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作文

时间:2022-11-09 20:23:26 民俗 我要投稿

民俗文化作文集合1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文化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俗文化作文集合15篇

民俗文化作文1

  都说工艺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是美的源泉。我今天有幸去了那里!

  走进中厅,这里如仙境一般,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美丽的水晶灯。正前方一块大屏风上,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我迫不及待走进展厅,顿时目不暇接,山西工艺美术馆集中反映了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的风貌,展示了山西省工艺美术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精品民间工艺代表作,表现了山西的民情风俗艺术作品有:木雕、根雕、砖雕、面塑、泥塑、剪纸、刺绣、推光漆器、陶瓷、家具、花画工艺等1000余件工艺品。悠久的人文历史闻名遐迩的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平阳本版年画、大同铜器、上党堆锦、黑釉陶瓷、云雕漆器等等。在20xx年,传承上千年的广灵彩色点染剪纸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对于我这种不懂艺术的人来说,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感受是浅薄的。甚至不能谈欣赏,面对着眼前这一幅幅错落有致、深浅相宜的水墨画、面对着一张张精彩生动的摄影作品,我只能以一个看客的身份而驻足,墨色的深深浅浅、曝光的多少、一个眼神的抓拍……每一个细节,都凝汇着艺术家们几十年走过的足迹。

  多数艺术家是用心来创作的,他们的艺术作品就是他们心灵写照。所以,每一笔,每一划,都意味深长。第一次参观这样的艺术场馆,一见钟情的几率自然概率不大,但是,在艺术场馆里,静静流淌着的静穆和遐想,是我所希冀和钟爱的,这至少说明,我与艺术,不会只是这次的擦肩而过。

  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的建成,为山西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为山西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希望每一位参观者用您的热心关注本土文化,留住中华文明的古老根须,将其发扬光大。

  我做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我对山西文化底蕴还了解甚少,通过参观山西工艺美术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从而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将努力学习更多知识,将来为家乡做贡献。

民俗文化作文2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新的一年的生活的开始。在这期间里,全家老少都一起“迎新春,除旧岁”,我们家也不例外。

  除夕那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我早早地把写好的春联准备好,就等着爷爷的胶水了。对于贴春联,我可是个行家,家里春联每年都是我贴的。而且不只是春联,还有那个大大的“福”字。这“福”字必须要倒贴,寓意是“福”到了的意思,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福气满满。

  接下来的一下午,可都是大人们的活儿啦,那就是包饺子。这个活儿看起来容易,学起来可就难多了。这不,这次我也想试试。首先,把馅铺在面皮儿上,再把面皮儿捏起来,这样一个饺子就完成了。我照着“口诀”捏了几个饺子,造型上都挺美观的,可实际上却不怎么样。可能是没捏紧的缘故吧,我包的那几个饺子一到锅里就全露馅了,无奈的我啊,只能吃着面皮喝汤了。

  其实除夕的高潮啊是在晚上。我们早早地吃完饺子便下楼放鞭炮了。胆大点儿的毛头小子就放“炮仗”,女孩子则放烟花之类的。当鞭炮声响起来时,才发觉有了浓浓的年味,这才是春节的开始。除夕后一天就是大年初一,是晚辈给老辈拜年的时候,这一天必须说吉祥的话,寓示着这一年吉祥如意。虽然年轻人不计较什么,但是还是要给爷爷奶奶拜年。穿上新衣服,脑袋里搜罗着各种吉祥话,可无非就是那套“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只是老人们听着高兴,做晚辈的也跟着高兴。就这一句话,结束了大年初一,跑断了脚后跟,也磨破了嘴皮子。

民俗文化作文3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听说过,今天我就详细给大家讲讲傣族吧!

  傣族自古以来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会主动打招呼,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不骂人更不讲脏话。到傣族做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的时候,门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银体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树叶轻轻洒到客人身上。走进傣族竹楼入座后,老人会给客人的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泼水节。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举行泼水节。这一天早晨,人们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群众性的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地高兴,脸上挂着笑容。

  傣族的女子对发饰很有讲究,大多梳高发髻,还爱在发髻上插缀鲜花;男士们则爱穿对襟或大襟的无领短衫,肥筒长裤。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楼也小有名气。因为傣族人居住区气温高而竹楼又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傣族还有一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城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全村人都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亲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傣族的民俗还有很多,他们的文化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看看,去探究的。有时候的话可以去一趟傣族体验一下哦!

