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征文

时间:2022-01-29 09:41:37 叙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年三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征文

  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征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2016年三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征文

  2016年三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征文一:

  三年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景海鹏说:“鲜花和掌声过后,我们一如既往投入战斗。”三年后的今天,已是将军的他,向着太空再次出征。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

  年少时到供销社打酱油的一幕,至今铭刻在景海鹏的脑海深处——

  那天,供销社的阿姨边打酱油边打量他:你不是前天球场上那个“海鸥五号”吗?!

  那是公社组织的一场篮球比赛。他穿着父亲买的运动背心,前面图像是海鸥,后背印着大大的“5号”。谁也没想到,这个小个子投球必中,一举扭转战局。

  打完酱油,景海鹏掏钱,阿姨笑着说:球打得好,不要你钱!

  那位阿姨或许不知道,她的这句话,从此点燃了一位少年的追梦之旅。多年以后的深夜,在航天员教室里回忆起这一幕,景海鹏说:“这是我人生一次巨大的转折。”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景海鹏说,“不是为省一毛钱两毛钱,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时值小学五年级的.景海鹏,当时做梦都想着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然而,因为个子矮,他只能坐冷板凳。不知多少次,他蒙着床单偷偷哭泣。不知多少个夜晚,他抱着从邻居家借来的破篮球,一次次起跳、扬手,投向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着的篮球筐……

  至今,景海鹏仍保持着深夜投篮的习惯。就在记者采访的两周前,他还利用训练间隙和教练比赛投球,那天他连续投中67个,“距76个纪录还差一点”。

  “投篮”仿佛是一种人生隐喻,最初的梦想也如 “画在墙上的篮球筐”一样不断升级,唯有一次次投球般挥汗如雨的努力和坚持不变。 景海鹏正是靠这份努力和坚持,迎来一次次梦想成真时刻。

  高三那年,他被报栏里的一张照片深深吸引住了——一位飞行员拿着氧气面罩神采奕奕站在一架战斗机旁边。他清晰记得,那位飞行员叫张海鹏。“一样的名字”与“羡慕的心情”双重发酵,他燃起当飞行员的梦想。

  从此,从飞行学员到战斗机飞行员,从战斗机飞行员到航天员,他的梦想不断点燃,不断实现……如同他最喜欢的连续投篮,实现一个梦想,他马上就有下一个梦想。

  “人生,正是由一个接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串联起来的。”景海鹏说,“唯有为梦想奋斗的人,才懂得梦想的力量,才能真正享受梦想成真时的快乐。”

  2016年三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征文二: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笃志

  等待十年圆梦神九

  为什么还要飞?这是景海鹏被问的最多的问题。

  他微笑着给出了答案:“原因很简单,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景海鹏属马。虽为老骥,志却不止千里。

  “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实现目标后就无所事事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说。

  上高中时,偶然间看到一张飞行员照片的景海鹏,萌生了“我要当飞行员”的志向。得知航天员选拔的消息后,已经当了13年飞行员的他,又开始憧憬“力争成为一名航天员”。

  1998年1月,景海鹏如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从那时起,飞天便成为他的梦想。

  十年等待,一朝梦圆。“2008年我的飞天梦想实现后,我就把新目标瞄上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梦想又一次实现后,很多人问,你还训练吗?我就笑说,不训练我干啥。”景海鹏说,“因为我的下一个梦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备战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

  “只有这样,人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实。”他说,虽然航天员这个职业有风险有挑战,但“我热爱这个职业”。

  事实上,这个生在农村、黄土地上长大的山西运城人,还有着更大的动力——回报祖国的栽培。

  “我一个农村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景海鹏说,“我要回报国家。可怎么才是回报国家呢?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在地面实现不了的,通过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从而造福全人类。”

  重游璀璨星空,俯瞰美丽家园,对景海鹏而言已不再像当初那般新奇。他说:“这次,就一门心思准备好任务,争取不留遗憾。”

