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俗民风的作文锦集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民风的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
在永定土楼的客家习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当属每隔三年一次的湖坑“作大福”。据说这种习俗在永定湖坑已流传二百多年了。
回想起三年前“作大福”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时我刚读一年级,记得爸爸对我说:“鹏儿,这次‘作大福’,你去装‘福星’好吗?”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搂住爸爸说:“好啊!好啊!我要装‘故事’,我要当‘福星’喽。爸,您真好!耶!”于是,我日日盼望着“作大福”早日来到。
农历九月十一日湖坑“作大福”开幕了,重头戏是迎神踩街。一大早,父母精心地把我装扮成“福星”模样,与装“故事”的小朋友们稳当地坐在早备好的彩车铁架上。父母们陪护左右,在保证安全地缓慢地转动铁架。我们高坐在铁架上,看着热闹场景,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上午九时许,随着三声铳响,迎神的队伍终于从神宫出发了。长龙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大福场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是“三眼”铳队,铳声震耳欲聋。接着是一村一队敲锣打鼓迎神抬神轿的队伍,抬神轿的小伙子黄衣蓝裤,裹红头巾,扎红腰带,走起路来左摇右摆,神轿里的“神仙”显得悠哉游哉。紧跟其后的是扛大龙旗的和擎彩旗的队伍,那大龙旗可真壮观,旗杆是碗口粗的大竹,足有二三丈高,得七八个后生才能扛得起来。装扮靓丽的舞蹈队渐行渐舞,腰鼓队边走边打,她们紧跟在旗队后面。我们装“故事”的队伍也不甘落后,瞧,“福禄寿”、“八仙”和“西游记”在向恭候两旁的群众招手……
迎神队伍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踩街游行,到了大福场,各路神仙在大福场的“神坛”里各就其位。我们也结束了“作大福”中装“故事”的特殊身份。
迎神结束后,人们纷纷上供,先是各村照例轮流“斋供”,接着农历十五集中“荤供”,然后“开斋”,各家各户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最后在十六日上午“送神”,把“作大福”期间请来的各路神仙恭送还原处。湖坑“作大福”这才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每隔三年一次的湖坑“作大福”,真可谓是热闹非凡,地方特色浓郁。“作大福”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爱“作大福”。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2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子女,西藏以其博大、宽广、神圣养育了勤劳善良的藏民。藏民以他们特有的文化快乐的以自己的方式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
酥油茶是藏乡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种饮料,也是藏族人民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不可或缺的用品,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刚进藏的汉族干部,要适应高原环境,首先要过生活关,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喝酥油茶。顾名思义,酥油茶由酥油、茶和食盐三种原料做成。
酥油是藏族人民用手工工艺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奶油。提取的方法既简单又别致:先将鲜奶加温煮熟,晾冷后倒入圆形木桶中,桶中装有与内口径大小一样的圆盖,中心竖立木柄,下安十字形圆盘,打酥油者紧握本柄上下捣动使圆盘在鲜奶中来回撞击,直到油水分离。这个过程就叫做“打酥油”。牛羊奶经过这样捣打后,其中的油质浮出水面,将它用手提出。压装于皮翼中,冷却后便成酥油,现在,手摇奶分离器已经逐步代替了手工捣制的旧工艺。
喝酥油茶时还有一套喝茶的规矩。客人坐好后,主人取出茶碗端放在面前,恭敬地将酥油茶斟上。倒茶前将茶壶轻轻晃荡数下,意将壶里的'茶搅均匀。饮茶不能太急,不要一口喝干,且不能发出响声。主人对客人的茶碗总是添的满满的,以表示礼貌。如果自己不想喝了,就摆着不要动,等告别时,一饮而尽,这样才符合当地饮茶习惯。酥油茶营养非常丰富,喝后还能生津止渴。
青稞酒是藏族人都喜爱喝的酒,是自己用青稞酿成的一种度数很低的一种家制酒。青稞酒制作简单,先将青稞洗净煮熟,稍加降温后加进酒曲,装进木桶或淘罐加封发酵3——4天后,在加一定比例的清水,几天后便成了清爽可口的青稞酒。每当亲戚、朋友团聚或客人来访,主人都要给客人敬三杯酒,客人用无名指沾少许弹向空中,以示敬天地神,最后小喝一口,添满,再喝一口,如此三次,然后满杯喝干。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日常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礼仪,常在觐期佛像,建房竖柱、认错请罪,拜会尊长,送别迎亲、馈赠亲友时使用,表示敬意、祝贺,表达纯洁、诚挚之心。哈达有蓝、白、黄、绿、红五种,最常见的为白色哈达,象征纯洁、吉利。哈达一般用丝绸做成。五彩哈达是最为隆重的礼物,是献给菩萨和迎亲做彩礼用的特定礼物。送接哈达有讲究:下辈向上辈或高僧活佛敬献哈达,要微微躬身,双手捧着献于手上或置座前桌上,献后后退数步方能转身离去,以示尊敬。长辈给晚辈赠送哈达可直接挂在对方颈上。平辈献哈达只需献于手上。接受哈达者,身体要微微前倾,恭敬地用双手接过,然后举过头顶挂在自己颈上。以示谢意。有事求人则要到他人家献哈达,将哈达献于主人家神龛前,对方应允留下哈达,不应允则当面退还。向对立的一方献哈达,对方接受了哈达,意味着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