民俗文化作文4

  12月4日,学校隆重地举行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当天,活动丰富多彩,有挑扁担的趣味运动会;有写对联活动;有民俗特色小吃;有曲艺汇演……

  首先,开幕式时,老师让我们看了婺剧。那些婺剧的叔叔阿姨们,各个各显神通,有扮演孙悟空的,有扮演变脸大师的,有扮演娘子的,有表演喷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让同学们看得赞不绝口。

  开幕式后,我们班参加了挑扁担比赛。我是十个男生中的一个。在比赛中,欢呼声、加油声响彻云霄,最终,我们拿了小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怀着迷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做灯笼、写书签等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麻糍了。阿姨说:“做麻糍要用糯米,这样吃起来才有嚼劲。”只见她把和好的面团放入蒸笼蒸熟,再把面团放在石臼上,把木槌高高举起,将木槌重复用力地打在面团上,打一次揉一次,“砰,砰,砰”坚定有力的打米声传入了耳略,不一会儿,面团揉成了软软的状态,再放入米筛,把面团在米筛上平整铺起,接着用红糖和芝麻洒在柔软的面团上,反复和面,直到均匀了再停下,这样,香喷喷的麻糍就做好了!刚出炉的麻糍,色、香、味俱全,金黄金黄的颜色,像一块块金条;香喷喷的气味,简直可以让人陶醉;入口即化的味道,三者融为一体,简直只有一个字来形容它——“绝”!那味道令人流连忘返,每次想到都会流口水。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天的时间过去了,但这次民俗文化节始终让我回味无穷。

民俗文化作文5

  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开幕了,我和哥哥、姐姐约好一起去参观民俗文化村。

  一走进大门,道路两旁各种玉石就吸引了我。玉石五颜六色,样子千奇百怪,这块玉石像块五花肉,那块玉石像朵云,看,这块还像一匹飞奔的马呢!玉石有大有小,大的像一张床,小的却只有鸡蛋那么大,真有趣。正看着,我听见一阵喜庆的锣鼓声。顺着声音找去,我来到了一座楼旁边。这座楼像古老的房子一样,这就是民俗文化村了!门口,有好多人在吹唢呐、敲锣鼓。

  走进村里,一对猛犸象好像在欢迎我们来到民俗文化村。民俗文化村里,不仅外面的建筑像古代的房子,连里面也是。爸爸说这是典型的皖南民居风格。走在长长的、弯曲的青砖路上,一个个青瓦白墙的店面古色古香,窗是木花格的,门也是木花格的,门槛高高的,头上有一排排彤红的灯笼。街旁还有各种铜雕塑,我还和他们合了几张影呢!

  这么多的店铺,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间可以变脸的店铺。我跨进大门,来到一个大屏幕前,投影器把我的影子投到了上面,可我的脸变成了一个黄色的脸谱。突然,我听见妈妈在喊我,我头一扭,再回头一看,呀!我的脸怎么又变成白色的了。指导员阿姨说:“小朋友,头只要摇一摇就可以变脸了。”我又一试,真的变啦,这次变的是红色。变脸是川剧中的一个绝活,想不到我居然也可以变脸了。

  我玩得不亦乐乎,可我的肚子抗议了。不用担心,民俗文化村里到处是小吃,我吃了炸豆腐,又想吃豆腐脑,吃了冰激凌,又想吃大肉包。以前我总觉得肚子太大,可现在,我发现,我的肚子怎么这么小呀!

  民俗文化村真好玩,妈妈说:“还有很多呢!剪纸、艺术表演……”我一听,高兴地说:“太好了!下次,我还要来!”

民俗文化作文6

  一转眼,又进入了腊月,蛇年即将过去,马年就要到来。新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年画,吃年夜饭,放鞭炮。除了这些和大家一样的风俗外,我们这儿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 正月初一 ,但在我们这儿,过年是从 腊月二十四 的扫尘开始到 正月十五 元宵节结束。 腊月二十四 扫尘,按民间说法:“尘”与“除”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全部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

  到了除夕或者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也叫“辞先”。这个活动非常隆重,要做许多好菜摆在桌上,请祖先回来吃,还要烧纸钱给他们,称为“压岁钱”从长辈到晚辈,按次序磕头。最后就是除夕晚上全家人还要吃团圆饭,称为年夜饭。

