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议论文

时间:2022-08-23 10:53:45 议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贾宝玉的议论文(精选9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贾宝玉的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贾宝玉的议论文(精选9篇)

  贾宝玉的议论文 篇1

  贾宝玉生下时口中含的那块玉,是女娲补天时遗漏下的一块石头,而《红楼梦》“满纸”的“荒唐言”也就由此展开……初降凡间时,口中衔玉的他,早已被冠上了“贾府接班人”的帽子,被人们寄予了沉重的希望,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想和自己身边的“姐姐妹妹”们每天嬉笑打闹,只求她们同看着他,只想为她们做点什么,最后让她们守着自己死去。在命运的安排下,他见到了与自己前世有盟的黛玉,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在这个虚伪的世界里,只有黛玉才是真正懂他的人。薛宝钗、袭人、史湘云都曾劝他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而这些,黛玉从没说过,这更加表明了他们思想、立场的一致。

  在那样的一个封建社会里,在那样的一个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宰的封建社会里,贾宝玉却“反叛”的与表妹黛玉自由相恋,他把心都“掏”给了黛玉。可不幸的是,只因他有玉,便需要金来配,于是他红线的那一端系的是宝钗而不是黛玉;而黛玉,她的病自从她起身进入贾府,见到宝玉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无法痊愈,就注定要为宝玉伤尽一生的心、流尽今世的泪,就注定无法再离开宝玉。可是他们的感情却让贾府的领导人们感到恐慌,便急急忙忙让宝钗嫁给宝玉,让“金玉良缘”去阻断“木石前盟”,结果是,他们成功了,随着木石前盟的断裂,黛玉带着无尽的悔恨与伤感,在留下一句“宝玉,你好……”后匆匆离去了。曾经的那句“你死了,我做和尚去”也随着黛玉的命陨而成为了事实。

  拥有贾母的宠爱,“无人敢管”的特权,宝玉应该是幸福的,可是同时,他所信任、倾心的人一个个都离他远去了:在王夫人的过分关心下,金钏跳井而死;在袭人的搬弄是非下,四儿以及很多丫鬟都被赶出了大观园,而曾为他深夜补裘的晴雯更是惨死在家中。他曾经十分信任的袭人姐姐现在却这样伤害了他,他痛不欲生,好在他还有他那个“神仙似的”林妹妹,可如今,她,也死了。这下,宝玉再也无法忍下去了,于是,他爆发了,彻底的成了真正的叛逆者,真正的“孽根祸胎”。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就这样结束了他们悲剧的凡间生活……

  贾宝玉的议论文 篇2

  说起贾宝玉,那可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天下哪有这么女性的公子哥,在我眼中,贾宝玉是个男儿身女儿心的希奇人物。

  贾宝玉自“衔玉”而生开始,就被人视作“奇异”,周岁时抓阄,他竟然只抓了胭脂,这举动惹得父亲很不高兴。长大后他竟然说出了“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庸碌辈”等话。在当时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里,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宝玉的人生理想也不过就是在女孩子里混,得过且过而已,他认为女孩子是最美好的事物,有着最纯洁的特性,每当贾宝玉挨父亲打的时候,他总是“姐姐妹妹”的乱喊,以此化解皮肉之苦,他完全把女性看作是同自己平等的人,爱惜、尊重她们,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但人生不是事事都尽如人意的,他希望所有的好女子都能围绕在自己身边,他看袭人的表妹好,就想把她弄到园子里,结果被袭人给说了一通。在园子里,他是四处讨好女孩子们,不管她是姑娘还是丫鬟,结果却讨好错了人,害得金钏跳井,自身被笞。宝玉不懂得爱惜别人就是相互成全,对于他来说,命运如一个严厉的老师,在给了他一个教训之后,才会告诉他真理。当贾宝玉看见那个单薄的女孩子苦苦画“蔷”时,他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不需要知道,否则……然而父亲的皮鞭似乎并没对这个“不孝之子”起任何作用。

  像贾宝玉这样的天才,能给他启发的总是那些最天然的事物。在这之后,宝玉对女孩子更加爱惜了,但是一份生命怎么可能承载这么多的爱,不知不觉,他竟恋上了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子,爱得那样深沉。宝玉是个不关心经济学问,仕途前程的人,他不喜欢总是把大道理挂在嘴边的宝钗,他喜欢的是能和他共同感知生命之美的黛玉。

  在我眼中,贾宝玉其实也是个可怜之人。他好像从不和女孩子生气,但是他总是无奈地被心上人误会,到了黛玉要死的时候,她还在误会宝玉。最后,挚爱成心事终虚化。

  《红楼梦》里每个人的命运似乎都是悲的,最悲的莫过宝玉,他一生都是在女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中度过的,到头来,命运却无情地夺走了他所有的爱与怜惜。

