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作文

时间:2023-11-26 08:18:21 奶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合集】奶奶的作文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奶奶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合集】奶奶的作文3篇

奶奶的作文 篇1

  我最喜欢奶奶的手,每次看到那双手,我心里便感到温馨。

  奶奶的手是我童年的摇篮。小时候,我常常围在奶奶身边转,嚷着要抱,她总是慈祥地笑笑,用长满老茧的手拍拍我的小脸蛋,弯下腰把我往身上一搂,举得老高老高,然后轻轻放下,拍拍我的屁股,说:“小乖乖,一边玩去,奶奶有事要做。”

  夏夜,月亮又大又圆,奶奶抱着我在院子里乘凉。她的手轻轻摇动着蒲扇,为我驱赶蚊虫,待我在她怀中睡熟了,她就把我轻轻放到床上,小心地放下蚊帐,又去干那些忙不完的家务。夜深人静了,她还给我做小鞋底,一针一线密密实实地缝着,把她的情、她的爱都缝进了鞋底。

  奶奶的手,多好像一位艺术家,常常把一些破碎的布和纸变成各种小动物、胖娃娃给我玩。有时我哭着要奶奶,奶奶便在围裙上擦擦手,在一个坛子里摸索一阵,掏出几块红红绿绿的.糖,剥出一块塞进我的嘴里,然后将糖纸折成小船,搁在我手中,用嘴吹动,漂亮玲珑的小船仿佛就要启航,我又破涕为笑了。

  奶奶的手,刻着我成长的历程,道道皱纹,便是我成长的年轮。现在奶奶老了,手也老了,变得粗糙、开裂,不好像过去那么利索了。我走到她面前,她手里总捏着些软糖,哆嗦着一块一块地排在我的手中。此时此刻,糖未进嘴心先甜,那温馨的滋味回味无穷……

奶奶的作文 篇2

  “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每每听到这个广告,我就会想到奶奶的衣橱。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跟着爸妈来到奶奶家。一进门,就看见奶奶正在整理她的大衣橱。“奶奶,我和你一起整理吧!”我央求道。“哦,行啊!”奶奶爽快地答应了。

  我随手拿起一件衣服,不由大吃一惊,只见这皱皱巴巴的衣服灰不溜秋的,什么装饰也没有,袖子上竟然还有一个补丁,“奶奶,这是谁的衣服啊!怎么这么土气呀?”“我的呀!”奶奶笑着说。“啊?奶奶,你怎么会有这么难看的衣服?”“嘿嘿,其实,这是我年轻时的衣服呀!”奶奶意味深长地说道,“以前有这样的衣服穿,已经很不错了。我们那时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听着奶奶的话,我简直不敢相信过去自己的耳朵,以前的人真的穿这样破旧的衣服吗?

  “孩子,你瞧,现在可不同了,连我这样的老太婆都赶上时髦了。”奶奶打断了我的沉思,拿起一件衣服,乐呵呵地说,“这是你妈妈前不久给我买的.羊绒衫,穿了村上的人都说我年轻了十岁呢!”我看了看,谁说不是,还带点最近流行的韩版呢!黑色的底子上点缀着红色的小圈圈,两只袖管向外蓬松,纽扣还是一个个三角形呢,大方而不失时髦。“好漂亮啊!”我不由自主地说道。

  望着奶奶那对比鲜明的衣服,我不禁感慨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对着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难怪街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服装“专卖店”,什么“衣心衣意”、“恋衣阁”“流金岁月”……有机会我一定要让妈妈带上奶奶一起去逛逛衣店,让她的衣橱变得更加五彩缤纷!

奶奶的作文 篇3

  江汉平原的夏季,在五月底的栀子花香中徐徐打开,蔓延到九月末的桂子花香时节才有秋的气息。最近结束了上一阶段的任务,赋闲在家。清晨去菜市场买菜时看着许多小摊上摆着一束束栀子花,卖菜的小贩也大多都在衣服上别上了几朵。格外清香,也勾起了许多回忆。

  我们这一代乡镇青年,大多小时候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经商或是打工,我们在镇上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与爷爷奶奶的感情自然要深一些。今年是奶奶走的第四个年头了,这几年我一直北方上学,秉持着“我不去想,奶奶就一定还在家等我”的心理暗示,兀自逃避地过了这几个春夏,直到去年春节,我独自回老家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恍惚间才发现,奶奶已经离开了我三年。自己本就是一个健忘的人,回想起高中以前与奶奶生活的时光,零零散散的记忆,但总有某个物件,某种味道或是气氛,串起奶奶的音容笑貌。

