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山市的教学设计
蒲松龄山市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描绘山中蜃景的文言文小品。它被安排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单元中,同时又是一篇自读课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让学生课前预习。先利用工具书和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以诵读为主,以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语感为重点实施教学;在诵读的过程中熟悉课文内容,体会山市奇异的特点。至于文言字词和语法的要求,则尽量放低或基本不做要求。(如“城郭”二字,在此没必要强调“城”是指内城,“郭”是指外城,就按书下注释解释为“城市”;又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不强调名词前置这一语法现象。)
[教学目标]
1 辨析形似字、多音字;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 理解文章内容,提取主要信息,感知“山市”的变化过程。
3 激发想象力,调动审美体验,增强诵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诵读式学习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古人有两句诗“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描绘的是海市蜃楼的景象,许多人却无缘目睹它的奇异。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描绘了类似海市蜃楼的奇异情景——《山市》。现在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熟悉作家作品
师:同学们已经进行预习,请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蒲松龄。
学生发言介绍蒲松龄,要求具备书下注释的几个基本内容。
师:《聊斋志异》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聊斋志异》中的哪些故事呢?
PPT显示一个《聊斋志异》的出版物的封面,对应书名逐字显示:“聊”——聊天。“斋”——房子。“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学生根据影视作品一般都知道《画皮》等“聊斋”故事。
教师简介《聊斋志异》的内容: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多是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也有个别篇章近似小品。涉及民间技艺、自然现象等。《山市》写的就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内容。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再次熟悉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这遍课文后,同学们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不明白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养成自己发现问题的习惯。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倾听、思考,进一步感知课文;教师了解学生预习、自读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评议朗读情况。强调要注意辨析“亘、垣、恒”这几个形似字的读音和意思。根据“坊”“舍”遂”的意思,确定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
PPT显示:“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师:请找出这一段文字中的通假字。
明确:“乌”同“无”:“裁”同“才”,仅仅、只的意思。
师:“危楼”是危险的楼的意思吗?
明确:“危楼”指的是“高楼”。我们熟悉的李白的《夜宿山寺》——(学生齐答“危楼高百尺”),其中的“危楼”就是“高楼”的意思。
师:“直接”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请你把作业‘直接’交给老师”中的“直接”的意思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现在说的“直接”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而文中的“直”是一直的意思,“接”是连接的意思。
师:“楼五架”的“架”是“五座楼”的意思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PPT显示一高楼每层有五间屋子的画面。明确:两柱之间为一架,这里的“架”是“间”的意思。
四、熟读课文。提取信息,感知山市变化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要注意山市变化的过程,头脑中想象山市中出现的画面。
师:在山市的变化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依次出现孤塔、宫殿、城郭、危楼。
孙禹年等人在楼上饮酒就见到如此丰富的景致变化。尤其是其中描写“城郭”的景致,先是“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忽然来了一阵沙尘暴,就“城市依稀”了,真是景物奇异。(板书:景物奇异)
师:在这些景物中变化最大、作者描绘最具体的是哪个景物?(明确:危楼)
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描写危楼变化过程的语句。
PPT显示危楼由高到低,由大到小,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请学生用课文原话解说图像所显示的危楼变化阶段。
PPT显示山市的整个变化过程:
师:山市的景物变化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呢?(明确:时间顺序)
请找出标志时间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明确:“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这些词语都具有时间短暂的特点,说明山市的变化速度十分快。(板书:变化速度)
五、品读落实。审美想象
师:孙禹年等人看到山市后有什么反应?后来他们的情感有什么变化?请找出表示他们情感的词语。(明确:惊疑、始悟、居然、而已)
进一步体会山市奇异的特点。
师:山市的特点是奇异的,我们要用文言把故事讲给人听,需要体现出时间变化的迅速以及孙禹年等人的情感变化。
教师范读:“奂山山市,……始悟为山市。”
师:现在请同桌之间相互朗读,要求把“山市”这个奇异的故事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声有色有表情地读给同桌听。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山市》,其他同学倾听、欣赏、品味。
六、探究拓展
孙公子禹年等人所见的山市,已经叙述得非常清楚了。那还写“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这几句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首先,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第二,当时的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只好用迷信的方法解释它。
师:今天我们明白“山市”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叫做——“海市蜃楼”。如果手头只有《新华字典》,你查哪一个字能够解释“海市蜃楼”这种现象呢?(明确:查“蜃”字)
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我国古代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北宋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描绘了“海市蜃楼”。
七、布置作业
1 阅读自读课本第219页沈括的《海市蜃楼》,与蒲松龄的《山市》比较异同。
2 有兴趣的同学查找资料,探究“海市蜃楼”的具体成因。
【蒲松龄山市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市教学设计参考模板03-20
《狼》蒲松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2-16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国庆的教学设计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