?指名说。(板书:拟人、比喻)
5.六句话能换顺序吗?为什么?
6.师生合作读:
文章用文字表达,我们用声音表达。我读多快,你们就读多快;我读多高,你们就读多高;我停,你就接。
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的语言来感受当时山洪的凶猛吧!
小结: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小小说并不是写环境的,而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五、品味人物关——体会人物形象
(一)人们
1.面对恶魔一样的洪水,人们是什么反应?
2.师幻灯出示有关语句。读句子。
3.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人们当时的情况,你认为哪个词最准确呢?(惊慌失措)你能抓住文中哪些词语来体会人们的惊慌失措呢?试着读一读。
(二)老汉
在这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仔细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语句,边读边品悟:
1.在这危急关头,那个受全村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老汉出现了。
(1)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拥戴”是什么意思?(拥护、爱戴)
2.你们觉得老汉为什么会受人拥戴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找出关于老汉的描写,完成老汉是一位_________的人。共同走进品位人物关。
学生汇报交流,读句子,谈体会,师适时点拨,感悟朗读“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1)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
这里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救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是一个不徇私情的人。
(3)老汉是一个先人后己的人。
4.在洪水面前,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老支书真是()!正如老话说的好:“听其言,观其行”,一个人的言行决定一个人的品质,这样的一位老人怎么能不受人拥戴呢?
六、品悟内涵关——体会人物精神
课文最后,(课件出示: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课文写到这才交待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找生自由说.
师:这个结果简直叫人为之深深感动,这个结果简直叫人震撼。作者故设悬念,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让我们更为之感动,读到这儿的时候,也更显得悲壮。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部分。
七、品味含义关——体会“桥”的含义
1、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2、再读课文,想想: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3、马上就是清明节了,请你用上“桥”字,写几句赞颂老支书的话来祭奠他。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八、归纳表达特色
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回顾一下这篇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师:这些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再今后的习作中学会运用。
八、课外延伸
同学们,其实在与自然灾难的较量中,像老汉这样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他人生命之桥的,又何止是他呢?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感动中国的好党员。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的凶猛,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些什么样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这篇课文,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从课文中自己读懂了什么?
二、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可怕”
1、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中?让我们一起看看1——2段,在文中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
2、课件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面对可怕的洪水,你会怎么做?
4、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子,农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毁了,死亡向人们步步逼近,灾难来临了,人们是怎么做的.?
5、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出路,他们找到了吗?如果大家你争我抢的向木桥涌去,会有怎样的结果?
三、细读感受人物形象
1、是啊!灾难来临了,人们极度孔慌,一心想着逃生,唯有一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
(1)老汉清瘦的脸上趟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面对老汉恶狠狠的“揪”出来,小伙子是怎样反应的?终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了,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汉如果能喊,他会喊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体会老汉的心里矛盾。)
3、通过交流,说说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
四、启发想象,升华情感
1、洪水退了,老汉和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村民们也来祭奠他们的村支书,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老太太会怎么说?
2、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
3、说说现实生活中像老汉一样的人有那些?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选学课文。主要讲森林里的小桥给动物们带来了方便,可是暴雨冲坏了小桥后,动物们都很自私地等待别的动物来修,后来,两只大象用它们的鼻子搭成了一座象鼻桥,在这两只大象精神的感染下,动物们修建了一座新桥。故事有趣,可是篇幅较长,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读通课文就是一大难度。对于选学课文的处理,教材留给了我们老师更大的空间。在设计时更能溶入一些老师自身的东西。
预设目标:
学习生字:鼻、热闹、方便等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小桥给动物们带来了方便。
预设过程:
课前谈话,激发学生发言大声。
一、导入
1、师:板书“桥”,这个字你们还认识吗?指名读,能给这个字找找朋友吗?
2、桥的朋友可真多呀!森林里也有一座奇怪的桥,叫“象鼻桥”,板书“象鼻”。齐读课题,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打开书161页,老师读给小朋友们听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提醒拿书姿势
2、小朋友们都听得入迷了,那你们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吧!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帮你。规定的时间看你能读几次,可以用手势来表示。
3、让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会读吗?逐一出示“热闹、方便、感动、惭愧、齐心合力”。同时注意提醒“热闹”可读轻声比较好听,“齐心合力”提醒读得整齐些。
4、词会了,那故事会读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课文基本读正确了。小朋友们,森林里有条小河,河上有座桥,河两岸住着很多小动物,你们瞧,都有哪些呀?出示“小猴、兔子、狮子”等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2、这些小动物们每天来来往往走过小桥,出示“来来往往”,指名读
①像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②谁知道“来来往往”是什么意思?
