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演讲稿

时间:2022-07-06 16:31:55 演讲稿 我要投稿

国学经典演讲稿(通用15篇)

  演讲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演讲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演讲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演讲稿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演讲稿(通用15篇)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国学经典”,“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偏岭小学的学生在诵读。这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飞扬。不知不觉中,我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记录在《论语》里,得以流传千古。《论语》它是一部闪烁着理性光芒、包蕴着朴素道理的文化经典,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视为治世宝典。它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这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学派的主导思想。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提醒现代人要重德。道德一体,重德即是顺应天道,顺乎宇宙的规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孔子认为立志于仁德的人,他便有一个思想支持力量,积极地面对人生世相,逐渐的树立起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为政》篇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义即说国君若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已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这样便可体现出君主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论语》不但讲了治国的大道理,还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照进心灵的一缕阳光》。

  走进我们xx小学,你抬头看一看,就会看到十七根柱子上镌刻着鎏金的大字,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我们的校园变得熠熠生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十五个字道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如一缕缕阳光把我们稚嫩的童心照亮。

  侧耳听一听,你会听到每班琅琅的诵读国学经典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三字经》,让我们学会了用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够;“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读《弟子规》,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孝”文化对人性深处的撞击与激发;“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读《增广贤文》,让我们学会了取舍得当,人格光亮。正如我们可敬的朱校长在国学经典这套校本课程里所写的那样:“国学经典让我们热爱春花秋月,热爱人间喜悦,能唤醒我们生活中的优美与飞扬,享受人生中的快乐与柔软!”这一席话,如一缕阳光让我们孩童的心变得温暖无比。

  踏进五年级后我们每周都要诵读《增广贤文》,它就像我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又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沐浴在经典的芬芳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千经万典,孝弟为先”让我牢记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为了让我健康幸福地成长,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也要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饭;要懂得感恩,记住他们的生日;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这些不都是《增广贤文》带给我的启示吗?它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记得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七点半,我们照例举行升旗仪式。我看到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云,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我听到了校领导说:“今天我们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的颁奖仪式,请获奖的同学上来领奖……”“我会获奖吗?那次诵读,我背得应该是100分吧,为了能够诵读好,我一回家就拿出《增广贤文》这本书,开始给妈妈读,给弟弟读。听妈妈说,我晚上睡觉做梦时,还背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简直是走火入魔了。我好想听到我的名字,心嘣嘣直跳,忐忑不安,终于念到我们五年级的名单了,当我听到”刘新萌“时,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我真是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我高兴地跑到升旗台前,从陈丽芳老师的手里接过奖品,此时我的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脑海里想到了那句”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名言,读书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而读国学经典更是如一缕阳光一样,成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愿我们的校园从此书声琅琅,翰墨飘香;愿我们的同学从此文思泉涌,谈吐高雅;愿我们都以经典为伴,将国学精粹继承和发扬光大,让国学这一经典成为照亮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一缕阳光!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3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国学经典,感到无上荣耀!

  大家知道,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是老祖宗千百年留下来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珍爱它,把它应用到生活中方方面面,而不应该抛弃它,让它趋于消亡。这里,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弟子规》里面的“泛爱众”篇。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句话是说,人,不分高低贵贱贫富,不论是何身份,也不论贡献大小,都需要他人关爱,也都应该去关爱他人。只要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需要关爱。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地球上,这就是是缘分,因此应该互相关爱。要爱那些给过你关爱的人,同时也要爱那些给你造成某种伤害的人。

  人们有了爱,家庭才会和睦,种族才会消除纷争,世界才会消除战乱。

  试想一下,我们平时工作中,如果真诚地、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对待每一位来访的群众,我们的工作就不会感到劳累,不会因为多干些、少干些,报酬少点、多点而怨天忧人;也不会因为群众找的多,事情多,而感到麻烦;更不会故意怠慢群众,伤害群众的感情,激化干群矛盾,给我们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

  我们会从工作中找到快乐,增长才智,从待人接物中提高自己判断处理事务的能力。我们将在全镇开展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内容就是所有村内有关公益事业,只要符合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范围,我们都要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去操作它。这项工作内容多、时间长、意义重大。村干部要从受益群众中筹资筹劳,做一些符合大多数群众利益的公益性建设,包村干部要指导监督村干部落实这项工作,这就是考验镇村干部能力的时候了。

  如果我们心中有爱,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就会产生许多有益于群众的想法。选择哪些投资少、见效快,能让群众直接受益、尽快收益的项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广大群众能不积极相应,把事情做快做好吗?我们的干部积极为群众做事,群众能不爱戴你吗?村里还会出现不和谐、不安定吗?

