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的作文

时间:2022-10-26 10:51:08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精选民风民俗的作文汇编九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风民俗的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民风民俗的作文汇编九篇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

  农历正月半称元宵节,又名灯节、上元节。

  旧时每逢元宵节,各家多吃米粉圆子。小粒无陷者为“糖圆”,大颗有陷如白果、枣泥、油水的称“元宵”。

  晚间家宴后,外出赏月观灯。

  入夜,火树银花,城门大开,大街小巷到处彩灯游动,处处敲锣打鼓。

  当时有首儿歌描述常州元宵节灯市的盛况:“甘棠桥,对鼓桥,鼓楼对着庙门口,镗镗镗!灯来哩!灯来哩!什么灯?一团和气灯,二龙戏珠灯,三元及第灯,四面如意灯,五子夺魁灯,六角风菱灯,七子八婿灯,八仙过海灯,九莲灯,十面芙蓉灯,镗镗镗,灯来哩!后面还有一条老龙灯。

  据说在太平军攻克常州后,每逢元宵节,“圣兵”敲起“太平军锣鼓”欢庆新春。青云坊两侧楼上,太平军男女“圣兵”化妆演唱滩簧,军民同乐,往往通宵达旦。这天,街头巷尾常有五七人一起,手提锣鼓,边敲边行,俗称“浪街元宵”。妇女夜间结伴到郊外或村外走三座桥,来回路线不能重复,称“走三桥”;有的途中摘一把初出夜的菜,拭衣领,称为“解发腻”;乡间姑娘还把扫帚、竹枝等用麻茎扎成一丈高的芦炬,在田间焚烧,谓“照田财”,以占卜干旱和雨水的情况。

  现在呢?每逢元宵节我们还得保留晚上吃“糖圆”或“元宵”的习惯,吃过晚饭,还会去街上参加元宵节灯会,猜灯谜。回家还能看元宵晚会呢!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2

  我继续为大家介绍傣族。

  在西双版纳有很多民族,傣族是版纳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着自己的文字。傣族不像我们汉族有 百家姓,他们那里女的姓玉,男的姓岩(ai)。如果生在地位比较高的就姓刀,比如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州长刀琅 英女士就姓刀,因为他们没有百家姓,所以他们的名字经常重复。

  接下来我来介绍傣族的智慧,大家一定听说过吊脚楼吧。什么叫吊脚楼呢?吊脚楼就是第一层不住人当仓 库,第二楼才住人。进到吊脚楼里讲究“一脱二摸三不看”。就是进客厅要先脱鞋,然后要摸一摸吉祥如意柱 ,傣族都信仰小乘佛教,所以如果你看了人家的卧室就把他们的灵魂带走了。傣族人非常聪明,他们为了防止 毒蛇进入,就把柱子弄成四四方方的,可见傣族非常聪明。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3

  我的家乡寿昌是个千年古镇,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舞龙灯,这是家乡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

  吃过晚饭,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聚在镇政府门口。大街上的人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有的手拿气球,有的高举荧光棒,翘首以盼,等待起灯。镇里锣鼓喧天,一颗颗烟花接连不断地飞上天空,又啪的一声”在深蓝的天幕中炸开。有的像一颗流星,有的像张开的笑脸,有的像天女散花,把夜晚的天空点缀得比白天还要亮堂。

  随着一阵阵鞭炮声,龙”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街上的群众欢呼雀跃起来,耳边不时传来:来了、来了,龙来了!”不一会儿,五条龙披着五种色彩的龙袍有序地从镇里向我们慢慢地飞过来,威武的龙头神气地高仰着。龙灯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起震耳欲聋的爆竹和礼花,整个小镇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

  跟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寿中操场观看舞龙表演。五龙献瑞”开始了,五条彩色的龙披着闪亮的鳞片在台上摇头摆尾。先是单龙戏珠,五个耍龙珠的叔叔高举龙珠,时而往右耍,时而往左耍,龙头紧跟着龙珠,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过了一会儿,几条龙开始缠绕在一起,一下双龙戏珠,一下三龙争霸,一下四龙归海,一下五龙拜寿,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最为精彩的是中间的一条巨龙一柱擎天,另外四条龙在它周围盘旋围绕,只见巨龙左右扭动,上下翻舞,龙头追龙尾,龙尾追龙头,真的是感觉龙在腾云驾雾呢!

  听爸爸说龙象征着吉祥、喜庆、团结、进取、腾飞,衷心祝愿我的家乡如龙飞天。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4

  Hello,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北京第一小吃——“驴打滚”。这是不是让大家觉得挺新鲜的?想必大家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如果有人知道,也不准出声,统统给我stop,不然,哼哼,后果大家应该知道,我可是会发飙的哦!好了,闲话不多讲,现在切入正题。

  你知道吗?我们除了“驴打滚”这个大名以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豆面糕”。可为什么又叫“驴打滚”呢?你们这些不知道的人,心里肯定是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了吧?好了,不卖关子了,就由我为大家解说吧!这似乎是当地人给我们的一种形象的比喻,当我们被做好时就得在黄豆面中滚一下,这就像是郊外的一头驴子在打滚,扬起的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关于我们的来历,还有个传说的。据说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于是啊,御膳大厨左思右想,决定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刚一做好,便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一吃这新玩意儿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呀?”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从此,就有了“驴打滚”这道小吃。看来,我们还得多谢谢那位小驴儿的太监,要不是他,要不是他的那一次失手,就不会有我们这个惹人好奇的名字了。

  再尝尝我的味道,那才叫做美味啊,不吃不知道,一吃停不下,吃在嘴里有香、甜、粘,有浓郁的黄 豆 粉 香味儿,味道香甜,口感润滑,真是闻一下,多活一年;吃一口,多活十年啊!

