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与同情》有感

时间:2022-01-27 15:41:38 同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美与同情》有感

  名师出高徒,丰子恺人生中的恩师就是李叔同——众所周知的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在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而他的徒弟丰子恺甚至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美与同情》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有感而发。而这篇文章正体现了他对事物的美的看法,对世间万物逻辑的考究。丰子恺作为一名漫画家,自然懂得画家所看见的比其他人要多得多,画家可以看见形式上的,而非使用上的;同情于世间一切有情无情的物种,而非仅仅局限于与自己亲密接触的。

  画家具有那种返璞归真的同情心,那是一种活在尘世而不受玷污如孩童一般的心,一种不会随着世间的推移而泯灭的同情心。看到枯藤老树,画家可以把它表现的古风犹存;看到初生的骏马,画家可以把他表现得好奇尚异;看到藏于林中的小石块,画家可以把他表现得若隐若现。每当画家把精神力、把情感注入自己所关注的东西是,同情心便被激发了,灵感也被激发了,作画更是随心所欲了。

  即使画家们的心底已经很纯净,而丰子恺认为,谁都不如小孩。小孩子存在于世界中并未太久,并未对世界上的东西产生太多感情,因此他们是最富有同情心的,最富有原始自然元素的。小孩子专注于某件事情,比画家都认真许多,画家可以呆坐画前思考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小孩子可以为了一个有意思的游戏日思夜想,终于盼来后连续好几天废寝忘食,对其他所有事情更是心不在焉。“你们不像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童年时期是如此的美好,让作者如此向往,我们还是珍惜正在逝去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