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的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课文共八个自然段。前三段讲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乌鸦为孩子们找到一片肉,狐狸看见了想吃乌鸦叼着的那片肉。第四至八段讲狐狸是怎样用花言巧语骗到那片肉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大纲要求,在教学中应用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开展小组讨论,使学生能通过课文中的对话,对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认识狐狸奸诈与狡猾。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培养。本课重点加强对学生有语气、分角色读书培养。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解课文,从而进入角色会读书。
三、教学难点:
通过狐狸说的话与乌鸦的行为,分析它们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乌鸦上当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
.课件、头饰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动机,引起需求。
1. 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你了解它们吗?说一说,你还想知道什么?(通过这样的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自读全文。
3. 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生生互动,给予解疑。
4. 再读全文,教师梳疑,归纳出难点问题:乌鸦已经知道狐狸是骗人的为什么最后还是上当?(此环节是先让学生质颖,在初次质疑的基础上,生生间开始解疑。对于学生能解答出的疑问老师没必要再讲。所以让学生通过第2次读全文,找出学生的难点,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需求,学习兴趣应该比较高涨。
(二)发展迁移,创新应用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看画面,体会故事现场(生动、诙谐的画面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及好奇心)
(2)看画面,认识“窝”与“洞”的区别,了解狐狸与乌鸦所处的不同位置(通过直观的画面,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3)让学生大胆尝试表演读第2-3自然段。借助.课件乌鸦叼着肉高兴地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重点引导读出“高兴”的语气;接着画面出现一只饥饿、狡猾的狐狸,师问:“狐狸好想吃呀,可乌鸦会心甘情愿地把肉给狐狸吃吗?那怎么办呢?狐狸想出了什么办法?”(这些问题的设计,正好为学生的好奇提供了探讨的机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寻找答案的讨论中去。)
2. 突破难点,有所创新学习4-8自然段
(1)各组读书讨论乌鸦说了几次话(3次),分段读文
(2)同桌表演读,齐读、小组读等(重点第3 次对话)(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了让学生读得投入,运用了多种手段,让学生淋漓尽致地演绎狐狸所说的话,加深对狐狸这种做法的理解,并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出示“狐狸想_____,乌鸦想______”。分组自学,讨论。(通过学生充分讨论和各组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加强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这就是所谓的组与组之间的到动。最后解疑,学生可以说出因为乌鸦太爱听好话了,所以它虽然知道狐狸是骗人的,但还是上当了。)
(三).形象展示,领悟寓意。
课件最后演示出了乌鸦听了狐狸说的奉承话而上当受骗的结局。(本环节设计最主要让学生轻松地领悟出了“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育。)
课外延伸:
1.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为开头续编故事给家人或同学听。
2.利用活动课表演“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情节。(这些练习,寓学习于活动之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动手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狐狸和乌鸦》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10-27
《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05-29
狐狸和乌鸦的教案设计08-24
《狐狸和乌鸦》教案设计范文07-04
乌鸦和狐狸续写《狐狸和乌鸦》03-31
《乌鸦和狐狸》12-01
乌鸦和狐狸01-27
狐狸和乌鸦01-31
《狐狸和乌鸦》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