  百闻不如一见,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心动了?那就赶快到北京尝尝我吧!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5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和许多国家一样,都有自己的节日,我们中国有很多节日:春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等,这些节日中,庆祝得最轰轰烈烈的.,习俗最多的,非春节莫属。

  春节的习俗实在历史中沿袭下来的,比如“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扫尘,扫尘在民间的说法是因为“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春联和窗花。春联也叫春贴、对联、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而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除了这些贴的,还有守岁,拜年,点爆竹,蒸年糕,包饺子等习俗,在小孩子眼中,也许拜年是最好的习俗,因为拜年可以得到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你们知道饺子的来历吗?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时,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等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中国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6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年一度的“畲乡三月三”又在我们景宁人民广场拉开了序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诗画畲山》。

  这天晚上,广场门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都十分期待这次演出,来的人可谓是“各种各样”。有年迈的老人;有挺着大肚皮的孕妇;有还背着书包的小伙子;还有顽皮可爱的小孩子。

  这里摆小摊的也很多:有卖牛角灯的,为了吸引顾客自己头上也带了一个,样子挺滑稽的;有买气球的,一大团飘在空中,像一朵七彩的云;还有卖火炬灯的,那些彩光在夜晚的衬托下显得十分美丽。

  我随着妈妈走进人民广场,里面也非常热闹。演出在主持人的话语中开始了。“太阳月亮醒着唔?大山鸟儿醒着唔?”再一束淡蓝色灯光下,畲家后生面对着眼前的世界,充满了惊奇和疑虑;刹那间,凤凰鼓齐鸣,声声震天,舞台上灯光正在舞蹈,幻化出多彩多姿的美丽图画。顿时,台下掀起一阵阵掌声。

  一眨眼,灯全熄了,又是一阵凤凰鼓声,一束绿色八爪灯直射出来,接着两束绿灯从一个灯口冒出,鼓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快,灯也越来越快,让人眼花缭乱。

  鼓不再响了,停留在八爪绿灯上,八爪绿灯开始动了,在天空直射,像一个碧玉做的屏障;接着又竖着很快扫过现场,天空上的绿灯却像流星掠过天空,台下又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接下去又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观众都十分欢迎。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7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他们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

  蒙古人的传统服装是阔衫长袍,高领长袖,腰系皮带,脚蹬皮靴。蒙古人的穿着不同季节也是不同的,夏穿单夹袍,色彩鲜艳,冬季则穿羊皮袍,舒适暖和。

  蒙古族是个放牧的民族,这一区域的草被牛羊吃光了,便要搬到一片有水有草的地方去。为了搬家方便,蒙古人居住的是蒙古包,到时候折起来用车拉走,找到合适的地方再把蒙古包撑起来。蒙古人就是这样,过着“逐水草而迁徒”的游牧生活。

  说起饮食,蒙古人喜欢吃羊肉,大块大块的羊肉放在篝火上烤着吃,怎么也吃不厌,有时也吃点奶酪。他们还喜欢喝牛奶、羊奶和蒙古酒。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一个盛大的节日,十分隆重。“那达慕”大会上可以进行摔跤。各位摔跤手身穿皮革制成的坎肩,下着三色短裙、绣花马裤和长靴。摔跤的时候,膝盖以上部位碰着地就算失败,各位摔跤手谁也不肯让谁,用自己惊人的力量和绝妙的技巧来赢得对手。他们每赢一次,就在胸前挂上一条彩布条,观众也随之欢呼起来。

  骑马也是大会上惊险动人的比赛,能在这个大会上比赛的,个个骑术精良,马匹也娇捷如飞,枪一响,各位骑马手便疾风般地冲向终点,一转眼的功夫,冠军便产生了,大家都用欢呼声表示祝贺。

  蒙古族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风格与众不同的民族。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8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的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把节的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

  家乡的火把节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和民风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近年来,每逢火把节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将会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

  简单评语:本文的主旨昂扬,充满激情,语言优美,例如:“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典型的事例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9

  提起陕南安康农村喝的酒,好多人都知道,这一带的农村喜欢喝一种自家烧的酒,这种纯粮食或者纯果酒,喝起来酒劲儿柔和,不上头,不伤身,同时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原来农村条件差,一般招待人只有用自己烧的酒来招待,后来招待贵客一定要用瓶装酒,显得气派有档次,现在随着人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无论走到那里,高度酒接受的人越来越少,人们都喜欢喝一口农村烧的酒,尤其是县城的人,有机会就去农家乐游玩,顺便来上一罐苞谷酒或者柿子酒等,而农村人则以自家烧的酒拿出来招待贵客,一是珍贵和尊敬。

  说到酒,不能不提醪糟,一种米酒,家里来了人,好客的主人赶紧走进厨房,先给客人煮上一碗鸡蛋醪糟,所谓“烧喝的”,然后才收拾做饭,把好菜和烧酒拿出来敬奉客人。

【民风民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的作文:端午节的民风民俗06-13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民风12-22

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22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18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13

民风民俗作文08-05

民风民俗的作文03-26

民风民俗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