  到了 正月初一 ,要吃汤圆,放鞭炮,拜年,人人喜气洋洋,但这一天却有许多禁忌: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吃汤泡饭,免得这一年出门遭雨,还不能扫地,朝门外泼水,免得把财运扫出去。

  初二、初三、初四,人们互相拜年,吃“春叙酒”。但到了初五被称为小年,一般人都在家里吃饭,这天也要放鞭炮,吃汤圆。“七不出,八不归”是指初七不外出,初八在外面的人不回家。 正月十五 ,也称元宵节,这天可热闹了,我们这有猜灯谜、舞龙等活动。过了这天,过年也就基本结束了。

  当然,有许多习俗是封建迷信,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从不再沿袭,现在只剩下高尚的娱乐活动了。

民俗文化作文7

  来参观民俗文化艺术节的人真不少,到处是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大家都兴奋地观看着各种各样的民俗艺术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植物编织成的各种动物和植物,有仙鹤、蝈蝈、青蛙、龙、凤凰、玫瑰花……真是栩栩若生,让人爱不释手。

  来到广场西边,有人在抬花轿,轿子里坐着一位游人,前后共有4个人抬轿,旁边还有人吹笛子、唢呐、笙……轿子也很漂亮,是大红色的,金色的顶,每个边框处都贴满彩条,四个角上还挂着彩色的流苏。坐在轿子里的人满面笑容,真是过了一把瘾。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那个卖葫芦的摊位了。只见桌子上摆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葫芦,大的有一米多高,小的却只有几厘米。有的像一个大南瓜,有的像一根黄瓜,有好几个葫芦的杆在中间打了一个结缠住了,还有的葫芦形状像一个鸡蛋,有的则像一个长满珍珠的冬瓜……葫芦们还被制成精美的工艺品:有的被制成笛子、花瓶、毛笔、手链……还有的在葫芦上雕刻了各种图案、画上了美丽的花卉。真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我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

  此外,还有卖风车的、卖泥塑的、卖民族布偶的以及各色小吃等等,都各具特色,充分表现了我国的民间艺术特色、以及各族人民的博大智慧。

  这就是让人目不暇接而又流连忘返的民俗文化艺术节。

民俗文化作文8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题记

  著名演员丹尼尔曾说过:“习俗先于一切法律,自然胜过一切艺术”。中国诗词中也有过记载,比如说王安石的《元日》,韩翃的《寒食》,欧阳修的《生查子》都表现了家乡的民俗文化。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参观了期待已久的锦隐民俗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马车了,根据导游的介绍我了解到马车最初是一匹马拉的双轮车,发展到十九世纪就有四轮马车或四匹马拉的马车了,这种马车速度比原来提升了几倍。我又回过头来看看马车,只见马呈深红色,马鞍为黑色,后面座椅很简单,只用几根木条钉刻成。但是马车的车轮给人们很大启发,现代汽车的车轮就是它们演变而来的吧。再看看现在的发展:自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有了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自改革开放以来,火车的发展更是与日俱增,到目前为止,高铁的速度已经达到三百公里每小时,在大城市里,每天上下班乘坐地铁早已是家常便饭。

  再往里走,挂在墙上的那是一件蓑衣,它是用蓑草或者树棕编织而成,披在身上作为防雨用具。书上曾讲过:以前农民要很早起来种地,早上白雾一片,农民们怕被雾打湿便披上蓑衣。我摸了摸这件蓑衣,外面是从上到下层层叠压的顺向草,摸起来虽做工粗糙,但是它不透水可以当雨衣穿。现在社会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蓑衣了,代替它的早已是塑料雨衣,但是那些被蓑衣保护过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从马车到高铁,从蓑衣到雨衣,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沧桑悠久的岁月,感谢我们那些老前辈,在艰苦的岁月中奋斗,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民俗文化作文9

  我的的老家是浙江的临海,有许多与别的地方不同的习俗:过新年、元宵节、中秋节.

  快过年了,人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过大年.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家家户户就开始放烟花爆竹,一走出门,便听见了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从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传来.这声音把我吓了一大跳:吓得我赶紧用手捂住耳朵!这声音大得,连说话声都被淹没了,不得不让人大声地喊.之后,我看着满天迷人的烟火,每个烟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真叫人看的眼花缭乱,简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烟花节”.