  有一句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我们大家献出我们的爱心,挥洒在世界万物之中,让我们的事业更加美好!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很荣幸有机会去县三中观看国学经典诵读大赛,看着孩子们背诵着不同的经典诗文,表演着各种有特色的节目,不知不觉我已陶醉在那琅琅的朗读声中。

  对孩子而言,举行这样的诵读大赛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增强——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论语》、《孝经》、《文学启蒙》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同时学生的记忆力也会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更重要的是无形中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天然的亲近感——有的家长认为经典以”文言文“为主,担心孩子不理解,其实,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关键的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先背诵下来,并不一定让孩子去理解,以后,经过复习及日常的应用,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读懂文言文则会扫除接受圣贤教育的障碍,从而为考大学、做学问、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今,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于是自己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6

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XXX。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

  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政治组的杨先霞,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阅读国学传承经典》。

  我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曾几何时,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身为一名老师,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传统文化,舍我其谁呢?

  在神州大地上,国学传承千年。那么,什么是国学呢?

  其实在我眼里,国学就是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盛唐清韵;在我眼里,国学就是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两宋悲歌;在我眼里,国学就是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浩然肝胆!

  还曾记得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曾记得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悲歌!也曾记得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这,就是国学!这,就是经典!

  它,是中华的瑰宝,它,是华夏的辉煌,它是我们伟大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的精神脊梁!

  亲爱的老师们,看全国,主席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曾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看亳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仅是老庄故里,亦为“建安文学”发源地;看我高级中学,巩敬耕校长亲自为我校师生编撰印发了《高中国学读本》。我很庆幸,庆幸高级中学浓浓的书香熏染了我,庆幸我是高级中学人!

  亲爱的老师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传承经典,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我们在教育这片平凡而美丽的土地上,种出最灿烂的花朵,收获最香甜的果实!让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我们这里发扬光大!在我们这里发扬光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8

尊敬老师、亲爱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经典浸润童年,智慧点亮人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名篇佳赋,灿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闪烁着光辉思想和深远智慧篇章,这些经典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精神宝藏!

  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全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全面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举行这次集吟诵、演唱、表演、背诵为一体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就需要我们诵读经典诗文,在诵读中品悟,在品悟中传承。阅读经典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眼界宽广;可以使我们拨云见日,柳暗花明。《论语》字字珠玑,教我们如何做谦谦君子;《弟子规》谆谆教诲,教我们学修身齐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怎样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如何尊老爱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诉我们懂得怎样感恩。一篇篇经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结晶,不仅能让我们享受阅读快乐,还能让我们悟出做人道理,从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追求美好人生。

  同学们,老师们!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是短暂,但是,诵读任务是延续,是长久。爱中华,读经典,让每个人,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参与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去。在中华美德滋养下,让我们生活更加阳光灿烂,我们诵读千古美文,在书声琅琅氛围里,让我们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就是要让经典滋润我们心田,伴着我们成长,使文明溢满校园。

  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这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在接触国学经典之前,我总以为那些四书、五经是前人的事,是他们考取功名的途径,是远离我们几千年的过时的古思想,与我们现代人没多大关系,况且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既看不懂也听不懂。然而生活中的两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前年我们家铺地面,请来了一位瓦工师傅。我在一旁看他干活,他拿着水管找水平,用墨线吊直,又用尺子量过来量过去,我觉得他干得太慢,便催促道:“不用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他却说:“马虎不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当时一愣,他这句话来自旧唐书《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他用得如此自然,如此恰当。还有一次,我去一个服装店买衣服,服务员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各种衣服,我有些心烦就说:“我长得又矮又胖,穿上不好看。”她说:“大姐,看你心广体胖,多有福气。”一句话说得我乐滋滋的。她会用《大学》里的一句来讨顾客的欢心。这两件事告诉我,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在中国百姓中传承,这国学经典经典是我们百姓的道德水准,是生活行动的指南。

  是的,仔细想来,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正是因为有它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才使各种灾难望而却步。08年汶川地震后,我们的温总理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亲自指挥抢险救灾,在被掩埋的小学废墟旁,温总理用嘶哑、哽咽的话语,向废墟中的孩子喊话,年过花甲的总理,已经哭得不成样子了。营救中他亲自动手帮忙。当他得知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时,救人心切的总理在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之后他把电话挂了。记者还看到总理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领导发出指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养育了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我们的总理爱民如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大学》里“如保赤子”的思想。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总理给人民树立的榜样。因此,中国人民是优秀的。地震中,面临生死考验,都江堰市聚源中学15名上课老师放弃了转瞬即逝的逃生机会,用自己的生命给孩子打开了一条条获救之路。德阳市汉旺镇50岁的谭老师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挽救了四名学生。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的瞿老师用身体挡住了水泥板,救了怀里抱着的孩子。

  也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道义,且代代相传,才有那躺在木板上,忍受着伤痛的孩子,还不忘行少先队礼表示感谢的感人场面,才有那十几万子弟兵舍身救灾民的动人事迹,也才有那十三亿人民捐款捐物,心系灾区的强劲力量。还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的呢?

