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民俗民风的作文十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俗民风的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
过年大家不就图个年味嘛,我们就要让这个年过的充满年味儿。我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中国人过年可是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民风民俗,让我们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而骄傲,而自豪。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当然就要辞旧迎新,收获20xx,展望20xx。蜘蛛每不辞辛劳的织网谁能搞懂,它为了什么,我猜它是为了期待着自己的儿女能够有归来的一天就可以睡上它特意准备的舒服的床。
今年春节我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将我的才艺运用到了此次的“年”中。我将春联充分运用到了我的一技之长——书法上。大家都知道春联上当然少不了文墨名客的题字,虽说我没王羲之的书法功底那样登峰造极,也没有颜真卿的挥洒自如。但是我拥有一颗好学之心。我相信书法的好坏是看一个人的心性。
我向来说到做到,第二天当我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妈妈时,妈妈一口就答应了。我和妈妈来到了文具店,挑选红纸,我一眼就看到了买红纸的地方。我用手指着,“妈妈,快看在那!”妈妈疑问地说:“你确定真的要写春联?”我拍拍胸脯,“当然喽!”妈妈弯下腰来,为我抽出几张红纸,我兴奋得马上抢过妈妈手中的红纸,跟妈妈比了一个OK的手势。买好红纸我兴奋地抱着它回家,我依稀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我生怕雨水把这红纸浸透,紧紧的抱在怀中不肯撒手。
即使现在就要将自己淋湿,也落得个心甘情愿。好不容易一路护送到家中,我就一刻不敢停歇,拿出了毛笔,决定速战速决。奶奶在一旁帮我磨墨。我气定神闲,裁好了春联的尺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书法讲究的就是静心,才能写出一手好字呢。
我也依照着这种法则,开始了我的书法探险之旅。我站在桌子的前面,仿佛一切都是“浮云”。在我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游荡。我开始我的第一笔,起初我对第一次写春联有一些紧张,畏畏缩缩,写出来的字样,我一看,我根本就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我天性乐观,想:这只不过是提前热热身而已,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新手来说还是多多体谅吧。
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开始了我接下来的创作,我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斗争,终于写得有些味道了。我的父母在一旁焦急的看着我还是一停不停地给我提些意见,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皇上不急,太监急。”我现在的自信心已经加倍提升,斗败了自己心中的心魔,我相信,我能行!我在自己的手下描绘出了一幕幕我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我终于完成了我的大作。我大吐一口气,心中吊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安全着落。我将纸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中,一笔一画上上下下的打量一番,透露出满意的眼神。我马上就要将自己的作品挂在自家的门上,妈妈为我拿来胶水,我仔仔细细的在四周涂抹了一遍,问妈妈:“哪个位置合适?”妈妈总说往左一点还是往右一点。最终拍定了,我把得意之作贴上,总算是大功告成了!我们击掌庆祝。
你们说我们是不是做了一件很有年味儿的事呢?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2
鄂尔多斯蒙古族使用夏历,最重要的节日是小年和大年.
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与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火小心慎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跨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表示对火的虔诚.待到小年这天,全家恭恭敬放地向“灶神”供献羊胸叉骨和哈达、香烛、奶食品等、并且全家人 同吃羊胸叉肉,饮酒娱乐,夜以继日,将“祭灶”饭吃七天.
大年(春节)是最隆重的节目.从除夕到正月初,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鄂尔多斯蒙古族称正月为“察干萨日”.‘察干”即白色,“萨日”即月.他们认为白色是万物之母,象征着纯洁、吉祥,这种风俗在草原上流传很广.据马可·波罗在他的<纪行>中记载:“蒙古人每逢元旦,依照古老的习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臣民.正月初一开始都‘服白衣’;‘皆白袍’,人们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以“白色为吉服”,白色为“吉祥纳福”,因此,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称之为“白月”.“白月”的元旦,元朝国内各地蒙古各部纷纷向蒙古大汗献“九九”白色之马驼,友邻各国还要献“九九”白色之大象.马可·波罗记述:“是日国中数处入贡极富丽之白马十万余匹,是日诸象共有五千头,身披锦衣甚美,背上各负美匣二.其中满盛着宫廷所用之一切金银器皿甲胄,并有无数骆驼身被锦衣,负载是日所需之物,皆列队行于大汗前,是为世界最美之奇观.”
