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11-25 08:19: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优秀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优秀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强烈的画面

  2、体会诗人对妻子深切的思念和欲归不能的惆怅和孤寂

  3、体会诗中虚实结合和反复手法运用的妙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2和3

  三、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诵读法、引导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琵琶语》)爱情是世上最美的情感花朵。在中国的诗坛上,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少有文名,抱负远大,受到当时权贵的赏识,26岁时,他与一位节度使的女儿相爱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佳话。但是由于政治原因,他不得不远赴离家千里之遥的四川边境任职,过着身不由己寄人篱下的幕府生活。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儿,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丈夫常年宦游在外,夫妻聚少离多,只好鸿雁传书,倾吐相思。一个秋雨绵绵的黄昏,他又收到了妻子的来信,诗人急切地打开信,一行娟秀的工楷映入眼帘: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一阵秋风吹来,诗人望着眼前摇曳不定的烛火,眼前的景渐渐模糊,无尽的惆怅化作两行清泪,打湿了手中的信,他颤巍巍提起手中仿佛千斤重的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位诗人是谁呀?(学生回答李商隐。)

  师: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李商隐,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这位大唐奇才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唱——《夜雨寄北》(板书课题、作者)

  (二)感知诗中画

  1、学生自由读诗歌,多读几遍,先出声读,再默默读,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和味道来。

  2、借助书上和大屏幕上的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带着自己对诗歌的感觉,想象诗里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下来。

  屏显:剪烛花,又称剪烛芯,简称剪烛,意同剪烛西窗,后以剪烛引申为促膝夜谈之典,取其盼望相聚,秉烛夜语之意。

  明确:好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解好诗歌的内涵是读好本诗的前提。能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描摹诗歌的画面,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形成一种感染的氛围,就能够从感性层面把握诗歌的意境,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

  (三)描摹画中人。

  3、对照插图和诗的内容,看看插图中表现了什么景、物和人,他在干什么?发挥想象,写出来,并体会一下诗人此时的心理,试着读出那种感觉。

  明确:巴山夜雨时,诗人倚窗独坐,秋雨绵绵无绝期,诗人长久伫立凝望那涨满溢出的秋水出神,绵绵的愁思正如这窗外的秋雨,溢满心间,溢满眼眶。

  4、课文中的插图能涵盖全诗吗?如果让你在这一幅画里表现诗歌的所有内容,你还会画什么呢?说说你这样的话的理由。

  明确:会在诗人的头顶再画几幅画:他和他的妻子正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共剪烛花;谈论他在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夜晚在远方对她的思念。

  因为这些画面是诗人的想象。一个是眼前的实景,一个是想象的画面。“何当”也表现了这是想象的。

  (四)赏析意象,品味语言

  资料助读:

  一、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二、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写到春天的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李煜在《相见欢》里写到暮春的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易安在《声声慢》里写过秋天的雨,“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林黛玉也在秋霖潇潇的夜晚,看着那烛泪滚滚,听着那雨滴竹梢,愁绪化作“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三、李商隐24岁时登进士及第,曾任过几任小官,后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困顿不得志。38岁受邀前往西南边陲的梓州幕府任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李商隐一生处在政治的夹缝中抑郁寡欢,45岁时病死在郑州。

  5、思考:李商隐为什么要选取“巴山夜雨”这个意象?诗人仅仅是在写涨满秋池的夜雨吗?

  明确:诗中的雨给人一种凄凉萧瑟的感觉,“夜雨秋池”这样的图画、景观之外,有一双眼睛在看,看着夜雨涨满了秋天的池塘。这里应该有一个涨的过程,那么是诗人眼看着它涨得越来越满的吧?这一双眼睛是长久不动的吧?是无言的吧?是无奈的吧?这凄凉的巴山和绵绵的秋雨阻隔了两个相爱的人,这长久地凝望让人更能感觉到诗人心中的那份孤寂,那份思念,那种无奈,那种惆怅。

  6、你还在哪里看到了诗人?这个诗人和上面的诗人有什么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明确:后两句。从“共剪”“却话巴山夜雨时”看出来。这个诗人是想象场景中的诗人。诗人从眼前之景跳跃到未来之景,憧憬着和他的`妻子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共剪烛花,此时的他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彼此倾吐着相思之情。这样写既是安慰自己的妻子,又以相见的欢乐场景来反衬今夜的孤寂、无奈、惆怅和思念,虚实结合,更显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7、绝句里重复用词是大忌讳,可是这首《夜雨寄北》后世对它的评价却很高,结合诗的内容和情感,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这是反复的修辞。起到了加强语气,强调感情的作用。两个“期”,一写出了妻子盼望的急切,询问归期,第二个“期”回答归期无定,欲与下文中的想象欢聚形成反差,更具艺术张力。两个“巴山夜雨”,一实一虚,把个思念写的荡气回肠。

  (五)拓展提升,有味诵读。

  令人心痛的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李商隐在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他的妻子王氏已经离开了人世,阴阳两隔,李商隐却还不知,在秋雨绵绵的夜晚他或许还会在信中写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王氏死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怀念当时欢爱,直到四十五岁去世。爱情,这朵世上最美丽的情感之花,刺伤了他,也滋养了他;败坏了他,又成全了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代诗人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他的耳旁响起了幽幽的锦瑟之曲,往事如烟一般在心底漫开,又提笔写下了《锦瑟》,以表达对她妻子的深切怀念!请大家带着这种深切的思念再来朗诵《夜雨寄北》和《锦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学生配乐诵读,下课。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设想

