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什么样的引争议高考需要作文题我们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都会引起媒体争相关注。夸张一点说,作文几乎可以代表社会对当年高考试题的印象。
社会讨论最为关注的,是作文题目呈现出的价值诉求。好的作文试题应该导向积极真实,反映时代生活,密切贴近学生实际。然而,现在的作文却总是在社会评判中饱受非议,甚至被人恶搞。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内容过深,超出大多数考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如2011年某省“孟子三乐”的作文,要求考生从“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中选择“一乐”作文,表面上导向性很好,但是就年轻学生来讲,他们毕竟涉世不深、生活阅历有限,写作时难以深入阐释。
二是内容过于玄乎,考生不易理解。如2013年某市作文题,针对当今人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途径日趋多元这一特点,要求结合自己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应该说,这个题目时代感强,也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但对于考生尤其是农村考生来说,要让他们谈“学而知之”以外的学习,恐怕也是很难的。
三是试题材料本身争议较多,并非是考生这个群体可以说得清楚的问题。如2013年某省作文题对中学生学习中“奥数、英文、周树人”这“三怕”发表议论。“三怕”的产生有社会原因,公众对此也颇多争议,教育部曾三令五申要求对课外辅导和竞赛加分进行控制。但对于学生而言,这容易让他们说些言不由衷的套话,抑或引发牢骚和抱怨。
四是内容导向不够积极、阳光。2013年某省作文题,本意也许想褒扬考生的天真无邪,但从所选材料看,却是对成人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否定,会让青少年一代在即将步入社会之际产生一些消极的预设,思想导向方面存在一定的偏颇。
这四类问题直接降低了考查效果,也极大地影响了高考作文所应有的导向作用。要让试题更加科学合理,高考作文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首先,要反映学生真实的生活内容,通过生活实际触发感悟和思考。2012年浙江卷的“路上奔跑与路边鼓掌”,通过台湾女作家刘继荣描述其女儿成绩中等、却被评为全班“最欣赏的同学”一事,让考生认识到健康心态对于成长的重要性。这类材料是对学生真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既接地气又具人气。
其次,是通过合适的思辨进行积极引导。2013年全国课标卷“钻石切割”一题,体现出了知识、技术、勇气联合创造最大价值的思路,考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任选一个进行阐发。这类题目既是对考生在高考压力面前不怯懦退缩的勇气激发,又是对年轻一代摆脱束缚、勇于创造的一种精神激励。
高考作文题不仅应该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也应该为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传递“正能量”作出应有的贡献。故此,在命题中,高考作文的导向功能切不可忽视。
【高考作文什么样的引争议高考需要作文题我们】相关文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考作文题12-25
高考作文题型解读02-02
江苏高考作文题09-19
福建高考作文题09-24
北京高考作文题09-24
安徽高考作文题09-24
2010高考作文题09-29
广东高考作文题08-20
浙江高考作文题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