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3-01-07 08:20:40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1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教学影响深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资源。我校从20xx年开展国学经典教学以来,以其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不仅夯实了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而且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现将我校办学以来开展的国学经典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国学经典教学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根据小学阶段及我校师资力量的具体情况,我校的国学教育课程分为规定内容和选学内容。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做了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我校突出以“国学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我们的做法是:

 1、“五条途径”组织学习

  为了让学生能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性情熏陶和感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采取了“看”、“读”、“抄”、“讲”、“赛”这五条途径。

  看,即通过装订经典国学、古诗词文化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每个班级的墙壁上,都有经典古诗词、名人警句,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读,每天由班主任组织让学生自由诵读国学经典古诗文,学校开设“国学班”由原二中校长张重阳老师定期为学生们授课,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国学经典古诗文。

  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

  讲,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画面,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讲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赛,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国学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2、抓实措施深化巩固

  为了让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学习能得到深化和巩固,形成全校诵读国学经典热潮的持续和长效,学校还制定了一项措施促进诵读活动的深化巩固。

  其一,班级要建立古诗文背诵个人档案。每生一诵读本,用于记录学生已背诵过的古诗词题目、国学经典诗文等。学生通过诵读、熟背经典古诗文、演唱古诗文歌谣,表演韵律操、舞蹈等活动,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和课间活动、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二,学校要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的诗文诵读活动情况予

  以督促,评估,并列入年终考核。

  三、存在问题

  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验中,我们认为诵读国学经典、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不求数量求质量。质量第一,数量第二。要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不能只单纯追求背诵数量,更不能把背诵古诗文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文的质量。

  第二,不讲速度讲效果。速度和效果并非相辅相成。以适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的方法、方式,把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推向深层次、深领域。

  四、成绩与展望

  1、根据年级段不同,由班主任监督指导一年级背诵古诗词25首,二年级40首,结合语文教材完成识字量x个;三、四年级x首,结合语文教材完成识字量2600个;五、六年级120首,结合语文教材完成识字量3600个;选学课程:一、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三、四年级《千字文》、《幼学琼林》、《百家姓》、《增广贤文》,五、六年级《孝经》、《古代著名家书家训》、《大学》、《论语》、《中庸》选段,《新编千家诗》。

  2、获得的荣誉:20xx年12月,参加塔桥镇中心学校举办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荣获“优秀组织奖”;20xx年7月被“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总课题组,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先进集体奖”;20xx年被“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全国青少年‘中国骄傲’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20xx年被“中央共青团”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教育‘试点单

  位’”;20xx年被“中国阅读学研究会”评为“书香校园建设‘示范学校’”;20xx年参加“驻马店市第一届民办中小学校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决赛”荣获“三等奖(小学组)”。

  3、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原来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通过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象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古诗文用得恰到好处,妙笔之处不胜枚举。

  4、通过国学经典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在这些强调全员参与,不设门槛的活动中,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一样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展示了自我的风采。

  总之,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国学经典诗文推向深入!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2

  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弹指一挥间,我执教国学已一年了。一年间,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甚感国学教学的艰难。回顾国学教育,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三,保障时间,落实诵读

  识记与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方法。小学高段的国学经典都是长篇累犊的文言文,教师应给予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放声诵读,达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我利用每天晨读中的2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经典,如接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每周布置学生背诵指定的段落并落实检查。这样一期下来,少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到了篇篇能背;稍逊一筹者也能背其三分之二;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

  四,不足与困惑

  初涉这门学科,我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方法上还欠灵活,在深入浅出上还欠火候,唯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长补短。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3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开展了全校性的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活动开展至今,我校深刻体会到国学经典就是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做人明理之本。在研读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对我校开展的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情况简单总结。

  二、主要成绩及具体做法

  现将这学期在国学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我在教学国学时,一直采用最简单的拼音诵读方法。(因为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让学生一边拼读一边识字,用最佳状态去和这些古代至圣至贤们交心!《三字经》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记忆。也使我的整体教学方便快捷,稍加讲解,学生便可整齐朗诵。此外,我还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1、课堂上引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方法。如集体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