③这些小动物们每天来来往往走过小桥,会做些什么事呢?发挥想象说。
书上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到书上找,出示“摘野果、采蘑菇、走亲戚、看朋友”,指名读,提醒轻声。老师这儿也罗列了几个,出示“捉虫子、练跑步、忙巡逻、拔萝卜”
④小动物们每天来来往往走过小桥,做着各自的事情,小桥可真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再读“方便”一词;小桥这儿每天有这么多的动物来来往往的,可真——热闹,再读“热闹”一词,书上可比这还热闹,是怎么写的呢?出示:“可热闹啦!”对比着读,体会书中感叹句的味道。那生活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过热闹呢?
⑤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再次体会小桥那儿的热闹。
四、小结,激起下节课的欲望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你听——播放音乐: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的声音,这暴雨冲坏了小桥,没有了小桥,动物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接下来的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往下学了,下课!
教学反思:
课前考虑的东西很多,总想一节课下来让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我的语文要给他们点什么呢?在这节课里我努力把我的想法,我的观念渗透其中。
一、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想学生所想,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那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用自己的语言,体态亲近学生;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吸引学生;用男女比赛的形式来激励学生。
二、识字是首要
新教材的这种认写分离的编排,我想每一个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会惊叹一年级孩子的识字能力。对于生字,这篇选学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在课后罗列出本课要学的生字,那我又是如何来确定本课要学的生字的呢?其一是我自己通读全文,细心寻找出学生还没有学过的生字;其二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有意识地把本课的关键词“热闹、方便、感动、惭愧、齐心合力”作了生字来展开教学。课标中提到:一年级识字要求学生要在不同的语境中都会识字。所以在教学时,我多次出现那几个生字词,初读课文后拎出来,学到一半时又拎出来读、理解。让学生不仅会读,还体会其义。
三、语感是任务
我把培养学生的语感当成是我语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朗读水平,语感的形成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每节课中抓住一两个点,有意识地训练,成了我每节语文课必须设计的一个环节。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抓住了引导学生读轻声和“可热闹啦!”这句感叹句上。
上完这节课,自我感觉有在学生的参与面上还行,但在教学上,感觉点抓到了,但还不够抓得实。
看来在以后上课时要改变一下,自己不能急,要再沉稳些。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图画,理解画面内容。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观察画面,合理想象。
2、运用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能说说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看一幅猴子串起来的图画。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小组讨论:为什么要架一座猴桥?
3、设计对话:在架桥之前,猴子们会想些什么办法?他们会说什么?
二、延伸故事情节,在交际中训练语言。
1、在架桥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
2、走在桥上,猴爷爷会说些什么?小猴及架桥的猴子们又会说些什么?
3、过桥后他们还会怎么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呢?
三、伙伴合作,看图编故事。
1、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编一个故事,选择喜欢的角色,设计对话。
2、与伙伴一起讲故事给大家听,并表演给大家看。
3、评选最佳故事大王。
四、拓展交际。
回家后,把猴桥的故事讲给亲友听。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桥在水中的倒影吗?谁能说说是什么样的?(指名说一说)。
生:清清的河水里,有一座弯弯的桥。
生:水上一座桥,水里一座桥,真有趣。
生:我见过桥的倒影,有点模糊,还跟着水波一动一动的。
(出示课件,引入课文):丁丁的家乡就有这么一座弯弯的石桥。石桥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模模糊糊,一动一动的,丁丁特别喜欢,经常到这里来玩耍,看小鱼,走石桥。他还给水里的石桥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影子桥(板书课题:影子桥)大家一起来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空。
师:这节课咱们就跟着丁丁一起到影子桥去看看,去听一听那里的故事。
二、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读课文,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清清的河水,河面倒映着一座石桥。
生:河里还有好多好多的小鱼,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生:我还看到了风吹水面起的波纹呢!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打开书,进入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影子桥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建议: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合作读课文,听一听是否还有不认识的字。
3、指名接读课文,余生注意倾听,及时纠正错音。
四、精读体验,积累语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影子桥?