  慎行

  上千指令分毫不差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用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牵头人,多操点心。”

  景海鹏这样描述指令长的职责:“每天工作结束了,把完成情况写到日志上,并与地面指挥沟通等等。遇到紧急情况,我将代表乘组与地面进行沟通。这是指令长必须承担的责任。”

  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不仅要确保成百上千个指令准确无误地发送,还要组织各类实验有序开展;不仅要严格执行飞行计划,还要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生活。

  这次飞行的时间更长,在轨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个,对乘组的身心素质、工作能力、任务规划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老马识途。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景海鹏,常在训练中对陈冬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及实用的小建议,比如在失重环境下东西不能随意放、移动身体前必须先找好固定等等。

  而“突击小测”更是包括陈冬、刘洋等搭档都领教过的“景式”训练手段:平时训练时,景海鹏会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问题,考考对方是否所有知识技能都扎实掌握。

  陈冬也属马,比景海鹏小一轮。在他眼里,景海鹏是他的榜样,“能与之搭档非常幸运”。

  景海鹏的细心周到,也让陈冬印象深刻——

  一次演练,景海鹏早早戴好了压力服手套,戴得慢了些的陈冬“压力山大”。这个小细节被景海鹏看在眼里,记到心上。演练结束后,景海鹏悄悄告诉陈冬,以后一定会注意两人步调一致,防止给对方带来无形的压力。

  景海鹏坦言,三度飞天的心情“一样,也不一样”。

  “高兴激动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毕竟经历过两次飞天的考验,经历过18年航天员生涯的磨砺,这次的心态更增加了一份平和、从容、淡定和坚定。”景海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放心!”

  克己

  不当“差不多先生”

  景海鹏喜欢上打篮球,从小学五年级开始。

  个子矮,他就苦练精准的投篮绝技,从而成为队里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

  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后到首次飞天前的十年间,景海鹏从没有在夜里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训练。

  那十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天6点半起床,吹一会儿长号,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午饭后又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用来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说,“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景海鹏把这份刻苦,坚持到今天。

  在这次任务中,需要航天员参与操作的在轨试(实)验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过的情况下,他和陈冬仍会拿出时间对一些在轨试(实)验专门进行强化训练。

  “我们要把地面专家希望达到的目标理念带到太空去实现。一些在轨试(实)验之前我也没做过,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时会留下遗憾,所以要反复练习。”他说,“航天员可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我们的查漏补缺一刻也不会停止。”

  训练之余,景海鹏也参加了不少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特别是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互动。“让孩子们从小萌生科学的梦想,这也是航天员任务的一部分。”他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那一颗种子很重要。”

  这位“英雄航天员”却自称是个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航天员职业的特殊性,让他很难像平常人一样侍奉父母、陪伴妻儿。“从嫁给我那一天开始,她就做好了准备。”但景海鹏依然记得第一次飞天时,妻子紧张得三天三夜没睡着,“希望这一次她也和我一样,不会有压力。”

  至于带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景海鹏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给大家一个惊喜。”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笃志

  等待十年圆梦神九

  为什么还要飞?这是景海鹏被问的最多的问题。

  他微笑着给出了答案:“原因很简单,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景海鹏属马。虽为老骥,志却不止千里。

  “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实现目标后就无所事事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说。

  上高中时,偶然间看到一张飞行员照片的景海鹏,萌生了“我要当飞行员”的志向。得知航天员选拔的消息后,已经当了13年飞行员的他,又开始憧憬“力争成为一名航天员”。

  1998年1月,景海鹏如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从那时起,飞天便成为他的梦想。

  十年等待,一朝梦圆。“2008年我的飞天梦想实现后,我就把新目标瞄上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梦想又一次实现后,很多人问,你还训练吗?我就笑说,不训练我干啥。”景海鹏说,“因为我的下一个梦想又萌生了,那就是备战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

