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作文

时间:2022-12-09 17:55:26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民俗文化作文(集锦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俗文化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俗文化作文(集锦15篇)

民俗文化作文1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非常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民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民俗与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非常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与“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非常多过年民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民俗文化作文2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富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过去,不久就会迎接元宵节。

  这就是我身边的民俗文化——春节。

民俗文化作文3

  盼呀盼呀,终于盼到星期三!今天,学校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到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旅游。虽然,这两个地方我在两年前已参观过,但是,能和同学们再一次领略我国的大好河山,我心情还是很兴奋。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在嘹亮《歌唱祖国》歌声中,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锦绣中华微缩景区。一走进景区,同学们立即被眼前壮丽的画面征服了,情不自禁发出“哗”“哗”的惊叹声。我们不约而同地拿出笔记本,做好准备开始我们“一步迈进历史,一天游遍中国”的旅程。

  锦绣中华景区的景观一般按1:15的比例微缩复制而成,浓缩了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和全国各地的风光名胜,是一座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古代建筑和民族风情的最丰富、最生动、最全面的实景缩微景区。一路上,我们游览了众多世界之最,包括:最大的宫殿——故宫、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等等,当然,还有我国许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名塔、名寺、名楼。在锦绣中华里我真的领略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风云和祖国大江南北河山的锦绣。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游到了民俗文化村。在这里,我了解到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还欣赏了各民族的歌舞表演,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金戈王朝》了。《金戈王朝》通过影视特技等多种手段营造出壮观的历史战争场面:骑马对战,令人惊心动魄;草原广阔,气势澎湃……同学们都在议论,太厉害了!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歌唱祖国》的歌声仿佛又从耳边响起,不知不觉,我们一天的旅程快将结束了,这真是愉快的一天,同学们又在议论开了:我们的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我们长大后一定要将我们祖国建设得更美丽……

民俗文化作文4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

  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民俗文化作文5

  中秋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秋这天,我们大家都习惯吃月饼。但是日本人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而越南的人喜欢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这么做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那里的小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不但是因为那天可以有圆圆的月亮看和可以吃到月饼,更重要的是中秋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

民俗文化作文6

  周五是我们清林小学四至六年级外出参观学习的日子。好不容易盼到这一天,终于可以出去玩耍啦。小伙伴们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坐着旅游车来到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村其实是两个不同景区,但都座落在华侨城里面。其中锦绣中华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实景微缩景区,里面有“凤凰广场”、“万里长城”、“布达拉宫”、“秦兵马俑”……等82个景点均按我国版图位置分布。全园有如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景点上的陶艺小人达五万多人,简真是名符其实的“小人国”。而民俗文化村是我国第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建筑于一园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也被称为民俗博物馆。里面包含22个民族的25个村寨,和锦绣中华不同的是这里是按一比一比例建成。

  我们进入锦绣中华的首站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红白相间美丽级了。还有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我们接着又看了一个个精美的“小人国”。后来老师带我们去民俗村里观看民族风情表演—马战。就是两个游牧民族的人骑着马,比赛谁的本领高。这让我领略到了别的民族的风俗民情,是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

  中午,我们在凤凰广场吃饭休息。下午老师带我们去看马战地方去编中国结。中国结是我国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寓意吉祥如意。在导游姐姐的示范下,我学会了编织中国结。之后我们去“天安门” 门前拍大合照。

  最后,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只有依依不舍地乘着大巴车回到学校。真是快乐的一天。

民俗文化作文7

  花灯民俗文化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在这天,人们会放花灯、舞狮、舞龙、踩高跷、打铁花……

  节前,爸妈带我和姐姐回到了老家。节日那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被屋外吵闹的炮声和大人们的谈话吵醒。姐姐催促我快快起床去外面玩。我立马洗漱一番,跑到外面一瞧,果然在老家过节氛围就是不一样。大街上到处都是人,我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忽然听到一声叫喊:“大家快看啊!”我心想看什么?心中充满了不解,于是我随着大家的脚步向人群中走去。原来是踩高跷啊!一个个表演者穿红戴绿,踩着高跷行走自如,还不时地扭起了秧歌,仿佛是一只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为节日增添了喜庆。