  领口上的栀子花

  从我记事起,奶奶就留着短发,我是家里的“幺孙女”,那时候奶奶就已过了古稀之年了,本该享福的年纪,但还是想着为爸爸和伯伯分担一些,代为照顾我们堂兄妹三人。每个季节,姑妈都会为奶奶买几身新衣服,但奶奶都舍不得穿,平日里都是穿一些旧衣服,只有再去“走人噶”的时候才会穿新衣服。姑妈总会故作生气地说:“怎么就是‘想不穿’,攒着也没人要啊,再不穿以后不给买了。”奶奶便小声嘀咕:“谁让你买了,衣服能穿不就好了,那些都太花里胡哨穿不上。”这样的拌嘴时常发生,但姑妈仍一如既往地给奶奶送着新衣服和生活用品,奶奶也总会向邻居炫耀:“大姑娘今天又买的`衣服过来的,哪个穿的完哟。”然后收好放起来。我想,奶奶他们那代人,一辈子节俭惯了,年纪大了再要改也怕是难了,劝也劝不动,姑妈她们也就只能由着她了。

  邻居家匡爷爷门前有一棵很大的栀子花树,奶奶总会在花期来临之前和匡爷爷打好招呼,偶尔也会让我把家里的水果给匡爷爷拿去一些。这也是奶奶从小教育我的“不欠人情”的道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邻里之间,东家分点这个,西家还点那,这样有来有往不怕吃亏的状态,也是我这么多年在人际交往中奉行的准则。夏日里关于奶奶的记忆,便是带着匡爷爷家栀子花的味道的,还有那件总是别着花的衣服——那件棕褐色印着蒲公英花朵的尼龙面料的外搭。每天清晨奶奶去匡爷爷家摘一捧栀子花,洗净上面的小虫,捆好一束让我带去学校给我们语文老师,那位老师也姓洪,是本家的亲戚,上学时对我颇多照顾,奶奶也总是记挂着她。奶奶在我的马尾上扎上两朵,剩下的花放进买菜的竹篓里,遇到熟人就送上一两朵。那时候不懂事,还总是嫌奶奶在我头发上扎着栀子花别扭,殊不知若干年后再也没有那样的岁月了。

  奶奶的“包袱”

  奶奶有一个特别的“包袱”,那是一个类似于现在活页文件夹的布书包。记忆中的它的表面,是奶奶糊上的一层黄色的布,内页则是一页页的的套着塑料膜的硬纸板,奶奶将它称为“包袱”。奶奶总是将它包裹得十分严密,生怕受潮,但保护得再好也抵不过岁月的侵蚀,我看到它的时候,那些页面也都有了许多潮湿的痕迹。那一页页中珍藏的,是奶奶最宝贝的“鞋样子”和“绣花样子”。小时候,我和弟弟冬天的棉靴都是奶奶亲手做的,比着包袱中的“鞋样子”做鞋面,纳鞋底,一针一线地缝好。大大小小的“鞋样子”记录着我和弟弟的成长轨迹,我想,在我没有翻到过的页面,也一定有奶奶关于那个清贫年代里为孩子们新纳一双双鞋的喜悦吧。邻居家的奶奶们常常来找奶奶借“鞋样子”,她们常夸奶奶的冬靴做得最好,奶奶也十分乐意与她的“姐妹们”分享一些经验,东街那家裁缝店面料好看,西街那家点鞋底防滑。只是偶尔借出去的鞋样有遗失,奶奶嘴上说着没事,晚上奶奶悄悄打开包袱,我坐在床上透过白炽灯昏黄的灯光看到过奶奶失落的神情。“包袱”里除了鞋样,还有一些“绣样”。等我有记忆的时候,奶奶的眼睛已经不太好绣不了花了,只是偶然那次,我从奶奶的包袱里看到一些牡丹花和兰花的画,问奶奶,奶奶便告诉我那是绣样,她年轻的时候的绣工可是大队里数一数二的,很多年不绣了,许多大的绣样都被人借走而遗失了,只剩下这些零零散散的,奶奶摸着那些绣样,只是看着,也没有多说什么。后来奶奶告诉我两位姑妈出嫁时曾经为她们一人绣了双鞋垫,那时候我还和奶奶开玩笑说我嫁人的时候也要奶奶绣,奶奶只是笑着点头,可奶奶终究没能看到她的幺孙姑娘成家立业。奶奶并不识字,却能把那些绣样画的惟妙惟肖,虽然我曾见过奶奶的绣品,但想着必定也是十分精美。奶奶的“包袱”,是她这么多年清寒岁月中的点点星光,有着她这一世的念想与骄傲,但却在后来几次搬家,奶奶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后遗失。这一世太短,有太多遗憾。只恨自己未能在奶奶最后几年的岁月中将奶奶的宝贝珍藏起来。

  在这个栀子花开的夜里,想起奶奶,终归觉得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多记录一些日后回想也别有一段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