  宝玉,他就是我眼中的一滴泪,书到最后,宝玉的心碎了,我的泪落了。

  贾宝玉的议论文 篇3

  初次接触红楼梦的时候,我的眼球就已经定格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上了。四百多位人物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例如林黛玉的孤傲,薛宝钗的贤德,史湘云的娇憨……这些红楼女儿们个个都独具特色,但我却更喜欢那个“衔玉而诞”的公子——贾宝玉。

  贾宝玉是曹雪芹笔下最具叛逆色彩的典型人物。他出生于豪门官宦之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的人生道路理应是读书做官,光耀门楣。这是社会的“规定”,家族的“逻辑”。但是,他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自有规划,并且对做官表现出了极大的逆反心理。他讨厌做官为仕,称做官的为“禄蠡”。其实,在无形之中,我发现他竟是个活在世界前端,最具有潮流的,前卫的封建人物。因为他知道传统的思想观念禁锢了众多有识青年的梦想,也有众多的人为此送掉了性命。所以他选择站出来,选择反抗与批判。

  我疯狂的爱上了贾宝玉这个人物角色。他反对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平等,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出淤泥而不染。叛逆不群的个性,是他吸引人的最佳杀手锏。他强烈的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他曾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我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可能有人会认为他是个好色之徒,但我却认为他独具魅力。看过许多“大家”的作品,文中的男主人公,不是过着刀光剑影的生活,就是留连于烟花酒楼之地,要不就是成为传统礼教下的傀儡。而宝玉却不然,他不甘愿做个提线木偶。于是,他发出了对封建社会的挑战。

  贾宝玉勇敢的追求自由的爱情,他爱上了那个和他有着共同理想,共同情趣的林黛玉。他们互为知己,互诉衷肠,互吐爱慕之情,执着不屈,坚守着那分反叛的爱情。可是这样的爱情,处在那样的时代,注定得不到祝福,没有结果。他们因为这份爱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以及前所未有的痛苦,所以,这份爱情也注定不会以完美谢幕。

  我沉醉了,我完全中了曹雪芹的“毒”。

  曹雪芹出身于封建贵族家庭,却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与罪恶,“敢于真实描写,并无隐讳。”他借助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发出了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可以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就是曹雪芹。

  这具有高品位,高艺术价值的《红楼梦》,不愧为人类的文化瑰宝。

  贾宝玉的议论文 篇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莫笑世人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一个悲剧,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作者把一个个美好的事物都撕碎给我们看,而宝玉的命运,是其中最令人深思的,他和黛玉的爱情故事更是令世人惋惜。

  宝玉原本是女娲补天留下的一颗灵石,渴望来到尘世经历一番,在两位仙人的帮助下开始了一段传奇的人生经历。

  一个顽固的富家子弟:宝玉出生于官宦世家,家境殷实,生活奢侈,又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所以不学无术,脾气古怪。即使害怕父亲,但仗着贾母的宠爱,日渐放纵。就连作者也在书中写道‘莫肖此儿形状,可见他的性格。

  一个思想先进的进步青年,虽说宝玉读四书五经,觉得那些只为考取功名的人太过世俗,以当时的价值观来判断,简直就是个混账,但在今天看来,他的思想十分进步的,而且他有人人平等的观念,从不向其他的人那样看低丫头奴才的,而是以真心相待,这种思想非常先进,不要说是在古代,即使是现在,试问谁能做到?

  一个专一痴情的‘顽石’宝玉自从第一眼看到黛玉就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心一意得对她好。在得知黛玉要回苏州的假消息后当即就傻了过去,于此可见黛玉在他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宝玉只要提到黛玉他就清醒了不少。世间实在是没有比他更痴情的人了。

  一个看破红尘的出家人:宝玉在得知了事情的真相,看破红尘,中举后就出家为僧,与一僧一道一起疯疯癫癫,这缤纷多彩的故事也随之结束。贾家世沿恩泽;金陵十二钗全部归位;宝玉得道成仙。可这样的结局难免令人惋惜……

  一个顽固的富家少爷,一个思想进步的青年,一个痴情的“顽石”一个看破红尘的出家人。这就是我眼中的贾宝玉。

  贾宝玉的议论文 篇5

  《红楼梦》中有个人曾被这样形容“怪道有人说是相貌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别人疼不疼……大雨淋得跟水鸡似的,他反倒告诉别人‘下雨了,快去避雨吧’”,他,便是贾宝玉。

  他原是天上的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埋下了不可解的姻缘;后来下凡历劫幻缘,再遇的绛珠仙子转世而成的黛玉方说出了“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让旁人笑话。