  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从老、中、少三代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于是,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拿起了《论语》,去学习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去学习如何交友,如何做君做臣,感悟儒家学说的中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拿起了《大学》去领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思想,去领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领悟“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财富观。也拿来起《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学习古人遵循自然之道,追求“和”的理念……我也将拿起《孟子》及更多的国学经典经典去学习品读,尽管很多地方还不能领悟,尽管由于年龄的原因记不住多少,但我依然坚持去学习,因为我是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要去做一个国学经典薪火的传承者。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10

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

  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然后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诗词歌赋的对仗工整,词采艳丽;知道了古风古韵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论语的和谐自然、淡泊、清静。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的绘画作品得奖时,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因为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然后老师们都夸奖我是最懂礼貌、最善良的好孩子。当同学们在下课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着;当他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他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我时,我会一笑置之;当他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

  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读国学经典,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获得极为丰富的营养,我们在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胸有诗书气自华”,以《唐宋诗词三百首》为例,读李太白诗,

  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然后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国学经典,这一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云飘逸,如柳柔细,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 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安道达,来自五年三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千年的文化积淀,续写民族的复兴画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

  岁月的梭子已在历史的诗篇中悄然划过,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智者已离我们远去,或者说我们在与这些伟大的物理空间上从未靠近,但在精神世界里无限亲密,与我们的`心灵无限靠近,用思绪凝成的经典跨越了数十个世纪抵达我们的心魂。如今,即使快速的车流带着我们如飞前进,但是国学的经典留给我们的是血液中的印记,不会因时代的改变而褪去颜色。

  南山下,菊圃边,一位老人荷锄而归,口中吟唱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歌谣,虚掩的柴扉,丛生的桑麻,轻柔的炊烟,掩映着悠远的村庄,远离了俗世的喧嚣,陶渊明在追逐利禄的世俗文化中,演绎着君子的隐逸之风,为奔腾下泻的中华文化汇入了清凉的溪流。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苏东坡在人生低谷之时,用豁达的胸怀包容着命运的屈辱,没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哀叹,也没有江南游子拍遍栏杆的埋怨,只是在沙湖道中,一袭蓑衣,半截竹杖,漫吟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一路逍遥走去。苏轼用圆润而不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文化增添了达观血肉。

  分茶颠竹,打马藏阄,通五音,精六律,一位浪子在花中消遣,在酒中忘忧,但却是个蒸不烂煮不熟吹不变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赏的是洛阳花,扳的是章台柳,用一颗玩世不恭的心拨开了黑暗社会的千层锦套头,虽然社会丑恶横行,冤狱遍地,但却在狼藉的历史长卷中,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干净清洁的文化基因。

  曾经有人感叹,当今世界物欲横流,低俗、媚俗、庸俗成风,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曾经有人抒怀,时下中国浮躁浅薄。丑陋、冷漠、伪劣遍地,发展下去,民风沦落。

  但是展开历史的画卷,翻开沉寂的过往,我们会发现,每个时代都会有庸俗浅薄之风,奢靡浮华之气,可是每一个时代都在阵痛中幡然醒悟,在迷乱后毅然前行,历史从未离开过正确的方向。中世纪欧洲一千年的黑暗并未能阻止佛罗伦萨的精英们发起的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蒙昧的西方在古希腊哲人的余荫中找到了光明的方向,世界步入了新的纪元。百年前的中国,固步自封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即使是欧美列强的坚船利炮也没能让他们惊醒,一群不甘沦丧的志士们奋笔疾书,奔走呼号,从此,新文化代替旧文化,开放代替了愚昧,古老僵化的中华开始慢慢复苏。这就是五千年的积淀留给我们的文化以强大的自愈能力。

  我们不必为一时的迷惘惊慌失措,也无需为短暂的丑恶惴惴不安,数千年的积淀决定了我们将在历史开拓的大道上曲折前进。在陶渊明的诗歌里寻找君子的隐逸,在苏轼的奔放里学习逆境中的淡定,在关汉卿的留连中抽取洁净的血液。民族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国家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让我们继承千年文化的积淀,续写民族复兴的画卷,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1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这首诗的寓意是:要想思想清明澄澈,就要不断读书,充实自己。

  历史就像一条细长的河流,源远流长。

  先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惜别之情,溢于言表,悲伤之意,融于景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思念之意,深邃悠远。“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礼尚往来,温文尔雅。《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掩面痛哭,为国为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虽漫长,执着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历经挫折,永不后悔。