除夕,先在马尼宏杆子的东南方燃起簿火,取各样吃食投入火中祭奠.接着,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吃羊头.进餐之前,家中长者要先把羊嘴巴揭开,按迷信传说,这个仪式大概有两个用意,一是避免一年的口舌矛盾,二是张牙以驱鬼避邪、因为三十这天世无主持之神,鬼要四处筹集一年食物,羊嘴大张是足可把饿鬼吓跑的.午夜,全家围坐一起吃饺子,名曰“辞岁饭”.外出不在家的(婚后分居的男儿和出嫁的女子除外)也要由家长喊一声他的名字,放一份碗筷,留一份年饭.东方微亮,新年伊始,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马尼宏杆子的座盘上点起天灯(系用三百六十一根裹棉竹芨扎成,沾油点燃),随后再分别祭把天、地、火、祖.祭奠完毕,就该噶早年茶了,此时,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弹点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儿女要施跪拜礼敬献哈达,长辈也要逐个赐祝福词.随后,又是全家(夫妇之间除外)互换鼻烟壶以示新年祝贺.新春期间,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旧时正月初二、初五、初七不出门),带上哈达、鼻烟壶和美酒,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挨个给亲友拜年.草原上,酒肉飘香,歌舞升平,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欢乐气氛.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3
除夕之夜,热闹非凡,鞭炮争先恐后地响了起来,一束束火花窜上天空,轰地一声在天空中绽放,我越来越激动,可我激动的并不是可以拿到大红包,而是我可以吃到我们老家那儿过年常有的“福饺”。
福饺福饺,顾名思义,那便是有福气的饺子,这饺子可不是一般的饺子,它分为三种味道、三种外皮。加起来便是六六大顺。
首先,饺子的三种外皮十分特别,并且纯天然无色素,第一种是胡萝卜汁皮,是由今年新磨的小麦粉和新丰收的胡萝卜压榨成汁后又和的面皮。成品红通通的,寓意着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第二种是芹菜汁皮。它是由今年新磨的玉米粉和新丰收的芹菜压榨成汁后又和成的面皮。成品绿油油的,寓意着身体健康。第三种是艾草糯米皮,它由今年新磨的糯米粉和切得细细的艾草和成的面皮,又糯又软,寓意着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无忧无虑。
其次,饺子里面包着不同的食材三种味道,也分别寓意着不同的意思,比如第一种包的是蜜枣,寓意着新年天天甜甜蜜蜜;第二种包的是金色小鱼,寓意着年年有余;第三种甚至会包一元硬币在里面,寓意着新一年财源滚滚。这三种味道,三种面皮合在一起便是九种福饺,寓意着我们相处的日子地久天长,真是奇妙!
“终于端上来了!”
我心里一阵狂喜地叫着,迫不及待地将筷子伸向了那盘福饺,闭着眼睛选了一个,送入口中。一阵艾草的清香在我口中回荡,“咯噔!”我的牙齿咬到了一个坚硬的金属,我连忙吐出来,原来是一枚硬币!我的脑袋一转,心想:这一年,我肯定会无病无灾,无忧无虑,我们家会也会财源滚滚哟!