  他是生下来便“命运注定”的富家公子。因哥哥贾珠的逝世,宝玉一降生便肩负承续几代富贵的重任。可一岁抓周时,宝玉却偏偏抓了脂粉钗环一类女孩子用的物件,使得其父大为不喜,认定他将来必定是“酒色之徒”。于是,在这样父权社会的压迫与偏见下,宝玉即使上学也难免受父亲“别靠脏了门”的嘲讽。可即使是这样,在最后出家前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宝玉仍然远远的向父亲磕了三个头,从中便可窥见宝玉的至孝至善。

  他是封建腐朽的社会中大胆的反叛者。他厌恶上学但其实并非全无上进之心,只是对四书八股的死板教育深恶痛绝,确喜读庄子《南华经》之类。他厌恶男人喜好女色并非绝对,而是他深知官场上名利追逐的尔虞我诈。因此他反叛,他真性情。比起父亲应酬中的官人,他更亲近那些真正理解自己的知音。他从不屑于讲究身份地位,宝玉的朋友可以是年龄相仿的秦钟,亦可以是潇洒无羁,地位微贱的柳湘莲。他聪颖过人,甚至感受到“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他想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与封建的势力反抗,可终究还是无能为力。

  同时,他也是十二金钗和丫鬟们贴心的友人,也即是对男尊女卑观点的挑战者。不同于其他任何男性,宝玉对少女们爱悦,同情,尊重。他“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在那样的时代里他敢大胆的说出:“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关心丫鬟如同姐妹,当晴雯着凉时,他愿用自己的被窝为她暖身;当凤姐不分青红皂白打了平儿后,他却安慰委屈的平儿,告诉她再伤心也不要让自己难堪,说罢便教她调胭脂、化妆。看到这里我不禁为之动容。

  当然他终究只是作者曹雪芹美好理想的化身,是他处在封建社会中,心中无尽的呐喊与悔恨。他借宝玉写自己经历的繁华与悲凉;写世事变迁的无奈与叹息;写社会的阴暗与腐朽。

  而这样的呐喊,这样的感叹在今日翻开仍掷地有声,叩击着每个人的心弦。

  贾宝玉的议论文 篇6

  大观园中有一大群美人,她们处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女儿国,而贾宝玉则是这个女儿园中惟一的男性公民。这个园中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和怨、酒和诗,极有享受和自由。

  贾宝玉真的是“美玉无瑕”吗?

  有人说是,因为他不谙世事,他尊重女性,把她们当人,跟她们玩闹,与她们相处亲切,不分等级。他对人对事总是情入三分,对己总是随波逐流。他身上没有仕途功名的牵挂,没有世事的污浊,更多的便是情。所以,讲他公子多情,美玉无瑕。

  有人说不是,因为他毕竟也是封建家族中的一分子。就算是再美玉无瑕,也终究会有些瑕疵的,就好比在处理金钏丫头这件事上,他害金钏被罚被打,自己却见“王夫人醒了早一溜烟跑了”,可见他不负责任,最后金钏落下了投井的悲剧。

  贾宝玉不是完美的,但相比之下他要比在同一时期的男子强上百倍。

  在读《红楼梦》时,有时觉得宝玉真有意思,太傻或太痴了,这也许只是当时片刻的想法,之所以会有此感觉,就是因为宝玉与别人不同,按黛玉的话叫“狂病”。袭人的话叫“呆病”,而警幻却说他“痴儿”,狂、呆、痴也应了宝玉独有的性格。

  宝黛的爱情当真叫人心痛,他们爱得小心翼翼却又明目张胆,爱的情真意切却又人仙殊离。说宝玉钟情,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对林妹妹始终喜欢没有变心,他为她痴为她病为她流泪,这足以证明;有人认为他既钟情林妹妹却为何还要去沾惹宝钗,最后宝钗有了胎,自己却独去空门。

  这一切都可惜在宝玉他是个情种,钗黛各有各的美,却终不得两全。

  在贾宝玉的生活中还穿插入一个叫甄宝玉的人,这其中也许另有玄机。“贾宝玉,甄宝玉”暗喻“假宝玉,真宝玉”,到底何为真,何为假?也就不了了之了,只能借曹雪芹的一句话: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世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都不过是一场梦罢了,梦醒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贾宝玉的议论文 篇7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作为一个国古代小说中的一个翩翩公子,他的一生注定充满了传奇,注定与他人活的不一样。

  别人眼中的贾宝玉可能是一个多情的男子。可能是一个与整个世俗,走向格格不入的人,也可能是一个痴情之人,但对我来说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有着不平凡的性格,曾有人说过《红楼梦》,恰好接着一个胡言乱语的少年,大胆批判了它的时代。但我认为没有胡言乱语的少年,只有胡言乱语的社会。