堆谐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从小就受到了歌舞的熏陶。他们用歌舞表达自己的各种各种感情活动及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心理状态。藏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有人说会走路就是会跳舞,会说话就是会唱歌。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歌善舞。西藏的民间歌舞浩如海洋,而堆谐则是西藏民间歌舞中的一种。堆谐是藏语的读音,“堆”是西藏的一个地方,“谐”为歌曲之意。这种具有快节奏表演、粗犷朴素的舞蹈,后来被艺人加工提炼,又有了各种舞姿,如踢踏舞的强节奏、扣胸挟臂的舒情浪漫,都在堆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藏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在藏语文中被称为“阿吉拉姆”。从十五世纪起,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后来,他发现虔诚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人众、募集经费。这就是藏戏的雏形。藏戏在西藏以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流传至今已相当普及,是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艺术。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3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家在农村,春节年味很浓,贴春联,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欢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爷一大早就起了床,扫干净院子里长长的甬路,放上大圆桌,摆上瓜子花生、香烟、糕点和热腾腾的茶水,然后大人们高兴地聊着天,我和妹妹则兴奋地欢蹦乱跳,时不时跑到门口张望。今天秧歌队第一个来我家拜年咧!
终于鸣锣开道的锣鼓家什响起来了,一会儿就看见一群穿着花花绿绿服装的大妈、老奶奶向我家走来了,我和妹妹向着院子里的大人们喊:“来啦!来啦!”一位老爷爷走在最前面,一进了院子,就双手拱拳,说:“过年好!过年好!”姥姥姥爷忙迎了上去,也说:“过年好!”然后热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烟。
一只烟后队长令下:“开始!”锣鼓响起来了,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慢,时而快。秧歌队员们随着鼓点扭了起来,她们左手挥着五颜六色的手帕,右手摇着鲜艳的扇子,有时排成一字长龙,有时又分成红绿鲜明的两列。当她们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挥向空中时,天空中像飞起了一只只的彩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淘气的大孩子们都爬上了墙头。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进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队,还不时和有的队员逗着跳,引得大伙直乐。慢慢地慢慢地,锣鼓声停下来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尽了,可也和姥爷笑开了怀。
这时一个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来,两个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飞,加上锣声的配合,真像鞭炮炸开了花儿,连躲在巢里过冬的喜鹊都被惊得喳喳叫着冲向蓝天。终于,所有的声音都停下来了了,姥姥姥爷忙不迭地请大伙坐到圆桌前休息,大家吃着糕点,聊着天。
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扭秧歌?”妈妈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北方汉族人辛苦一年了,为了庆祝丰收,娱乐乡亲,大家组织起队伍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则是要吓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逐渐地,就成为了现在的秧歌。清朝时,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了。”原来这红火热闹的秧歌还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呢!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4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炎黄子孙历来都重视。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大家便开始紧落密鼓的筹划准备。
在着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亲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难了,而过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大好时机。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一块玩,却也其乐无穷。
作为小孩子,当然最爱玩了,平日忙于学习,过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放送了。你们不妨与我分享我得大年吧!
除夕晚上刚吃完水饺,全家人便迫不及待的等待晚会的开始,尽管每年都有晚会,但每次晚会同样能够被小品、相声逗得捧腹大笑,时而陶醉于美妙的歌声中,时而惊叹于神气的魔术……
放鞭炮。今年过年,我买了许多鞭炮,除夕夜十二点整时,我点燃了一大串鞭炮,新年的钟声与鞭炮声同时响起,场面十分壮观。闲来无事,还可以与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虽无意思,但这些鞭炮声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年时,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感觉真不错!今年,我还学会了一项新本事―――包汤圆。吃着自己包的汤圆,真甜!