  “看!那有舞龙的!”顿时,人们像潮水一般迅速地转移到了下一个地方。只见舞龙人把两条龙舞得欢蹦乱跳,栩栩如生,好像真龙就在我眼前飞舞一般,多么有灵性啊!听姐姐说,舞龙意味着来年风调雨顺,消灾降幅,得到龙的庇佑。

  街上还有卖各种各种炮竹的,有鞭炮、摔炮、窜天雷、烟花,当然我也抵挡不了它们的诱惑,买了很多。一回到家,我就忍不住在门前放起鞭炮啦。“啾!”“砰!”炮声不断,我心中的欢喜也不断。

  晚上还有花灯展览,一个个可爱又美丽的花灯在眼前闪烁,使我们眼花缭乱。最后去看的是打铁花,那铁花飞射到在空中,像一颗颗闪耀的星星在眨眼睛。

  这就是我老家的花灯民俗文化节,真是热闹非凡,令我大开眼界。

民俗文化作文8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戴石屏云:“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每值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流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大同的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着“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也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成为寄托家人团圆愿望的民俗节庆活动。

  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大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民俗文化作文9

  今天是周末,我起的很早。因为今天是我们班到袁家村开展的文化复兴梦———“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日子。

  之前我对袁家村的影响是,街道两边的布坊、面坊、油坊、药坊、醋坊、茶坊……青砖白墙的老宅一字排开,最吸引我的就是各类小吃。但是活动让我不再停留在吃、喝,而喜爱上了探究陕西的民俗文化。

  让我第一个着迷的是不满街边的农耕用的各种工具,有古老的榨油机、硕大的辘辘,还有我们体验的水磨坊。很神奇当你用脚踏动脚踏,就能带动水车将水源源不断地打上来。第二个让我痴迷的是踩高跷,人站在木头制作的足上,控制平衡后就开始迈步前行了。走高跷需要平衡力和勇气。第三个让我不能自拔的活动就是皮影,这里的皮影精致又精美。我们看的是“关公斩颜良”,每一个人物的动作精准,就连关公一刀把颜良的脑袋砍了下来的场景都表演的栩栩如生。皮影表演结束后,我们到幕后参观,并在皮影艺人的指导下,我和于佳可也给大家演义了“斗鸡”。

  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我们感受到看似简单的技艺,实际操作起来并没有那没容易。看来要掌握一门技艺,一定要勤学苦练。我终于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谚语的含义。

  今天的活动意义深刻,让我们知道了,不但要好好保护文物,还要把“非物质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祖国的文化遗产永久流传。

民俗文化作文10

  盼望已久的星期五,春游日终于到了,雀跃的心情难以平复,由于早早的来到学校,以致于在教室里坐立不安,终于开始排队上车了。心里美美的……

  心情大好的我们,开始找寻自己理想的座位,因为不用像在学校那么严肃,王老师还亲切的给大家取了外号,”大胖“詹梓颢,”二胖“吴宇智,”三胖“就是我了,”四胖“严雨珊,大家亲切的围着王老师叽叽喳喳,把平时不敢说的,都大胆的和王老师聊了。一会儿功夫,就来到了目的地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各式各样的建筑,和56个民族不同风格的打扮,以及各具特色的表演,让我深深的震撼,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宏伟的布达拉宫,给人神秘,严肃的感觉,万里长城,万里长,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心血,最美的紫禁城故宫红墙绿瓦,里面还有宫女禁军把守,感觉自己就像要穿越了,呵呵….

  来到蒙古族的蒙古包前,感觉很亲切,听妈妈说,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都到过蒙古的乌兰巴托呢,妈妈还给我取了个叫“齐齐格”的小名,蒙语就是小公主的意思。维吾尔族的姐姐们穿着艳丽的纱裙,带着八角帽,真的很美丽。尤其是在葡萄树下跳舞的时候,围观的游客很多。我一次比一次激动。

  不过我还是有个很想了解的向往地—–陕北窑洞,听说当年毛爷爷在延安就是住的这样的地方。很遗憾,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匆匆的瞥了一眼那个地方,随着回校的队伍,依依不舍的离开这里。

  各族人民的智慧,需要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校组织这个游学结合的活动,实在太有意思了。