  在我们浙江临海春节一般都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还未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天刚蒙蒙亮,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插烛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还有许多禁忌:不准扫地吧,不准将水倒出去,不准动刀······

  还有,我们那儿过元宵节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过.元宵节那天你猜我们吃什么?汤圆No!No!No!不是汤圆,在我们哪儿吃的是“羹”,它是将一大堆原料搅拌成的,都是薏米浆为主,再放芥菜叶、猪肉末、豆腐干······搅合在一起,搅好了之后,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后调味出锅,因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锅,这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呢!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风”.各地的风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节日,各有各的过法.因为有了这样的不同,节日才会变得非常有趣.你家乡的风俗,又是怎样的呢?

民俗文化作文10

  说起我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制作难度。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努力!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过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游戏。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我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爱我国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作文11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渐渐变成了“端午”。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

  2009年9月30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熙游避灾(古时称“游百病”)

  古时,老北京有熙游避灾(古时称“游百病”)的习俗。自明代起老北京人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上午要去天坛,仰仗天神之力以避毒瘴;下午要去金鱼池、高粱河、满井或东苑等地游玩。

  《金史礼志》上载:每年重五、中元、重九三个节日里,皇帝要举行拜天之礼。行过拜天礼后,宫廷要进行骑马打球、射柳的游戏。

  3.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这一习俗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民俗文化作文12

  每年春节回漳州老家,心里总是欢天喜地,除了和兄弟姐妹们一起玩,还可以感受春节民俗文化的气氛。

  大年三十,吃年夜饭是欢喜的。大人们忙的不亦乐乎,有的在门口贴春联,有的在厨房里做年夜饭。而我们小孩子们就换上新衣服,拿着提前买好的鞭炮,一起在门口燃放,“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我们的笑声,呈现一片浓浓的年味。当然在吃饭之前得先祭拜祖先,把饭菜放在神灵桌上祈求祖先保佑。拜完祖先后,接下来是重要环节,我们漳州有个习俗就是在炉子里放上炭生着火,放在桌子底下,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年夜饭,这种习俗也叫做围炉。

  吃完饭,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我把我的杯子倒满饮料向长辈们敬酒,因为我的甜言蜜语、滑稽的敬酒动作,逗得大家都哈哈大笑,所以我的红包都会比较厚一点。“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总算快到午夜12点,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它代表着“除旧迎接"的烟花要燃放了。“砰”的一声,第一门礼炮已经飞上了天空。瞬间烟花已经布满了繁星的天空,看呀!天空中又多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激情四射,绚丽多彩!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缤纷,使我眼花缭乱,真是太壮观了。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烟花,它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其乐融融的景象,让我们知道在新的一年里要更加努力学习!

  春节民俗你知多少?在过春节时有一些语言禁忌千万不能犯,不能说出“破、坏、死"等不吉利的字眼。更不能打人或呵斥他人。在端碗盘时要格外小心,不慎打碎时必须快速的说出两句吉祥的顺口溜。

  春节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习俗,我们必须传承春节这个传统文化,春节还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小孩与长辈之间的代沟。它是快乐的,热闹的,美味的一个团圆节。

  啊,我喜欢这个有民俗特色,有气氛的春节!

民俗文化作文13

  每次端午节结束,一定是家家户户孩子最幸福的一天。农村的端午节很热闹。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把淹了很久的鸭蛋拿出来,放在锅里煮。一夜之后,孩子们早早起床,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地挑着闭着眼睛的鸭蛋。鸭蛋有白色的壳、蛋绿色的壳和浅黄色的壳。把它们放在盘子里五六次是可爱的。

  家乡的端午节市场是元旦之后最大最热闹的聚会。虽然比大年初一小一点,八九十岁的孩子都可以来端午市场,但是大年初一市场没那么多规矩。端午节拉力赛是孩子们的天堂,不是说他们能吃能玩什么,是指拉力赛结束时的餐厅,原来是个茶馆,后来拆了重建,旧社会的那些东西都清理掉了。只有作曲家离开舞台去唱歌剧,现在她也不唱歌剧了。只有在博览会上,才会邀请两位大师来谈相声。我是相声最好的听众。我每天都在旧收音机前听两段,但是都很短。所以每年都是我带头,抢好前面的座位坐下来听相声。

