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慈爱与希望的乐章作文
受天之托,伴惊雷,唤醒万水千山。应地之邀,驾云辇,播洒甘霖如泉。滋养万物,爱意深甜,撒四方八面。淅淅沥沥,消融冰坚雪寒。
群山眉黛重描,紫气东来,村舍迎归燕。鸭缘鹅黄遍南北,树树淡烟尽染。唤来布谷,放歌一曲,四海响牛鞭。驻足回首,又是花好月圆。—《念奴娇。春雨》
林均建的《念奴娇春雨》发表在1997年《诗刊。青年诗人》第四期上。同期,著名诗人叶晓山为此作了精到评论。这首词,一脱俗套别开生面。是一曲慈爱与希望,动人心弦的乐章。
在艺术创作上,它的主要特点与成功之处,首先是运用拟人化手法塑造了春雨的形象和春雨到来引发的变化。二是曲笔成文。通篇写春雨不见一个“雨”字,而以拟人状物完成词作。三是作品风格豪放大气一脱俗套。四是作品内涵丰富,既是春雨的颂歌又是慈爱的颂歌,充满希望。使人浮想联篇,回味无穷。基于以上特点,可以说,它在描写春雨的作品中,别开生面、为人称道。
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雨的吟唱之作比比见于汗牛充栋的典籍中。最为流传广泛的莫过于杜甫的《春夜喜雨》了。其经典名句“润物细无声”尤其为人们喜爱和引用。这反映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和对诗圣慧眼独具的赞颂。
春雨是春姑娘撒往人间的甘露。有了它,万物复苏,生命雀跃,大地换装,万象更新,一派生机。它使长天更蓝、更碧、更透、更亮,它使空气更新、更爽、更清、更洁。它使江河溪涧坚冰融化,重新奏响欢乐的乐章。人们如释重负欢颂鼓舞:严冬已逝,春天到来。“小草遥看近却无”,“花重锦官城”,“春雨贵似油”的喜悦与感叹油然而生。
林均建的《念奴娇·春雨》正是在深切感受理解春雨的状态下谋篇创作的。据说,他曾在春雨中徜徉。眺山野之迷茫,观草木之变化,赏村落之炊烟,透海面之朦懵,会童叟之喜悦,品踏雨之乐趣。体验自然浮想社会,使词作一气呵成。
在词的上阙,作者以豪放不羁的笔触与拟人化的手法为人们描绘出春雨的形象。请看“受天之托,伴惊雷,唤醒万水千山。应地之邀,驾云辇,播洒甘霖如泉”。作者心目中的春雨是何等的大气。她既受天的委托,又受地的邀请,驾着云辇,由惊雷陪伴而来。在人们的意象当中,大莫过于天地,而春雨是天委派的使者,地邀请的神仙,并且是乘着人间皇帝皇后才可以享用的辇出现的(所不同的是这辇不是人间的辇而是云辇)。这种拟人化的夸张手法把春雨形象的高大,姿态的华贵,使命的不凡一下子展现在人们面前。春雨把天上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使人们对春雨的形象有了无穷遐想。因而,极大地调动了读者对春雨形象的想象力。这不是对形象工笔画般的精雕细刻而是漫画式夸张大笔挥洒。
诗文创作贵处之一,在于有一个好的开篇。该词的开篇实属难得的大气和丰富浪漫的想象。这与朝雨轻尘客舍柳色的写实描绘,又实在是韵味迥异迥然不同的了。这反映了作者对春雨的深刻理解和在艺术创作思维上的脱俗。更反映了作者视野的开阔和心理世界的健康高尚,给人以创意鸟瞰之感。
接下来词作以“淅淅沥沥“的轻柔刻画了春雨对万物的深甜爱意,以“撒四方八面”“消融冰坚雪寒”,描绘了春雨慈爱的广博与慈爱的力量。这使人看到了:母亲为儿唱摇篮曲,观世音播洒甘露,大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等动人场景。春雨美丽的心灵力透纸背。这是“润物细无声”的另一种表达。不同的语言虽朴实无华却表达了同一种意境,真是异工同曲。
词的下阙,以多种与春雨相关的景物,渲染了春雨过后展现在世人面前多姿多彩的春天意象。展示出希望的勃勃生机。群山重现锦绣,以崭新的容颜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阳光下的田野水气蒸腾,在和煦的春风里恰如东来紫气。村舍前燕子声声。春雨唤醒的小草黄绿相间,遍及大江南北,海疆高原。远望林木淡烟尽染,在朦懵中告别睡意。布谷鸟悠长悦耳的歌声,引来了农人的劳耕,清脆的牛鞭响遍祖国大地。一幅春满神洲的绚丽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一切,都是春雨为人们带来一派生机、无限希望。这是春雨慈爱的结晶,这是春雨慈爱的力量。
词以“驻足回首,又是花好月圆”结尾。这无论在艺术构思和突出主题上都是成功之笔。在描绘春雨带来的醉人春光之后,作者笔峰陡转,再联上阙。写春雨即将离去之际,驻足回眸,举目放眼:雨过天晴,万紫千红,春色满园,气象万千。天满意、地感谢,万物欢跃,花好月圆。春雨完成了天托地邀的使命,唤醒了万水千山。她满意地乘辇回鉴。
这种结尾,使作品前后照应、密切相关、浑然一体。完成了一个雨来,雨降,雨去的整个过程。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使命不凡、德布人间、爱满大地、丰满可爱的春雨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词可以使人联想到:一件善事可为一场小范围春雨。一个好政策更是一场大范围的春雨。所以说,这首词作更是于国、于民、于人类有利的好政策的颂歌。作者的创作深意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