过年是热闹的,但姐姐告诉我:“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的责任,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应该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一年。
我想:这就是过年的意义吧!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5
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和礼节,像蒙古族的那达慕、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的火把节,各式各样,多姿多彩,让人心动。
从西藏回来的大舅舅给我讲一些奇异的西藏的民风民俗。
大舅舅说,刚到那儿,就碰到了从前的同学,于是同学把他带到家里。让他看两个缸里的东西,让他猜猜藏了几年,后来答案是十年以上,大舅大吃一惊,我也听得一愣一愣的。更好玩的是酥油茶。酥油,是把牛羊奶倒到木桶里用木榛快速搅拌,让油脂从奶汁里分离出来,酥油在藏族里是视为圣物的。原来是供奉佛祖用的,现在加入牛奶,砖茶等一起煮,其味道浓郁,妙不可言,酥油茶一家与另一家的煮法都不一样,但都是同样的浓郁。味道让人想起温暖的太阳,坐在藏族人的热炕上,一杯接一杯的喝酥油茶,是一件非常舒适的事。藏 人的房间里永远烧着一壶酥油茶,那是为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的。
大舅舅后来跟我说,西藏其实还有一个民俗,那就是哈达。藏族人是一个非常重礼节的民族。他们给远到而来的客人奉上白色的哈达,会让客人吃鸡大腿,因为这是让客人充满脚力的象征。
藏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是身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在藏族女的更是美丽,头上身上各穿着艳丽。西藏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她身上有勤劳能干的藏族人民。
藏族的“雪顿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 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 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6
眼看着春节就要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在度过了紧紧张张地腊月30日,终于迎来了20xx年的春节。对了,为什么要过年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从前,有一只大怪物,名字叫“年”。“年”在除夕那天总是会出现,并欺负一些人家,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家都受到了“年”的袭击,只有那些门上挂着红窗帘和门前生着火,十分热闹的几户人家没有受到袭击,应此人们知道了“年”就怕这三样东西,于是每到除夕人们便用这三样东西把这只大怪物赶走了,久而久之,便流传下来成了习俗。
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吃完了团圆饭,便和弟弟一起跑到了楼下的空地上放起鞭炮。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老鼠炮,它一边飞一边还发出了“吱吱”地声音,好像在上天之际还想呼唤同伴一起去天上偷东西,把我们逗得笑死了。
放完了鞭炮,我就和亲戚朋友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精彩的表演让我心情十分开朗,有相声、有小品、还有魔术……十分好看,比如,那一个叫“我忍不了”的相声,这是讲一些不文明的事,然后那个人看了连声叫忍不了,可是他却以不文明的形势提醒别人,当时,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一个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7
朝鲜族,不管是建筑、服饰、饮食都非常具有特色。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朝鲜族的多数村落坐落在依山的平地,房屋别具一格。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地板隔成单间,各个屋之间有门道相连通。屋内设有平地火道,即使在严冬,在室内也非常的温暖。内部设置的都是推拉门,大部分人家中都是木制家具。屋内没有床和桌,吃饭只用小的茶几,进屋时一定要脱鞋,里面是没有椅子的,只有坐垫,进去后都是盘腿而坐在地板上,非常具有传统特色。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穿素白衣服,白色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妇女穿短衣长裙,这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点。短衣朝鲜语叫“则高丽”,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虽然简洁,但是看起来非常美丽;长裙,朝鲜语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朝鲜族妇女现在依然穿这种衣服,保持了他们的传统特色。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脚腿宽大的长裤。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穿这衣服,显得人很直爽豪气。
朝鲜族的传统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切,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制成的,是一种非常美味的点心。冷面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冷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入口后,柔韧耐嚼,凉爽清淡,滑顺润喉。让人回味无穷。泡菜是将大白菜浸泡几天,漂净,用大缸密封制成。泡菜的时间越长,味道就越可口。泡菜味道的好坏,还能辨出主妇烹调手艺的高低。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很想吃。
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朝鲜族了呢?
【民俗民风的作文】相关文章: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民风12-22
民风民俗的作文:端午节的民风民俗06-13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18
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风民俗作文07-15
作文:民风民俗08-06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13
民风民俗的作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