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鲁迅的作文汇总九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的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鲁迅的作文 篇1
每当我再次读到有的人这首诗时,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我心中的伟人。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他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在开会的时候,他从不迟到一分一秒,即使下着倾盆大雨他也一定准时到达。在他临死前的三天里,他还帮人写前序,写日记。他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有意义的事上,连一分一秒都不放过。正如他那句名言:"浪费自己的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这种精神怎么不让人敬佩呢?
时,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青少年的人。他跟青少年是好朋友,鲁迅先生在他们受到挫折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爬起来;鲁迅先生在他们有缺点以暗藏玄机的话语来为他们指引方向…。.这样的人,怎会不受人尊敬呢?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对黑暗社会十分痛恨和十分关心老百姓的人。他以笔为武器,战斗到直至死去。他为人民饱受暗无天日的社会的折磨而感到痛心疾首。他为一位黄包车车夫包扎,并让他回家养伤。在当时那个暗无天日的社会,人人自危,谁还顾得上一个普通平凡的黄包车车夫呢?就只有鲁迅先生会这样做。这怎不让我更加敬佩他吗?
鲁迅,多么熟悉的一个名字啊!他是伟大的文学家,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他为人民而战斗,被誉为民族魂;他关心爱护青少年,得到了他们的信赖;他珍惜时间,得到了后人的赞扬;他关心穷苦人民,得到他们的爱戴…。.
无论世人将来会不会忘记鲁迅这个名字,我也一定会记住他!
鲁迅的作文 篇2
当我们走近伟人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那么的渺小。
——题记
在十一月三十日的下午,我们小荷文学社集体去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那天是星期五,车很堵,原本计划用一个小时到那,但实际时间远远不止这些。幸运的是我们终于在闭馆前赶到了那。
走进鲁迅纪念馆,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巨大的鲁迅雕像。它的表情是严肃的,却又有那么一点亲切。我们匆匆在它身前留了影,接着就上楼了。
“瞧,是《阿Q正传》!”一阵欢快的叫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起头,只见电视里正播放着《阿Q正传》。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鲁迅通过对贫苦、不觉悟的农民阿Q的描写与刻画,写出了国人的灵魂。他揭露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和传统思想文化造成的中国国民性的特点。值得讽刺的是文中的那个阿Q,被别人打了还说是儿子打老子,这就是众所皆知的阿Q精神胜利法,多么可笑且又可悲啊!!
在往前走去,是一段有关于三味书屋的介绍。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的一个私塾,位于绍兴鲁迅故居附近,距“百草园”不远。鲁迅曾在文章里称它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说塾师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也是在三味书屋中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接着我们参观了一个铁屋子。开始我并不知道这铁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后来老师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把旧社会比喻成一个封闭的铁屋子,把无知,愚蠢的人们比作在铁屋子中熟睡的人,把正直的人比作铁屋子中清醒的人。清醒的人是非常痛苦的,而熟睡的人则是麻木不仁的,感觉不到死亡的逼近。如果把熟睡着的人叫醒,他们也会变得痛苦,但是同样,他们也许能找到打开铁屋子的方法。”
告别了铁屋子,我们继续往前走。一路上我们看了不少有关于鲁迅的东西,比如说鲁迅的妻子许广平,百草园等。
到了最后,我们突然看到了一个醒目的鲁迅雕像,旁边写着鲁迅1936年10月1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我们的心情一下子从轻松变得沉重了。是的,鲁迅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作家,他致力中外文化交流,竭力画出国人的魂灵,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死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参观鲁迅纪念馆的时间是短暂的,很快我们便走出了鲁迅纪念馆。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依依不舍的表情。
仰望天空,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鲁迅先生的样子,他正在对着我们笑,笑得那么的亲切……
鲁迅的作文 篇3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则不以为然,其实鲁迅写的文章并不可怕,不过是有些深奥,需要细细地品读。
通读《朝花夕拾》,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狗·猫·鼠》这篇文章了。乍一看题目,还以为是写动物身上的某些特点的,其实不然。快速看完文章,又认为是在写鲁迅讨厌猫,其实也不然。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并非在说讨厌猫,不信你看——鲁迅在文中写道:“虫蛆也许是干净,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帜。”你看,连虫蛆,鸷禽猛兽都知道,欺负弱小者不是“正义”“公理”,而人却不知道,这不正是对社会上的人赤裸裸的讽刺吗?
再接着往下看,你便会发现鲁迅讨厌猫的真正原因——猫吃了他最爱的隐鼠。
不少人对老鼠恨之入骨,而鲁迅却喜爱无比,在我看来,鲁迅所表达的更多是对弱小者的爱护与同情,而讨厌猫则是对那些施予残暴的人的厌恶。这不又是对社会上那些不讲道理,倚仗自己的权力和势力压榨低层人民的人的一种讽刺吗?