  喜欢古典诗词,悠远的意境,清丽淡雅的笔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疏云淡影的古朴画卷,展卷细赏,得意而忘言。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教学古典诗词就是要通过精巧的设计引导学生把握本民族的独特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情趣,从而了解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并且使这些民族文化触及学生的情感涟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用心感受天地万物,大千世界,且歌且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欣赏。

  诗词意境优美,内涵丰富,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共鸣呢?我想,教师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创造新颖、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到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落实到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树立全面的学生观、全新的课程观,不仅自己具有开放的思维,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对诗词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训练他们的个性化的表达,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享受到审美乐趣。本节课我尝试运用唐诗素描的方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5.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

  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通过唐诗素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2.通过唐诗素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喜欢听雨,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谧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怖呼唤着豪情,而突然的风声能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紧在一起,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

  李商隐独坐窗前,听雨声潺潺,轻飞的雨丝撩起了他怎样的思绪呢?

  (设计意图:以优美隽永的语言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诵读诗歌

  1.配乐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

  3.指名配乐朗读。

  4.齐读诗歌。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介绍李商隐的相关资料,老师再做整理归纳: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了解背景,为解读诗歌做好铺垫。)

  四、夜雨情思(整体感知)

  缠绵的雨丝撩起了诗人怎样的思绪呢?

  这是作者留滞巴蜀写给北方妻子的诗。诗中描绘了他在巴山秋雨之夜对妻子的怀念。

  作者先写自己客居巴山在秋雨连绵、涨满秋池的夜晚怀念妻子的情景。在这样的夜晚,作者辗转不眠,孤灯听雨,满怀离愁,内心充溢着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但此情此景妻子此时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妻子能知道自己这种心情呢?由此,作者盼望有一天能回到家乡,在西窗烛下向妻子谈谈,今夜雨中思亲的情景。

  前两句写客中境况,后两句写对重聚的渴望,情绪递升。由降到升,把客中的寂寞孤独及寂寞中的强烈希望表现得很有层次,很有感染力。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五、夜雨诗情(细部品析)

  哪句诗打动了你的心?说说你的理由。

  (一)君问归期未有期

  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一个突兀而起的问与答,回答以它的不能确定而给人以失望。

  (二)巴山夜雨涨秋池

  1.在这一个秋天的夜晚,整个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绵密以至于使池塘水满。没完没了的雨声打着山间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敲动了离人的心弦,秋雨所带来的寒漠与凄清,更为浓重地渲染了愁思与离情,何况还有不能确定的归期!

  2.巴山意味着遥远的异乡,季节是凄清孤寂最容易勾动归思和寂寞情怀的秋天。时间也是寂静黑暗的夜晚,独居他乡的诗人也特别容易感受到寂寞忧伤的氛围,雨也撩拨人的情绪。风雨如晦的夜晚最易引人伤怀。

  3.“涨”非常富有神韵,是凭感觉而不是凭视觉。“雨涨秋池”在黑暗的雨夜是看不见的,表现在漫长的雨夜中,诗人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寂寞无聊的心境。

  4.延展:

  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⑵一枝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⑶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⑸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⑹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⑺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三)何当共剪西窗烛

  他借“何当共剪西窗烛”把现在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境界:何时能与你共剪烛花于秋窗之下,共话如今这种巴山夜雨之中两地的深深思念?那时,把如今这万般愁苦都化作了回首往事的欢乐。

  (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对伤感辛酸的往事,人们总是带着一种不堪回首的心情。但在这,诗人却偏偏要回首,要重提巴山旧事,不是咀嚼痛苦,而是在将来的重逢欢乐中来回顾今日的寂寞凄凉。这种欢乐式的回顾,一方面使愉快的重逢变得珍贵,更充溢着幸福感,就像忆苦思甜一样;另一方面那设想中将来愉快的重逢本身又照亮了今夕“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情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一字一句入手,品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体会诗歌用词的巧妙之处。)

  六、夜雨素描

  (一)唐诗素描

  “唐诗素描”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它是一种作文的形式。

  (二)例文:

  游子吟

  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飘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三)课上练笔:唐诗素描:《夜雨寄北》

  雨寄北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到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起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感受和表达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布置作业

  结合对"唐诗素描"含义的理解,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唐诗,写一篇300字以内的唐诗素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具体描述画面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八、结束语:

  听雨,就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心灵的遥相呼应,听年华的淙淙流淌。南宋词人蒋捷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点滴滴到天明。”

  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各异。少不更事时,并不在意也无法理解雨声的内涵;及到饱经世事历尽沧桑的暮年,方生出“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原来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说还休的惆怅。

  (设计意图:在动情的总结中,深化本节课的主题,呼应开头。)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11-30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01-25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06-09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11篇11-30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精选7篇)11-30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15篇01-25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优秀02-23

夜雨寄北原文06-03

夜雨寄北经典散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