2、学生汇报阅读情况(1-6段都写了影子桥)
3、丁丁对影子桥有什么样的感情呢?(非常喜爱)
学习第六自然段,启发:动作引导什么是“抛”,为什么不用“砸”呢?什么叫“吆喝”,丁丁会怎么吆喝?为什么会那样做?(引导体会:丁丁爱护河里的小鱼,爱护影子桥周围的环境)
4、影子桥上的鱼儿是怎么样嬉戏的呢?仔细读课文,用波浪
线勾出描写鱼儿嬉戏的部分。当学生读到“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它们是在藏猫猫吧?”师启发:鱼儿怎么会在“桥上”追来逐去呢?
师指导“蹿”上桥面的“蹿”换一个词怎么说?(跳)引导比较“蹿”和“跳”的不同。指导带着想象轻声读这一段。在这一段中,“一忽儿……一忽儿”可以换成什么(一会儿……一会儿)?
影子桥正因为有了快乐的小鱼才会这样美丽!
5、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了影子桥的.美丽呢?用直线在文中勾出来。
当学生读出“站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五颜六色的小石子,还有许多许多的小鱼游来游去。”一句时,教师指导学生一起美美地读,引导从“河水清清、五颜六色、许多许多”等词语理解感受句子所描写的画面。
当学生找到“风儿吹来,水面好像奶奶的脸,起了好多好多皱纹”这一句时,启发学生:奶奶的脸是什么样的,小朋友为什么会想到奶奶的脸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风儿吹来,水面泛起波纹的景象。(指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这一段)
6、“我明白了,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哟!”师启发:大家想一想,石桥还可能在干什么呢?
7、我还听说这座桥很老呢,“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说明桥“老”?指导读出这座桥的古老。
五、小结归纳,指导朗读
这么老的石拱桥映照在清清的河水中,河里成群的小鱼互相追逐、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呀!同学们带着美的情绪,用美的语言把课文读一读(配乐)。
六、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甲秀楼的倒影图,让学生给水中的倒影楼起个好听的名字。
生:影子楼、甲秀倒影、水中楼影……
七、让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美读课文
八、作业小超市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影子桥吗?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趣的倒影。
找一找,画一画,照一照,或写一写!
板书设计:
12、清清的水
我们爱→影子桥→美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
设计思路:
1、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
课堂从学生认识的桥入手,设下悬念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好奇求知中达到学习的高潮,这些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重视语言的积累:
针对本课语言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积累语言,如大量句式训练,培养语感,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作积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桥?
生:木桥、拱桥。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一座石拱桥。还画了桥的影子,其实图上画了两座桥,水上一座,水下一座。
师:有一个小朋友就把水下的桥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影子桥”(板书课题:影子桥)这个桥字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求认写的生字呢,谁有好办法把它记住呀?
谁能把课题读好来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我们要用“心”看一场特殊的电影,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看谁看到电影最精彩的了。(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闭目静听,想象)
师:电影好看吗?
生:好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石拱桥。我看到了四个石狮子。
我好象看到了小鱼快活地游,我还看到一个小朋友坐在石头上看鱼呢……
师:多有趣的影子桥啊!你们也读一读,好吗?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家都是二年级的小同学了,已经懂得了好多识字方法了,对吧?那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吧。好!开始读书吧!(我们今天这一课的生字可真不少呀,你们都会认了吗?现在请同桌互认生字词吧。)(我们还是象平时那样如果同桌读得都正确,你就夸夸人他,如果同桌还不会读你就帮帮他)好,开始同桌互读生字吧!
都会认生字了吗?刚才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给同桌竖起了顶瓜瓜了呢。词语娃娃最着急了,它们最想考一考看小朋友们是不是真的认得它们了。大家看到大屏幕,认得了的就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来,还不认得的你就诚实地把手举得高高的,好吗?
生字宝宝它可不愿意上大屏幕,它们想让钟老师帮个忙,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一下看是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认出它来了。好!哪列小火车先开起来呀?(开得真顺利!畅通无阻!真不错!好样的!)
看来词语娃娃和生字宝宝都难不倒你们,现在他们又跑回到课文里去了。
四、自读课文,交流感受
它们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课文,用横线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已经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的同学也可以读给你们小组里的同学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呀?看,我们班的小勇士可真多呀!