这样一来,文章的主旨已经一目了然。鲁迅的文章真的很可怕吗?非然也!不过是我们对当时的社会没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所以没有读懂文字下那深深的讽刺罢了。
鲁迅的作文 篇4
我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位爱国作家,又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同情劳动人民的文豪。
为什么说他爱国呢?因为最近我读了一篇关于鲁迅先生为何弃医从文的。原来鲁迅生前是抱着医学救国的愿望,进入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就在学期期间他看了一场电影,电影里演的就是日本人宰割自己的同胞,他认为,医学不能拯救中国,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唤起民众,改变国民精神。
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要用笔和墨来参加战斗。他要启迪人们的觉悟,增强人民的力量,使祖国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强大起来。
那又为什么说关心青年同情劳动人民呢?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五百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关心青年更不计其数。鲁迅先生在世时,他和第第救助一个拉黄包车的车夫,而且鲁迅先生对他们家的女佣阿三十分的关心不让好干重活。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
鲁迅的作文 篇5
我们这个时候认识历史中的伟人的方式,也不过就是两种:看别人写他的文字或者是他写别人的文字。那些在历史中的人也许离我们太远,唯有文字是永恒且历历在目的。于是鲁迅,这个曾经名誉极大,为民肝胆涂地对敌毫不留情的英雄式人物,就这样走近了我。
鲁迅的文字是极犀利的,哪怕是在温暖的书页上静静呈现,也具有让人灵魂颤栗的力量。那长着紫色圆脸的少年闰土,一声“老爷”让多少人心底升起悲哀。然而,这样折现出的鲁迅冷静而坚固的影像,最初在我脑海中其实完全相反。
七年级学课文《社戏》,不长,却读起来艰涩无比的背诵段落,曾让人连连叹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的迅哥儿,是和同龄孩子一样的顽皮机灵,加上读书带来的升华,让他的形象十分讨喜。而虽然是小说题材,人物原型却还是属于鲁迅自己,不免让人有十足的代入感,我便以为鲁迅一定是拥有一个极快乐的一生。
这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可以窥见端倪。那无忧无虑的百草园承载了多少美好的记忆,与蟋蟀蜈蚣作伴,与皂荚树桑树一同成长,就连学习生活也蛮多乐趣。
然而,这终于不是一成不变的,鲁迅快乐的只有童年。家道中落,初尝艰辛,鲁迅在一步步蜕变和成熟。过程自然无从细知,然而我却知道,这样的改变一定会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鲁迅始终是想冲破黑暗的,父亲被愚医反反复复折腾了几年,他勘破这样的麻木,立志学医去医人;可日本留学中,中国国人的麻木,又让他升起强烈的不甘,他想改变这一切,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学着用一支笔去救民于水火,用那再锋利不过的文字去医人。第一医,医的是身体,第二医,医的是心灵。
他这样步步艰辛的探寻着自己的路。《孔乙己》中直击科举考试下对人的毒害,《二十四孝图》抨击教育制度,《狗猫鼠》中,他冷言相对那些虚伪又无趣的人……
这其中,《藤野先生》算的上是他柔软与坚硬的`一个转折点。求学尚且称得上快乐无忧,但在目睹弱国被欺凌的惨状后,他已经变得极为坚硬。文中说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他们再无书信来往。我想这大概是鲁迅在向过去的自己说一声再见,斩断的一干二净。
成长毕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这一路,尝过多少苦涩。鲁迅是一个坚硬的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惧遇到的挫折越来越多。但他真的什么也不怕吗?他怕,他怕自己的快乐越来越少。
于是,鲁迅留下一部与其他风格大为不同的作品——《朝花夕拾》。他将记忆中弥存的温暖与快乐保存起来,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把柔软化作直面黑暗现实的动力。
这是鲁迅,他无比的真实,在他身上既有柔软,也有坚硬。
鲁迅的作文 篇6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做孺子牛。这种魄力不是人人都有的。
近日,杨济源见义勇为事件传遍大江南北,大多数的天津人都为之自豪。但随之入耳的也不乏不和谐之音。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那是多此一举,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却去找死,死了活该!我实在不知道也不敢想象,假若他在天有灵,听到如此这般话语是否也会心冷至极。
于丹曾经说过,人生有四个老师:父母、老师、自然、社会。但是往往这第四任教师会颠覆以前的三位的所有话语。究竟是这个社会太冷漠,还是人性太凄凉?
100年前的中国人民在列强压制下思想麻木不仁、社会冷漠不堪,而那个时候的鲁迅果断弃医从文,以拯救人们心灵为己任。救天下苍生、抚黎民百姓。如果说杨济源是多此一举的行为,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黄继光邱少云的文章从小学课本取消,说他们只是一帮傻子,为何要为了天下人而牺牲自己?将思想品德课程取而代之为教会孩子们怎样自私怎样谋取私利。这样,是不是才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
不!不是这样的!
无论是在列强压制下的旧中国还是当今这个国际地位至高的大中国,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从小接受着爱国、要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教育长大的么?为何在一点点步入这个复杂社会之后就一点点抹灭了人之初的善良呢?社会无情还是人类自己的无情?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加入当时面对歹徒的是我们,我们是否有勇气去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是否有勇气在歹徒的匕首前依旧面不改色?那为何在别人做了好事之后一些人还要这样去说呢?