民俗文化作文11

  除夕之夜,热闹非凡,鞭炮争先恐后地响了起来,一束束火花窜上天空,轰地一声在天空中绽放,我越来越激动,可我激动的并不是可以拿到大红包,而是我可以吃到我们老家那儿过年常有的“福饺”。

  福饺福饺,顾名思义,那便是有福气的饺子,这饺子可不是一般的饺子,它分为三种味道、三种外皮。加起来便是六六大顺。

  首先,饺子的三种外皮十分特别,并且纯天然无色素,第一种是胡萝卜汁皮,是由今年新磨的小麦粉和新丰收的胡萝卜压榨成汁后又和的面皮。成品红通通的,寓意着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第二种是芹菜汁皮。它是由今年新磨的玉米粉和新丰收的芹菜压榨成汁后又和成的面皮。成品绿油油的,寓意着身体健康。第三种是艾草糯米皮,它由今年新磨的糯米粉和切得细细的艾草和成的面皮,又糯又软,寓意着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无忧无虑。

  其次,饺子里面包着不同的食材三种味道,也分别寓意着不同的意思,比如第一种包的是蜜枣,寓意着新年天天甜甜蜜蜜;第二种包的是金色小鱼,寓意着年年有余;第三种甚至会包一元硬币在里面,寓意着新一年财源滚滚。这三种味道,三种面皮合在一起便是九种福饺,寓意着我们相处的日子地久天长,真是奇妙!

  “终于端上来了!”

  我心里一阵狂喜地叫着,迫不及待地将筷子伸向了那盘福饺,闭着眼睛选了一个,送入口中。一阵艾草的清香在我口中回荡,“咯噔!”我的牙齿咬到了一个坚硬的金属,我连忙吐出来,原来是一枚硬币!我的脑袋一转,心想:这一年,我肯定会无病无灾,无忧无虑,我们家会也会财源滚滚哟!

  传统的民俗风情和美食真是有趣,我们要尽力保护它们,可不能在新世纪的海洋里没有了它们的身影……

民俗文化作文12

  春节过后很快就是元宵节了,在元宵节的`这一天我们可以赏花灯、吃汤圆,这一天肯定是过得非常热闹的!

  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我们这里元宵节不像其他地方那样一定要吃上汤圆,但是我们这里有比吃汤圆更有趣的活动。

  在元宵节的晚上,这里都会有舞龙活动,就是有两条人造的龙,一条的布龙,一条是草龙,龙体长是五十米。在晚上从十九点到二十四点,都会有人举着龙在大街小巷钻来钻去的奔跑,最后把龙火化掉!

  别看我们就这么一个舞龙的活动,其实这个活动内涵意义非常大。龙在我们这是吉祥物的象征,龙被举着奔跑的时候会有很多人跟着奔跑,会在龙体下钻来钻去。龙头会有打鼓吹笛的人带队行走。当龙快到住家门前时,那户会放鞭炮和放烟花,意思是为了迎接龙的到来。

  其中布龙的周边会有专门的人在保护着龙体,因为人们在钻龙体下是会顺手的拔龙毛带在身上保平安。龙头就有更多人在保护了,因为能拔到龙丝在身上会更好,但是一般没人敢去拔那龙丝。

  因为去拔的话,保护龙头的人会跟你拼了打起来。而草龙是用稻草编制而成的,草龙的是给人们插香火的。意思就是你把点燃的香火插上草龙上,龙就会保护你一年四季平安。

  总之在元宵节这天,大街小巷都是人山人海的人跟着舞龙奔跑,到处是鞭炮声、锣鼓声,那场面可是非常的热闹的。到了二十四点就会在龙出的起点用火把龙烧掉,那时所有人都会围着目送龙的火化。之后大家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去了。

  元宵节就是这样热闹、开心、难忘!元宵节的民俗文化就是这样的让我们印象深刻,思绪激动不已!