  春秋战国,狼烟四起,一些有志之士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百姓的幸福,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法治。这些思想犹如一粒粒的明珠,至今依然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魏晋名士,浩如繁星。曹操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告诉我们,只要想努力,什么时候都不算迟。()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诗,呼唤手足深情的回归。嵇康玉树临风,性情率真,为了反对司马氏专权,他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但在临刑前,却将儿子托付给山涛,从容微笑,弹奏一曲《广陵散》含笑九泉。山涛将嵇康的儿子视如己出。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辞官归隐,体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躬耕生活,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

  时光流转到唐代,王杨卢骆一改六朝奢靡的文风,以我手写我心,为诗歌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谓诗中有画,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显得亲切温和。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道出边塞奇特景致,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写出了对董庭兰的宽慰与劝勉,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写出了将士保家卫国的决心。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水天一色,洁净唯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永恒,自然亦永恒,将哲理不留痕迹地融入美景之中,怎不令人拍案叫绝!

  李白杜甫是盛唐最璀璨的两颗明星,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读李白诗,可以读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飘逸,可以读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我与率真。读杜甫诗,可以读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也能读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幽愁忧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以傲然的姿态永远站立,他历经磨难,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辛弃疾矢志报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可怜白发生!”陆游是他的知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苏轼辛弃疾豪放,柳永却决心将婉约进行到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凄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叠词,古今第一。

  明清时期,小说崛起。《三国演义》,演三国群雄,逐鹿中原,各为其主。《西游记》,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修得正果。《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红楼梦》,梦木石前缘,荒唐辛酸,金陵魂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我们只有不断读书,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境界。我们的祖先早已把我们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希望你我他骄傲地带上这个印记,欣然前行。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传承国学经典》跨越时空,走入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孔子学习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1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正是在这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诵读国学经典致辞。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文化基因,在我们血液里留下了中华民族烙樱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薪火相传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九隆实验小学从办学开始设立“国学经典诵读”课,我们立足乡村语文教学实际,结合我校精细化管理办学理念和实践,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在吟诵中继承和发扬中华精典文化精髓,使得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具体实践中,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口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育人环境。校园本来就是文化传承地方,国学经典所承载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核心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和发展。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手段。由于众所周知历史原因,我国教育中对于国学经典传承显得比较苍白,有些经典对于老师来说也比较陌生。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达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对国学经典认识和理解水平,从而提高教师思想道德修养,补充教师精神文化食粮,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矗随着师生语文素养发展,教学质量也会相应提升。

  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从诵读教材选择到诵读目标制定,从实施方案酝酿到课程落实检查都有专人负责。

  在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上,我们主张教学内容多元化,在诵读好必读书目同时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恰当书目,没有教材可以让孩子们在诵读时候自行抄写并积累成册。主要选择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内容。在学校教学实际中,我们国学经典诵读不能停留在“诵读”层次上,重要是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深刻内涵,从内而外地受到先贤圣人影响,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能够通圣人礼,知天下事,并且从行动中表现出来。通过经典诵读使我们学生能够从言语举止,行为习惯、内在修养、内在气质上都能够上层次。

  在活动落实上,我们通过学校统一课时安排和班级课时安排相结合方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上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诵读量,从而保证了学生诵读事件和诵读量。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站在国家文化建设战略高度,站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和谐发展高度来弘扬我们传统文化,熔古铸今,就会使我们广大青少年得到美好文化滋养,重整中国人内在理想、良知和秩序,创造一个海晏河清、祥和安乐社会。

  最后预祝今天汇演圆满成功!

  谢谢!

  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1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六年级一班的。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天地造化,日月精华,孕育了祖国的山河大地;广土众民,敏秀钟灵,创造出灿烂的五千年文化。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其意蕴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经典中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学习之道;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有“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准则以及“无为而不为”的聪明智慧。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经典的诵读活动在海内外蓬勃兴起,大江南北书声朗朗,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为此我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一、热爱文学,亲近经典。阅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美文名篇,给自己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

  二、让读经典、诵经典成为我们学习的一部分,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分享交流的快乐与心得。

  三、培养文明行为。从自己开始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远离自私、远离冷漠,让经典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等理念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国学的经典,华美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诵读美文,用我们的言行去守候这片热土,使民族精神万古长青!

【国学经典演讲稿】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的演讲稿02-17

国学演讲稿12-07

国学经典演讲稿12-18

国学演讲稿08-09

“国学经典阅读”演讲稿10-29

小学国学经典演讲稿04-12

有关国学经典的演讲稿04-12

走进国学经典演讲稿04-12

国学经典朗诵演讲稿04-12

朗诵国学经典演讲稿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