传统的民俗风情和美食真是有趣,我们要尽力保护它们,可不能在新世纪的海洋里没有了它们的身影……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山西,我喜欢我的家乡,爷爷和奶奶经常给我讲山西的一些民间风俗和传说,所以我了解一些山西的民间风俗,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山西做客!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5
作为彝家孩子的我,从小在山里长大,山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在家乡的众多山中,我最爱的是紫溪山。如果我是画家,我要把紫溪山的美景描绘出来!可惜我不是。但我不气馁,因为作为学生的我一样可以用手中的笔,描绘出紫溪山的美。
紫溪山风景优美。走进紫溪山,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邀我做朋友;茶花儿与我交换眼神,向我展现它的婀娜姿态;老树摇摆着身躯,为我的到来翩翩起舞……让我感受着大自然的热情、和谐与美丽。
紫溪摩崖多么神奇呀!岩石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骆驼运货”,有的像“猴子观海”……这样的奇峰,再加上云雾的衬托,简直就是《西游记》里的仙境。微风拂过,带走了云雾,又一个奇景展现在我的眼前:八仙在云海里若隐若现,好像是要去参加王母的蟠桃盛会。
紫溪的山多险呀!紫溪摩崖的路直上直下,游人连走带爬,在经历磨难的洗礼后,才能站在胜利的舞台上。游人都喜欢欣赏山崖上的文字,因为那是彝族文化历史的见证。站在山顶,微风吹来,带走了爬山的倦意,让人神清气爽!往下看,只看见层层云雾;侧耳倾听,“神仙”们参加蟠桃盛会的欢声笑语在耳际飘荡……
紫溪山,你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增光添彩,成千上万的游客在你的怀抱中放松心情,消除烦恼。我爱你,紫溪山!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6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掘说压得越实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不能满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广州之所以被称为“花城”,不单是因为广州气侯温和、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昆明也四季鲜花常开),更由于广州每年春节前都举行迎春花市,这种倾城人民逛花市的习俗,全国唯广州所独有。迎春花市是由古代花市、夜花市逐渐发展形成规模。
早在两汉时,广州人便有爱花的癖好。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已说岭南人“彩缕穿花”。因广州人爱花,也就出现了以种花、卖花为业的人。
南汉时,河南一带被称为“素馨斜”,就是专门艺植花木的地方。花农和卖花女就在现在的海珠桥南岸西侧的“花洲方渡头”划艇过河北卖花。形成花市的,约在明万历年间(1573一1630年)。但那时是天天都有花市,地址最初是在天
字码头,后陆续扩大到广州九个城门。花的品种也主要是素馨花。年宵花市则到19世纪清咸丰、同治年间始形成。
花市举行的日期,固定在春节前三天,即从年甘八开始,到除夕之夜达到高潮,正月初一清晨02时结束。而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到除夕午夜时分,花农必将售不出去的花砸个稀烂。这种习俗一直保留至今。现在,广州迎春花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办越大。市内各区均有花市 :越秀区在教育路;东山区在滨江路;荔湾区在多宝路;海殊区在江南大道。另外,越秀公园、烈士陵园、海幢公园、流花湖、荔湾湖等大小公园,无不在春节前后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花会,成为广州花市的一个组成部份。而教育路花市则成为广州花市的中心。每个花市搭起彩楼 ,张灯结彩,在马路中央架起长长的花棚,一层一层摆满各种花果。广州人好讲意头,认为春节逛花街,买支靓花,来年便能行个“好运”。当然,逛花街不只是为了买花,更多的是为了赏花。花市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百多种花果。
每年阴历(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原名“端五”,端是初始的意思。亦叫重五、端阳。因端午正是夏季之中,太阳处在正阳的位置,所以称端阳,还叫天中节。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和赛龙舟、洗龙舟水等习俗。广州端午赛龙舟已有一干多年历史。明代以来,人们多数在珠江河海珠岛对开的海面进行。但那时的龙舟比今天的高大得多,样式也复杂、美观。有十几丈长,六、七尺高的,龙船上还有台阁,一只船上有近百人。实质是以艺术性为主。现在,赛龙舟已成了群众性的体育竞赛运动了。龙舟的形状也多制成狭而长,形如独木舟,以利船速。龙舟的桨数不等,少则六对,多的有五十多对。大型龙舟一般都设旗手和锣鼓手,锣鼓手击锣打鼓统率全船,划浆的随鼓声或快或慢。此外划桨的只管划浆,掌舵的把稳舵向。夺标进入高潮时,击桨激起的水花能把整个船罩住,以致岸上观看的群众不见龙舟,只见一团团水雾在江面飞驰,甚是扣人心弦。赛龙舟夺标者可赢得整只烧猪出回村里分了吃。很可惜,广州的珠江河面因交通繁忙,河道挤拥,已有好几年没能在这里举办赛龙舟了。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7