生:我最喜欢这一句:“风儿吹来,水面像奶奶的脸,起了好多好多皱纹”。这是一句比喻句,一读这句子,我就想起奶奶。
(你说得真好,真让老师佩服!更让老师佩服的是还有好多同学都学会了倾听同学的发言了呢!)
师:你能用“……像……”说一句话吗?
生: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
生:我还喜欢这一句话:“只要有人来钓鱼,我不是向水里抛石子,就是大声吆喝。”我觉得这个小朋友很喜欢鱼,不想让别人破坏鱼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喜欢这一句:“听爷爷说,这桥很老了,是爷爷的爷爷那时候修的。”感觉有趣极了。
师:听你读,好象是爷爷修的,一点也不古老,能再试读一次吗?(生再读)
生:我最喜欢这一句:只要有人来钓鱼,我不是向水里抛石子,就是大声吆喝。因为我觉得这个小朋友很喜欢鱼。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但我有不同的意见,这个小朋友是喜欢影子桥,所以不喜欢有人钓鱼,他就扔石子,还大声吆喝。
生:我喜欢:”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感觉鱼儿活泼又可爱,它们是在藏猫猫吧?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受课文洋溢的童真童趣。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受课文洋溢的童真童趣。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
六、复习引入,细读感悟:
出示丁丁图片,学生打招呼
师:昨天丁丁带我们远远的欣赏了一座与众不同的桥。今天,就让我们再次
追随着丁丁的脚步,走进那神奇美丽的影子桥吧!(多媒体课文背影图片)
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配乐)
师: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你们。能用一个字说说你对这影子桥的感受吗?
生:美
师:影子桥究竟美在哪里呢?请孩子们用心去读课文,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影子桥美的句子,勾画完毕后,小声地读一读。
师:好东西要与同伴分享。请同桌的宝宝贝贝们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对方听听。如果读得有感情的,就请你夸夸她。如果有困难,就请你帮帮她。
同桌学习
师:得到同桌夸奖的和我招招手,帮助了同学的也和我招招手。我喜欢帮助人的孩子。
师:谁愿意来汇报你的收获呢?
生汇报
生:我喜欢“站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石子,还有好多好多的小鱼游来游去。”
师:你从哪里找到这句话的呢?
生:我从第二段找到的这句话。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读
师引读生有感情齐读
同上
生汇报师指导朗读
师: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喜欢这美丽的影子桥,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他也会坐在桥边欣赏那美丽的风光。
他都看见了什么呢?六人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一切听从组长指挥。
2、别人发言的时候认真仔细的倾听。
3、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勾画自己觉得这段用得好的词语,并思考: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分组汇报
智慧组汇报员:我们小组认为‘你追我逐’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说明了鱼儿很快乐。
师:你能把鱼儿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读
师:我们在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你追我逐’?
生:我们在平时在做游戏时会‘你追我逐’。
师:这就是我们的操场,谁愿意来“你追我逐’?
请生表演,并采访他们表演后的心情
师:那就让我们把鱼儿的快乐告诉给大家吧!
生齐读这句
开心组汇报员:我们这组觉得‘一忽儿’这个词语用得好,因为我们组的文润洲说‘一忽儿’可以换成‘一会儿’。
师:你们真聪明,会用换词语的方法理解‘一忽儿’的意思,我真佩服你们这组的学习能力。那这个词语好在哪里?
生:它说明鱼游的很快,很调皮,
师: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小组一起读。生评
师:和他们小组想的一样的孩子们就站起来读。
聪明组汇报员:我们觉得‘快乐’这个词语用得好,因为它说明了鱼儿很快乐。
师:那54条小鱼儿,我们一起把快乐的心情与别人分享吧!
运动组汇报员:我们组觉得‘藏猫猫’这个词语用得好,因为‘藏猫猫’是人做的,而这里把小鱼写成了人,说明它很快乐。
师:你们小组真是团结合作的小组。那你们喜欢藏猫猫这个游戏吗?
生:喜欢。
师:做这个游戏时快乐吗?
生:快乐。
师:是啊,小鱼也和你们一样,在水里做着藏猫猫的游戏。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跳进水里。多么快乐啊!就让我感受你们的快乐吧!
