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磨练”

时间:2022-01-27 15:07:52 磨炼 我要投稿

成长的“磨练”

  成长,需要一些磨练,但,磨练过度,便成了磨难。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别人的爱。如果真的窒息了。哪怕承受能力的弹再大。也注定会毁灭。

  我看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女孩子,家境贫寒,但父母省吃俭用,但也对她丝毫不肯松懈,女孩本身是努力的,从很小时候起,父母就为她指定了详细的计划,每天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也从不到外边玩耍,所以10多岁了,扑克等最简单的游戏也是不会。她从没到外边见识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成天便没日没夜的读书。当她来到宿舍,床底不同的是,别的孩子都是吃穿一大堆,而她则是两大箱子的书,父母还拿出了一份计划并嘱咐老师按点监督她。每次下自习,爸爸都要坐这客车去在后面悄悄观察她,有一次不小心被当成贼。而她的朋友,都要被父母一一审视检查。偶尔,父母还来“扫荡”,发现有什么休闲书籍或是什么音乐磁带全部没收,他们不许女孩把时间“荒废”在这些上面。无论是什么考试大考小考,全部都要过关,考的好时,全家欢天喜地。考的不好,父亲暴跳如雷,母则痛心疾首。有一次,考了60多分,实际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可她还是重考了。一天,老师请她出去吃“肯德基”,她高兴的喝了好几杯奶昔,说起平时顶多家里停水停电才出去吃碗面条。夜幕降临,高考生本就是熬夜的,当所有学生安然入睡时,她却还在路灯下看啊看啊的。也许,厕所里昏黄的灯泡知道,也许,校园假山后的老长椅知道,也许,小径里陈旧的路灯知道。虽然,已经够努力了,也已经够优秀了。但,每次回校,她的眼圈都是红的。

  一天,她疯了,抓着头发,撕自己的衣服,凄厉的叫着,母亲父亲抱着她说的竟是:“完了,完了!”他们竟还想通过治疗让她恢复正常,因为她优异的成绩,已经提前受到了三张录取通知书,她躺在蚊帐里,凌乱的头发散在身上,脸上尽是秽物,曾经优秀的学生,现在却连吃的饱不饱都不知道,给多少吃多少。

  看完这个故事,我叹息,叹息一栋梁,本有着辉煌的未来,美好的明天。而如今,她躺在那里,什么都想不了了,从没享受过快乐,当她需要父母,而父母只是一味的让她学习,在她最需要父母时,陪伴她的只是冰冷的书。现在,她疯了,内心的压力压的她窒息,长期的窒息失去了原本属于她花季的欢乐,她无法在承受了,终于,她疯了,内心防线被攻破,疯癫的外表藏着一颗受伤了的心。她疯了,终于可以不在承受了,她盲目了,在本该有最辉煌的前程时,因为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喘口气了,她无法承受了,满身的污秽和疯狂对她来讲应该是种解脱,因为她只有这样,才可以自由了,她疯狂,谁都不曾知道她内心曾经多么痛苦,多么悲伤!……

  是啊,她解放了!但,却为大人们,为那些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父母门打个警钟!你们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意愿和未完成的理想毫不考虑的压在孩子身上,他们稚嫩的肩膀已经血迹斑斑了,孩子虽然是你们生的,你们是可以履行一个家长的义务的,但是,孩子的身体,孩子的思想是他自己的,属于他们自己,父母是不能也不可以去决定孩子的未来的。孔子都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连几千年先人都了解的道理,几千年都过去了,为何你们还是看不透,况且你们伤害的是你们最亲爱的孩子啊!,父母所做的是像伯乐一样使千里马发挥自己的潜力,成就最光彩的未来,他们不对应该给予纠正,遇到困难给予适当的压力,受伤时给予适当的安慰,而不是将千里马用枷锁锁上,成天按着规定的道路,规定的事情来做,让他们失去了闪光点,失去了人生。

  我们并不奢望快乐,因为我们还是需要改正知道的孩子,我们不应该象脱缰的野马,但是每天要强迫自己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就太不幸了!人只有一辈子!这一生,我们应该无愧的活,有着理想目标的活,要奋斗,凭自己来闯明天,当然,我们也要健康的活。倘若,活的没有理想和自由,活的没有快乐,人的一辈子也就白活了,那这样的人生也就不仅仅是悲哀了,也象征着毁灭!而且,如果孩子们不快乐的过了一生,锦衣美食,没有理想和快乐,他们会怨恨父母为他们只剩那一副空壳子,从内心腐烂了的空壳子,对于下一代,也就根本不会有任何期盼,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期盼的权利。有人说过:“孩子就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有了希望,就总不会毁灭。”而如果这样,国家必灭,希望必灭,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壳子。

  再此,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可以让自己的子女,健康快乐有朝气的活下去,有意义的活一生。那样,国家何愁不富强,因为所有人都带着自己的希望和期盼,并为此努力,国家就有了希望。所以,我希望望女成凤却成疯的悲剧被再发生了,也祝愿天下的人幸福安康。

【成长的“磨练”】相关文章:

在磨练中成长07-27

成长需要磨练07-30

磨练中成长08-02

作文精选:成长的磨练01-28

磨练与成长作文08-21

从失败的磨练中成长07-27

作文:成长需要磨练08-12

磨练使我成长作文08-05

成长需要磨练作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