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好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蒙古族的待客礼仪是有客必待,不分远亲还是近亲,不管常客还是初来的人,均以满腔热情,真诚相待。
客人来到蒙古包,主人会从蒙古包里出来迎客,如果来的是长辈,全家人都要出来迎接。迎接客人时,主人一律服装整洁,戴帽或扎上围巾,绝不会光着头。
主人中有长辈和老人时,来客要在院子外下马,牵马进院子。同样客人是长辈或老人时,主人要接过马缰,晚辈要向刚见面的长辈施礼请安。这都是因为蒙古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向老人行礼,男人和女人也有差别。在克什克腾旗一带,男人把双手置于脐部鞠躬或打千(右膝前屈,左腿后弯,上体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种介乎作揖和下跪间的礼节。)妇女则在作打千姿势时,双手扣在右膝上。行礼的同时问好“乌博格腾豪赛尤?”或“阿木日赛汗白努?”意思是问长辈及兄长好。长辈、老人也要以鞠躬形式回礼问好:“阿木热白努”或“门都萨乌吉白努?”即你好,平安。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出嫁的姑娘或不到年龄的孩子不行跪礼。同辈之间只需半跪请安即可。不论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按称呼礼让“毛热勒吉嘎他(您请先进)”!长辈也谦让客人:“哈玛乌贵,宝!宝(不必客气请,请)!”互让几次长辈进屋。
进屋后,主人要让客人上边坐,若主人是老人,则客人请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以西为尊,所以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边,东侧则为女主人或媳妇专坐的位置。不论主人、客人,在得到长辈的.允许之前,一律半坐待主人吩咐坐稳时,方可盘腿就坐。
宾主落座以毕,便进一步详细问好。从老人们身体健康,孩子们平安,牲畜兴旺,草场繁盛,一直问到邻里太平。被问的人照例回答很好很好!互相问安时,即是某方有些不如意的事情,也的等到以后的长谈中才慢慢说明,在当时是不允许说一些不吉利和不顺心的事情的。至此,迎客礼仪告一段落,大家拥坐蒙古包,开始谈日常之事。作文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8
今天本计划去玉龙雪山,再次因为我们起床晚了,车站已经没有票了。我们和老板商量把行李放到旅店寄存一天,我们开始向那个世人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出发。
在路上行走了4个小时,沿途的风景美丽而深沉,由于路途中太颠簸,我是一半欣赏、一半同周公攀谈。当下了大巴,你才发现这里很接地气,像一个镇子那样的安静存在。没有昆明的喧闹、没有大理的商业、没有古镇的精彩。
浪费了一个小时找到了一家比较满意的酒店,放下背包,我们该去安慰一下我们的胃了,已经下午5点多了我们还只吃了一顿饭。去了一家有酥油茶的小饭馆,他们的桌子比较有特色,就是我们农村用的炉子,不过炉子的边比一般的宽很多倍。我们说把菜单拿来我点一下菜,老板说他们这没菜单,都是看菜点菜,很神奇,我还想她故意忽悠我呢?后来才知道这里都没有菜单。闲说一句,我觉得这样不好,因为他们会看人喊价(他们也被商业了,因为有一家我们进去一看又是没菜单,就出来了,他们竟然在我们刚出门口就泼水,差劲。)。所以我和朋友只吃了这一次炒菜。
由于我们住的离古城有点远,晚上这里没有其他活动,我们俩就去了KTV,嗨,了一晚上。根据计划我们就在香格里拉停留一天,第二天要回丽江。时间紧,我们此行就只能去了古城,香格里拉的古城是遗世的、是独立。是孤独的、是空旷的、是寂寞的,可是她又是那么的淡定那么随意的存在,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笼罩反而更加超凡脱俗。虽然今年1月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她的半张容颜,可是她却那样淡然的接受,没有浮躁、没有愤怒、没有争执。淡定的接受这一切。其实谁能说,这不是她对世俗的(过度利用)反抗呢?选择那么决绝的手段,让我们沉痛的反思呢?宁愿摧毁了自己的半张容颜想要换回世人的执迷不悟。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经过那场大火,她的周围已经不复原来的枝繁叶茂和盛世繁华。三清殿内有喇嘛在诵经,我没用进去,周围有人在祈福,当我们逆时针行走的时候,他还给我们说了这是不对的。也许真的是那场大火,让人们觉悟,也许是因为她已不是原来繁华所以游人很少,也许这才她是真正想要的。殿宇大部分在修建中,站在这里俯视一下香格里拉的房屋,很特别,他们的屋顶是木片衔接而成,非常的别致。这里的天空蔚蓝蔚蓝,没有一丝杂质,你会觉得哪怕是静静的看看天空,那也是一种安逸的享受和无与伦比的幸福。真的应了那句,“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值得这句形容。