  2、拍手或者拍桌子朗读,借助动作帮助记忆。拍手还可以控制节奏,多经典重在读出韵味,明白句子间该有的停顿。这种方式很实用。

  3、擦字记忆法,老师板书随着学生朗读逐渐擦去内容。这样对单个的字记忆很有效,深深刻在脑海里。

  4、角色调换法,让学生来教老师读。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他们的胆量。

  5、卡片记忆法,用于内容难读处,卡片可写每句开头字,让学生联想记忆。

  6、游戏巩固法,开火车朗读。如有忘记的内容,可让大家一起读。

  7、实物图片展示,加深学生理解记忆。

  8、故事演练法,内容加一些故事并让学生表演。例如,《弟子规》中的故事“孝感动天”,“孔融让梨”……可增强理解和记忆。

  9、鼓励法,分块朗读记忆,完成奖励小贴花,整体奖励为好。学生为做到老师满意很起劲。这些方法的关键是老师同学间的配合和互动,让气氛活跃,参与积极性高。背诵《三字经》,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勤有功,戏无益。”背完《弟子规》,孩子们知晓为人子弟理当“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功夫不负有心人,诵读国学经典后,我发现本班学生表现更好了,班级凝聚力更强了,班风积极向上,班级也更好管理了。国学经典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化作用不言而喻,字字珠玑的滋养,句句经典的熏陶,好象给孩子们注入新鲜血液一样。

(一)、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充分的准备,务求卓有成效。

  1、制定《国学兴趣班工作计划》,做到活动有计划,目的明确、责任清楚,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以国学经典教学作为本学年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级每周每班一节,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3、以《三字经》作为本学期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教本,组织购买全体师生每人一册,做到人人都有教本上课。

  (二)、以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

  1、全校开展“朗诵比赛”,促进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国学课文的背诵和课外相关知识的积累。在活动过程中,选手们以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把《三字经》、《弟子规》中的经典诵读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这次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三字经》、《弟子规》成果的舞台。

  2、“教师国学讲坛”活动,根据国学教师自主学习的成果,结合国学课程内涵的需要,促进教师加强国学文化学习,了解《三字经》涉及的典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提升了教师的国学修养,丰富了教学内涵,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文化期待。

  我校自开展国学经典研读活动以来,始终坚持: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国学教学虽非立竿见影,却是立足根本,影响深远。经典让孩子们理解生命的意义,明白肩头的责任与前方的目标,优雅从容地一路前行。学习国学经典,从传统文化源头中寻求良方妙药,让学生们懂规矩,识礼仪,知人伦,讲文明,成为“腹有诗书”、“有耻且格”的谦谦君子。既激励了志向,又谦逊了态度,为德才兼修成为可能。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让我们牵着孩子的手,做个温柔敦厚、乐天知命的中国人,淡定从容地面对瞬息万变的纷繁世界,坚韧不拔地正视人生路上的困难挫折,做个充满人性光辉而又健康快乐的现代人。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4

  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流传下来的人类四大古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东半球,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吸取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求发展。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优秀中国人伟大心灵的体现。国学不是书斋里发霉的书本,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更不是竹简上难懂的文字,她更象是孟子说的混混原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志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所以作为国学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

  本学期选择《三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x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

  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字典以及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时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好习惯,会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三字经》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经文诵读恰恰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这必会更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以“经典”为教材,以“活动”为纽带,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相传是宋朝末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流传中后人又不断增补。《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传统蒙学教材中流传时间最长、最具代表的一种,它内容文笔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三字经》讲了许多历史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根据《三字经》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以《三字经》内容为依据丰富学生的词语。比如,在教学“稻梁黍,麦菽稷。此五谷,人所食”时在学生结合已有经验理解句子后,我给学生讲关于粮食的故事,学习四首有关珍惜粮食的古诗警句,让学生明白珍惜粮食的道理。讲授“香九龄,能温习融七岁,能让梨”这一内容时引入故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学生自己查资料学习典故,学习兴趣浓厚,理解经文也容易多了。校本课程国学经典的教育为学生开创了五彩的诵读天地,孩子们走进中华古典诗文,走进了与语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走进了体现具有自我个性的阅读世界。在教学《三字经》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进行朗读训练,每节都采用多种方式去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诗句节奏美,韵律美。久而久之,融入了孩子的心灵深处。

  事实证明,经典诵读把学生带入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一遍、一篇篇的古典诗文诵读中感受到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