生齐读
师:读得太好了,我真为你们喝彩!在文中也有一个用‘喝’字组的词是?
生:吆喝。
师:谁在吆喝?
生:丁丁在吆喝。
师:丁丁在吆喝什么?插上想想的翅膀想想,丁丁在吆喝什么?
生:小鱼快跑,有人来抓你们了。
师:你好像在和别人说话了,能用吆喝的语气说说吗?
生再试。
师:你吆喝的很好,还有谁想吆喝吆喝?
指明生汇报
师:丁丁为什么要吆喝呢?
生:因为丁丁要保护影子桥,不想人家破坏它。
生:因为丁丁爱桥,所以他要吆喝,吓走那些破坏影子桥的人。
生汇报
师:是啊,丁丁爱这美丽的`影子桥,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这美丽的影子桥,你们愿意像丁丁那样做一个爱桥、护桥的好学生吗?
生:愿意。
师:愿意的孩子,你们知道吗?白天的影子桥很美丽,晚上的影子桥更美丽,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心去看看这座晚上的影子桥。
配乐:夜幕降临。四周静悄悄的,青蛙在田地里呱呱地叫着,小虫子在草丛你低声唱着歌,一轮圆月慢慢地升上了天空,在月光的照映下,河水像穿上了一层薄薄的纱,水里的鱼儿也安静地睡着了,这时,一群萤火虫提着灯笼远远地飞过来了……
师:你们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看到什么了呢?
生汇报
师:还看到什么?
生汇报
师:带着这些美景,让我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再去欣赏那美丽迷人的风光吧!(配乐读)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像影子桥那样有着迷人风光的景色,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保护他们呢?
生:我们应该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不去破坏它。
生: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师:爱它就不要伤害它,婷婷姐姐希望我们班的孩子们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学生。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能把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小朋友,你们见过桥吗?(见过)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子吗?你们还知道这些桥有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桥的课文,叫做《神奇的桥》。板书:21神奇的桥
1、学生齐读课题。
2、你认为神奇的桥是什么样子呢?
一、听课文朗读,学习生字,识记生字。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把生字词做上记号。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3、学生自读,如果不认识的可以请教老师。
4、学生之间互相帮忙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5、指名交流,说出哪些容易读错的字。
6、学生自由读。边读边互相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二、指导生字书写。
1、议一议:有哪些字需要注意。
2、老师范书。
3、学生描红。
4、老师纠错。
三、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2、指名上台听写生字,其余同学在座位上写。
二、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写了什么样的桥?
2、指名回答。(潜水桥和塑料桥)
3、请学生分别把写潜水桥和塑料桥的内容找出来,并自己读一读。
4、指名读写潜水桥的内容。(第一自然段)
5、齐读第一自然段。
6、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学习写塑料桥的内容。
7、塑料桥是什么样子?
塑料桥是用又薄又结实的塑料管子做的,充进了空气就架起一座桥,如果把气放掉,它会自动折叠起来。
三、联系实际,课堂延伸。
1、学生画出自己想像出来的桥,老师对画得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2、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桥,如果你是一位桥梁专家,你能设计出一座未来的桥吗?学生可讨论交流。
3、收集有关不同形式的桥。
第三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兰()吓()玻()
当()下()坡()
二、照样子,我也会填。
例:一(条)鱼
一()桥一()花一()井
一()专家一()小河一()铅笔
三、照样子,我会写。
例:鱼儿游来游去。
小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先读一读,再写一写。
例:兰兰一边看花,一边往前走。
_____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_。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袭”等8个生字,会写“峡”等12个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凋零、几经辗转、空旷、奔波、同胞、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骨髓移植对于小钱的重要性,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余震的影响下坚持抽取骨髓这一行为的难能可贵。难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2018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相信同学们对此也有所耳闻。今天呢,老师要带领大家认识另一座跨越茫茫海峡的桥,我们称之为“生命桥”。那么这座桥跨越了哪个海峡?又为什么称它为“生命桥”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吧!(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理解不了的词语、句子。教师讲解。
2.再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杭州市的小钱身患白血病,海峡彼岸的台湾同胞冒着余震的危险向小钱捐献了骨髓。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点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分析重点语句,体会小钱的不幸。
(1)初秋的杭州阳光明媚,丹桂飘香,然而一个18岁的年轻人却身患白血病,无暇顾及周遭的美景。明确: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景色如此美丽,但是小钱却在承受着病痛,突出了人物遭遇的不幸。
(2)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明确: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年轻的生命比作“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寓意深刻,体现出小钱的生命之花尚未绽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机,令人叹惋。
2.默读课文3~6段,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体现出了骨髓捐献过程的不易?从中感受李博士和台湾同胞怎样的品质?