临走前,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博物馆,补习了一下他们藏族文化知识。不过我最震撼的是他们仿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场景和音效非常的逼真。你会真的认为你正在长征的路上,你会体会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你会觉悟、你会沉思、你会感动、更会由心的敬畏和感动。
时间来不及了,我们只能恋恋不舍的离开。返回的途中我们说都说这条路上的风景很美,我们俩一定不能睡觉啊。伴随着美丽的风景我们离开了香格里拉,终究抵不过周公的召唤,我们还是和他攀谈的不亦乐乎。
再见了,这个人间净土,下次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多今天欣赏你的淳朴和真诚。再见!下次再见!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9
汤阴过去家家都要蒸月饼(白面里面放糖,蒸成圆饼状,再用木梳、顶针一类的工具按上几个图案),中秋夜月上树梢时,开始用月饼、水果之类供奉月亮。
在巩义,节前人们向亲友馈送月饼,全家团圆:杀鸡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内设案,摆月饼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许愿,这叫“愿月”。
在驻马店地区,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饼的风俗。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因恰在三秋之正中,故名,也称“仲秋”。河南民间多直呼为“八月十五”、“八月节”。
是从古人的祭月、迎寒发展而来,作为节日,在西汉时已具雏形,晋已有立秋赏月之举,唐代盛行,宋太宗年间始定为中秋节,至今盛行不衰。河南民间,中秋节活动历来围绕着“圆月”(祭月)、赏月和庆丰收、乐团圆进行。
摸瓜送子。在豫南桐柏等地,八月十五晚,年青的妇女在圆月之后,多相互结伴,悄悄到瓜地里摘冬瓜,然后送回家中床上,意为娘娘送子,祈祝来年添生贵子,俗称“摸瓜送子”。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0
近日的雨让人心情意外安定,闭起眼听一曲黄梅戏,更显暇意。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黄梅戏,听村里的老人说,这种戏剧原名黄梅调”,发源地就在我的老家安徽。
黄梅戏以唱腔委婉著称,严凤英的《天仙配》实为代表之一。我闭着眼听戏,在优美动听的旋律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绿水青山,听到了声声悦耳的鸟鸣,闻到了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曲到高潮,我不禁睁眼,那精致的发髻,飘飘的衣带,华丽的刺绣,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飘逸之美一度环绕于我心间,那似清泉般清澈的音韵亦带走了周遭所有纷扰。
为什么黄梅人要唱黄梅戏呢?我心中甚是疑惑。原是黄梅县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水灾,当地人民深受其害,以适应灾年逃水荒、打连厢、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人们便唱起了黄梅戏。岁月流转,黄梅戏便以其行云流水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法,在各地人民群众中深受欢迎。
黄梅戏,演的是生活,唱的是淳朴,说的是人民美好的愿望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感受生活,懂得生活,像泥土一样,朴实而又深厚。
【民俗民风的作文】相关文章: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民风12-22
民风民俗的作文:端午节的民风民俗06-13
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22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18
民风民俗作文05-30
民俗民风的作文06-22
民风的民俗作文04-20
★民风民俗作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