  相声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他以说话、学习、逗趣和唱歌为主要形式。每次观众谈到精彩的事情,都会有人大喊大叫,甚至兴奋地大笑。到时候大家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没有任何虚假的感情。有时候他犯了错会哄堂大笑,但这是好喝,台上的演员也不惊讶,似乎已经习惯了。它似乎也知道人们并没有真正嘲笑他。吃饭的时候,我可能会和我们有一点互动。那时,我会站在椅子上,挥挥手,脸颊绯红,希望他会打电话给我,但并不总是可能。

  长大了想学相声,但是学不了相声。想想都觉得这辈子太可惜了。

民俗文化作文14

  今天,我们来到了深圳民俗文化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文化主题公园。

  文化村很大很大,里面汇集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我们先参观了各个民族的村寨,还观看了各民族的精彩的表演,我和妹妹还和新疆族的姐姐哥哥一起跳新疆舞呢。

  接着我们坐上了观光小火车,去参观祖国的名胜古迹。这里有龙门石窟、大理三塔、黄果树瀑布、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泰山、长城……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虽然这些都是缩影,但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看到这些名胜古迹,我真自豪,中国真大呀!我们的祖先真伟大呀!

  在民俗文化村里,最让人兴奋的就是演出了。我们看了大型马术表演《金戈王朝》,回顾了历史,欣赏了激动人心的马术;看了《印象中国年》大型演出,欣赏了抬花轿、扭秧歌、踩高翘、舞龙狮、二鬼摔跤、歌舞等民间艺术;看了《东方霓裳》,欣赏了中国各式各样的服饰;看了火龙表演和车展,让人回味无穷!……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龙凤舞中华》,它从远古开始,讲述着中国的历史传奇:刚开始,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一片繁荣的景像。忽然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出现了天灾人祸,巫师出来超度亡灵。接着中国各个朝代出现了,民间杂技和民间风俗开始上演了……最后一只银色的凤凰从天而降,十二位花神出来过生日,百花皇后也来了,她们的衣服都闪闪发光,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通过这次游民俗文化村,我看到了我们中国有宠大的身躯、惊人的智慧、浪漫的风土人情。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把我们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

民俗文化作文15

  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然后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迁,它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可是,正月十一下午我们小记者却有幸去繁昌观看了大型的民俗文化表演。

  走进体育场内,人山人海,大家都探头探脑,焦急地等待着精彩节目。这时候,只见几十个汉子举着一条条长龙走了过来。那些舞龙的汉子身着黄装,在腰间束着一根红带,头戴黄帽,眼神坚定自若,身材挺拔,一条条“龙”遍布全场,有金色的金龙,绿色的青龙,蓝色的水龙……最引人注目的是长达200多米长的巨龙,它身上装饰了各种花灯,花灯上的装饰是用剪纸做的,每面有各式各样的图案,两个灯笼之间都有一束鲜花,有郁金香、牡丹、玫瑰…….仿佛给这条巨龙穿上了最美的“龙袍”。

  “看,舞龙灯表演开始啦!”耳边传来了同学们的惊呼,伴随着敲锣声,舞龙真正开始了,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只见舞龙人举着那一条条长龙,行云流水般绕场转了一圈才慢慢加快了脚步,之后便越来越快,越来越快,那条龙似乎活了过来,在半空中不断的翻转、跳跃、冲奔、扭动,之后直冲云霄。满场观众都不约而同的直望天空,似乎那条龙真的挣脱了,飞走了,接着爆出一阵如雨点,如雷鸣,最后融成一片声海的掌声,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更有趣的是《公鸡捍河蚌》,每当公鸡想吃河蚌的时候,都会被河蚌夹住嘴,表演得如此生动,深深吸引了我,也让我不得不佩服民间表演者的聪慧。

  然后我们观看了扭秧歌,打腰鼓和划旱船,这些表演者动作优美,步伐整齐,不是有句俗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吗?我想这里面不知包含了她们多少辛苦,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舞巨龙的锣鼓喧嚣声中我们念念不舍得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一路上大家兴奋地议论着刚才的民俗表演。看着大家红扑扑的面孔,我想:民俗文化一定会在我们身上继承发扬,一定会代代相传。因为,只有记住我们的“根”,才能让祖国更强大,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之林。

【民俗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民俗文化的大学英语作文(民俗文化的意义)10-08

民俗文化村作文07-01

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03-12

传统民俗文化的作文08-31

关于民俗文化的作文06-09

民俗文化作文05-31

民俗文化作文05-02

民俗文化作文07-21

中考作文民俗文化06-02

潍坊的民俗文化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