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些孩子_让我意外的作文
自11日以来,三下乡已经过了四天了,今天,很多东西打破了我最初的想法。是谁打破的?没错,是那些小孩子。
来到角尾乡中心小学的第一天他们的热情就让我惊讶。一般来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从城里来的陌生人,孩子会有所顾忌,有所害怕,毕竟,这些陌生人打破了原有的安静,空气中的温度仿佛马上升了几度,孩子们怎能不会有点想法。可是,他们并不认生,我们还没放下行李,就已经有几个小女孩围了过来。“姐姐是来教我们的吗?”“姐姐你们来几天呀?”“姐姐你们是住在学校里吗?”问题一个接一个,我们根本回答不过来。相比城里的孩子,他们多了一份天真和单纯,少了一份戒备和警觉,大概这就是所谓民风淳朴吧。
接下来的几天不断见识到其他的小孩子,我更加惊讶,伴随着的还有心疼。记得第二天准备吃饭的时候,有个小女孩有些怯生生地拿了个本子递给我,说:“姐姐你还没有写呢,能不能也给我写一下?”我瞄了一眼,原来本子是用来记录一些基本信息的。我原本想着拒绝,但当我抬头,看到那无比期待的眼神,我的话语不自觉地一转,“可以啊。”看着上面其他队员的信息,我有些意外,她们只是三年级的光景,就要了我们的号,电话号码,甚至星座。回想起这个年纪的我们,只会傻傻的'问一句,“你家在哪呀,我们下课一起玩,一起回家。”比起眼前的这个小女孩,那个时候的我们明显幼稚很多。
第三天,我去观摩支教组上课。三年级在上美术课。听说,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只有幼儿园的小女孩,看完小老师的画画后说:“不如我画得好。”我吓了一跳,现在的小孩都认为自己好厉害呢。四年级在上英语课,看着上面的课件,我心想,初中才讲到的英语词组拿到这里来讲会不会有点难了,结果听完才知道,这完全不是问题啊,孩子们学得好快。据说,孩童时代是学习的最好的阶段,而像画画或者语言这样的课程,越早启蒙越好。只是,这里的小孩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引导,否则他们会更好的,一定会。
四天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真的好粘我们,这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毕竟我们和他们年龄差了那么多,存在代沟。每天七点不到他们就到了学校,仿佛学校入住了明星似的,他们来要签名,唯恐晚了就错过了。当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就有小孩在门外喊:“姐姐起来吃早餐啦!”中午一下课,他们就蹭到后勤组叽叽喳喳的和队员们“拉家常”,或者围着在下面的队员玩闹,哪怕我们已经吃饱了饭,他们还不回家,嘴上说着:“我们还不饿”。他们很黏我们,原因只有一个,在家没有人陪他们玩,在这里却有那么多的哥哥姐姐一起玩闹,多好。
是啊,他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爸妈一年到头都在外打拼,很少回家。在家里,爷爷奶奶很多都不知道要怎么和孩子沟通,也就放任不管了,只希望能平平安安长大就好。其实,如果你望进他们的眼睛,你会发现,你可以看得很深很深,就像一眼清泉,干净,纯粹,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笑容都是最打动人的。这里的孩子尽管出人意料,却也在意料之中。
供稿单位/岭南师范学院“情系岭南梦”社会实践队
文字记者/杨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