  贾宝玉就是那一个胡言乱语的少年,她不爱读圣贤之书,不爱做时文八股,不屑于仕途经济,却喜欢群丫头一起打打闹闹,他喜欢任逸纵性游荡,喜欢自由自在,喜欢无拘无束,喜欢思想开放,不爱拘束,讨厌那些满脑子只会读书做官的人,他所看到的读书人,只是一群满脑子只有功名利禄的人。只是一群考试的工具只是一群只为了做官的“禄蠢”。在别人眼里,他的行为是胡闹,但是在他的眼里,他人的行为更是胡闹,更让人不堪,在别人眼里,他满口胡话。整天疯疯癫癫的,但他的心中这不叫疯癫,这叫对时代反抗。

  有人说贾宝玉只是一个叛逆而多情的纨绔公子,但我认为在那个时代这不叫叛逆这不叫多情,这更不叫纨绔公子,这家伙,对内心的一份值守。

  贾宝玉的议论文 篇8

  他出身名门贵族,被贾府上下视为掌上明珠,但他性格叛逆,行为“偏僻而乖张”。

  他“愚顽怕读”,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杂书”。他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并把当时知识分子沉迷的科举考试讥讽为“钓名饵禄之阶”,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

  他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宰浊沫而已。”因而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浩、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嫁给浊臭男子,失去圣洁。

  一块精雕细琢,刻有“通灵宝玉”,被视为他命根子的美玉,只因“家中姐姐妹妹都没有”“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而被他愤怒的摔落在地。表现他对天名的质疑反抗,对世俗礼教的鄙弃,希望男女平等。

  他虽不喜读书,却和黛玉在花园共读《西厢记》,陶醉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之中。不仅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社会的人生之道。

  在我眼中贾宝玉是一位不同于其他贵胄公子的封建叛逆者,是一位于与当时的正统世界格格不入的人。虽“似傻如狂”“行为偏僻”,却藐视封建道德思想,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反抗,对爱情敢于追求,向往自由的生活。

  而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更是应该有自己的追求,不应随波逐流。不因他人束缚自己的脚步,禁锢自己的思想。

  贾宝玉的议论文 篇9

  本是“蠢物”,却衔玉而生:“离经叛道”,却又身在“围城”;不慕荣利,却深陷于爱恨情仇——这,便是贾宝玉,那个大观园中事非的中心,生性癫狂的宝玉。

  对宝玉,很多人觉得他是一个封建礼教下的反抗者,这不可否认。但我认为,宝玉本身是一个在封建礼教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影响下的一个“矛盾体”。

  说宝玉“矛盾”,首先,宝玉衔玉而生,在世人眼中,他必是一代骄子,可偏偏这个骄子却极恶读书,十分任性,便被给以了“蠢物”的名头,但其实不难发现,在贾府的环境中,宝玉这一代骄子已然变成了一代“娇子”。在贾府中,女子数量远超男子,并且宝玉又深爱贾母喜爱,常在内纬厮混,久而久之,宝玉身上自然会沾上一些“女儿风”,变得不喜四书,不爱荣利,却偏爱杂文,更是多情。本在贾家这样一个封建贵族的大家族中,出现宝玉这样一个“纨绔子弟本也无可厚非,可偏偏贾珠已死,贾环高子宝玉成了贾家荣府年轻一代的唯一男丁,贾家众人的全部希望与未来都落在了宝玉身上,一切的矛盾由此也全部爆发出来了。

  再者,宝玉虽任性,但从其癫狂的行为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对自由,对平等的追求,但我又不禁反问一句:“如果不是他生在贵族,生在不平等社会中的上层,他又怎么会去追求那样一种平等。”因此说,贾宝玉对平等的追求正是依赖于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矛盾。

  宝玉极恶读书,压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但这不也是建立于他无忧无虑的生活背景上的吗?而宝玉与黛玉间的诸多纠葛,他们间的爱恨情仇,分分合合,又何尝不是一种“尘世追求”?我们不难以从中看出宝玉在此之间的矛盾——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矛盾,也折射出了宝玉看透“尘世”实际上却似透不透的无奈现实。

  贾宝玉,在我看来,处在封建礼教的长期束缚下,身处“名门望族”,性格张扬,使其内心有着冲破束缚的渴望,但这种束缚又是其生存之根本,正是之间纷繁纠扯造就了“贾宝玉”。造就了这样一块“无用之石”。

【贾宝玉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贾宝玉上网想象作文05-19

我眼中的贾宝玉的作文03-16

假如我是贾宝玉作文03-12

我眼中的贾宝玉作文02-11

贾宝玉评传作文800字05-23

我眼中的贾宝玉作文700字02-18

《石头记》——品贾宝玉-高二作文09-29

坚守本心议论文-议论文10-20

敬畏自然议论文-议论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