新中国的一些人们也渐渐日趋麻木。社会导致也好,认为做法也罢,总之,这还是一个需要鲁迅的时代,这还是一个需要有人将麻木人民唤醒的时代,这还是一个需要“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时代。别再说鲁迅过时,鲁迅的精神永远贯穿在人类生活中。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如果不能从我们身上看到未来,那中国的未来又要到哪里去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鲁迅的作文 篇7
鲁迅先生是我国的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读了关于鲁迅先生轶事的一篇文章,深有感触。虽然这只不过是一件平凡小,但是使我们看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
这件事是这样的:
鲁迅先生每次出门,口袋里总是裝着一小叠纸,回家后又从口袋中掏出来烧掉。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是他每次出门,把痰都吐到预先准备好的纸里,带回来烧掉,消灭病菌。
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有肺病,随地吐痰是很不卫生的,容易传染别人,很不道德,是不文明的行为。鲁迅先生这样注意公共卫生,讲究道德,实在是令人钦佩,他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十分值得学习。
最近,很多地方开展了宣传和禁止随地吐痰的活动, 各单位、各中小学校的学生纷纷上街宣传随地吐痰的坏处,散发宣传材料和自己亲手制作吐痰盒。活动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看到了这些,不禁又想起了过去。前几年,大街小巷、人行横道上痰迹斑斑。不管是年愈花甲的老者, 还是口抹朱红、衣着入时的年轻姑娘,随地吐痰者屡见不鲜,使人感到这些人没有知识、不讲卫生、不尊重社会公德。
现在,人们主动把痰吐到痰盂里,大街上,小巷里,地面干净整洁,象鲁迅先生那样讲究卫生的人愈来愈多。这说明,人们的觉悟不断提高,讲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蔚为风气。
让我们都来向鲁迅先生学习,讲究卫生,注意公德,努力建设清洁卫生、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鲁迅的作文 篇8
“雏鹰争章”活动开始了,里面有“才艺章”、“安全章”、“保健章”……其中,我一眼就看到了“阅读章”,因为它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小鲁迅”——苏家桢,“阅读章”非他莫属。
苏家桢长着一双黑宝石般的大眼睛,唇红齿白,眉清目秀。
记得有一次,下课铃叮叮当当地响起了,苏家桢立刻拿出了一本书津津有味地开始看了起来,我静悄悄地来到了他的身边,以为能吓他一跳。可是,我走到他都走到他身边了他还未察觉到。于是,我对他大喊了一声:“苏家桢!”他还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看书。我拿他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坐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只见他一会儿仰起头哈哈大笑,好像是被书里的什么人物逗乐了;一会儿见他眉头紧皱,仿佛是被书里面的事情难住了;一会儿见他扬眉吐气,仿佛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一会儿见他……上课铃终于打响了,他好像还是没有察觉到,直到班长大叫一声“起立!”他才手忙脚乱地站起来赶紧把书放到了书包里,然后又把这节课的书迅速拿到课桌上。这让观察他那么久的我憋笑憋得脸都红了。
所以,我推荐苏家桢获得“阅读章”。
鲁迅的作文 篇9
今天我和爸爸参加欧阳妈妈组织的小队活动。我们先参观了鲁迅祖居,再参观鲁迅故居,最后去了鲁迅纪念馆。鲁迅先生(1881——1936),是我们浙江绍兴人。鲁迅小的时候很好学,最终成了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来到鲁迅祖居。我一看花园里有一口井,井里有钱。我再进去一看有一个蜡像在做弹琴的姿式,那间房叫琴房,还有卧室、灶间、堂间……这间屋子让我看到了以前绍兴大户人家房子的气派,比现代的大别墅还要豪华,没有想到鲁迅祖父他们就住在这里,太幸福了。从祖居出来到鲁迅故居。
故居就是鲁迅小时候住的地方。故居位于祖居的西面,在那里有一个很大的院子(百草园)让我印象很深,鲁迅小时候就经常在那里和小伙伴一起玩,那里还有很多典故。最后我们来到鲁迅纪念馆。走上二楼那里有很逼真的藤野先生和鲁迅的蜡像,还有老绍兴的一些照片和鲁迅的照片,讲述了鲁迅的很多青年时代的故事……
今天我参观了鲁迅故里,感觉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我们绍兴人的骄傲。
【鲁迅的作文】相关文章:
鲁迅话题作文:与鲁迅的对话01-09
鲁迅故里读鲁迅作文05-30
鲁迅作文01-11
鲁迅作文11-17
鲁迅的作文07-06
鲁迅话题作文:读《鲁迅》有感01-08
鲁迅话题作文:游鲁迅故居01-12
鲁迅话题作文:走近鲁迅先生01-14
走近鲁迅—游览鲁迅的故居作文11-25
高中作文:游鲁迅的故里-鲁迅12-19