明确:(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现在,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这两句话交代了抽取骨髓时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苦。
(2)“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台湾青年冒着余震的危险,静静地躺着。经历过这场灾难,此时的`青年或许已经受伤,也不知道家人的安危,但他依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让我们不得不被这位无私奉献、充满爱心的青年而感动。
(3)分析与李博士相关的句子。
①“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②“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③“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从“步履匆匆”“沉着”“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连夜”等词和短语我们不难看出李博士在这一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可以感受到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高尚品质。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课文标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明确:表层含义,也许,小钱是不幸的,因为他身患白血病。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无私奉献的台湾青年和医者仁心的李博士的帮助下,小钱得救了,生命之花得以重新绽放。
深层含义,结合句子“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可以看出,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也象征着海峡两岸之间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四)拓展延伸
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听一首歌《爱的奉献》。
(五)小结作业小结:
学习完这篇课文我们一方面可以体会到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海峡两岸之间浓浓的血脉亲情。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加强两岸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为祖国统一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业: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将来小钱和台湾青年得以相见,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和故事呢?据此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台湾青年和李博士高尚的人格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之间浓浓的血脉亲情。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要指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精神美,引导学生明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4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
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
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
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
2、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教师出示词语认读。)(略)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提: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反馈:
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
生2: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
六、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5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板书课题)
出示为课题后,可就课文题目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见到过许多桥,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一课叫《皮巧根桥》。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读生字卡,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围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
2、后来,有了新桥人们为什么还是那样喜欢叫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皮巧根桥”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二、巩固练习
1、认读要求认识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2、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三、指导理解时教师可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1、谁架了一座什么桥
2、是怎样架桥的
3、人们管这座桥叫什么
4、后来有了新桥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这样叫他
5、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学生重点理解:
第3题是句子练习,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自己对带点词语的理解和在什么情况下能用这些词语,然后再造句。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用于形容人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再三:一次又一次,用来表示一种动作、行为多次反复,例如:他的病还没有痊愈,就再三要求出院上班。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清理文章条理。
3、学习课文相关语段,体会泸定桥的难和险。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读
1、教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成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读题目。(强调“飞夺”)
3、指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教师归纳。
(1)泸定桥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3)怎样飞夺泸定桥?结果怎样?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本文探究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导读:现在,情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可谓。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利用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诡计击溃索性狼狈水流湍急浩浩荡荡
(3)画出直接描写泸定桥的语句。
(4)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5)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渎课文。
三、集体反馈,理清条理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再全班读,教师强调部分省字的读音和书写的要点。
2、指名反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3、教师:再读课文,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五个部分。
4、集体反馈。
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的介绍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唯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第2段):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第3~5段):写红四团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
第四部分(第6~8段):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第9段):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5、组织学生给每个部分加个简短的小标题。
6、指名反馈,集体讨论。
必须夺桥→接到命令→奔赴天险→英勇夺桥→顺渡天险
四、品读语句,体会夺桥之难
1、教师出示挂图,导读:同学们,红军要夺的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请同学读一读文中描写泸定桥的语句。
2、学生读,教师出示语句。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梁,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调了,只剩下铁链。”
3、全班一起读这些语句。
4、指名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受。
这是一座__的桥。(可怕、危险、恐怖……)
5、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读了加点语句后的感受)
6、指导学生读出泸定桥的`危险和可怕。
7、教师小结:这就是红军要夺下的泸定桥,看来,要多下这座桥不仅困难重重,还很危险,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险。再读读课文,找找看,文中的哪些语句还让你感受到了夺桥的危险和艰难?
8、学生反馈,教师引导感悟,
9、教师小结:同学们,泸定桥本身就很凶险,加上桥下的天险大渡河、两岸的高山峻岭以及敌人的防备,要夺下泸定桥是多么的危险和困难。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夺下泸定桥呢?