  “只有这样,人才有追求,才活得充实。”他说,虽然航天员这个职业有风险有挑战,但“我热爱这个职业”。

  事实上,这个生在农村、黄土地上长大的山西运城人,还有着更大的动力——回报祖国的栽培。

  “我一个农村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景海鹏说,“我要回报国家。可怎么才是回报国家呢?就是多执行任务,把所有在地面实现不了的,通过航天员在太空实现,从而造福全人类。”

  重游璀璨星空,俯瞰美丽家园,对景海鹏而言已不再像当初那般新奇。他说:“这次,就一门心思准备好任务,争取不留遗憾。”

  慎行

  上千指令分毫不差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用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牵头人,多操点心。”

  景海鹏这样描述指令长的职责:“每天工作结束了,把完成情况写到日志上,并与地面指挥沟通等等。遇到紧急情况,我将代表乘组与地面进行沟通。这是指令长必须承担的责任。”

  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不仅要确保成百上千个指令准确无误地发送,还要组织各类实验有序开展;不仅要严格执行飞行计划,还要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生活。

  这次飞行的时间更长,在轨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个,对乘组的身心素质、工作能力、任务规划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老马识途。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景海鹏,常在训练中对陈冬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及实用的小建议,比如在失重环境下东西不能随意放、移动身体前必须先找好固定等等。

  而“突击小测”更是包括陈冬、刘洋等搭档都领教过的“景式”训练手段:平时训练时,景海鹏会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问题,考考对方是否所有知识技能都扎实掌握。

  陈冬也属马,比景海鹏小一轮。在他眼里,景海鹏是他的榜样,“能与之搭档非常幸运”。

  景海鹏的细心周到,也让陈冬印象深刻——

  一次演练,景海鹏早早戴好了压力服手套,戴得慢了些的陈冬“压力山大”。这个小细节被景海鹏看在眼里,记到心上。演练结束后,景海鹏悄悄告诉陈冬,以后一定会注意两人步调一致,防止给对方带来无形的压力。

  景海鹏坦言,三度飞天的心情“一样,也不一样”。

  “高兴激动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毕竟经历过两次飞天的考验,经历过18年航天员生涯的磨砺,这次的心态更增加了一份平和、从容、淡定和坚定。”景海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放心!”

  克己

  不当“差不多先生”

  景海鹏喜欢上打篮球,从小学五年级开始。

  个子矮,他就苦练精准的投篮绝技,从而成为队里的主力。他也由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

  从入选中国首批航天员后到首次飞天前的十年间,景海鹏从没有在夜里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训练。

  那十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每天6点半起床,吹一会儿长号,8点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午饭后又从下午1点训练到6点。晚上用来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说,“没有捷径,坚持是唯一的选择。”景海鹏把这份刻苦,坚持到今天。

  在这次任务中,需要航天员参与操作的在轨试(实)验非常多,因此即使是在所有考核都已通过的情况下,他和陈冬仍会拿出时间对一些在轨试(实)验专门进行强化训练。

  “我们要把地面专家希望达到的目标理念带到太空去实现。一些在轨试(实)验之前我也没做过,所以怕在天上做不好,害怕到时会留下遗憾,所以要反复练习。”他说,“航天员可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我们的查漏补缺一刻也不会停止。”

  训练之余,景海鹏也参加了不少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特别是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互动。“让孩子们从小萌生科学的梦想,这也是航天员任务的一部分。”他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那一颗种子很重要。”

  这位“英雄航天员”却自称是个不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航天员职业的特殊性,让他很难像平常人一样侍奉父母、陪伴妻儿。“从嫁给我那一天开始,她就做好了准备。”但景海鹏依然记得第一次飞天时,妻子紧张得三天三夜没睡着,“希望这一次她也和我一样,不会有压力。”

  至于带了什么上天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景海鹏神秘一笑:“到了天上再展示,给大家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