  远。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古人尚且学为先,精忠报国,孝当头“香九龄,能温席”现代人更应学之,在学生朗诵读经中感受的是人性的再现,人文精神的颂扬。

  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诗文的陶冶,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是我们传承国学文化的方向,这必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5

  国学于20xx—20xx第一学期始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之一,本人也很有幸承担我校国学教师一职。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在不断地学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的过程。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化已有了浅薄的了解,受到了一定的启蒙教育。本学期并通过学部“读书达人”活动、“天才知道—我知道”活动及学校的元旦文艺汇演进行了成果展示,通过几次活动的展开,不仅展现了我校本学期国学校本课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国学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经典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掬好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下面总结一下自己的具体做法及得失:

  一、教学的形式

  1、趣味化的形式。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将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一个一个的用视频展示出来,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记忆。

  2、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尤其是那些内容超出学生理解范围内但又不可省略的内容,就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并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3、多样化诵读形式。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PK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国学课程。

  4、奖励机制运用到位。有一次公开课后,组内老师评价说上其他老师的课学生感到的是春天,那么国学课给孩子的感觉就是秋天—丰收的季节。所以,对上课认真学,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活动,当堂学习效果好的小组和个人都会实时地给予荣誉或实物性的奖励,并且重表扬,轻批评,故使每位学生在国学课上的表现都非常的积极并且时刻盼望着国学课的到来。所以每次看到孩子们提醒“国学老师,今天我们班有你的课”时,我感到异常欣慰。

  5、新形式检测手法—情景演练的的应用。这主要在三、四年级《弟子规》的教学中提现到。由于《弟子规》的内容是有关接人待物等行为礼仪方面的,故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并灵活运用,离不了实际性的演练,故在教学环节中设置模拟性的情景演练环节。

  6、各阶段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把关。虽然小学阶段总体可以分高中低三个阶段,但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而言,学情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时,依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情不同,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开展教学,保证每个班级,每节课都能学到新的知识。

  二、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本学期学部举办的“读书达人”活动、“天才知道—我知道”活动及学校文艺汇演国学节目的演出,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提供了一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机会。虽然展示的孩子不多,但无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心理暗示,学好国学,我们会有机会上台让众人看到我们努力学习的成果,我们是很棒的学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国学的兴趣。

  三、教学中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1、选择合理性的教材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虽然在版本的选择上已经依据学部要求,但有些内容的确超出学生理解的范畴,并且很多内容缺少趣味性,使得相当部分内容让学生学起来有些枯燥,且在展示的时候,缺乏适合学校需求的内容。教学计划方面,有时会因配合其他学科及一些活动的需求不能按期进行教学任务,故应考察当下国学的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材;且教学计划的制定宜少不宜多,以免造成不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

  2、要重视国学课教学,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把国学课程做实、做细。实实在在的上足国学课程,再也不会为了其他科目的教学而占用国学课时。

  3、可以在展示形式上再下功夫,如可以在各班级开展学国学后的感悟报告会,也可以在板报栏开设一期以国学为主题的板报,增加学生展示的机会。同时在今后的展示中要有师生互动,这不仅促进教师对国学内容的学习,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提升了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同时,在学校大型活动展示时,应尊重国学学科的特性,避免为演出而强制要求节目类型等类似方面。

  4、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目标的量上可以分常量和变量,如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高标准和要求,程度弱的可以只达到最低要求即可。

  5、保证每天的诵读时间。人的记忆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虽然当堂很多学生都能达到当堂成诵的程度,但时间一久,学生会不断地遗忘。如若再加上学得东西逐渐地增多,则学生遗忘的速度会加快,所以一定程度上的诵读时间的保证,无疑并提高了学习效率。

  6、国学教室的逐渐完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称,显然许多内容都是庞杂且内在的,无法如音乐、美术般自由的展现;但内涵性的东西却并非只是口头上的学习就能内化的,这还需要不断地通过行为举止上的强化,使其深入骨髓,这样才能逐渐学到精华。

  一学期来,我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国学之路上,体验着学习国学的乐与苦,喜与忧,并不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明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多了,对自我的约束也提高了,自我修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工作总结12-08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5篇)08-18

语文国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2-05

关于国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2-10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通用5篇)12-21

国学兴趣班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3篇)08-20

国学经典教学工作计划01-26

二年级国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04-18

国学经典比赛方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