10、指名反馈。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大渡河安顺场原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北渡失败之处,地势险要,两侧高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四川军阀曾扬言红军将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在集体的交流,反馈以及教师的点拨引导中,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夺桥的艰难和危险,突出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那么,我们红军战士是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顺利渡过大渡河,继续北上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
设计理念:
本文以频频分段的形式,笔调简练而利索地勾勒出洪水来袭的迅猛,老汉临场指挥的果敢,舍己救人的震撼力量。虽然桥是连接当时生与死的纽带,但是这桥是窄的,是经不起折腾的。所以,真正联结起村民生与死的坚实的桥梁,恰是老汉沉稳作战的风范,舍己救人的力量。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而语言表达是为主旨服务的,所以,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桥”为切入点,层层深入,教师要着眼于问题的锤炼和设计,要有益于广开思路,便于学生以语言文字为着眼点,借以想象,描述,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并以情感渲染为依托,以多层次回环朗读为情感推波助澜。力求体现思维、语言及情感三者的和谐共振。
教学预设重点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补白想象描述等,锤炼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多层次回环朗读,感悟文章的表达,体察洪水来袭的可怕,老汉的沉稳果敢,舍己救人的力量。感受情感的冲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就文章特殊的表达形式,体会其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题,质疑,
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
2、一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二、以“桥”为切入口,一读文本,初步积淀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拨:
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二读课题。说到这里,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
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
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三、再读课文,感受桥的“无奈”。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1、交流。
2、适时解疑:“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引导:凝重的笔调。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3、激情再创造引读,感受洪水的疯狂:洪水咆哮着,像——,从山谷里——。洪水已有近——,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啦?
5、指名,(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
6、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你想?甚至想?看,文中的人们不也是如此——
7、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
读好“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8.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出现了逃难队伍中的一个——
9.出示: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其中有一个——
按这个句式写一写你眼前出现的这一人物,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10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11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第二课时
一、划找句子,初步感受老汉的形象。
1、上节课,大家在邱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读通了课文,并且感受到在那个黎明时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人们(受惊了),一百多个村民都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情况非常(危急)。幸好那年迈的老汉,那受全村人拥戴的党委书记早已站在窄窄的木桥前,让我们穿越时空,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的人生选择,留下的感人事迹。
2、请同学们读7——23自然段,划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然后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同桌再读一读。
二、品读句子,深刻感悟老汉的精神。
1、读了这些句子,相信老汉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句话最
让你感动呢?用心地读一读这个句子,并写下你的内心感受。
2、交流:
1)、第8自然段。
2)、第10自然。
3)、12自然段。
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从中品悟老汉的“屹立如山、责任如山”,并进行朗读指导。
3、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的腰际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些事情是否有矛盾呢?
出示15、21、23自然段。1)“揪、吼、凶”和“推”矛盾。
2)、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和推老汉先走矛盾。
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的确令人费解,充满了矛盾!请一生阅读下文,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文章到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之间那血浓于水的关系,这个结局(……)
4、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当我们明白老汉原来是小伙子的父亲,小伙子原来是他的儿子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令人感动的一幕,相信你又会有新的感受。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读14——23自然段,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引读。
2)、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呢?出示。是啊,眼见自己骨肉被洪水吞噬,试问世间那个父母会不痛心疾首?