民俗文化作文13

  每次端午节结束,一定是家家户户孩子最幸福的一天。农村的端午节很热闹。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把淹了很久的鸭蛋拿出来,放在锅里煮。一夜之后,孩子们早早起床,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地挑着闭着眼睛的鸭蛋。鸭蛋有白色的壳、蛋绿色的壳和浅黄色的壳。把它们放在盘子里五六次是可爱的。

  家乡的端午节市场是元旦之后最大最热闹的聚会。虽然比大年初一小一点,八九十岁的孩子都可以来端午市场,但是大年初一市场没那么多规矩。端午节拉力赛是孩子们的天堂,不是说他们能吃能玩什么,是指拉力赛结束时的餐厅,原来是个茶馆,后来拆了重建,旧社会的那些东西都清理掉了。只有作曲家离开舞台去唱歌剧,现在她也不唱歌剧了。只有在博览会上,才会邀请两位大师来谈相声。我是相声最好的听众。我每天都在旧收音机前听两段,但是都很短。所以每年都是我带头,抢好前面的座位坐下来听相声。

  相声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他以说话、学习、逗趣和唱歌为主要形式。每次观众谈到精彩的事情,都会有人大喊大叫,甚至兴奋地大笑。到时候大家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没有任何虚假的感情。有时候他犯了错会哄堂大笑,但这是好喝,台上的演员也不惊讶,似乎已经习惯了。它似乎也知道人们并没有真正嘲笑他。吃饭的时候,我可能会和我们有一点互动。那时,我会站在椅子上,挥挥手,脸颊绯红,希望他会打电话给我,但并不总是可能。

  长大了想学相声,但是学不了相声。想想都觉得这辈子太可惜了。

民俗文化作文14

  民间 “吹糖人”的艺人,他们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造型。 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经过苦练,手法要准确、造型要简洁生动。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制糖人先将一小块饴糖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制糖人鼓起腮帮子,不一会儿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圆球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等,有的还图上花花绿绿的颜色。

  剪纸

  在中华民族的摇篮里,孕育发展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纸俗称窗花,是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剪纸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喜爱,其中陕北剪纸犹为引人注目。陕北剪纸包含秦、汉之风,风格既纤细秀美,又粗犷大方,粗中见巧工,土中观美感,曾连续数年分别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获得好评。

  凤翔木版年画

  据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历史。按从事其业的一个家族一幅祖宗档案记载,明正德二年(1507)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户从事年画副业生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开办早期年画“画局”,以后一直延续六代人190多年。凤翔木版年画从小到大,由粗到精,经过了多次起落、兴衰,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民间年画胜地。邰氏《世兴画局》在近两个世纪的进程中,立足凤翔,面向全国,打向国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民俗文化作文15

  12月4日,学校隆重地举行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当天,活动丰富多彩,有挑扁担的趣味运动会;有写对联活动;有民俗特色小吃;有曲艺汇演……

  首先,开幕式时,老师让我们看了婺剧。那些婺剧的叔叔阿姨们,各个各显神通,有扮演孙悟空的,有扮演变脸大师的,有扮演娘子的,有表演喷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让同学们看得赞不绝口。

  开幕式后,我们班参加了挑扁担比赛。我是十个男生中的一个。在比赛中,欢呼声、加油声响彻云霄,最终,我们拿了小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怀着迷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做灯笼、写书签等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麻糍了。阿姨说:“做麻糍要用糯米,这样吃起来才有嚼劲。”只见她把和好的面团放入蒸笼蒸熟,再把面团放在石臼上,把木槌高高举起,将木槌重复用力地打在面团上,打一次揉一次,“砰,砰,砰”坚定有力的打米声传入了耳略,不一会儿,面团揉成了软软的状态,再放入米筛,把面团在米筛上平整铺起,接着用红糖和芝麻洒在柔软的面团上,反复和面,直到均匀了再停下,这样,香喷喷的麻糍就做好了!刚出炉的麻糍,色、香、味俱全,金黄金黄的颜色,像一块块金条;香喷喷的气味,简直可以让人陶醉;入口即化的味道,三者融为一体,简直只有一个字来形容它——“绝”!那味道令人流连忘返,每次想到都会流口水。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天的时间过去了,但这次民俗文化节始终让我回味无穷。

【民俗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民俗文化的大学英语作文(民俗文化的意义)10-08

民俗文化作文05-31

民俗文化作文05-02

民俗文化村作文07-01

传统民俗文化的作文08-31

关于民俗文化的作文06-09

中考作文民俗文化06-02

描写民俗文化的作文03-12

民俗文化作文07-21

有趣的民俗文化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