3)、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如果再给老汉一次选择,老汉还会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吗?如果他有机会跟儿子解释,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此时此刻,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父爱如山)
5、这样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胸部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然而,这样的老汉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但凶猛的洪水吞不没的又是什么呢?出示屏幕。学生练习。
三、抒发情感,激情表达自己的哀思。
老汉离我们远去了,面对着残破不堪的木桥,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表达对老汉的哀思学生写后交流。
四、三读课题,总结全文。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投影出示读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8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元的训练重点就是感受“人间真情”,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本文讲述了台湾著名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为一位台湾青年抽取骨髓,辗转数千公里,连夜赶到杭州,为大陆杭州青年小钱作骨髓移植手术,挽救了青年小钱生命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表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本文的选编意图具有时代意义,体会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台湾和大陆的历史渊源不是很清楚,台湾和大陆问题,骨髓移植还有白血病的知识更是没有了解,没有相关的书籍获取网络上相关知识也很少,虽然说,大爱无疆,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再加上前面有关主题为“关爱”的课文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学过不少,亲情之爱、朋友之情学生都有所体会,但是没有更深刻体味,所以在教授这篇课文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爱能创造奇迹。我在教学时更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课前引导学生先了解课文相关背景,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利用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本节课在巩固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这样会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重点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去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借助文本中关键的词句,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四、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挽救小钱生命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通过联系台湾当时正处于余震之中,手术条件恶劣来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关键:
一是理解关键词句,二是借助文本,朗读体会。
七、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师生:有关骨髓移植的知识、对两岸历史问题的了解。
八、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第二课时:感情朗读,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九、教学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激发情感
阅读文本收获知识,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法宝,古代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陶醉在文本中在阅读体验中,产生或喜悦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体验来。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配乐范文朗读方法,将本课用最美声音呈现出来,结尾用一首课文改编诗歌,在音乐中结束,从感观,听觉上得到一种震颤,升华课文感情让不灭的血脉亲情永驻大陆海峡两岸。
第二环节: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1、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从学生的汇报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钱、台湾青年、余震中捐献骨髓”等词语做抓关键词归纳主要内容的指导。
2、然后由“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深深的`感动并揪住你的心”这一问题切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预设从“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句中体会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关知识。“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结合课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时间表和介绍李博士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骨髓的来之不易。随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台湾,上海,杭州之间用红色箭头批示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表象。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知道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而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却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第三环节:升华情感,理解题义
1、爱是心灵的呼唤,爱是生命的源泉,两岸骨肉同胞用他们真挚的爱,用他们血脉亲情挽救了小钱的生命。这真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生命桥还是什么桥?
2、那种浓浓的的血脉亲情让我们为之感动,那种互相关爱令我们感到幸福与快乐,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课文诗(伴随着爱的礼物的音乐,)第四环节: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想让学生升华学习体会,进一步体会海峡两岸同胞血脉亲情。在读完课文诗,这个环节后,学生仿写表达爱和亲情的三句诗歌。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导。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杭州———————台湾
血脉亲情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9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1、收集洪水爆发的场面,准备《悲壮》的曲子,制作课件。
2、预习作业: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尝试理解。
教学过程:
一、感受洪水肆虐,孕伏情感,揭题
1、播放有关洪水爆发的短片,教师有感情朗诵课文一、二自然段。(幻灯一)
2、师小结过渡:如果是你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会怎样做?今天咱们认识一位老支书,他又是怎么做?
3、板书课题:16《桥》,让我们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设计意图:创设课文所富有的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然后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受老汉崇高的人格与精神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说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想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述中感受到了紧急、害怕……找到并划下来读读,交流。
3、师小结过渡。
4、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惊慌失措)
(设计意图:疏通课文,进一步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为体会老汉精神奠定基础。通过想象危急时刻人们恐慌的表现,让学生进入情境,以更好理解课文中人们惊慌失措的表现,感受人们的心情及情况之紧急。同时为深入阅读文本,研读课文做准备。)
5、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找找令你感动的语句,结合当时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为什么感动?
(1)读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联系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
(2)引导质疑:为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见到老汉会停住了脚步,听从老汉的指挥?启发想象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适时引导理解“拥戴”。
(3)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随机板书:临危不惧
(4)读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读着老汉的言行哪几个字印入了你的眼帘?“揪”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拉”吗?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老汉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你又觉得老汉是怎样的人?(板书:秉公办事)
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木桥前,齐腰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5)读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引导读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读着这话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此时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意味着什么?
抓“推”导读。
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木桥前,齐胸膛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老汉言行思考这么做、说的原因,渗透阅读方法——透过字面思考隐含的意思。)
三、情感延续,铭记老汉精神
1、学生配乐激情朗读——课文结尾(最后四个自然段)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你现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惊讶、敬佩)
3、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写)(1)指名读。(2)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写感受及想象送行者的言行加深对老汉精神的感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拓展想象,补白课文中的空缺,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四、理解桥的含义,领悟老汉精神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用“桥”为题?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1)指名说。(2)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摘录课文中特色句子。
2、读一读哈尔威船长的故事。
【《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精选03-13
关于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03-08
桥的教学设计11-07
《桥》教学设计精选05-28
桥教学设计06-23
《桥》教学设计08-04
《桥》 教学设计04-21
桥教学设计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